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牛津通識課04】古埃及:揭開神祕古文明面紗

【牛津通識課04】古埃及:揭開神祕古文明面紗

Ancient Egypt: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金字塔是外星人蓋的嗎?
圖坦卡門陵墓真的帶有法老的詛咒嗎?
外貌特殊的異端法老阿肯那頓其實患有某種疾病?
古埃及人這麼重視木乃伊的製作是為了死而復生?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由專業考古學者引領你進入真實的古埃及世界。
 
  金字塔、法老陵墓、埃及豔后的傳說……
  引起全世界埃及狂熱的尼羅河古文明,
  所遺留下的遺跡、神殿壁畫、神話、文物,
  這些素材令後世驚嘆、著迷,
  並且被轉化成藝術、小說、紀錄片及娛樂。
 
  1898年,從神殿廢墟遺址發掘的納爾邁調色板,
  據估算製作時間約為西元前3100年,
  調色板雙面皆有精美且複雜的浮雕圖案,
  為古埃及研究者提供了許多窺看過去的線索。
  藉由納爾邁調色板上的諸多細節,
  從歷史、文字、王權、宗教、葬儀信仰等切點,
  試圖重現數千年前的古埃及樣貌。
 
  古埃及研究的影響遍及大量當代議題,
  從語言學、非洲中心主義(Afrocentrism)到異教崇拜,
  還有牽涉外星人的古怪理論。
  本書藉由第一手古埃及考古及歷史研究,
  在種種神祕色彩及新時代偽科學中尋找真實證據,
  並且探究埃及對於過去和現代西方社會思想的影響。
  同時也試著進一步探討,
  為何古埃及人的文化至今仍然深深吸引著我們。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恩.蕭(Ian Shaw)
 
  伊恩.蕭是英國利物浦大學埃及考古學研究員,中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埃及學客座教授。他在阿瑪納(Amarna)、古洛布(Gurob)和孟非斯(Memphis)等城市、帝王谷以及Hatnub、Wadi el-Hudi、Gebel el-Asr和Wadi Hammamat等古老採石場和礦場進行了挖掘和調查。他的著作包括《牛津古埃及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2000)、《古埃及材料與技術》(Ancient Egyptia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2000)、《大英博物館古埃及詞典》(The British Museum Dictionary of Ancient Egypt, 2008)、《古埃及技術與創新》(Ancient Egyptia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12)和與伊莉莎白.布洛克森(Elizabeth Bloxam)合著的《牛津手冊:埃及學》(The Oxford Handbook of Egyptology, 2020)。
 
譯者簡介
 
趙睿音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博士,喜歡文字和毛線的一切。譯有《大腦裡的珍.奧斯汀》、《漫遊伊莉莎白女皇的英格蘭》、《窮忙》、《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等書,目前致力於推廣編織英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重建古埃及
第三章 歷史
第四章 文字
第五章 王權
第六章 身分認同
第七章 死亡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埃及熱潮
第十章 文化遺產

年代表/詞彙表
致謝/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前言
 
  了解古文明的方式之一,就是讓自己沉浸在殘存的證據中,以埃及來說,顯然不缺這類素材,從棺材、墳墓、神殿壁畫、神話、禱告文,到不起眼的日常民生用品都有。但如果想真正洞察過去,我們就必須認識各方面的古埃及文明,如何受到發掘、記錄(以物品來說,往往脫離了原本的背景環境)。我們也必須了解自己的觀點一直受到影響,除了來自眾多的學者,是由他們發掘並詮釋了各個地方、物品及文本,也來自現代把這些吸引人的素材轉化成藝術、小說、紀錄片及娛樂的種種嘗試。因此,本書試著從埃及學中尋找見解(偶爾也會看看偽埃及學),藉此想辦法接觸古埃及本身難以捉摸的特性。
 
  古埃及文化──指的是一種明確定義的現象,以非常特別的具體形式,用多種方式,透過一套獨特的文字傳達給我們──有某種令人印象深刻、明確可見的目標。在亞斯文(Aswan)城市以南數英里的地方,菲萊島(Philae)上的伊西絲女神神殿(temple of Isis)有面牆上刻著一段簡短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意義不在於那段文字的內容或含義,而在於日期──該段文字寫於西元三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是確認已知象形文字使用的最後記載日期。古埃及的語言存活時間比較長(菲萊神殿〔Philae temple〕也保有「世俗體」[demotic]文字的最後塗鴉,它們比較草寫,時間可追溯到西元四五二年十二月二日),某方面來說,這種文字仍然以石化的形式,存在於當代科普特(Coptic)正教會的禮拜儀式文本中。儘管如此,大約在西元四世紀末時,象形文字的使用及其知識,實際上可說是消失了。一直到一八二二年尚─法蘭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解譯象形文字之前,埃及人的書寫世界一直不為人知,學者幾乎全靠希臘、羅馬作者所留下來的記述,或是《聖經》故事中有提到埃及的篇章。古典與《聖經》上的埃及形象因而主宰了新興的埃及學,幾乎到十九世紀末之前都是如此。
 
  在商博良的重大進展一百八十多年後,古埃及研究的影響遍及大量當代議題,從語言學、非洲中心主義(Afrocentrism)到異教崇拜,還有牽涉外星人的古怪理論。本書結合了古埃及考古上及歷史上的研究討論,評估埃及──與諸多符號偶像──對於過去和現代西方社會思想的影響。希望能給讀者一點概念,了解主導現代古埃及研究的某些重大議題,同時也試著去探究,古埃及人的文化至今仍然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原因。
 
  正如本書的第一版,大部分的討論(至少開頭如此)著重在納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約3100 BC),概略說明其意義與我們對早期埃及文化了解之間的關聯。接著各章會去探討調色板上某個不同的特點,以此作為出發點去考量古埃及的關鍵層面,例如歷史、文字、宗教和葬儀信仰。我們在這樣的架構下去討論當前的埃及學觀念和發現,有時候則是在偏民粹主義、偏商業化的觀點脈絡中,包括現代大眾媒體對於古埃及的普遍利用。過去十五年來,埃及的文化遺產及博物館有了許多發展──因此第十章是全新的篇章,用來討論各種議題,包括快速重大政治變化在考古及文化上的意涵,從二○一一年所謂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之後,透過短暫的穆希(Mohammed Morsi)政府及目前當政的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而造成的影響。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44643
  • 叢書系列:牛津通識課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0.9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試閱1】第一章 導論(部分節錄)
 
一八九八年時,英國埃及學家詹姆斯.奎貝爾(James Quibell)與費德里克.格林(Frederick Green)發掘了一塊雕刻的雜砂岩(greywacke,一種灰綠色、像板岩的岩石),地點在上埃及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早期神殿廢墟遺址。不同於二十四年後發現的圖坦卡門(Tutankhamun)陵墓,當時這項發現並未吸引全球的記者爭相抵達現場報導,但是發掘者卻幾乎立刻意識到其重要性。正如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這塊雕刻石板──納爾邁調色板──即將對古埃及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遠遠超過當下在希拉孔波利斯的意義。在接下來的一世紀左右,這塊石板將受到埃及學家不同的詮釋,他們紛紛試圖解答各種不同的問題,從埃及國家的政治起源到埃及藝術及文字的本質。單一物品勢必無法代表整個文化,但納爾邁調色板是少數尼羅河谷僅存的文物之一,極富盛名且資訊豐富,能夠當作古埃及文化整體某些層面的縮影。
 
◆納爾邁調色板
 
納爾邁調色板是一塊盾牌形狀的雜砂岩,高六十三公分,雙面都有淺浮雕裝飾,一般推算其年代在西元前四千年紀的最後一世紀。正面描繪著一對交纏的長頸獅子「蛇豹」(serpopard),由兩個蓄鬍的人用牽繩拉著。像這類對稱的「馴服」怪獸,似乎取材自早期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n)或是埃蘭(Elamite)圖像,不過在埃及的脈絡中,可能是專門用來代表國家的上下兩半實行武力統一,這個主題在法老時期(Pharaonic)的埃及藝術和文本中很常見。
 
蛇豹的脖子盤繞成圓圈,巧妙地形成一處淺凹像個小碟子,可能是用來磨碎畫眼影的顏料(這是調色板原本的功能),不過我們不清楚像納爾邁調色板如此意義重大的儀式文物,是否真的曾經拿來這樣使用。像這類極受矚目的禮器也許超越了物品本身應有的功能,成為希拉孔波利斯神殿中的獻祭品。
 
在其他類似的儀式用調色板上,圓形淺凹可能會造成多餘的效果,打斷場景描繪的流暢度。
 
例如同樣由奎貝爾與格林在希拉孔波利斯所挖掘出來的「雙犬調色板」(Two-dog Palette),正面也有兩頭長頸獅子,但是淺凹處就只是位在長頸之間,而不是由長頸盤繞而成(又比如「戰場調色板[Battlefield Palette],淺凹的位置中斷了俘虜的行列)。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8/20
研讀遠古歷史對現在的人們來說,代表著什麼?

是感受千年前文明與現今存有的聯繫?還是純粹被埃及的神秘所召喚,其是否與自身有關,端看你把自己的視野放在自身,或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長河中。

埃及文明早在西元前就吸引著希臘、羅馬的學者以及觀光客,或是軍事的行動。可惜這些最早可徵的文字記錄已在亞歷山卓的圖書館遭到大火的焚燬。

而後人們對埃及的印象,大多出自希羅多德的《 歷史》,以及《聖經 》中的〈出埃及記〉 ,不過當時的法老是否就是拉美西斯,從現在的考古學中給出了其他的答案,有說是拉美西斯的兒子,或說《聖經 》是許多歷史片段的集結體,根本很難有個答案。

埃及學者,約翰·盧文在《說明:聖經與歷史》中談到:「說到底,考古既不能『證實』,也不能『駁倒』只不過是關於可能含義的現代理論」。

而埃及考古學的開端,可從拿破崙遠征埃及作為開場,其文物作為遠征的資金來源,提供給歐洲的博物館、私人收藏,日後也變成為一種常態。

/

一本從第一手埃及考古及歷史研究重建的埃及文明概述,探討我們以及埃及人本身對自身瞭解的轉變,那些埃及的神話究竟是如何轉變為現今流傳的模樣?是神龕、墳墓的考古證據,還是有文本依據?這個文本是出自於哪?怎麼知道是小說,還是歷史?

當屍體要被作成木乃伊時,頭戴阿努比斯面具是人所模彷扮演,還是他在那個時間點變成阿努比斯?

科學幫埃及的考古學又帶來了哪些進展,碳十四的測量方法及依準是什麼,有錯用,也有要重新校正的地方,但還是必需有文本互相搭配,其詮釋上才有意義。

因為有時,兩者所看到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那些記錄下來的,能稱為歷史嗎?或是是如同作者所說的說不定你只是從一堆聖誕卡片、聖誕歌曲中去詮釋聖經這樣離譜。

充滿思考,知其為什麼的一本埃及概述。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