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跳島練習

跳島練習

  • 定價:340
  • 優惠價:930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流徙於本島和外島,人生是不斷的練習與試煉
  純真年代回返金門的青春時光,大地震迸裂出婚姻與自我的內傷,
  石曉楓從跳島展開新生活的女性,活成一座生命自給自足的島嶼。

  身為金門人的石曉楓,以流浪異鄉和本島的經驗,回望故鄉與外島的牽繫,書寫關於親情、青春與地理的懷想。流徙於本島和外島,人生是不斷的練習與試煉,童年「純真年代」如春日爛漫成長的「小寫的我」,熟女「一步一沙漠」走過夏天炙熱又荒涼的情感習題,撐過「又冷又透明」的婚姻寒冬,最後以秋涼的中年妙筆寫出豐收的「文學美樂地」。

  〈唱遊課〉中天真活潑地舞蹈的孩童,在中學〈國文課〉時體會了私戀老師的苦澀,後來長成了歷經九二一〈餘震〉的新手媽媽,試圖將家庭打散與重建;〈那時的公車〉上阿兵哥的輕佻眼神,少女收到的一疊情書,那眼光那情感轉眼已成滄桑中年的困惑;因關係瀕臨破裂而踏上日本北海道的〈臨界之旅〉,在溫泉池望著豐美與枯槁的肉體,省思母職的犧牲與調適、生命的成熟與衰亡。

  石曉楓的筆揮灑出鮮明的水彩畫,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裡潛藏了〈美術課〉技藝難達的悲傷、〈音樂課〉曲調的寒涼,就像〈在憂鬱的陽光裡,穿行〉的梵谷,將內在的騷動不安,化作鮮豔燃燒的麥田。她以優雅內斂的文字凝視傷痛、療癒傷口,時而情感節制,時而輕快忘情,一收一放間呈現為人子、為人師、為人妻、為人母,或者生而為人的艱難、掙扎與反思。穿越生命原鄉,跋涉記憶長河,她勇敢撿拾斑駁碎裂的生活碎片,拼湊出人生真實與華美的面貌。

本書特色

  ★作者回顧本島與外島的往事舊回憶,用知性的思辨和抒情的口吻書寫生活、故鄉、家庭與學校。

名人推薦

  廖玉蕙、楊佳嫻 專文導讀
  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何寄澎
  作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陳義芝
  作家、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偉貞
  作家∣阿盛、吳鈞堯、胡晴舫、王盛弘、凌性傑
  小說家∣駱以軍
  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欣倫
  動容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石曉楓


  福建金門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素以「被教學耽誤的創作者」自嘲,並掩飾疏於寫作的事實。著有散文集《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臨界之旅》;評論集《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論文集《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另與凌性傑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創作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
 

目錄

推薦序  勇於脫韁的不羈俠女  廖玉蕙
推薦序  憑烈勁跳島  楊佳嫻

輯一:小寫的我    -
教堂的椅子-
腳踏車
古物
縫紉機
床頭音響
那時的公車
英文課
音樂課
美術課
唱遊課
歷史課
國文課

輯二:一步一沙漠
時代,與時代之外
浪漫而孤傲的靈魂之樂
華美的時光
熟女生日感言
如果,你有一名窮親戚
借來的告別

輯三:又冷又透明
餘震
一日
臨界之旅
Kris    
房事物語

輯四:純真年代    
關於一條街的身世
故土與創作
我的戰地回憶
衾被裡的情懷
那些紛至沓來的童年往事
文學美樂地的追尋與應許-
關於卡蜜兒、羅丹與年少浮光

輯五:世界上所有的道路
冬之晤面
「脫北者」一瞥
也是雙城
折衷的詩意之旅
在憂鬱的陽光裡,穿行

輯六:來自心海的消息
銜接歲月的相思燈
想起那些青春撩亂之詩
歡迎來到人生下半場

 

推薦序

勇於脫韁的不羈俠女——石曉楓《跳島練習》讀後
廖玉蕙


  這本書裡所有收錄的文字,整體歸納起來,約莫遵循不間斷的思辨與慈悲情懷的兩大準則。從小學校園生活的天真爛漫,寫到中壯年的困惑、掙扎與反思。身為大學殿堂裡的教授,在家庭與職場間反覆移動,回顧過往、凝眸現在、瞻望未來,筆下總夾帶著生命中無法識透的疑惑和深摯的寬諒、同理的情懷。時而天真浪漫、時而機靈輕快,更多的是猶疑喟嘆與叩問求知的動機,最終回歸為人師表的思辨養成歷程與虛懷若谷襟抱的實踐。

  常在臉書上看到曉楓和學生互動,毫無間隙的親暱與爽利中潛藏奇異的纏綿,學生顯然視她如姊,「仙女」的稱謂道盡她一路走來的教學所贏得的亦師亦友的信任關係。這樣的養成從本書的首輯「小寫的我」就可見其端倪。

  書中一起始就是往事歷歷,一個聰慧嗜讀的小小身影在校園裡穿梭如蝶,她的懷舊文章歡快入乎其內又冷靜旁觀出乎其外;沒有忘記難堪的傷口,但更記住了師長扶持關愛的溫暖。曉楓的童年看來有滋有味、繽紛多彩,那些啟蒙的老師,多年後重回她的筆下,無論親切或涼薄,形象都躍然紙上,讓人不由得也思想起自己的寂寞或歡快的童蒙時光。

  年紀漸長,內心單純的心思,逐漸變得複雜,不只情感糾葛,更勾連上外在的時代風暴。曉楓回首諸多的掙扎過程,在蘊藉模糊的吞吐中,暗藏女性主義的獨立宣言。幸而對文學、藝術、美感的浸淫與修持,讓她得以倚仗著在某些難過的關卡上險險度過。偕行的人生不怕寂寞,但懼行路顛簸不平;在生命的躁動時刻,電影裡的情感傷痕往往能深深觸動她,相信也稍稍撫平了些許傷口。

  她不但摹寫個人心事,也著墨時代翻天覆地的改變與傷痕,九二一地震震出婚姻的裂痕,赴日旅遊的火山爆發也引發她對母職神話的沉重反思;但儘管曉楓已然帶著叛逆心情奔往他方,故鄉金門浯江街的斑駁古屋與老樹卻依然屹立,它成為心頭的永恆。

  因為世事無常,所以,她經常逡巡在文學、電影與音樂的道路上。她旅遊時不忘參觀美術館,時常浸淫在音樂中,老想著如何在教育現場有效傳達文學的閱讀與創作訣竅。書裡最讓我動容的,是人物的刻畫,寫親人、老師,也寫學生。其實,我認識曉楓是從她的文字始。2013年九月,她在聯副發表的一篇題為<如果,你有一名窮親戚>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後來,我在幫親子天下選辑《晨讀10分鐘—親情散文選》時,便毫無猶豫地將該文收入其中,欣見這篇文章也收錄在本書裡。那是一篇紀念伯父的散文,我在導讀裡是這樣寫的:

  本文從伯父的告別式寫起,全文色調凝滯,像褪色的老相片,濾去所有色彩,只剩光影黑白。作者回敘時,情感上或有不應淡漠的不安,理智上卻明白死亡只是一條回家的路。

  伯父的身世堪憐,是從廈門買回的養子,逃學放蕩,討錢惹禍,甚而遠離故土,懷抱著掙錢翻身的大夢,卻一生在底層泅泳,只盼能掙一口氣。追根究柢,作者志不在摹寫伯父而已,志在拿捏親戚間的親密與生疏,以幾次和大伯父進退失據的互動為例,慨歎人際關係的幽微與艱難。

  大伯父粗糙的關愛方式,或讓姪女感到尷尬,或讓她備受委屈。斥責年幼的姪女自私,讓她抱著彩色鉛筆盒淚眼汪汪,有口難辯;自己卻不顧弟弟一份薪水要養五口之家,伸手要錢,只為買個大夢。聽聞姪女遠道來台,不待她自舟車勞頓中緩過氣,立刻魯莽奔至,領著她投入白雪公主的幻夢裡,卻又讓她夾在大伯母的吃味中難堪失措。

  可想而知,作者是在其後經歷多少人世滄桑後,才能了然自己當時的乘風破浪翩臨,對離鄉背井的伯父而言,無異故土芬芳枝芽的伸展,填補了他生命中缺失的空白,就如小堂弟幼稚園的畢業照般,都在靜靜宣示伯父的過去與未來,隱隱然是一種家族命脈傳承的宣告。這時,作者才能釋懷地寬慰自己:

  「這是伯父粗拙愛心的表達,在霸氣、闊氣中掩藏著不願被人瞧不起的辛酸。」

  告別式裡,作者繞棺而行,看著瘦小灰敗的遺軀,回顧大伯生平之餘,忍不住嘆問世間功課,如何才能無愧無憾。文末的提問,與其說是猶豫難安的反問,不如說是,對生命輕賤、枉然與命定的慨歎,是人世的大哉問。

  她就是用這樣溫柔悲憫的視角來看待眾生。她鮮少像許多心裡只記掛菁英學生的老師,她對孤獨的靈魂特別關注。到韓國擔任講座,眼睛對上的不是資優生,而是脫北前來的學子誠惶誠恐的眼神。他們孑然一身,從頭學起,境況甚至朝不保夕。她在國內教學,特別掛懷的也是渡海前來取經卻提前從世間離席的孤單身影。

  總之,她是律己甚嚴、求知若渴的老師;也是對師長執禮甚恭,卻不是唯命是從、不問是非的學生。書中除展示專業的文學根柢,也透露她旁徵博引的多元涉獵。她表象溫和、禮數周到:但內心狂野、銳意追求自由並照顧弱勢,從文章中我們看到一位勇於脫韁、不被體制馴服的不羈俠女。

推薦序

憑烈勁跳島
楊佳嫻


  想起曉楓,就想起酒。金門高粱斟在小玻璃杯裡,清透,醇香,倒進喉嚨卻湧起一股烈勁。

  把一位女性朋友跟食飲之物並論,難免輕浮。不過曉楓確實來自金門,又確實能酒。學生們愛她,以仙名之,但這可不是形容她虛飃飃踏雲去。相反,是靈魂裡藏著金燄,早早就具備燃燒與受傷的能力,這能力有重量,尖銳,像溫德斯《慾望之翼》中天使流的血。這能力督促她寫作,成為好的文學研究者與教師,能體察文本與青春生命摺到最裡面去的暗影。

  在最新散文集《跳島練習》裡設定了六輯:「小寫的我」追憶金門高中時光,「一步一沙漠」寫成年後的種種聚散,「又冷又透明」的焦點顯然是婚姻內景和燼餘,「純真年代」再度返回金門,聚焦於文學與藝術的火種與伏流,「世界上所有的道路」寫旅行與人事,「來自心海的消息」則收錄了石曉楓與阿盛、凌性傑兩位創作者的對話。文字引領,讀者可以撫觸到那股烈勁。

  家鄉是根源,也是塊壘,《跳島練習》以此起頭。早熟女學生想飛出氣悶海島,只能先透過文學與藝術另闢呼吸空間,任何外來消息,任何陌生顆粒,任何一點點不應該,都足以撩撥。「小寫」卻仍有「我」,撩撥引致的反應,都讓「我」更明晰。

  青春期最意識到的就是身體吧,自己的身體,他人的身體,成人的身體。身體也為難捉摸的情感賦形,因此有了線條,顏色,氣息,〈國文課〉寫暗戀國文老師,即使考最高分仍受罰,也視為特別對待,感覺「多麼痛的表白,多麼熱辣的愛之狂喜」。身體一向是社會裁量的對象,動輒得咎的管束生活,單一秩序至上的時代,女性身體太突出固然有問題,男性身體姿態太曲折恐怕也受非議,〈唱遊課〉就描寫學校內某個數學老師,行路如楊柳,喜歡女性化舞蹈,所謂「查某體」,示範性別表現的曖昧。

  為了一絲美和痛、幻想和逾矩、顛覆和批判,就好像稍稍飛離地面幾公分的年歲裡,即使困惑,也願意相信──夏宇詩中說的,「有一天醒來突然問自己/這就是未來嗎/這就是從前/所耿耿於懷的未來嗎」──或許想不到日後仍會掉進最惱人也最尋常的難題。〈餘震〉寫世紀末台灣的大地震,也寫和那場地震一同暴露出來的婚姻內傷,一個女人無論讀再多書都可能陷落於那結構性位置:被審視、驗證,作為妻子你合格嗎?作為母親你達標了嗎?你的自我將被抹消,你的世界不應當超過廚房、餐桌和嬰兒床,言談要符合你的性別與身分在倫理階序中的位置。〈一日〉中女人再度回到廢墟般的家,「繼續吹出一個又一個再也無人追逐撲打的泡泡」,這反覆往返令人困頓;〈臨界之旅〉裡夫妻為了緩和關係而參加短程旅遊,異國燈與雪,仍難提供「我又回得了傳統無怨的母親角色嗎」確切解答。〈餘震〉那句「你就是讀那些女性主義讀壞了」,天知道女人讀到那些令她們振奮的想法,四壁動搖,重新穩住,到真要打開門走出去,這中間的道路布滿荊棘,遠如天涯,門外,則還有別的荊棘與天涯。或許也憑著那股烈勁,終究跳出廢墟,跳出將女人囚如孤島的婚姻,不活在灰色泡泡裡。

  書中曾形容年少愛情就是「永遠無法安穩撐住龍頭,也沒有堅固後座可以安居」(〈腳踏車〉),只是當你我行到中年,才發現,長大與年老,都不保證穩固,命運和心有時候悖道馳去,有時候宛如惡作劇雙簧。氣力與耐性有限,奮勇不能持久,恨愛定義模糊──那個跳島預備展開新生活的少女,多年之後,是否感覺仍在一塊塊浮島上極力維持平衡,摸索跳躍力道?或者,如〈熟女生日感言〉所說「此刻,我只想要靜靜的生活」,自己就活成一座島,收納溫暖海水,把搖盪刻進泥層。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504886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餘震

許多年之後,人們將記憶那場地震是臺灣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天然災害,而正確時間點也將如魔咒般一再被複誦: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然而在劇烈搖晃的當時,我們顯然不會知曉自己正經歷著歷史性的一刻,持續長達一○二秒的動盪裡,我只記得意識朦朧間,身邊的人火速將棉被覆蓋住彼此頭部;而在倏然驚醒之際,我則反射性掀開棉被,跣足奔向數步之遙的嬰兒床,那裡頭睡著初生甫半年的嬰孩。像深恐脆弱的玻璃應聲碎裂般,我撫摸懷中幼子粉嫩的臉頰,查看是否有受到驚嚇的痕跡?小嬰兒沉睡方酣,我抱著他坐回床上,一時間沒有主張。

一○二秒之後,男人決定立馬下樓,我們仨倉皇出逃。住家附近即民權西路捷運站,我清楚記得半年多前同樣的凌晨時分,如何在此搭上排班計程車,匆促趕往附近的馬偕醫院。時值春節期間,羊水卻無預警來襲,我拎起早已置備好的衣物袋,一邊顫抖著坐進車裡,一邊擔心胎兒是否早產,凌晨的冷空氣像碎裂的冰塊般,在我齒間切切剁咬著。

之後當然是場驚天動地的撕扯,然而半年前體內的戰爭,在半年後轉為外在的震盪,那一夜,整個臺北市瞬間被扯斷了線,通訊斷絕、漆黑一片。我們和其他家人通不上電話,只能與捷運站附近道途相遇的陌生人們相濡以沫,彼時路人即親人,大家互相吐露內心的驚懼與惶惑、關懷與善意。難熬的一夜辰光裡,聽遍長吁短嘆之後,我起身推著嬰兒車,在暗黑的小空地周遭四方盤旋,一回又一回。我反覆思量著自己是如何走到這裡的?跋涉了許多道路,經歷了愛之創痛與彌合、絕望與希望,在將臨的而立之年裡,這場地震意圖為我搖搖欲墜的人生帶來何等啟示?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5.0
|
2023/10/25

這本書寫得好,在於寫人,不論寫自己的老師、學生,以及今生所遇,有的只是萍水相逢的偶遇,也是頗有情味的,更何況是因緣更深的親人呢?
此書有著回顧的深情與惆悵,交織著對往事的依戀與繾綣,寫盡了人生中各種不同的身分轉換,女兒、學生、老師,妻子、母親……細膩、熨貼是優點,但是,也在無意間透露了「人生實難」的艱辛與委屈。
展開
user-img
Lv.6
4.0
|
2023/09/09

她形容年少愛情就是「永遠無法安穩撐住龍頭,也沒有堅固後座可以安居。」
踏入婚姻,體悟經營婚姻的困難,〈餘震〉寫世紀末九二一大地震震出婚姻裂痕,新手媽媽試圖將家庭打散與重建。
因關係瀕臨破裂而踏上日本北海道的〈臨界之旅〉,在溫泉池望著豐美與枯槁的肉體,省思母職的犧牲與調適、生命的成熟與衰亡。
不論是回想在金門度過童年上天主教幼稚園的歡樂時光,沉迷小說少女情懷總是愁的迷惘歲月,
青春期搭乘公車,接收到阿兵哥打量眼光的不安,收到大疊情書的驚慌,
探險同學家佈滿歲月痕跡的老宅,母親的縫紉機,星期天早晨父親必聽鄧麗君歌曲,來台灣上大學,得到旅行文學獎機票去美國旅行見聞,
在首爾教中文與北韓學生的師生情誼,
石曉楓 以優雅內斂的文字凝視傷痛,療癒傷口,時而情感節制,時而輕快忘情,
一收一放間呈現為人子,為人師,為人妻,為人母,或者生而為人的艱難掙扎與反思。
穿越生命原鄉,跋涉記憶長河,她勇敢撿拾斑駁碎裂的生活碎片,拼湊出人生真實與華美的面貌。
展開
user-img
Lv.9
4.0
|
2023/04/14

與原本的期待有點不符。

這本書記述了作者身為一個「人」的成長經歷,這是很常見的散文主題。不過,由於作者出身金門,所以我原本期待的是作者身為「金門人」的成長經歷。但究竟一個台灣人與一個金門人的成長經歷會有什麼差別,我無法得知,因為我生長於台灣,永遠也無法擁有生長於金門的經驗。所以,說不定我感到「與原本的期待有點不符」其實並不正確,因為金門人的成長經歷根本就與台灣人無異,所以我的期待一開始就錯了。如果期待錯誤,而結果卻符合我的期待,那麼結果究竟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呢?

先拉回金門。因為讀了何欣潔與李易安的《斷裂的海》,激起了對金門的興趣。隨後立刻買了機票,實地走訪金門一趟。在踏上金門的土地後,我感受到了文化的震撼。金門,的確是一個與台灣有著很大差異的地方。這與我在馬祖所感受到的情緒很類似,金門和馬祖在整體的氣氛上,就是與台灣不同。

再談期待。因為親身感受到了這樣的差異,所以對於金門的成長經歷有了好奇與期待,想著「金門的小孩都做些什麼事呢」、「金門的學生都流行些什麼呢」,並期望在這本書中看到答案,不過結果並不如預期。書中談到較多與金門相關的應屬〈關於一條街的身世〉這章,其他大多是作者成年後的個人經歷或雜想。雖然書的前半段有講述作者在小學時候的事,不過因為讀起來與自己的經驗相去不遠,所以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百大
  • 書展大獎入圍
  • 開運命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