BL輕小說展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

  • 定價:380
  • 優惠價:726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的直覺充滿陷阱!
個人的認知偏誤,在在都影響到我們對外界人事物的判斷,
一旦判斷失準,可能就會造成生活素質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心理健康度。
本書30個章節當中所提出的各種效應與現象,幾乎都是現代人常常會犯的認知偏誤。
認知偏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具有認知偏誤。
 
  「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試著讓自己成為思想的主人!」與其對於別人的成功投以羨慕的眼光,不如試著成為自己的救世主!
 
  幾乎所有初期的心理症狀,都可以從改變自我做起,若是本身打心眼底就抗拒改變,那麼預約再多的心理師去尋求專業的諮商協助,恐怕也於事無補!
 
  ↗過度樂觀會使我們對於事物的判斷抱持著高於常理的信心,因此做出不合理性的判斷。學術界已有研究指出,人們在正面情緒的狀態下,很有可能會低估風險,並導致不理性的決定。
 
  ↗完美主義被認為是導致多種精神疾病的原因,例如飲食失調、強迫症、焦慮和自殺;然而,其他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員卻主張,完美主義未必一無是處,但可能同時具有負面和正面的影響,這取決於完美主義者如何解釋他們的目標表現。
 
  ↗人生本來就是由許多選擇題所組合而成。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中,許多人都試圖追求「最佳解」,而非「相對較佳解」。為了追求心目中的「最佳解」,許多人都墮入了「拿起又放下」的無盡循環。
 
  ↗在生活當中,要懂得在超過本身心理負荷的情況下從事情緒修復,並藉由透過情緒修復的手段,使得自己能夠避免情緒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重點不在於如何選擇你的人生方向,而是在於如何面對自己的選擇。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試著讓自己成為思想的主人,讓自己的心理素質變得更為強大!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艾默士.特弗斯基(Amos Tversky)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採取新行動所導致的不良後果,通常會比人們採取不作為而導致的不良後果感到更大的遺憾。
 
  「IKEA效應」思維──因為我投入很多心力,所以別人應該會喜歡。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抱持這種想法的話,往往會事與願違。重要的人生決策當中,多參考別人的客觀意見,不要自己一頭熱地栽入自以為是正確方向的領域,方能避免「IKEA效應」所帶來的迷思。
 
  「少反而好效應」中所謂的「少」,並非絕對上的「少」,而是相對於過量而言的「少」。人生也是一樣,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祿永遠沒有止境,反而降低了生活品質,這豈是明智之舉?
 
  人們應該要做的不是跳脫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如果人生以追求成長與進步為前提的話,唯有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中,才能夠「降低試誤」(try error)的風險。
 
  運用心理學的破窗效應、IKEA效應、灰姑娘效應、巴納姆效應、心理帳戶、稟賦效應、阿倫森效應、樂觀偏差效應、布里丹毛驢效應、同溫層效應……等等心理學效應,一一檢視個人的認知偏誤,改變自我!
 
  ▶台灣的心理學者,寫給你一看就懂的心理學書籍,運用30個練習,讓你擁有超強心理素質!
 
讚聲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吳靜吉│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 
  吳怡珍│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副主任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登第
 
  高登第教授(Professor Danny T. Kao., Ph. D.),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左腦悠遊於心理學相關研究,右腦縱情於西洋古典音樂欣賞。專長為社會心理學與消費心理學,曾出版多部古典音樂與管理學經典譯著,學術著作則發表於《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以及《Psychological Reports》等多本國際性心理學期刊。
 

目錄

推薦序
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 副主任 吳怡珍博士
臨床心理師 李郁琳

自序

第1章 參考點效應
第2章 「有為者亦若是」效應
第3章 破窗效應
第4章 沉沒成本謬誤
第5章 「截止期限」效應
第6章 心理距離
第7章 「自我實現預言」效應
第8章 現狀偏誤
第9章 IKEA效應
第10章 推敲可能性模式
第11章 適應性效應
第12章 巴納姆效應
第13章 框架效應
第14章 灰姑娘效應
第15章 比例偏誤
第16章 「少反而好」效應
第17章 費雪賓模式
第18章 稟賦效應
第19章 心理帳戶
第20章 妥協效果
第21章 負面偏誤
第22章 阿倫森效應
第23章 結果導向vs.過程導向思維
第24章 樂觀偏差效應
第25章 情緒效應
第26章 演員-觀眾偏誤
第27章 自利偏誤
第28章 布里丹毛驢效應
第29章 訊息多面性效應
第30章 同溫層效應
 

推薦序
 
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 副主任 吳怡珍博士
 
  我在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服務及在擔任諮商心理師期間,接觸過的個案幾乎都帶著情緒困擾議題而來,無論是在親密、人際、親子關係上,或是課業學習、生涯規劃、工作上,情緒困擾引發的源頭是自身如何看待事件及對經驗的詮釋,而通常這些想法多少都帶有著認知扭曲及偏誤,因而導致行為及抉擇上無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而個案面臨的情緒困擾現象也正如高教授所撰寫的這本《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中提到的捷思法(heuristics)所形成的直覺,而如何修正這種自動化想法,方可避免自我認知偏誤,在行為上才能採取更適當的問題解決方法並改善情緒困擾。
 
  這本書的特色是將原本很艱澀的心理學學術名詞以非常淺白的方式加以詮釋,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予以探討,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所謂的專家學者就是把簡單的事情處理得看起來非常複雜,以彰顯他的知識高度與人不同。」其實不然,高教授的這本書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愈見其功力之高深。此外,全書編排方式是由三十個獨立的小章節所組成,相當適合忙碌的現代人抽空分批閱讀。每一章的開頭先談一個容易造成人們認知偏誤的心理學效應,並介紹這些心理學效應的起源與發展,後續再接著分析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從教育、工作、愛情婚姻,甚至於人生的價值觀,無所不包,可說是涵蓋了許多人一生中所可能遇見的場景。
 
  例如本書第一章所探討的「參考點效應」便十分精彩。該章中所提到的「社會比較理論」,正是我從事心理諮商服務工作時所常遇到的關鍵解決手法。現代人在學時比成績,就業後比工作薪水,為人父母後又再去比子女成就高低。華人文化的家長們大多持有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深根蒂固植入孩子腦海,使得孩子們咬牙苦撐、無法享有快樂的童年,最終也影響著孩子未來面對各種競爭時無法有效排解壓力,而發生可能導致一輩子無法挽回的事!
 
  書中另一章談論猶豫不決心態的「布里丹毛驢效應」也十分有趣。在該章中提出了一個大家似曾相識的阿拉丁神燈故事,但其內容寓意又和大家所了解的情節不同,主要便是圍繞著猶豫不決所造成的遺憾悔恨。在華人文化下也常看到內化的完美信念,不容些許錯誤與失敗;但其實,人生在世不必事事力求完美。如果執著於要求自己每件事情都處理得完美無暇,很有可能便會產生猶豫不決的心態,反而造成錯失先機而兩頭落空。
 
  近年來在書市上有關於科普心理學的書籍有如浩瀚大海,雖然其中也有些許佳作,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翻譯作品,畢竟與台灣的時空背景有些許出入,再加上東西文化的差異,總令人有些許格格不入之感。高教授所撰寫的這本書《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則完全是以本土的生活案例做探討,十分契合台灣現代人的生活情境,對於讀者未來人生道路上,具有相當實用性。
 
  在看完這本精彩的科普心理學書籍之後,不但對我個人在心理學知識上產生更多的啟發,也提供了相當好的素材供我在心理諮商輔導實務上運用,相信讀者在閱讀完本書之後,不但能夠吸收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應用於實際生活之上,對於處世,甚至於未來人生的規劃,均具有相當大的助益。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現代人一味地相信直覺所可能產生的認知偏誤,更是具有相當的撥雲見日之功!
 
推薦序
 
臨床心理師 李郁琳
 
  我很歡喜地看到高登第教授(Professor Danny T. Kao., Ph. D.)撰寫了這本書籍,更在書中真切感受到,他想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及案例來傳達心理學中與認知偏誤有關的知識,讓一般民眾都能看得懂,也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可能犯了哪種認知偏誤,及對自己造成了何種影響。
 
  本書各個章節採用的基本架構,是將各種心理效應的起源及定義說明做了清楚的標示,再融入本土的生活化案例,讓讀者更了解該偏誤是如何不知不覺地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此外,對於如何避免這種心理效應所帶來的認知偏誤,作者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最重要的是,文末還提供了作者自己的反思及叩問,非常用心,令我印象深刻。
 
  真正的專家,不是用深奧難懂的詞彙或文字考倒讀者,以證明自己的專業,而是能將難懂的理論或專有名詞,用更貼近社會大眾的習慣及視角,將所學傳達並促進知識的流通。閱讀後的我,呼應作者撰寫本書的初衷,我想說―這本書做到了!
 
自序
 
  市面上有關於勵志的書籍林林總總多如滄海,與其把這本書定位成勵志書籍,倒不如把它稱為反勵志書籍更為恰當!但本書並不是教人意志消沉,而是希望透過跳脫自我的心理偏誤,而達到相對理性決策,甚至於更豁達的人生,這才是本書的目的!
 
  我在教授社會心理學的第一堂課往往告訴大家,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理性的人,與非常不理性的人!這世界上幾乎沒有絕對理性的人存在!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兼認知心理學家赫伯賽蒙(Herbert A. Simon)提出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觀點,該觀點主張人的理性是處於「完全理性」與「完全非理性」中間的「有限理性」,此一說法更加印證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理性、而只有相對理性的存在!
 
  經濟學與心理學向來是社會科學當中的兩門顯學,本人有幸在求學生涯當中恰巧以經濟學與心理學作為研究方向。持平而論,與經濟學相較,心理學似乎更能貼近現代人的需求。一般民眾未必熟悉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或是各種個人的投資管道是否具有前景,但是每個人自身的心理層面問題卻不容小覷。小自個人的心理健康,大至個人的認知偏誤,在在都影響到我們對外界人事物的判斷,一旦判斷失準,可能就會造成生活素質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心理健康度。
 
  曾經有一位長輩打電話給我,他告訴我他心理上感覺很空虛。由於我知道他的經濟實力,所以我建議他不妨多參與一些類似義工回饋性的社會活動,但是他卻一口回絕,他覺得與其花時間在做沒有物質回報的工作,不如把時間花在那些能夠獲取更多金錢報酬的工作之上。我當下只是笑笑地回覆我尊重他的選擇,不過如此一來,他的心靈空虛問題恐怕仍難以得到解決!其實人的一生,在辛勤工作之餘能夠花在物質享受上的時間又有幾何?工作賺錢不是就是為了換取更好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嗎?若是一味地只知道努力賺錢卻忽略了精神層面的富足,可能就會類似本書關於「適應性效應」的章節中所述「物質的效用性愉悅容易消蝕,但是精神層面的滿足似乎較能持續較為久遠」,或是會有心理感到空虛的症候產生。其實幾乎所有初期的心理症狀,都可以從改變自我做起,若是本身打心眼底就抗拒改變,那麼預約再多的心理師去尋求專業的諮商協助,恐怕也於事無補!
 
  在歷經職場與學術生涯近廿年之後,一直想找機會貢獻所學回饋給社會大眾,無奈生性疏懶,再加上心有旁鶩,因此遲遲無法抽空開始動筆。此次由相交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報文化趙政岷董事長積極鼓勵與全力支持下,我終於決定排除萬難開始構思內容方向。然而在過去廿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所寫的文章,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以英文撰寫的學術性文章,雖然進入學術圈之前也與出版界頗有淵源,曾出版過多部翻譯作品並獲獎,但時隔廿年沒有提筆撰寫中文文章,一開始時還覺得文字駕馭的功力大不如昔呢!
 
  在本書的30個章節當中所提出的各種效應與現象,幾乎都是現代人常常會犯的認知偏誤。認知偏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具有認知偏誤,就像是許多患有心理疾病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心理疾病一般!近十年以來,書市上已有不少以心理學科普化為主題的書籍。雖然其中不乏佳作,但以我個人的觀點觀之,似乎仍有隔靴搔癢之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許多探討心理效應的科普書籍都是翻譯作品,其中所舉的例子未必與台灣民眾息息相關,也就是較為缺乏共鳴點。因此本書各個章節的基本架構安排,均包含有各種心理效應的起源、定義說明、本土生活化案例、如何避免這種心理效應所帶來的認知偏誤,以及對心理健康的啟示。簡單來說,我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跳脫市面上許多心理學書籍充斥著專業術語所造成的隔閡,與讀者建立起一個更直接親近的管道。也就是說,我希望透過非學術性的文字,將本書定位為「台灣的心理學者寫給一般民眾都能看得懂的心理學書籍」,透過生活化的敘述方式,能讓大家多了解心理學上的各種偏誤效應,從而建立起更正確的價值判斷法則,更進一步地讓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本書的完成,除了要感謝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的全力支持之外,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兩位同事吳怡珍助理教授和朱惠瓊副教授提供諮商領域上的專業意見。這世界上沒有各領域皆專精的全能學者,因此集思廣益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沒有人是萬事通,必須透過個人的交友圈或是人脈,才讓人更有機會在這個現代社會中一帆風順。
 
  最後,我想補充說明一點,本書雖然試圖透過分析各種認知偏誤而讓大家能避免非理性的決策過程;然而,理性的人真的比較好嗎?這又是一個大哉問!過於理性者通常會給人一種冰冷、難以親近的感受,而且對於自己容易造成過高的人生標準,也就是所謂「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人格,而這往往就是痛苦的來源。其實人生沒有所謂的一百分,懂得適時地放鬆自己的標準,不要對自己和他人過於苛求,一定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享受生命該有的光輝!當你陷入情緒困境而無法自拔之際,除了尋求專業的協助之外,亦請記住下面這段話:「這世界上能夠真正陪伴你一輩子的不是父母、配偶、子女、而是你自己。因此,何不從今天開始對自己好一些?無論是物質面或是精神面亦然。倘若連你自己都吝惜對自己毫無保留地付出,又怎能奢望他人善待自己?」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350458
  •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4章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史提格立茲(Joseph E. Stiglitz)於1987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科技變化、沉默成本與競爭》(Technological Change, Sunk Costs, and Competition)的文章,該文章中首度提出了「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泛指那些「已經花費掉且無法復原的成本」。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中的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主張,任何決策制定時僅需考慮預期成本(prospective cost),而不必考慮沉沒成本,因為沉沒成本是必然付出的代價。如果決策時連帶將沉沒成本考量在內,可能會因為非理性之判斷而對於決策之效益和效率造成負面影響。然而,許多人對於已投入之資源(包括時間與金錢)抱有不願意白白損失之心態,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效應。但此種厭惡損失之心態,在經濟學家的眼中看來,卻往往是非理性的決定,而此種非理性的決策,往往會造成資源的非理性分配(irrational allocation)。
 
沉沒成本謬誤的例子,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商場中都屢見不鮮。舉例來說,你花了錢去看一場有口皆碑的電影,但是看電影看到了一半之時,你發覺這部電影並不如想像中的好看,這個時候你會忍耐著把這部電影看完?還是會選擇提前離場?如果你選擇忍耐把這部電影看完的話,是否是因為不想浪費電影票的票價?因為提前離場會讓你覺得白花了電影票的票錢(也就是「厭惡損失」效應)?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為了不想浪費電影票的票價而忍耐著把一部自己不喜歡的電影看完真的是明智之舉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電影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放鬆,屬於一種享樂性消費(hedonic consumption);但是看一部自己不喜歡的電影似乎並沒有達到這種效果。雖然提前離場表面上似乎損失了票價與已進場欣賞電影之時間,但及早結束你不喜歡的電影似乎更能達成原來放鬆心情的目的,或至少不讓自己的心情變差吧?

會員評鑑

4.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5.0
|
2022/08/27

高登第教授是國內頂尖的商業心理學教授,在拜讀大作之前就以久仰教授的大名。這是的心理學的入門,對於像我這種對心理學只有粗淺了解,卻又希望在生活當中落實心理學知識,以改變生活的人來說,無疑是本必讀的好書。

對於已經有心理學基礎的讀者,相信這本可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且還能從中看見高教授如果落實心理學於生活情境當中。

簡單好讀、學養深厚、引經據典。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4/06

這本書運用了三十個心理學上的效應來解釋人們會常犯的直覺偏誤,內容當中所舉的日常生活例子十分契合主題。身為心理學背景的讀者,我在閱讀之後也驚覺我自己也常犯了書中所舉的直覺陷阱。期許自己在未來的生活決策中,也能夠謹記書中所提的心理學效應,避免重蹈覆轍而讓自己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06
劇透警告

這本書名-直覺陷阱,
頓時讓我覺察近期與新主管溝通的問題在哪裡~
--直覺的陷阱
這本書很快看完,心得:
1.對非心理領域的人士,可以很快用心理學,驗證自己的日常,從日常用心理學認識自己,
做檢視跟調整,
2.內文編排:心理學效應+文獻置左頁的設計,每個段落不會太長,剛剛好~
3.內文的案例與解析,客觀中立正向
展開
user-img
Lv.1
2.0
|
2022/03/31

內容不特別,也是很常見到的理論
說真的沒有得到什麼新概念或學到什麼

作者用以解釋的例子也都挺負面的
尤其舒適圈的例子我有部分無法認同
讓我想到富爸爸窮爸爸中的窮爸爸
這大概會是窮爸爸寫的書吧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2/03/27
劇透警告

這本書透過筆者所舉例子,能很容易理解每項心理學名詞。
且每一小篇的段落長度非常剛好,大小字體也適中。
非常適合中高齡及上班族朋友閱讀。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