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周易新繹.通論編

周易新繹.通論編

  • 定價:480
  • 優惠價:6631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
  一部凝聚古人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的經典鉅作
 
  《周易》,五經之一。相傳原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占筮用書,後來經過周文王的整理和孔子的演繹,才成為傳統文化中一部重要的經書。很多人以為讀《周易》可以卜吉凶、測命運,明白人生的究竟,所以都對它有興趣。但因為流傳已久,又沾上一些迷信的色彩,語言文字以及思想觀念都因古今之變、南北之異而產生了許多隔閡,對現代讀者來說,讀《周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對《易經》有完整的認識,宜從易學史入手。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治學嚴謹,考究精詳,這本《周易新繹.通論編》正是從易學史的觀點,有系統地梳理《周易》的起源與演變、在哲學思想史上的意義,並參考古今學者的重要論著,分析說明歷代易學的流變及其所衍生的一些問題,層次井然、條理分明,使讀者能更親近這部古奧難懂的典籍,了解其簡易、變易、不易之道。藉由推天道以明人事,對於我們進德修業、做人處世、生活工作都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詩經新繹全集》,以及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周易》有廣狹二義
一、《周易》一名《易經》
二、狹義的《易經》
三、廣義的《易經》

第二章 《周易》的名義
一、名義的幾種來歷
二、「易」即周朝之太卜
三、《易》即太卜之遺法

第三章 從「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談起
一、春秋時代魯國的《易象》
二、戰國時代的《易》學概況

第四章 孔子與《易傳》
一、孔子與《易傳》的著述
二、後世對孔子著述《易傳》的看法

第五章 孔子六傳而至漢初田何的問題
一、《史記》、《漢書》的記載及其相關問題
二、以孟荀為例說明漢初儒門《易》學不止田何一系

第六章 漢初《周易》經傳的傳承
一、田何一系的傳承
二、漢武帝與漢代《易》學的發展

第七章 《易》學的古義與新潮(上)
一、漢初的「古義」六家
二、六家「古義」析論

第八章 《易》學的古義與新潮(下)
一、西漢中期以後的《易》學新潮
二、今文《易》學三家
三、「古義新潮」與民間緯書

第九章 《易》學的流派與分期(上)
一、《易》學分為象數、義理兩大流派
二、《四庫全書》論兩派六宗
三、關於《易》學史的分期

第十章 《易》學的流派與分期(下)
一、《四庫全書》論象數派
二、《四庫全書》論義理派
三、餘論

第十一章 《周易》的讀法(上)
一、以傳解經
二、以圖解易
三、他山之石
四、出土文獻

第十二章 《周易》的讀法(下)
一、象由數設
二、宋人圖書之學
三、河圖洛書
四、邵雍先天之學

第十三章 《周易》的基本結構與常用術語
一、卦形與卦名
二、卦序與爻位
三、卦辭和爻辭

第十四章 筮占的程序與方法
一、筮儀:蓍筮的程序
二、筮占的方法
三、餘論 

附錄:《周易》歷代人物年里著作簡表
參考書目舉要 
 

自序
 
  一
 
  一九八八年我編選《先秦文學導讀》四冊時,曾選〈乾卦〉為例,解說《周易》一書的體例,並寫了一篇解題的短文。開頭幾段是這樣寫的:
 
  《周易》,五經之一。它相傳原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占筮用書,後來經過周文王的整理和孔子的演繹,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部重要的經書。
 
  《易》含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層意思。據說《易經》原有三個系統,分別是《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前二者都是周朝以前流傳的易學,早已失傳了,現在只剩下《周易》,就是大家所說的《易經》,簡稱《易》。
 
  《周易》包括經、傳兩個部分。經的部分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重疊而成的。《周易.繫辭傳下》說: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這是說八卦為包犧(伏羲)氏所畫。但演八卦為六十四卦的人,則眾說紛紜,一般人多以為文王。據屈萬里老師的〈易卦源於龜卜考〉一文考證,八卦和六十四卦應當都成於西周初年,「乃周人仿殷人龜卜之習而為之」,是否文王所演,則不得而知。《周易》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爻。卦有卦辭,爻有爻辭。在排列次序上,每卦先列卦形,其次是卦名、卦辭。每爻也是先列爻題,次列爻辭。以上是屬於經的部分。
 
  《周易》傳的部分,包括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繫辭上、繫辭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七種十篇,通稱「十翼」,都是解說「經」的文字。歷來相傳這是孔子所作。但據近人考證,「十翼」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陸續推演寫成的,大部分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易》是六藝之本,也是中國學術的淵源所在,它雖然原是占筮之書,但其中像有些爻辭頗類似古代歌謠,有些卦辭爻辭保存了古代史實,對於我們研讀文史或進德修業,都有很多的幫助。
 
  二
 
 二○一七年我的「人生三書」,包括《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由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同時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舉辦公開講座。第一次講座在台北華山文化園區舉辦時,有一位老先生問我:談人生何以不寫《易經新繹》?並且要我對所謂「十翼」發表自己的看法。當時我回答:茲事體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釋清楚,容我以後有機會再作說明。另外還有一位充滿書卷氣的年輕人,也問我讀《周易》,該讀哪些參考書?我的回答是:我學《周易》,讀的是戴君仁老師的《談易》和屈萬里老師的《易》學著作,另外還有一些大陸學者,像高亨、金景芳等人所寫的專書。講座完畢,遠流公司曾淑正女士雇車送我回家,我們談起那位老先生,都認為他博學多聞;談起那位年輕人,都認為他誠懇好學。曾女士還問我認不認識他們?我說:全都陌生,是第一次見面。對於他們的好學,我將有以回報,在不久的將來。
 
  在我心目中,那一老一少,不是兩個人,而是無數好學的公眾。這本《周易新繹》,就是我的回報。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我就常常鼓勵青年學者從事中國經學的研究工作;認為研究經學是為天下人做學問,既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我也深深以此自許。
 
  幾年來,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盤旋,也一直驅使我不斷的抽空閱讀有關的參考書。從大前年的春季開始起筆,幾乎每一天都用好幾個鐘頭在卦爻的譯注解析之中。即使在眼睛開刀住院及療養期間,也都口中「念念有詞」。記不得有多少個下午及夜晚,我在台大圖書館或益品書屋動筆寫作的時候,我一直這樣祈禱:希望眼睛沒事,讓我順利完成這本書。
 
  三
 
  寫這本書,除了回報愛讀中國古代經典的群眾之外,其實也有我的私心。
 
  我的老家在高雄大社。從明末清初由福建漳州南靖移民來台之後,我的祖先起初住在台南安平附近,後來搬到高雄大社,定居於此,已經四百年左右。代代相傳,家族宗親都住在一個村莊裡,比鄰而居,雞犬相聞,號稱「吳厝」。一直到我讀大學時,我所認識的四代宗親,仍然常在一起祭祖宴會。其中有個堂叔鄰居,名叫吳孟輝,輩份比我大,但年紀卻比我小。他的父母結婚時,我就是坐轎到山村迎親的花童。他的父母一直對我很照顧,他也從小就一直跟我常相往來。可是他不幸早死了。他的幼弟吳孟義,長得和他一模一樣,雖然年齡和我差距更大些,也很少見面,但每次相遇時,我總是如見「故人」,覺得特別親近。
 
  前幾年,有一次回老家「吳氏宗祠」祭拜時,堂弟吳三財安排我和他見面,想不到他竟然問我《易經》該怎麼讀,能不能寫一本有關《易經》的書。當時我的回答是:只怕能力不夠,寫不動。但不知為什麼,此事卻一直放在我心頭。在我撰寫此書的過程中,他的容貌和聲音,也一直是我持續不停寫作的動力之一。
 
  四
 
  《周易》是一本傳自周代講述占筮的古書。因為它講述占筮,很多人以為讀了它可以卜吉凶,測命運,可以明白人生的究竟,所以都對它有興趣。但也因為它流傳已久,又沾上一些迷信的色彩,語言文字以及思想觀念,都已因古今之變、南北之異而產生了許多隔閡,因此對現代讀者來說,讀《周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易》該怎麼讀?我看過一本談《周易的自然哲學》的書,著者李零的建議是:先讀原書,次讀《易》學史,最後讀出土本。他說的原書,包括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李鼎祚《周易集解》,宋代程頤《周易程氏傳》、朱熹《周易本義》,清代惠棟《周易述》,以及近人楊樹達、尚秉和、高亨的一些著作;《易》學史包括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出土本則包括上博楚簡《周易》、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雙古堆漢簡《周易》以及李學勤的《周易溯源》等等。顯然他所建議的書目,是提供給讀者進一步探究時作為參考。
 
  他的建議是值得重視的。他所說的:「最基本的書,還是《易經》(按,指「古經」部分)、《易傳》」,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但對他所說的「很多書,只有為了研究易學史,才有必要讀」,則有不同的看法。
 
  我以為「史」者講的是通古今之變,既然要通古今之變,當然參考的資料越多越好。而且,我以為要對《易經》有完整的認識,正宜先從易學史入手。《周易》雖然是一部講占筮的古書,但它後來已經朝著「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方向發展,經、傳所包含的內容,絕非卜筮二字所能囊括,就像《四庫提要》所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可以說是一部凝聚古人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的學術著作;而且《易》學本來就是講變通之道的,因此讀《周易》不從《易》學史入手,我期期以為不可。
 
  筆者以為《易》學史上有兩大流派,一為象數,一為義理,而想要真正讀懂《易經》,也正需象數、義理二者兼顧。否則不識治學之途徑,難以入門,遑論登堂入室?漢、宋《易》學之中,一些比較艱深、迄今尚有爭論的課題,也都要讓初學者有初步的認識,否則將來如何作進一步的探究?
 
  筆者的這本《周易新繹·通論編》,正是從《易》學史的觀點,參考古今學者的重要論著,分析說明歷代《易》學的流變及其所衍生的一些問題;另外一本《周易新繹.經傳編》則採筆者慣用的「新繹」形式,據通行本加以白話注解直譯而成。希望這兩本書對《周易》的讀者都能有些幫助,可以作為入門的基礎。
 
  五
 
  最後,還有幾句話,獻給聰明的讀者,你。
 
  李申、廖名春等人合撰的《周易經傳譯注》序中曾說:
 
  《易經》是部占卜書,並且是上層人物,或者說,就是天子、王室或者朝廷之上的人們所用的占卜書。後來,能夠運用《易經》進行占卜的,才擴大到諸侯,再後才及於一般士人。至於民眾,從《易經》成書至今,幾乎從來無人真正用《易經》進行過占卜。他們所能運用的,最多是由《易經》演繹而來的各種變種。
 
  這是值得參考的一種說法。我希望讀者在讀了《周易新繹》這本書之後,不要奢望它可以立即幫助你進行占卜,而只是把它當成一本重要的古代典籍。《易經》講「時」,有「時義」、「時用」之說,「時」是有時空限制的,用《易經》進行占卜的那個時空已經過去了,現在未必適用。而所謂易有「三義」,所謂簡易、變易、不易,對聰明的人來說,如果讀了此書之後,知道變通之道,可以從「變易」之中體會出「不易」的道理,那麼,《易經》就成為「簡易」之書了。如果沒有熟讀原典,不知變通,把一切的「變易」,都當成是「不易」,那麼《易》就不是「簡易」的了。
 
  聰明的,你,請先好好讀完通論和經傳本文。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96393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以傳解經
 
從元、明以來,讀《周易》的人,通常都採用唐代孔穎達的《周易正義》或宋代朱熹的《周易本義》做為教本。他們讀《周易》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一種,是先讀上下經文,然後才讀《易傳》作為參考。讀經文時則先看前人的注釋,用來幫助了解經文的內容大意;讀《易傳》時通常也依照《繫辭傳》和《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的先後順序。當然,也有人不是這個樣子。
 
像現代學者金景芳在《周易講座》中就說:「學《易》要首先讀《易傳》。《易傳》是學《易經》的一把鑰匙。《易傳》與《易經》是密切連著的,二者不能割開」,又說:「沒有《易傳》的話,我們今日便不可能看懂《易經》。」
 
像他這樣主張讀《易經》應先讀《易傳》而後合讀經文的人,其實也不少。不過,《易傳》有七種十篇,讀時孰先孰後,各家說法不盡相同。
 
像近代學者杭辛齋的《學易筆談》,就以為讀《易經》的方法:「宜先讀最後之《說卦傳》,次讀上、下《繫辭》,然後讀上、下《經》。」能夠如此,「則於卦位、爻位、象義及彖、象、爻之材德,已略有頭緒,以讀經文,自可領會。」而且他要求讀經文時,必須把卦辭、爻辭讀得滾瓜爛熟,「然後求之諸家之注釋,方能擇善而從,確獲其益也。」
 
杭辛齋所說的《說卦傳》,係包括《序卦傳》和《雜卦傳》二篇。據清代戴震《周易補注》說,這三篇原先就是一篇。他的意思,簡而言之,是讀《易經》要先讀《易傳》的《說卦傳》和《繫辭傳》,而後才讀上、下經文;熟讀經文而後自可涵泳意會;如果尚有未解之處,才參考古今諸家的注釋。這和一般讀者先看注釋而後讀經文,讀了經文再看《易傳》的讀法,很不相同。他甚至要讀者把《繫辭傳》和《說卦傳》三篇的先後順序倒過來看。
 
此外,錢基博《周易解題及其讀法》中,論「讀《易》之序」,也說:
 
孔子之於《易》也,《序》、《彖》、《繫》、《象》、《說卦》、《文言》,各自為篇,而王弼以《彖》、《象》、《文言》分附其卦當爻之下,以解說經意,而明爻
 
象承應、陰陽變化之義。或者有改經之譏,然以《彖》、《象》、《文言》解說上下《經》,費直家法如此。今以相合,學者尋省易曉,未為非計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