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本寫賠錢,卻能讓你獲利的智慧之書
洪碩廷
市面上教賺錢的書很多,但是寫賠錢的,目前找不到第二本寫得如此詳細。賺錢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都存在「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如果真的看了書就可立刻賺大錢,世上就沒有窮人了。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書籍,教你用各種指標來找尋標的,投資人初讀時會覺得似乎很可行,但實際運用指標去買進之後可能會發現,會漲的標的確實可能會符合書中的指標,但符合指標的卻不一定會漲,甚至是下跌讓你套牢;投資的方法也是,在某個時間區段中,有人使用了某套方法,也賺到錢,但在其他的時間區段中,使用同樣方法的人卻可能被洗出場,而這些人會出書嗎?通常不會。投資領域因為存在許多「倖存者偏差」的情況,以至於會讓很多人覺得投資致富很簡單,事實上大多數賠錢的人大家是看不到的,而這也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
書中故事主角也就是本書作者,從小人生就順遂,讓他覺得只要自己有努力嘗試就會成功。接著他從木材交易起家,年紀輕輕就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擔任董事。過去的成功讓他以為自己真的無所不能,可以點石成金,卻因驕傲自大,在一次期貨交易崩盤後輸掉一切,包括財富、聲譽和工作。這個過程跟很多投資新手很像,一開始總是會有一連串的新手運,然後越壓越大,之後融資開槓桿,最後就爆了。
雖然這本書並不厚重,但就像傑克.史瓦格的推薦序文寫的,其實蘊含著豐富的交易智慧和見解,而且可是作者幾乎散盡家財才領略到的。
作者在投資失利後也跟一般人一樣,開始尋找成功投資者的致勝法則。看到這裡我不禁莞爾,因為我最開始接觸投資領域的時候,也以為投資有聖杯,於是看了很多理財雜誌的封面故事,讀著一個又一個以小博大,快速賺飽退休的致富傳奇。
就在作者尋找致勝法則的過程中,卻發現每個專家的見解彼此矛盾:有人提倡價值投資,有人提倡技術分析;有人提倡投資要分散,有人認為不該分散……
賺錢有幾百種方法,同一種方法卻會因不同的人使用,有人因此大賺,也有人卻大賠。如果照著專家的方法做就會致富,那這些投資法則彼此矛盾的專家,應該會有一方破產吧!
作者認為,既然找不到一致的賺錢方式,那不如再看看這些人怎麼看待賠錢的?於是,他開始研究這些專家關於賠錢的看法。此時作者發現,這些專家雖然獲利方法各異,但對於「控制虧損」這件事,卻都抱有相同見解。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甚至常常相互矛盾,而學會不賠錢,比學會賺錢更重要。某甲用A方法賺錢的時候,某乙用對立的B方法可能正要開始賠錢,如果某乙沒有退場的話。而關鍵就在此,因為專家都知道,不要賠錢,就是自己該負的最重要責任。
作者從一開始想尋找賺錢的祕密,轉變成開始研究如何不會賠錢。為什麼不賠錢如此重要呢?因為人一旦開始賠錢之後,會認為是自己過去的投資方法有缺陷,接著會不斷地嘗試新方法,屢戰屢敗,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不賠錢。其實,應該先搞清楚別人或自己到底是怎麼賠錢的,一旦學會控制虧損後,獲利自然會到來。
投資就像打球,我們不可能每一局都贏,要是不能接受虧損,那就什麼都甭做了。我們該避免的,是那種沒有預先準備、沒有提列備抵,直接讓我們淘汰出局的虧損。
而要避免這種虧損,最好的方式就是擬定計畫,事先預想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決定在各種狀況下應該採取的對應行動。
這樣的計畫包含了:
• 決定你要成為哪一種類型的參與者(短線當沖或長期投資)。
• 選擇一套分析方法(比如存股族可能看股利政策,基本面投資者則看財報)。
• 制定規則(什麼狀況下買進賣出)。
• 建立管控機制(什麼樣的情況下,必須直接停損砍倉)。
擬定好計畫後,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很多人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遇到計畫上的狀況時,卻沒有辦法堅定地執行,比如說目前的價格已經到達停損價位了,你可能會選擇忽視或是改變計畫,調低停損價位,以容許更多的虧損而不砍倉。結果就是,你的虧損會比原先願意承擔的還要嚴重。
衷心祝福閱讀此書的各位,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擬定好投資計畫,在投資路上趨吉避凶,穩定獲利。
(本文作者為「資工心理人的理財探吉筆記」粉絲團版主。)
新版前言
心態決定投資勝負
本書距離第一次出版(1994年)至今已將近三十年,這段期間交易市場已有許多變化。人工喊價撮合幾乎絕跡,許多交易所也都進行合併;新奇的投資工具層出不窮,有些新玩意所帶來的巨額虧損,甚至讓全球金融市場受傷慘重。
但過去數十年來,交易員和投資人在市場上所犯下的決策錯誤,卻沒怎麼改變。不管是管理他人資金的專業人士或自負盈虧的投資散戶,儘管操作規模有大有小,卻都很容易犯下同樣的錯誤。從本書第一次出版以來,我們親眼看到幾次在風險控管上的大災難。比方說,1995年霸菱銀行(Barings Bank)的尼克.李森在日本股市豪賭,賠了8億7200萬英鎊(約11.6億美元);同一年,大和銀行的井口俊英也賠了11億美元。住友商事的「銅先生」濱中泰男最後就栽在黃銅交易,賠了26億美元。還有全一銀行(Allfirst Bank)的約翰.魯斯納克在2002年交易外匯,賠掉6億9100萬美元。中國航油股份有限公司的陳久霖在2005年的噴射燃料期貨交易賠掉5億5000萬美元(堪稱「航油之王」的悲壯殞落)。接著,法國興業銀行的傑宏.柯維耶在2006年至2008年間交易股權衍生品(equity derivatives),總共虧空49億歐元(約55億美元),這個數字真是太驚人了。
這些備受矚目的重案和其他類似狀況,讓新聞媒體、監管機關和學術界,極為關注風險管理產業的策略和控管程度。雖然事後針對個案的檢視與研究,對於內部控管和避險策略的選擇提供許多寶貴教訓,但大家都忽略了交易員之所以釀成大禍的個人心理層面。儘管這些虧損都是因為控管不嚴和避險策略的錯誤,但此兩者實非造成虧損的主因,交易員的作為才是關鍵。如果要知道這些虧損是如何造成的並防止慘劇再次發生,我們必須先瞭解這些人的心理。而這本書,就是探討投資心理上的問題。我用吉姆.保羅的故事,揭示投資人和交易員平常在市場上最容易出現的三大錯誤。這些錯誤其實一直都沒改變,恐怕也永遠都不會變。這些錯誤不受時間所限,因此從中獲得可避免犯錯的教訓,也將會永遠適用。在本書出版後,我曾訪談過數百位交易員和投資人,他們都對書中說法和其中的教訓感同身受。這是因為我們在某些時候都賠過錢,而書裡所談的,正是造成交易虧損時的心理過程、行為特徵和情緒變化。針對這些過程、特徵和變化,書中提供了一些預防方法,要是能夠避開這些陷阱,虧損自然就不會發生了。希望這些教訓和故事,不僅能讓各位有所啟發,也能得到閱讀的樂趣。
布南登.莫尼漢
前言
如何不賠,比如何賺錢更重要
我認為書大概可分成三類:教育、娛樂和參考用書。教育類書籍教導我們一些事;娛樂類書籍讓我們讀來開心;參考用書則能為我們提供一些資訊。而這本書既是教育類書籍也富有娛樂性,各位要是記得書中的故事,自然就比較不會忘記那些教訓。就此而言,這本書也可說是一則寓言,透過故事來說明重要的經驗教訓。從呼喊「狼來了」的小男孩到「國王的新衣」,寓言都是傳達日常生活重要教訓的有效方法。這本書也是一樣的,書中描述的雖是一位期貨交易員的故事,但他的教訓也適用於從事股票、債券等交易的投資人,以及其他包括創業家、經營者和執行長等商業人士。
各位即將讀到的故事,其寓意是:縱使屢次失敗,只要不被打倒,那些失敗就是成功的基礎;反之,要是接二連三獲得勝利就志得意滿,反而是迎來重大失敗的開始。愛迪生大概失敗了一萬次,才找到正確的燈泡鎢絲。他在門洛帕克實驗室不幸燒成平地的當天,有位記者問他該怎麼辦,愛迪生回答:「明天開始重建。」因此,後來愛迪生會成功,也可說是因為他沒被失敗打倒。我們再看看亨利.福特的例子,他曾跟愛迪生一起工作過,也非常欽佩對方。福特在1905年可說是白手起家,短短十五年就建立全球最大也最賺錢的汽車製造廠。但幾年後,這個看似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卻是老態龍鍾、搖搖欲墜,此後二十年更幾乎是年年虧錢。福特這個人是固執到出名,那他的公司會虧掉那麼多錢,是不是因為他太把成功視為理所當然,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做錯呢?
連連獲勝之後的心理變化,正是肇禍之始。他們開始以為成功完全是個人能力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在正確時機和位置把握到機會,或者體認到這一切只是運氣所致。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出招,自是手到擒來。
有很多種說法可描述這種情況:傲慢、自負、自大。但成功是如何內化到心理層面,隨後又帶來猝不及防的失敗,這個轉變過程至今還沒人能清楚說明,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這件事。這本書的例子跟眾多企業家的個案研究一樣,從抓住機會、奮勇進擊、功成名就,然後犯下錯誤,看他樓起樓塌。我們談的雖然是個交易員的故事,但裡頭的寓意教訓,也適用其他許多狀況。不管你是在交易場上或在商界裡打拚,這些教訓對各位都會很有幫助。事實上那兩個領域的共同點,比各位所能想到的還要多。《富比士》(Forbes)雜誌1993年版「全美四百大富豪」的封面上引述華倫.巴菲特的話:「因為我是個生意人,所以我更擅長投資;也因為我是個投資人,因此我更擅長做生意。」如果投資和做生意的成功祕訣可相互援用,那麼失敗的教訓也可以。
用虛構故事表達成功如何令人感到志得意滿,最後又如何導致失敗,當然可讓我們有所領會,不過如果這些成功和重大虧損是真人實事,想必各位更能牢記在心。只是這裡所說的虧損有多大呢?書中將描述一位有十五年投資資歷的交易員,最後在短短七十五天,賠掉100 多萬美元。
▎為什麼要出一本談賠錢的書?
大家在投資市場上應該都賺過一些錢,對於要怎麼賺錢,多少也都有點瞭解。不過大多數人都是賺少賠多的,因此可說他們對於怎樣才能不賠錢,想必是不太瞭解。當他們投資失利,他們會買書來看、參加投資講座,找些能賺錢的新方法,總認為之前會虧錢,必定是方法「明顯失靈」。就像是賭賽車的人一再押錯寶,投資人的書架上也滿滿都是作家霍瑞修.愛爾傑的書,說的都是怎麼從赤貧變巨富。這種書當做娛樂看看是不錯,但常常有人視為教材,以為從中可學到百萬富豪發家致富的祕訣,尤其是那些在交易場上揚名立萬的大戶更是受到推崇。這種書還都被標榜為「實用指南」,從1881 年作家詹姆斯.桑克斯.布里斯賓的經典作品《牛肉寶藏:草原致富術》(The Beef Bonanza: Or, How to Get Rich on the Plains)以降,到現代各式各樣的賺錢妙方,如何在市場勝出、如何利用所學所知賺錢、如何運用致勝策略、如何在吃早餐前就賺到百萬美元……要是真的有效,我們早都是百萬富翁了。
回顧那些討論投資和交易的書籍時,其中少有寫到賠錢的。會寫到賠錢這種事的書,又往往是誇大嘩眾、未經授權的傳記或八卦狗仔作品,迎合那些幸災樂禍的低級趣味。那些報導名人的書籍聽起來當然很有趣,但都不是為了讓讀者從名人的錯誤中學到教訓。在大多數討論投資市場的書裡,賠錢這種事只是輕描淡寫,作者也許會提到,強調一下重要性,然後就此擱下,什麼也沒說清楚。
本書是一本針對賠錢心理的輕鬆探討,提供給曾經賠錢或想防止慘劇再次發生的投資人、投機客、交易員、營業員和基金經理人參考。大多數探討市場心理層面的書籍,大都集中於行為心理學或心理分析(什麼升華、退化、壓抑、憤怒和自我懲罰等作用)。這類書籍並非沒用,而是許多人根本看不懂,就算懂了也不曉得實際上該怎麼運用。還有一些書籍是塑造一個虛構人物來傳達觀點,也有些書是匯整一些關於賠錢的老生常談充數。但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敘述一位操盤手實際虧損百萬美元的真實經歷,故事不僅非常有趣,各位還能從中學到在市場虧損時的心理狀態。
本書第一部是介紹吉姆.保羅連戰皆捷的成功經歷,他如何從一個衣衫襤褸的鄉下小孩,搖身一變成搭著噴射機穿梭各地的百萬富豪,還一度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執行委員會成員,直到大虧160 萬美元後一文不名。這本書的寫作主旨之一,就是想明確地告訴各位:榮光的陰影是崩落;勝利必有失敗伴隨。要不是之前那一連串的成功,或許也不會有後來的慘痛失敗。如果一開始並沒有嘗過勝利或失敗的滋味,那麼可說是勝負機會都各一半,你可能是個贏家,也可能會是個輸家。等到你開始交易且連戰皆捷時,也就為自己設下了邁向失敗的陷阱。因為那些成功經驗將會導致許多心理上的扭曲狀態出現,尤其是在不知不覺間打破遊戲規則卻還是贏的時候。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你將自以為天賦異稟,不受凡規俗例拘束。
災難的種子,是在吉姆第一份工作時播下的,當時他才9歲。曝身在廣大物質與金錢世界中毫無防備,才是他日後事業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主要原因。於是他找尋市場上賺錢的專家為榜樣,想學習他們的交易法。當人們生病時會想找最好的醫師醫治;碰上麻煩時也會想找最好的律師幫忙,所以吉姆也讀遍專業投資技巧的書籍,企圖探索行家手裡的致勝祕訣。但是他越看越迷糊,因為他發現專家們賺錢的方法不但五花八門,甚至還會相互矛盾。某位專家贊成的方法,就會有另一位誓死反對。後來他終於想通了,他應該潛心研究的面向應該是賠錢和失敗。與其研究如何賺錢,知道怎樣才不會賠錢更重要。
本書第二部將介紹吉姆從賠錢經驗中,所習得的教訓。也就是說,賺錢的方法儘管是各有千秋,賠錢的方式卻寥寥可數。我們在市場上賠錢,不是因為分析錯誤,就是因某些心理因素作祟而妨礙了分析結果的應用,而大多數的虧損都源自後者。所有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我們不能全押上,必須留點退路預做準備,以防失靈。但某些心理因素,卻會讓投資人死抱賠錢倉位不放,或者當開始賠錢時便捨棄目前運用的投資方法改用其他的,結果卻是兩面挨耳光。
本書第三部則是要提點各位,該怎麼避免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虧損。交易和投資失誤不難理解,但很難改正。要瞭解這些有礙投資的心理因素,其實不必閱讀長篇大論的心理學理論,只需建立簡單架構即可助你理解和接納,從而避免出現災難性的虧損。這本書,會幫助各位辨識、確認並避免掉一些投資、交易和投機上的陷阱。
所以,為什麼要寫一本談賠錢的書?因為賺錢的方式人人都有一套,但賠錢的方式就那幾種。而且,市面上儘管都是教你如何賺錢的書,但大多數的人也沒富到流油啊!
布南登.莫尼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