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www.rich01.com
■不同類型的企業,分析關注的重點都不一樣
本益比低的股票代表便宜,所以所有股票都應該看本益比、趁本益比低的時候買嗎?巴菲特說ROE值得關注,那麼所有企業都應該看ROE嗎?
在學習投資時,我們會學到很多重要的分析指標,但如果你有實際開始運用這些指標去分析不同標的,很快你就會發現,重要的指標,有時好像也沒有這麼有用。
其實這些指標背後沒告訴你的是,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特性,只有使用合適的分析方法,才可能得到有價值的分析結果。
那麼如何區分企業的類型呢?
■好公司、壞公司,好股票、壞股票
本書作者將所有企業分為好公司、壞公司,以及好股票、壞股票。
例如關注成長、獲利的指標可以用來分析好公司,在本益比低、便宜時就是買進的好時機點。但同樣方法就不適用在壞公司,例如週期性產業最佳的買進時機點,也許正好就是在高本益比看似昂貴的時機。
公司好壞取決於獲利與經營本質,股票好壞則取決於會不會長期上漲。
許多人在投資時只關注是否會上漲,並不關注公司好壞。
如果買到上漲的股票,獲利了結,那也許問題不大。可一旦犯錯、結果不如預期,問題就來了:該認賠?還是仍有機會?這時區隔出好公司、壞公司就顯得十分重要。
壞公司雖然也有可能有機會大漲的好股票,但分析難度較高。好公司問題較少,分析較容易,儘管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買貴,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其實重點只需要關注好公司,並且投入其中的好股票即可。
■用總市值看事情,是分析的第一步,也是作為企業擁有者的第一步
投資就是作為企業的擁有者,而不是作為股票的擁有者。
本書中提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析觀念是:總是關注總市值。
想像一下如果朋友有一間經營穩定的公司股權想要轉讓,我們會想知道些什麼呢?
我們會想知道整間公司賣多少錢、一年營收多少、多少固定開銷、淨利多少、帳上有多少資產負債、整個市場規模與潛力有多大,等等資訊。
但有趣的是,當我們在看股票時,看的卻是一股股價多少、EPS多少,而非市值多少、總盈餘多少。
也許比例都相同,但當我們用市值看事情時,自己的心態會更像個老闆、像是個經營者。
當心態轉變為像是企業擁有者,我們關注的會是公司幾年間有哪些投資計畫、未來五到十年成長潛力、這會帶來多少市值成長,不再只是股價今天上漲下跌多少。
此外,無論產業分析、個股分析,用市值來做分析,很可能會得到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例如從市值變化中,可以看到不同產業的趨勢變化,找到重點產業、避開沒落的產業。我們也可以看到同產業中不同企業市值規模的此消彼長,用市值也更容易和總盈餘去做對比進行估價。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少用市值看事情呢?
一方面是當投資資金越小時,看市值的感受並不明顯,我們直覺往往很難覺得那數十億、百億的盈餘或數字跟自己有關。
另一方面是雖然個股的市值很容易查詢,但除非你有專業的資料庫,否則產業的市值與盈餘公開資料就很少,且很少有網站呈現長期資料時是用市值呈現。
但即使如此,我也十分建議大家可以調整習慣,投資分析時盡量用市值去看事情,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好公司也不忘關注風險
和如何找出好公司一樣重要的事情,我認為就是關注風險。
任何自己看好甚至有投入的投資,我們總是能找到許多理由來支持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本書中作者也舉例了許多自己十分看好的產業與個股標的。但並不是只談這些機會有多好,作者也列出這些企業可能的風險所在。
在美國的10k財務報表中,在介紹公司業務之後,往往接下來一段就是清楚的詳述公司所可能面臨的各種大大小小的風險,許多時候這一段甚至會長達五到十頁。
永遠記得,再好的公司,情況仍隨時有可能改變。
本書對投資分析提出了一個由上而下分析簡單但完整清晰的架構,期待你也能從中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