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通膨的恐懼:消除你對貨幣供給過多的疑慮,從聯準會政策看收入、失業率、惡性通膨問題的解答

通膨的恐懼:消除你對貨幣供給過多的疑慮,從聯準會政策看收入、失業率、惡性通膨問題的解答

Money From Nothing: Or, Why We Should Stop Worrying About Debt and Learn to Love the Federal Reserve

  • 定價:499
  • 優惠價:66329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通膨居高不下,令人憂慮1970年代惡性通膨會歷史重演嗎?!」
「聯準會快馬加鞭持續加碼升息打通膨,
身為舵手,能引導經濟避開水深火熱、順利『軟著陸』嗎?」
……這些在在都是全球關心的重要金融議題
就讓聯準會專家一次為你揭開央行背後的思路與作為
 
  ◆為什麼萬物齊漲就是薪水沒漲?老百姓怎麼這麼倒楣!
  我們努力工作賺錢,享受生活小確幸,像是活在一棟巨型建築中,即便對其中的管路系統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只要每個人各司其職,就可以活得好好的──直到有天發現漏洞百出或發生緊急事故。明明生活方式沒有改變,卻驚覺加班時間愈來愈多,存款數字愈來愈少,這才急著問:「錢都到哪裡去了?」「政府都在幹什麼?」
 
  ◆為什麼央行「升升不息」?說是為了救經濟,央行究竟在做什麼!
  2008年金融海嘯和COVID-19大流行期間,全球政府為了救經濟,紛紛「大撒幣」;現在為了經濟過熱和一去不復返的物價指數,由美國的中央銀行──聯準會帶頭搶救,不斷調高利率(升息)。從金融危機的刺激景氣政策,到通膨升溫下的全球升息潮,央行的所作所為讓民眾不解,直呼吃不消,甚至對未來茫然、恐懼。這其實是因為民眾對於「金錢」與「聯準會(央行)」的理解不夠。
 
  ◆現在,是了解「金錢是什麼」以及「央行在幹嘛」的最佳時機!
  央行做為一個國家控制經濟和金融的權威單位,擁有可以影響其他經濟活動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貨幣政策。所謂貨幣政策,就是央行可以透過控制貨幣的供給量來達到防止通膨或振興經濟的措施。常見的作法有調節利率(升降息)、監管私人銀行的放貸和公開市場操作等。
 
  然而,2008年金融海嘯後,傳統的貨幣政策已經無法改善經濟問題。美國聯準會擔負起央行的職責,開啟新型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來救經濟。
 
  「量化寬鬆」中的「量化」,指創造指定額度的貨幣,而「寬鬆」則是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聯準會之所以最後得使出「量化」這個手段,是因為當時名目利率逼近或者達到0,控制利率已經失效。當時,聯準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國家債券、借錢給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手段,讓政府債券收益率下降和降低銀行同業拆借利率,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這時就可以舒緩市場的資金壓力。此舉被大眾媒體批為「印鈔票」,事實上,量化寬鬆政策只是調整電腦帳目,讓銀行可以增加存款,透過借貸,再創造更多的貨幣供給,讓市場活絡。
 
  自從施行量化寬鬆政策救經濟,其風險慢慢提高,無中生有的錢(貨幣)過多,導致通膨高於預期。這時央行又會透過升息(調節利率)來穩定通膨率。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央行的工作,他們對錢的使用,以及他們控制經濟所使用的工具。這也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他們希望藉由介紹「錢」和「聯準會」,來消解民眾對印鈔的謠言與通膨的恐懼。
 
  藉由本書,讓耶魯博士兼美國金融監管專家羅伯特.霍克特、與哈佛博士兼暢銷哲學作家亞倫.詹姆斯告訴你:
 
  ◆金錢,真的可以無中生有
  事實上,「錢」不是央行印出來的,它來自於我們對彼此「無中生有的承諾」。本書的兩位作者基於對金錢與聯準會的深刻認識,展開一場令人大開眼界又鼓舞人心的討論。他們不僅要探索「錢是什麼」、「錢怎麼來」,還要展示央行如何建立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經濟型態,而且不需加稅、不需額外的監管。
 
  ◆央行,真的可以消除我們的恐懼
  我們對央行感到相當陌生,它卻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無論收入、失業率、通膨率或貨幣供給,其實都與央行的政策息息相關。讀完本書,我們將了解圍繞在通貨膨脹的政治言論是多麼虛偽;被妖魔化的赤字問題,實際上只是計算全體國民財富的另一種方式;強大的中央銀行,可以如何使我們擺脫私人銀行業務的濫用。
 
  一旦更了解金錢的本質與央行的能力,我們將知道如何能擁有更多的錢,以及貨幣政策如何協助修補我們的社會契約,讓我們不必老是擔心社會瀕臨崩潰──最終,打造更繁榮、更健康的政策及社會。
 
各界專業推薦
 
  Miula | M觀點創辦人
  周岐原 | 風傳媒財經主編 
  股乾爹 | 股乾爹製作人
  美股韭菜王 | 基金經理人
  孫明德 | 台經院景氣中心 主任
  乾隆來 | 今周刊專欄作家
  張弘昌 | 股市觀察家
 
  輕鬆而且有趣。本書帶來歷史、哲學和制度常識,告訴我們經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貨幣、銀行、赤字和公共債務本身帶來的神祕現象。人們只希望能源、環境、金融詐欺、種族主義、全球化和冠狀病毒等真正的困難,就這麼容易被解決。──高伯瑞(James K. Galbraith),《不公:每個人都需要知道》(Inequalit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作者
 
  理解金錢的意義並不容易。幸運的是,在本書中,我們擁有兩位了不起的老師!他們嘲笑自己,同時誘使你更深入理解金錢是一種社會契約。兩位作者不僅是智慧大師,也是絕妙的文字大師。──保羅• 麥考利(Paul McCully),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 前執行董事暨首席經濟學家
 
  一個及時、且令人興奮的新社會契約提案。書中的每一點都很值得討論。裡面包含許多挑釁的極端論點,以及一些重大財政問題的明智解決方案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特.霍克特(Robert Hockett)
 
  擁有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工作的第一手經驗,並為美國許多聯邦、州和地方立法者和監管機構擔任顧問。他協助起草眾議員亞歷山卓.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提出的「綠色新政」,並就經濟政策提供一些正式建議。他是康乃爾大學的愛德華康乃爾法學教授、公共政策教授,也是《富比士》(Forbes)雜誌的定期撰稿人,寫作內容涵蓋金融、經濟、法律和司法。
 
亞倫.詹姆斯(Aaron James)
 
  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哲學教授。著有《實踐中的公平:全球經濟的社會契約》(Fairness in Practice: A Social Contract for a Global Economy)、《混蛋理論》(Assholes: A Theory)、《混蛋:川普的理論》(Assholes: A Theory of Donald Trump)、《衝浪板上的哲學家:從現象學、存在主義到休閒資本主義》(Surfing with Sartre)等書,以及許多學術文章。
 
譯者簡介
 
劉奕吟
 
  曾任投信公司產品經理、機器人投資顧問公司研究員,目前為自由工作者。譯有《指數革命》、《當代財經大師的選股邏輯課》、《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觀念版〕》等書。
 

目錄

序言│要談論對通膨的恐懼,得先揭開金錢的神祕面紗
前言│量化寬鬆不等於通膨?──金錢的本質是「承諾」
 
第1部 現代貨幣的故事 
 
第1章│貨幣的基礎是對監獄的恐懼 
第2章│貨幣來自無中生有的花費 
第3章│貨幣來自無中生有的承諾 
第4章│民主美元的誕生 
 
第2部 金錢契約的歷史 
 
第5章│非常(非常)簡短的金融史 
第6章│錢不是印出來的 
第7章│我們欠彼此的錢 
 
第3部 銀行業的煉金術
 
第8章│私人承諾公共化 
第9章│賦予銀行的公共任務 
第10章│跳過銀行的中介任務 
第11章│數位時代的銀行與央行 
 
第4部 通膨問題與重建金融信任
 
第12章│消除通貨膨脹的恐懼 
第13章│消除公共債務的恐懼 
第14章│再次信任央行的承諾 
 
第5部 新的社會契約與經濟前景
 
第15章│四個承諾:收入、工作、財富和休閒 
第16章│從綠色貨幣到綠色新政 
 
後記│讓全民與聯準會一起,重塑金錢的「承諾」本質 
 
附錄│確保全球金融安全,實現國內自治的方法
附注 
 

前言(節錄)
 
  金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主宰這個世界,但就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愈來愈不了解它。許多人意識到,如今「錢不以任何東西為基礎」──不是金條、不是存放在銀行金庫某處的成堆硬幣或紙幣。金錢現在是「法定貨幣」,是透過簡單的決定,就像是奉國王之旨,就能由政府發行出來的。它以某種方式存在銀行體系之中,以電子貸方與借方的形式,在我們的銀行帳戶之間流動。我們對新的支付技術很輕易就能上手。在大城市,人們只需用一張簽帳金融卡或信用卡就能過日子,或者用電子銀行轉帳就能購買車子或房子。在開發中國家,如今支付方式通常是透過簡訊在進行──現在手機在真正意義上是持有現金的。也許我們永遠不會有一個完全沒有現金的未來,但我們現在可以很輕易的想像這種情況。這件事本身能告訴我們一些事情:現金本身不是金錢,而是它的象徵、代表或化身。
 
  然而,我們之中的許多人依然認為,與黃金、紙幣或硬幣──你知道的,就是那些可以拿在手裡、鎖在保險箱裡、或放在床墊底下的東西──相比,金錢的「虛擬」現實讓人困惑,甚至不值得信賴。畢竟,人們確實有理由對「法定貨幣」的空泛本質,以及它是否與一直以來的貨幣有所不同,感到哲學上的困惑。
 
  金錢無疑仍是舉足輕重的東西,是人類事務中更重要的力量之一。它是什麼呢?當然,我們需要更適當的理解這個東西,它抽象的特性,它具有能改善或扭曲生活的力量。雖然時間的本質可能不是最緊迫的問題,但金錢的本質對每個人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以及它的未來,都至關重要。
 
  所以,這是一個固有的哲學和實際問題:錢是什麼?為了得到答案,請再看一次1美元紙鈔。在最上方,你會看到「聯邦儲備票據」(Federal Reserve Note,或譯為聯邦儲備券)的字樣。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律師會告訴你,這裡的「票據」(note)是法律專有名詞「本票」(promissory note)的縮寫。這是借據的專業術語。1美元的紙鈔是由美國中央銀行(聯邦準備系統)所發行的借據,代表某種承諾。因此,假設已經發行貨幣超過一個世紀的聯準會,對於貨幣的定義並不是完全錯誤的,那麼貨幣本身就是……一種承諾。
 
  是哪種承諾呢?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稅額抵減。當然,還有更多承諾,因為你可以把它花在各式各樣的東西上。但除了商業用途以外,如果你拿出1美元(或夠多的美元)來支付稅單,這就是政府不會把你送進監獄的承諾。1美元是一張「免獄卡」,是你每年「通往自由的門票」。
 
  但如果美元是一種承諾,它們就可以像任何承諾一樣,只要決定做出承諾,就能被發行。一個人會如何答應和一位朋友見面喝咖啡呢?只要下定決心說出那句神奇的話:「到時候見,我答應你!」就行了。如果美國人要讓共和國恢復共享繁榮的感覺,前進的道路其實是簡單而美麗的:只要做出新的、更好的美元承諾就好了。具體來說,中央銀行可以直接給我們錢。或者,國會可以決定透過財政或貨幣當局給我們錢;在美國,即是財政部與聯準會,就像它們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所做的那樣。
 
  這聽起來是否太天真了,或者太容易了?如果是,你可能需要更加了解金錢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銀行體系已經創造並給予我們錢,它只是以一種間接和低效率的方式進行。如果央行直接把錢存進我們的銀行帳戶,它就能更有效率的完成它當前的工作(當然,它還必須管理通貨膨脹─我們將會解釋它如何可靠的做到這件事)。大多數人不會覺得這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這只是顯示,我們需要更深入的了解金錢是什麼,以及銀行在做什麼。
 
  經濟經歷了長時間平緩但穩定的改善──至少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在我們最後一次編輯本書時,股市已經崩盤,聯準會已將1.5兆美元注入經濟體系──它們做了我們建議的事。至於疫情造成多大的傷亡,我們現在仍緊張的等待著)。然而,儘管我們曾享受過一段時間的「好經濟」,但美國仍然漂泊無依。它不信任他人,總是找人來責怪,而且它的承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確定。我們健忘,或者急於把過去拋諸腦後,現在又被一場可能帶來嚴重的經濟、社會、醫療後果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打個措手不及。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人們不需要完全理解的,人們可以在一棟建築物裡生活或工作,無須了解它的管路系統。只有當發生緊急情況,水電工被叫來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了解一、兩件通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說COVID-19疫情的爆發,就像經歷一部我們已經看過的糟糕恐怖電影一樣,那麼2008年的突發事件可能會讓人覺得已經過去很久了,甚至被遺忘了。但是在那之後的十年左右,我們從來沒有學到金融危機教了我們哪些關於錢的事──包括如何恢復民主方面,以及柏南克向我們證明了什麼。
 
  柏南克擔任聯準會主席時的絕招是什麼?他復興了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曾經採取的措施。聯準會參與擴大的「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這代表它購買大量與住房相關的金融資產,而不是將自己局限於更傳統的美國公債。第三階段的「量化寬鬆」(稱為QE III),將有效的為房價設定一個「下限」。這是大多數美國人的生計與財富所在,因此上漲的價格將會在整體經濟中產生漣漪效應。雖然這個絕招當時是非正統的,但卻取得出色的效果(聯準會也宣布類似但更為激進的措施,以應對疫情大爆發)。
 
  在2009年《60分鐘》(60 Minutes)節目的訪談中,記者斯科特.佩利(Scott Pelley)詢問柏南克一個看似非常合理的問題:聯準會究竟如何為所有的支出買單?數百萬的房屋,以及因此而產生的抵押資產,都很昂貴,對吧?以下是採訪的過程:
 
  記者斯科特.佩利:聯準會花的錢是納稅人的錢嗎?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不是稅收。銀行在聯準會會有帳戶,就像你在商業銀行有帳戶一樣。因此,借錢給銀行,我們只需用電腦調高它們的帳戶規模,也就是用他們在聯準會的帳戶。
 
  柏南克的回答聽起來令人驚訝:「我們只需用電腦」。
 
  這意思是──只要按下按鍵?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讓我們一步一步慢慢來。聯準會官員坐在一台電腦前。然後,他們把數字加到銀行的帳戶上,並搶購數百萬美元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他們透過「憑空」生錢的方式,間接購買房屋──進而解決房屋危機。他們透過在電腦前不停的敲鍵盤,一遍又一遍的按下0這顆鍵,來做到這件事。
 
  但是,如果這就是錢被創造出來的方式,如果它就像按下電腦按鍵一樣容易,有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更多的錢呢?聯準會不能在我個人的銀行帳戶裡加幾個零就好嗎?
 
  答案是:對,可以。
 
  但它應該這樣做嗎?這本書會解釋為什麼應該做,以及如何做。如果處理得當,從長期來看,在緊急情況下所發揮的作用──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2020年的冠狀病毒大流行──都能有助於修補與更新我們受損的社會契約。貨幣政策可以為我們所有人帶來一個更繁榮的未來。
 
  我們必須解釋,錢是一種承諾,一種可消費的約定索取權或借據。既然這就是關於錢的全部,我們實際上都可以擁有更多的錢。我們只要做出更多的承諾,就能生出更多的錢──創造新的索取權,然後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
 
  對許多人來說,這將引發人們對通貨膨脹失控的擔憂。對於央行能夠和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管理流通中的貨幣供給,我們將有很多話要說。現在,請注意,貨幣政策的關鍵在於確保既不做過多的承諾,也不做過少的承諾──我們以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做出承諾。最近,美國一直處於「承諾太少」的狀態,沒有足夠的資金放在合適的地方。所以,美國真正需要的是新的承諾,這些承諾是下定決心就可以做到的。
  
  如果聯準會現在「使用電腦」向私人銀行提供錢,那麼同樣的按鍵,也可以被用來在每一個公民的普通銀行帳戶中產生新的錢。畢竟,央行的基本使命就是提高公民的購買力。問題是如何好好的做到這點。聯準會現在把錢給私人銀行,然後只希望它們能把更多的錢借給公民,但是其實沒必要用這種間接、無效的方式做事。我們可以省去中間人。聯準會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鍵入新創造的錢給我們,並在經濟面臨「過熱」風險的時候,「踩下剎車」。
 
  這本書就是關於如何做、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柏南克解釋他的非傳統方法時,他指出我們對可能性有著錯誤假設。他打趣的說,所謂的量化寬鬆的問題在於,「它在實踐上行得通,但是在理論上行不通」。真正的問題是,糟糕的理論被誤認為是世間智慧的糟糕想法。不過,我們真的應該修正理論:我們認為金錢應該與實際上的金錢更加保持一致的想法。
 
  如果專業的經濟學家被視為是經濟體系的「水電工」,我們或許應該感到憂心。在美國大部分主要大學裡的正統經濟學家,幾乎完全無視貨幣(你聽到這點可能會很驚訝──在主要的經濟模型中,貨幣與銀行完全被忽略,或者即使有提及,貨幣與銀行也沒有影響力)。難怪主流經濟學家會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從我們的銀行系統開始的)措手不及。如果我們的民主仍處於緊急狀態,就不能請正統的經濟學家來解決迫切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入的診斷和解決方法。也許,為了符合民主國家的身分,我們應該自己學習一些有關金錢的事。
 
  有一個著名的例外,它是經濟學中相對較新的一個學派,被稱為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簡稱MMT)。這個學派是復興與建立在一些被遺忘的、年代較久的傳統思想基礎上──「紙鈔學派」或貨幣「國定」論、貨幣「信用」理論、「後凱因斯學派」、「功能財政」理論,以及其他我們會講到的傳統理論。MMT主要描述貨幣系統是如何運作的──至少在美國、英國、日本或瑞士等國家,政府在不採用固定匯率的情況下,發行自己的貨幣,且主要借入這些貨幣。與其說它是一種「理論」,不如說它是一個簡單的觀察:如果你借用自己的錢,並償還債務給自己,你就不會破產,因為你永遠可以發行更多的錢,來償還你的債務。在這種情況下,面臨的挑戰不是償債,而是管理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這種想法認為,一旦我們檢查了金融的「管路系統」,就可以糾正傳統經濟思維中的某些錯誤,並能清楚的看見制定更好的政策的道路。
 
  有一段時間,MMT在部落格圈與財經媒體上引起不小的轟動。當「緊縮政策」變得陳舊過時的時候,它看起來既陌生又新鮮。然而,它的許多關鍵見解依然沒有被充分賞識。部分原因在於,它經常被諷刺為可以無限制的「印錢」,無須擔心赤字或通貨膨脹。接著,「免費午餐」的想法開始被一些人用稻草人的論點、瘋狂的惡性通貨膨脹預言(威瑪德國!辛巴威!委內瑞拉!)來攻擊,這些人通常是聰明、真正應該懂得更多的人。如果你仔細聽,你能聽到核災般的「珍貴體液」與「紅色威脅」的回音,特別在這些歇斯底里的警告聲背後響起。看似合理的、嚴肅的風險評估任務,最後屈服於恐慌的製造。
 
  我們兩位作者都是MMT經濟學家的旅伴,但是出發點不同,我們是從法律與哲學領域來的。我們也有一些關鍵的不同點,可以幫助MMT回應批評者。MMT論者經常呼籲立法者控制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的趨勢,這立刻引發許多人的擔心,擔心目光短淺的從政者在競選連任時會「花錢如流水」。我們同意MMT的觀點,認為需要在生產場所增加更多的公共支出。但我們認為,央行可以且應該在管理通膨方面,發揮更細緻的作用,也就是使用我們在稍後要介紹的新工具(請特別參考第十二章)。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對公共貨幣與央行工作有更好的認識──包含它的歷史、管路系統,以及在民主制度中的關鍵作用。說到底,這就是本書所要談的內容。
 
  一旦我們對金錢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我們就會知道,花這麼多生命去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將會了解金錢到底是什麼,我們如何能擁有更多的金錢,以及更複雜的貨幣政策如何幫忙修補我們的社會契約。我們可以不用那麼擔心社會總是瀕臨崩潰。我們也可以阻止霍夫士達特所說貨幣政治的「妄想偏執風格」,侵蝕我們的大腦、扭曲我們的話語,以及阻礙我們的選擇。當我們對我們的社會契約本身有了更佳的理解後,將能了解如何更新它,為所有人帶來更繁榮的承諾,以及更健康的社會與政治。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79423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3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1.0
|
2023/07/13

翻譯非常糟,甚至許多地方很明顯錯譯,錯字也不少,編輯的品質也很差。唯一的優點是專有名詞都是台灣的用語,而不是直接從google過來的對岸名詞。但也只有這個優點了,所以給半顆星。好書一本毀在翻譯和編輯手裡,建議直接看原文版。
展開
user-img
Lv.1
1.0
|
2023/02/28

翻譯非常垃圾,本來是上佳作品,卻將它糟蹋。因為英文文法的句子十分多,而且詞語累贅,完全不是漢語人寫的漢語句子!個人懷疑根本是google軟件翻譯,然後隨便改一些便出版了。強烈建議出版社重新翻譯出版!爛透的翻譯!!!
展開
user-img
Lv.7
4.0
|
2023/02/02
|
電子書

書評:通膨的恐懼:消除你對貨幣供給過多的疑慮(略)
Money From Nothing: or, Why We Should Stop Worrying About…

整體評價: ★★★★☆(2021年12月以後)
解釋現代貨幣系統的運作、期望削減社會對「非金本位貨幣」「印錢」的恐懼與排斥。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註:於中文版發行時點,通膨正在劇烈上演)
內容深度: ★★★★✫(本書內容正確講是「取捨」的問題,需多方或至少兩邊考量)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本書主旨或篆寫訴求主要同書名。內容在於解釋現代貨幣系統的運作、並期望削減社會對於「非金本位貨幣」「印錢」的恐懼、不理解、或(過度)排斥。

對於不瞭解,不在認知範圍內的東西(不知道、或與舊往所知所被教導的不同)容易引起不安排斥的問題。而關於金錢這種不安更會擴大。本書前段述說過程主要在現代貨幣理論(MMT, Modern Monetary Theory)的同質說明。主訴方向也與講述現代貨幣理論的大眾書有共同處。宜先行瞭解再作思考,過往的實作方式也不一定是未來(或現在)的唯一解。

但本書於訴說上速度慢了些,然後一路堆疊了很多引喻、故事、類比等。雖然應該是寫作目標上想放慢步調好好講,多用引喻故事訴說讓一般人接受違反其既有認知難以接受的觀點(仍然有許多人不知道現代的貨幣體系早已不是金本位制很久了)。但是其有兩個問題:

 放太多引喻、故事、類比:產生的旁支線太多,容易模糊主軸、與讓讀者忘掉主訴。
 引喻、故事、類比的小暇疵問題多了一點,造成各小故事、類比等容易被讀者(有此習慣的話)嗆所講的故事、類比等這裏不對那邊技術上不正確完整。然後因為用來幫助鋪陳的旁枝故事與小引喻小地方容易被打鎗的情況太多,變成因過程不可信、所以結論上也容易沒有力,不被讀者相信的問題。本應該是輔助用所多擺的多餘旁枝的問題,被認為是主訴主枝的問題。
 另外,本來是要解釋現代「現在」的狀況如何,瞭解「現在的事實狀況」;但中間又花了太厚的篇幅去講以前的歷史、過往的沿革等。作用上又把讀者心態上帶回到過去的年代、以前的環境、甚至勾起金本位制的古老想法(早就停擺已久)。讓讀者在不同觀念間一直擺渡可能也會引起一些認知上的混淆。

這些部份應該會重度影響閱讀上的體驗、以及說服讀者的能力。

且在講類似事情的書中,本書立論語調故意站特別極端以說明。不幸的是中文版出書時點非常不利(中文版於2022年9月出版)。寫書時想講的事情要講的論調,直接被現實面實證風險翻桌。所以它裏面講的一些現代貨幣系統的效益利點等,大概就不容易被看的人信服了。

註:作者整體主張較像是在p.220,認為可以允許用較高的通膨率(4%)換得社會較高的產出及成長率/低失業率(2%)。這個線與狀況動態很難抓,爆炸的傷害很大。但以作者的觀點則是一般會「過度」恐懼與想要避免通膨。但目前FED正因抓失手在收線中。

長期貨幣寬鬆低利率也會有房產泡沫等問題。台灣房產價格問題又表現為「少子化」主要因素之一;不是人的幸福或效用程度提高或減少而已,而是「人數」直接減少「自願一胎化」。


【實用價值】
主要是兩個問題:

① 民眾沒有能力影響或選擇一國所用之貨幣體系,只能瞭解與調整自己的因應作為。
大概只對有閒錢投資的人比較會有實用判斷價值,不然只能表現在集體的民意與選票上。比較具體的影響例如:對於通膨、利率、投資黃金、加密貨幣等等的想法作法。

② 出版時間:
 原英文本於2020年9月出版。在本書訴求上算是趕上時間:2020年年初Covid-19疫情起來後,美國實質物理面大損傷但財經貨幣大灑幣,股票大漲至超越疫情前高點,創下歷史新高。
 但中文本於2022年9月出版,效果反轉。2021年末美國通膨/物價指數大幅爬昇;美國聯準會於2022年3月開始大幅急速連續昇息以因應。這時候出中文本容易變成書的內容(被認為)馬上被現實世界的景象打翻。

尤其是出版時間的問題,後續購入的所有讀者均可看到「通貨膨脹」是「超量發行貨幣」實證上確實會發生的問題。中文版發行時通膨直接在現實世界上演。即本書中所言的:FED(央行)正在猛踩煞車中。本書後尾部份也有談一些這種狀況下的對策與措施,但畢竟不是本書主訴,講得較間接與概括理論性,讀者也較難觀察政府正在作了什麼(而且是美國政府與FED)。


實證上:
You still have to worry about (consider) government debt, inflation is still possible to happen.


只是麻煩的事是:
 這個容易被當成是支持金本位的依據;但在現代貨幣或信用貨幣體系或理論中也是持續作為要點與主要限制的。本書中也會持續談到這個注意事項,且講了非常多次。
 實務上問題在於:難以抓到並預測貨幣供給量與通貨膨脹間的動態。如作者所述美國的確過去已很久沒有發生嚴重通膨了。但本書出書約一年後就發生了,這個危險還是在。
 不同選擇的好壞、成本與效益都要衡量。都用金本位制有實務上不可行與不利的其他因素,但這應該無法以書評來寫。(單價、調節工具效益、礦產國貧富差、新領域開發等)


註:發行貨幣與全球經濟體系與全球通膨也另有其他因素。如各國(美國)於世界經濟上所佔程度、進出口外貿活動佔其經濟比重、俄烏戰爭(2022年2月開打)等其他影響原物料實質面之其他事件、以及發行前已經年累積的資產(尤其是不動產)泡沬等。

註:以主旨的通膨及貨幣發行/利率的狀況,原書(講美國)與台灣的對比來看
美國 - 昇降息與多發美金:可影響美國房市與民生美金價、與全球物價(含實質需求量)。
台灣 - 昇降息與多發台幣:可影響台灣房市與民生台幣價,但對全球物價沒什麼影響力。

註:可用貨幣量過少難以增減會有傷害;稀有也不一定就貴。如比特幣或其他限量發行物資:就算你能弄出算出一個保證限量的東西,為什麼我就要拿它來「當主要共同貨幣」使用。黃金可當貨幣或保值主要是既成觀念與還被接受的習慣(但黃金價格會大幅變動、會漲也會跌)。「被接受即有效」則是個迴圈觀念與事後解釋,它可以是正向循環、也可以是負向循環、包含其他新迴圈成立並取代舊有選擇。


【翻譯與排版】
翻譯:有一些直譯風的問題,大部份時間可以明確感到在讀外文(英文)書之譯本,翻回英文講法才會順的語感。但翻譯成果的中文也不至於不順、只是表述方式不是很自然。

排版:出版時間耗了兩年,中文本出版時點可說是非常糟。這時點出這個訴求的書,其需求與內容說服力都會減弱很多。

雖出版社也是疫情被害者,若於較早Covid-19疫情嚴重時出版可能沒什麼人去逛書店買書,但出書時點還是不利。台灣2021/5疫情三級警戒、能打願打疫苗成年人打到三劑後,2022/3放鬆入境管制等改為與病毒共存路線、2022/5台灣本土疫情炸開。


最後拉回一下主題,避免結尾方向變得奇怪:貨幣(與貨幣政策)是工具。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關連讀物】
●現代貨幣理論:未來世界經濟的思考模式
●大債危機:橋水基金應對債務危機的原則
●赤字迷思:現代貨幣理論和為人民而生的經濟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9/20
劇透警告

書名雖然是提到通膨,但其內容主要是在解釋貨幣的由來,更精確的說是解釋美元的由來,以及美元的效用,美國政府如何透過貨幣的發行與多種金融手段來控制經濟的運作。

書中有一段題到,你以為美國政府如何支付航空母艦的費用?政府需要先拿到稅收後才能支付所有的費用嗎?並不是。

我們一直以為國家發行貨幣必須要有許多黃金當作擔保,其實這麼多國家實行貨幣寬鬆,繼續釋放出更多的資金,這些都沒有同等價值的黃金作為擔保,或根本就不需要黃金來作為貨幣的擔保品。

事實上,目前的美元更像是一張票據憑證,就像你在寄物櫃寄放你的外套一樣,你會取得一張票據,之後憑藉這張票據可以換回你的外套。過去的美元承諾你可以用美鈔換到等值的實體黃金,但1971年後已不再適用。

現在的美元更像是一種政府的承諾,你用100美元(聯邦儲備票據)可以換成5張20美元的鈔票,同樣只是不面額的聯邦儲備票據,你也可以用來繳稅、繳罰單、或支付其他商品與服務,只要政府承認並擔保這些票據的價值。

因此,借據可以是錢,也就是支付的東西。錢只是一種流通的,可消費的承諾,是用來支付,償還債務或其他義務的那種承諾。概念有點像債券,一張面額100萬美元的債券是由政府擔保其價值,持有人可以任意交換成其他商品或服務,只要政府保持承諾,這張債券的價值就會一直存在。

所以,你以為政府必須要先從某個地方獲得錢(譬如稅收),然後才能把錢花在任何東西上嗎?事實剛好相反,一個發行自己貨幣的政府,不需要得到錢才能花錢,他只要隨心所欲的發行就好,因為這是人們所有金錢的最初來源。

但為了防止不健康的通貨膨脹,它們會被維持在稀有狀態,政府會在通貨緊縮與健康的通貨膨脹之間維持承諾。我們在電視上聽到的政府印鈔,其實只是一種形容,現實中,政府並不需要真的用印鈔機印出鈔票才能花費,只需要在財政部的帳戶改改數字就好了。

聯準會調整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膨就如同在開車,當你發現前方塞車時,如果距離還很遠,你不會立即踩煞車,你只會將油門踩輕一點或放掉油門,如果速度還是太快,你會改成低速檔或開始踩煞車,然後漸漸的加大煞車力道,如果很晚才發現危險,你就必須要猛踩煞車。

當聯準會發現通貨膨脹升高超過健康的範圍,就會減少經濟刺激的力道,如果像現在的高通膨現象,而且持續沒有減緩的跡象,聯準會就必須要用較大的力道踩煞車,也就是降低經濟成長,甚至刻意造成經濟衰退,將通縮與不健康的通膨控制在恰到好處的區間。

聯準會有幾項工具用來控制通膨,譬如吸收貨幣、移除貨幣、課稅與債券的調控、管理私人銀行、升息、控制關鍵價格的上下限、管理公民帳戶、提供公共保證等手段。

政府的高負債其實並沒有這麼恐怖,以國家來說,其負債同時等於其資產,每一美元的公債,必然同時等於政府的負債,又是持有它的一方的資產。還記得鈔票是政府發行的擔保票券嗎?每一美元都是政府的負債,同時也是私人或外國的資產。

如果對於金錢的概念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這本書可能會顛覆你過往對於政府舉債與印鈔的想法,也了解央行如何透過工具與手段來維持貨幣處於健康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之間。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