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青藏高原東部的羌族與藏族(全套):2008汶川地震前後的人口流動與文化變遷

青藏高原東部的羌族與藏族(全套):2008汶川地震前後的人口流動與文化變遷

  • 定價:800
  • 優惠價:972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四川羌族與藏族居住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地帶,他們是數千年來移動於「藏羌彝走廊地區」的古代「羌」的後裔。
 
  2008年的汶川地震,讓當地蒙受很大的災害,在開發與復興的過程中,因為村莊解體與都市遷居,造成激烈的人口移動,伴隨著移居與世代交替,生活樣式與價值觀也起了很大變化,當地正面臨母語消失與文化衰退的危機。
 
  著者松岡正子教授從1980年代末起,歷經三十餘年,長期在當地持續從事田野調查工作,透過一千張以上的紀錄影像與研究論文,清楚地呈現當地居民生活變化的各個面向,本書可說是松岡正子教授集畢生「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大成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松岡正子
 
  1953年生於長崎縣。現為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同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單位取得退學。博士(文學)。
 
  專業領域:中國文化人類學
 
  主要論著:《中国青蔵高原東部の少数民族 チャン族と四川チベット族》(ゆまに書房,2000)、《四川のチャン族—汶川地震をのりこえて〔1950-2009〕》(合著,風響社,2010)、《青蔵高原東部のチャン族とチベット族—2008汶川地震後の再建と開発【論文篇】【写真篇】》(あるむ,2017)
 
監譯者簡介
 
黃英哲
 
  1956年生於台北市。現為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同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博士。
 
  專業領域:台灣近現代史、台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
 
  主要論著:《記憶する台湾―帝国との相剋》(日文合著,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中文專著,麥田,2007)、《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中文專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民主化に挑んだ台湾―台湾性.日本性.中国性の競合と共生》(日文合著,風媒社,2021)等。
 
陳奕汎
 
  高雄人。名古屋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研究生。台南市政府核定優良譯者。
 
  專業領域:日本近現代文學
 
  主要譯著:〈「菜譜」にみる東アジアの交流:植民地台湾のフードスケープを広げる〉(曾品滄、陳玉箴著,《JunCture  超域的日本文化研究》11,2020)等。
 

目錄

序 章 

第 I 部 羌族 
第一章 近年的羌族相關研究 
第一節 汶川地震後羌族研究的動向
第二節 釋比文化研究 

第二章 汶川地震後羌族的貧困與遷居 
第一節 汶川縣龍溪鄉直台村全村遷村至漢族地區之案例 
第二節 茂縣雅都鄉的遷居現象 
第三節 2008 年汶川地震後羌族的都市移居與村規民約 
小結 

第三章 汶川地震後的羌族文化 
第一節 中國式重建模式 
第二節 汶川縣羌文化的復興與禹羌文化 
第三節 北川羌族自治縣的民族文化復興與觀光資源化 
第四節 四川羌族的語言替換與母語喪失 

第四章 羌年 
第一節 羌年與國民文化 
第二節 羌年作為觀光資源的政治學 
小結 

第五章 羌族的「家庭」—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大瓜子寨為例 
第一節 有關羌族家庭的先行研究 
第二節 2008 年汶川地震後茂縣雅都鄉大瓜子寨的新村建設與家庭 
第三節 出嫁女性與母舅(母方集團) 
小結 

第六章 黑水藏族 
第一節 民國時期岷江上游的土匪  
第二節 小黑水與「猼猓子」傳說 
第三節 大黑水的社會 
小結 

結語 I 災後重建開發中的人口流動與文化變遷 

第Ⅱ部 四川藏族 
第七章 關於四川藏族各支系的先行研究 
第一節 藏彝走廊研究 
第二節 川西南「西番」 

第八章 嘉絨藏族:古碉記憶與資源化—以四川省丹巴縣的「碉」為案例 
第一節 先行研究 
第二節 碉樓與碉房的「記憶」 
第三節 關於丹巴碉樓的集團傳承與個人記憶 
第四節 丹巴縣的觀光開發與碉樓 
小結 

第九章 納木依藏族 
第一節 冕寧縣聯合鄉的納木依藏族 
第二節 九龍縣子耳彝族鄉的〈西番〉 

第十章 爾蘇藏族 
第一節 冕寧縣和愛藏族鄉廟頂堡 
第二節 爾蘇藏族的神石 Jo 與遷移傳說 

第十一章 史興(虛米)藏族與〈西番〉 
第一節 木里藏族自治縣的藏族與水洛鄉的〈西番〉 
第二節 虛米藏族與〈西番〉的社會紐帶 
第三節 西番的新年「吾昔」 
小結 

第十二章 四川與雲南的普米語集團 
第一節 普米語集團的概況與民族識別工作 
第二節 四川普米藏族與雲南普米族的比較 
小結 

第十三章 四川的納西語集團 
第一節 俄亞納西族的婚姻與家庭 
第二節 俄亞納西族的節慶與祭山會 

結語Ⅱ 藏彝走廊的羌族與藏族:羌族、嘉絨藏族、川西南藏族、普米族及納西族的祭山 

結 語 
後 記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67980
  • 叢書系列:允晨叢刊
  • 規格:平裝 / 859頁 / 15 x 21 x 4.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章
 
一、問題之所在
 
筆者的羌族研究始於 1988 年至四川大學留學時,在李紹明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指導下,至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此後出版了 3 本專書。《中國青藏高原少數民族—羌族與四川藏族》(2000)集結了自 1989 年至 1998 年於羌族地區與四川藏族地區 10 年來之調查成果。在調查中發現,一般視為羌族傳統文化的碉房、石碉、白石崇拜、祭山會、釋比(羌族巫師)等,並非羌族全體共有的特徵,而是留存於岷江上游地區為主的文化元素(以下稱為「岷江型」),尤其石碉的分布區域相當集中。調查也指出,在 1990 年代傳統祭祀活動與羌語的流失已甚為嚴重,文化保存較完整的地區,僅剩下汶川縣的雁門鄉蘿蔔寨村與龍溪鄉、理縣的桃坪鄉、蒲溪鄉蒲溪村與休溪村,以及茂縣的雅都鄉等高山峽谷地區。
 
羌族文化流失是由以下的幾個歷史因素所造成:第一是整個羌族地區長年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許多地區即已出現與漢族文化融合的狀況;第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民主改革與文化大革命等人為因素造成傳統文化的破壞與斷裂;第三則是因為 1990 年代以後,羌族出外工作成為常態,加上災後,本應傳承文化的新世代離開村落定居在都市周邊。村落裡對1940∼1950 年代的羌族社會仍有記憶的耆老已經很少了,而且該傳承羌文化的下一代也幾乎都不在村裡,沒有機會得到文化的知識。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直到 1970 年代為止,對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一直採取否定立場,但到了 1980 年代,轉向開始重視各民族文化。因此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自 1989 年起便以農曆 10 月 1 日的秋季祭山會作為羌族傳統的新年,稱之為羌年。但具有慶祝豐收意義的秋季祭山會,不同地區舉辦的日期可能有數個月的落差,因此許多羌族人未必習慣 10 月 1 日的羌年,村落仍按照原來的日期來舉行祭山會。近年茂縣曲谷鄉的瓦爾俄足作為代表性的羌族的祭山會,於農曆 5 月 5 日在縣城裡由地方政府主持進行祭山活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