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信仰擦掉意識界線,生活由此展開無限可能
本書初版於二○一五年,光陰似箭,距離現今已過七年。
當初撰寫完《我在人間的靈界事件簿》之後,覺得靈修故事已然告一段落。雖然靈修無終止的一日,但若從「作家」的角度思索「寫作」這一個議題,總是希望能有機會呈現不同樣貌的作品給讀者。冥想,是我擷取創作靈感的唯一途徑,誠如我在《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一書所言:
許多大企業家、藝術創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到了人生頂峰後會開始靜坐冥想。學習靜坐冥想,看似與現實世界一點關連也沒有,但很多人都清楚地體會到,當從冥想的意識中離開回到有形世界時,在思想上會獲得某一種意想不到的靈感。
如前所述,在《我在人間的靈界事件簿》出版後,我便開始苦思下一本著作該以何種題材呈現,無奈思索多日仍未有著落。某日冥思時,一道訊息乍現:「臺灣身心靈世界充斥著西方的靈性語言,難道我們就沒有屬於本土的靈性思維嗎?」就這樣,「我在人間系列」便有了討論拜拜議題的兩本書。
臺灣是一個多靈的信仰國度,其靈性思維以各種方式隱身於宗教文化、廟宇建築、拜拜習俗、神明信仰等等背後,因它與我們的生活早已融為一體,自然會對它習以為常到視若無睹的地步。我這兩本討論拜拜的書,與其說是揭露拜拜與神靈之間的神祕連結,倒不如說是將多年寶貴的問事實錄、靈修故事與實修經驗,焠煉出其菁華奧義,讓讀者有機會窺探隱藏在臺灣信仰文化中「靈驗背後的神靈力量」。
儘管初版至今已過七年,其中也陸續出版不同題材的靈修著作,但當我為本書再版寫書而重拾書目大綱時,仍覺得本書當中關乎你我的民俗信仰、神靈奧祕、問事實錄,仍可對治你現今關於神明信仰、祭祀習俗、求神文化等相關議題上的種種疑難雜症。
自本書初版過後,我在靈修與生活方面都起了莫大的變化,對於靈界、輪迴、信仰有著更不一樣的體悟。最大的突破,是於二○二二年正式在臺中成立了靈山派的靈修道場──靈元院。
「靈元院」三字看似簡單,我卻等它等了近二十年,靈山派一切的儀軌、陣法、辦事皆依循著神尊的教導,神尊如不願賜開宮之名,就算將頭叩破也無可奈何,二十年來向無極瑤池金母數次祈求宮名未果,直至二○二一年祂終於賜名──「靈元院」:
靈,元靈本源;元,自性本始;院,謐靜空間。
「院」,是一個空間,不分宗教、人種、信仰,有心進來此「院」,皆是觀照心的人,即是靈修。我也期許有更多人體悟到靈修之美、臺灣拜拜之美。
「體悟到靈修之美、臺灣拜拜之美」是無極瑤池金母賜名之精神主軸,亦是我著作兩本拜拜書籍之終極意涵。
對於著作,我有兩項外人看似怪誕之事,一是出版後甚少再回頭全書閱讀,二是不去改訂舊作原文(但不限制出版社編輯做當下這合適本書的微調)──每一段話、每一個故事都是我靈修歲月的珍貴痕跡。本書有幸再版,我依然保持此初衷──因為每一本著作在我的生命當下皆是最精華的展現。
若想從無形界擷取力量改變生命,就不得不努力去了解神明與靈界之事,如此你才能在此充滿媒體訊息的世代,找到一絲絲的立足之地。拜拜一點都不迷信,只要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中爬梳出一套有利於奠基生命價值的實修法,貫徹於生命當中,你的靈魂便能傳承臺灣百年的神靈信仰文化。
本書再版更名為「靈視拜拜,我從求神背後找到自我實現的力量」,希望它能為你帶來智慧之光,破除生命迷障與無明,願無極瑤池金母之圓滿之智,庇佑你平安吉祥。
宇色,靈元院創辦人,二〇二二年於臺中家中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