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自己的故事,我總是不曉得要相信多少。——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
就溝通形式而言,最為神聖者是靜默,再來就是故事。故事是活的,故事是神聖的,故事就是眾神,它們創造出眾多宇宙,以及存於其內的許多生物及人物。在心智當中,故事能使想像與經驗栩栩如生地呈現一切勝利與悲劇。故事直接與我們的靈魂對話。
故事就是魔法。
在開始人生的第七個十年時,我發現,若與研究文獻或反思論據相較,自己變得更加偏愛傾聽故事,也比較不認為自己是來教導課程或提供建議,而是傾向講述故事。也許這是因為年歲漸增,就有更多故事可說,而經驗與智慧會為我們所記得的長篇記憶增添深度、質地與觀點。
無論如何,處在這樣的人生階段,我發現若要切中本書主題,除了講述敝人的個人經驗之外別無他法。雖然這些個人故事沒按時間順序編排,並不表示敝人沒把藏在裡面的大量理論與技術資料整理出來。說實在的,我相信這本書藏在字裡行間的魔法「如何進行」(how-to-ness)已經足以使積極進取的魔法師忙上一段時間。然而唯有揭露魔法師個人生命當中的魔法「為何如此進行」(how-why-ness)──以及某些時候的「為何不如此進行」(how-why not-ness)──這樣的故事才能達到告知及教導的功效。
不過,講故事會有特定的劣勢,其中最嚴重者即記憶是主觀且脆弱的事物。傷痛、悔恨、丟臉、羞愧、幻想、一廂情願以及經典的自我欺騙,都會在我們回憶過往的時候持續威脅其準確度,所以絕對的客觀是不可能的。不過,魔法師並不像比較不去審視人生的凡人,他們有撰寫日記的責任,而裡面也許會提及那些已記在個人魔法日誌的特定事件。我在這本書的準備期間,非常仰賴自己當時潦草寫下的文字──敝人跟你保證,這真是讓人感到強烈羞愧的折磨。
此外,在講述故事的過程,還得要考慮到可能涉及這故事的其他個體的感受與隱私,不論死活都應如此。這些年來,我有幸能夠遇見一些多采多姿且非常優秀的人物並一起共事,他們大多不是我們的魔法次文化圈會認得的人,但我敢說其中有幾個人應會被認出來。所以我在這裡要跟大家坦白講,本書某些特定部分裡面的名字有經過更改,或在撰述方面作出調整,以使特定人物仍能繼續保持幸福的匿名生活。
我衷心希望你們會享受敝人的這一小本回憶錄,這是當然的。不過敝人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滿足每個讀者的喜好與期待。也許這本書不符你的期望、也許你會因為這作品並不是敝人撰寫的另一本教科書、也沒有運用比較學術的角度闡述一些偉大的魔法系統或哲學信條而感到失望。如果真是如此,敝人希望你能不去計較我沒有為此道歉的打算,那是因為敝人相信藉由這本小書,我向你分享的是能夠帶來更多啟悟的強大禮物──那就是故事。我希望你能如實接受它們,並從它們裡面找出屬於你自己的真理,就像印地安尊尼族賢者所言:「真理並不存在,有的只是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