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獨家作者序
我在寫小說的時候並不會事先擬大綱。那麼到底是怎麼進行的呢?以拙作來說會有兩種方法。以下的內容可能會跟《黑面之狐》與《白魔之塔》的「序文」有所重複,敬請見諒。
第一種方法,是先構思作品的核心點子。其中應該多半都是與犯人有關的要素,例如犯人意外的真面目、他或她在作品中使用的詭計、意料之外的命案動機等等。當然也有跟犯人無關的例子。或者是我自己對作品本身埋設的伏筆,亦即向讀者施展的詭計。
然後還會再分成謹記核心靈感後就直接動筆,以及尋找相對應的主題或舞台這兩種情況。後者視情況可能需要熟讀相關文獻。接下來的過程就跟一邊寫一邊思考故事構成的時候一樣。以上是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先決定好主題或舞台設定,接著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然後邊寫邊構思情節走向。因為這時是在沒有核心靈感的狀態下書寫,所以會比第一種方法更容易讓人感到不安。以上是第二種方法。
本書是以第一種方法完成,而且是在重要的舞台設定之一「忌名儀式」的內容完全沒有想好的情況下就開始寫作。明知這部作品需要「某種儀式」,卻完全沒有事先想好是什麼樣的儀式,就直接動筆了。這個部分出現在日文版的第十頁到第十四頁。
然後在這個階段,終於寫到必須得說明是什麼儀式的地方了。這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就是講談社主辦的朗讀劇〈STORY LIVE〉。我為這個企劃寫了怪奇短篇〈避難小屋的體驗〉和〈與忌名有關的故事〉。於是靈機一動,決定將後者的設定應用在新作的長篇小說裡。
真的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創作手法啊──我想肯定會有很多讀者為之愕然吧。只不過,也因為是「連作者自己都不知道劇情會怎麼發展」這樣的狀況,才能提高作品的懸疑度不是嗎。曾幾何時,我開始萌生了這種感覺。正因為如此,在還沒有「能這麼覺得」的時代,我總是惶惶不安。在執筆過程中也經常為「這部作品真的能完成嗎?」感到憂心。
當時那種充滿危機感的心情,即使到了今天還是沒有完全消失。
儘管是這樣,我還是在撰寫小說──能撰寫小說──無非是因為我知道會有讀者在期待著拙作,僅僅就是如此而已。
三津田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