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理解法治教育,從小做起會更好!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
「法律白話文運動」是由一群期待臺灣擁有法律專業媒體的法律人所組成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透過比較白話、通俗的方式,來跟大眾講解法律的概念,希望能讓這個社會更理解法律,免於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而法治的概念,如果能從小做起當然更好,於是有了這次《童話陪審團》的出書計畫。不過,當我們開始書寫時,發現要將繁雜的法律知識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難度也更高了。謝謝本書的作者郁真、涵茵,每次都能寫出有趣又好玩的文案,讓法白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系列,讓孩子從一個個童話故事的劇情出發,引領他們進入法律世界與思考,在小讀者不知不覺讀完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了解法律知識。
這套書的書名叫做《童話陪審團》。但是目前臺灣法院中並沒有這種陪審團制度,只有2023年即將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所以對於書的標題我們掙扎很久,但又想不到更好的狀況下,考量到「陪審團」本身詞意概念對一般人而言較直觀,加上我們希望能夠讓孩子從共同參與的角度,與童話法官一起思考這些法律事件,因而命名為《童話陪審團》。
其實為了這個,我們辦公室辯論了一個早上,討論到底要不要用這個標題當作書名。
為什麼要特別提及這件事?因為這就是我們工作室的日常──討論法律的概念,更多的是討論一個法律概念要怎麼呈現。老實說,法律條文其實滿無聊的,如果沒有特別需要涉及法律案件,一定會覺得我又沒犯罪,法律到底關我什麼事。
法白在做的事情,從表現上是傳達法律概念,但如果更深層的來看,你一定會發現,我們都在思考怎麼引發大家的好奇心來了解法律。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標題,可能是社群文案中的文字必須要轉譯成非常簡單的模式,又或者是在我們 podcast 《法客電臺》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橋段,才能成為吸引大家關注的餌,讓大家願意讀下去、聽下去,裡頭我們都會盡可能融入法治的現場,讓讀著、聽者不知不覺中就吸收法律的概念。而明年要上路的「國民法官」,就更是一場大型的法治教育現場。要人民一起參與審判,增加多元的視野來認定事實,但同時也會需要法官、檢察官一起來跟參與審判的民眾講解案子中的法律概念。當法治和人民的關係更加靠近,並且進展到法庭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未來需要更多人理解法律這件事。
此外,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法律的觸角更是深入到每天的日常行為中,例如網路上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手機的普及增加隱私權的保護焦慮、還有到處充滿鏡頭的城市或是日益嚴重的數位性暴力等議題,這些在在都顯示法律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已經與日俱增。
因此,相對於 50 年前,對現代人而言,「年紀越小就開始了解法律」的必要性也更加提高了。希望法白和親子天下合作的《童話陪審團》,可以讓大家藉由有趣的童話故事,來思考裡面的法律觀點,不知不覺中理解一些法律的知識。
你準備好翻開這本書了嗎?
作者的話
用經典童話橋段,探討刑法問題
黃郁真(《童話陪審團》作者之一)
法律向來被認為是複雜的、無趣的、現實的,相反的,童話則是平易近人的、有趣的、美好的存在,將這兩個看似衝突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時候閱讀童話故事,只覺得裡面充滿幸福快樂的要素,但細讀便會發現,這個美好世界中其實存在許多觸犯法律、不適當的行為。如何用輕鬆的方式帶出嚴肅的議題,吸引大眾閱讀,進而達到討論的目的,是法白始終不變的理念。《童話陪審團》系列希望能用法律的角度切入,在保有童話故事趣味性的同時,加入一點反思,甚至是法治意識的培養。
第一冊是以《刑法》與《憲法》為主軸。在眾多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中,我們挑選出部分經典的橋段作為討論的重點。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王子的一吻拯救了睡美人,但王子這樣隨意親一個陌生人(對!他一開始並不認識公主!),這個行為真的沒問題嗎?美女與野獸之間看似是一段不問外在、為人稱頌的浪漫愛情,但野獸擅自把美女拘禁在城堡中,其實是一種犯罪?玉皇大帝因故將孫悟空、豬八戒及沙悟淨趕出天庭領地,那國家可以把人民趕出自己國家嗎?這些問題都很有意思,也值得我們深思。
最後,這本書得以順利誕生並出版,必須感謝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的夥伴,特別是珞亦的用心付出與伯威、又慈的協助。謝謝摯友涵茵願意與我一起擔任作者,謝謝辰祐在寫作初期提供許多材料與建議,你的存在跟陪伴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動力,謝謝家人各方面的支持,我愛你們。
用法律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
蔡涵茵(《童話陪審團》作者之一)
法白一直致力於提供正確、簡單易懂的法律知識,讓大家得以思考政策是否妥當、適合,我們發現近幾年孩子對於自己身分的權利意識越來越高,我相信一定跟資訊的近用性越來越高有關,而這本書的誕生,是希望可以透過門檻較低的童話故事,將法白在努力的事,更往小一點的年紀扎根。因為從小可以接觸法律的邏輯,絕對不僅僅是避免觸法,而是更有助於引領孩子及早開始培養公民意識,去思考哪些規定是合理的,法規的邏輯又是如何。我們以童話為題,希望在有趣的故事以及不免俗的寓意外,可以讓孩子一起發現其中有不少可以用「法律」來詮釋的部分。
第二冊聚焦在《民法》上,首先必須要澄清的是:即使主軸是《民法》,每個故事討論的可能也不是全部的法律問題,尤其是可能涉及的公領域的法規,都值得大家把上冊的思維,繼續沿用到下冊來思考。民事法規,比起上冊的《刑法》、《憲法》等,是更加貼近孩子生活的法律,日常生活中諸如去便利商店買軟糖、跟同學交換東西等,其實背後都有法律在保護雙方的權利義務。
此外,我們也特意選了許多出自於臺灣民間的傳說,像是《小木匠阿多朵》、《廖添丁》、《好鼻師》等都是臺灣的傳奇故事。我相信無論如何生長在這片土地,若能透過自己的故事去講自己的法律會更有意義,因此才私心加入了這些或許大家並不是這麼熟悉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本書,同時更熟悉屬於臺灣的故事,因而更加熱愛自己所生所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