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

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是蔡英文與習近平最該看的書!
現今的台灣與大陸,處於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
北京與台北的領導人如何以「非常的手段」應對「非常的狀況」?
 
  兩岸的未來是和平還是戰爭?
  當軍演、踩海峽中線、環台軍演已成日常,
  已經到了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的時刻了。
 
  北京到臺北最短的距離是經過華盛頓?台海危機,美國製造?
  中共終有走下歷史舞台的一天,但是中國會繼續存在。
 
  臺灣的民主自由不可能放棄,也不靠北京施捨!
  面對事實,兩岸若能同時向後退一大步,
  「和平」終將能成為統獨的唯一選項?!
 
  ◤北京武統合理的推斷,最晚的期限將會是二○三二年?!
 
  環台演習兵力之大,操演區域與臺灣距離之近,前所未有。無論是戰術作為或軍事實力,國軍缺乏有效的反制方法。兩岸軍力的差距,以往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數字」,如今中共透過實際行動證明在世人眼前。臺北不可以踩踏台獨紅線,否則北京有充分的實力與多樣式手段,遂行「言必行,行必果」的制裁。第一島鏈以內中共掌有相對軍事優勢,一旦北京採取武統,美軍只會,也只能置身事外。
  
  威脅是求救訊號「強弱」?灰色衝突的「和戰」理論又是什麼?從北京的角度看統一是必要性?臺灣人懷抱的大中國思想又是什麼?「美國」非是兩岸關係中不可或缺的第三者?面對中共,在「整體防衛構想」下的「戰法」又是如何?能不能同時向後退一大步,將「和平」列為處理統獨的唯一選項?
 
  「戰爭」與「和平」猶如天平的兩端,中間有一個法碼。法碼推過極限,天平不是倒向和平就是墜入戰爭。我們雖不知兩岸何時會爆發戰爭,但馬英九時期,法碼穩定地向和平挪移;蔡英文執行,法碼逐步逼近戰爭。從政府近兩年向美國軍購超過六千億臺幣,且計劃延長兵役這兩個徵候來看,戰爭與臺灣的距離遠比國人想像得近!!縱然到時臺北想以「不獨」換取北京「不武」,恐也難以如願……
 
  本書一一推演解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征輝
 
  左營海軍官校一九八○年班,美國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學碩士。曾任海軍總部武獲室「先進戰系(小神盾)」專案參謀,成功艦首任副艦長、獵雷艦艦長、張騫艦首任艦長。
 
  二○○○年退伍成為專業作家,迄今創作三十部著作,成立「黃河渡」與「擺渡黃河」網站,寫作類別以小說為主。早期善用其軍事專業,從政治、歷史的角度建構與現實暗合的軍事小說;後期則跳脫軍事範疇,轉向驚悚、推理、科幻。作品具東方特有的人性味,以及對軍人臉譜的生動刻畫,節奏明快、風格流暢,在緊張衝突中透露出對人「性本善、關心、互信」的期待。
 

目錄

自序: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第一章  強弱
一、認識威脅
(一)施與受vs強與弱
(二)威脅是求救訊號
(三)掌握決定權
(四)認清現實
二、界定強弱的「戰力方程式」
三、強者思維
四、弱者思維

第二章  和戰
一、和平
二、灰色衝突
(一)化解邏輯
(二)策略選擇
(三)伐謀真義
三、戰爭
(一)戰爭的型態
(二)未來的演變

第三章  中國
一、中國是好戰的民族?
二、中國具備侵略的民族性?
三、中國的實力
四、中國共產黨
五、習近平
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七、中共武統意圖
(二)寸土必爭或法統之爭?

(一)中美外交起手式
八、武統的最後期限
九、武統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

第四章  臺灣
一、臺灣在統獨議題的歷史背景
二、臺灣的統獨意識
三、兩岸和平統一的機率
四、務實面對武統
(一)臺灣的實力
(二)臺灣人的鬥性
(三)臺灣人的鬥志
(四)不要撩撥潛在敵人
(五)採取不對稱作戰
(六)防衛重於攻擊
(七)擬定適切作戰計畫

第五章  美國
一、美國的特質
(一)高緯度民族性
(二)天選之國
(三)戰爭讓美國強大
(四)白人至上的優越感
(五)獨霸全球的硬實力
(六)沉迷老大的滋味
二、修昔底德陷阱
三、美中台「兩角」關係
四、美軍會介入台海戰爭?

第六章  戰法
一、武統徵候
二、戰力防護
(一)目的
(二)具體作法
(三)第一擊的應變
(四)第一擊的防衛重點
三、濱海決勝
(一)攻擊時機
(二)濱海決勝戰法
四、灘岸殲敵
(一)攻擊時機
(二)灘岸殲敵戰法
五、全民防衛
(一)後備改革
(二)全民動員機制
六、戰爭想定

第七章  兩岸
一、兩岸必有一戰?
二、人民何辜?
三、俄烏戰爭給兩岸的啟示
四、北京應如何看統獨?
(一)統一的本質是侵略
(二)站在臺灣的立場
(三)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
(四)展現強者的大度與自信
(五)最小的改變
(六)最堅實的保證
(七)速戰速決是武統前提
五、臺北應如何看統獨?
(一)創造雙贏的共好
(二)不要妄自菲薄
(三)認清戰爭的面目
六、一國兩制
(一)北京承諾的內容
(二)站穩談判起點,力爭上游
(三)確保臺灣的自主性

尾語  思想的轉變
 

自序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二○二二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接連三天中共環台軍演。臺灣除了加強戰備的國軍劍拔弩張,全台一片祥和之氣,街頭嗅不出一絲戰爭的氣息,大部分國人仍相信中共不會攻台。儘管如此,透過此次軍演,清楚地呈現了以下事實:
 
  1. 環台演習兵力之大,操演區域與臺灣距離之近,前所未有。
  2. 無論是戰術作為或軍事實力,國軍缺乏有效的反制方法。
  3. 兩岸軍力的差距,以往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數字」,如今中共透過實際行動證明在世人眼前。
  4. 臺北不可以踩踏台獨紅線,否則北京有充分的實力與多樣式手段,遂行「言必行,行必果」的制裁。
  5. 第一島鏈以內中共掌有相對軍事優勢,一旦北京採取武統,美軍只會,也只能置身事外。
 
  「戰爭」與「和平」猶如天平的兩端,中間有一個法碼。法碼推過極限,天平不是倒向和平就是墜入戰爭。我們雖不知兩岸何時會爆發戰爭,但馬英九時期,法碼穩定地向和平挪移;蔡英文執行,法碼逐步逼近戰爭。再從政府近兩年向美國軍購超過六千億臺幣,且計劃延長兵役這兩個徵候來看,戰爭與臺灣的距離可能遠比國人想像得近。
 
  我深深為此憂慮,因而動手撰寫《終極和戰》。
  本書第一章「強弱」、第二章「和戰」是理論,若對軍事沒有興趣,可以直接跳過不看。
  第三章「中國」是從北京的角度看統一的必要性。
  第四章「臺灣」,換成臺灣人的背景探討大中國思想。
  第五章「美國」,因為它是兩岸關係中不可或缺的第三者。
  第六章「戰法」則是參考前總長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提出我心中理想的臺灣防衛戰法。
  第七章「兩岸」是期望達成的目標:兩岸都能拋棄舊有思想包袱,同時向後退一大步,將「和平」列為處理統獨的唯一選項。
 
  想要大立必先大破,唯有大開才能大闔。處於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北京與台北的領導人必須以「非常的手段」應對此「非常的狀況」;而不管此「非常」是何等驚世駭俗,它絕不能是「中國人殺中國人」的戰爭!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359291
  • 叢書系列:BC 歷史與現場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 中國
 
──中共終有走下歷史舞台的一天,但是中國會繼續存在
 
「中國」是地域名稱,不是國名,早在三千年前就曾見諸歷史文獻。中國泛指華夏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區」,在這塊土地建立的政權,兩千年前叫「漢朝」,一千年前叫「宋朝」,如今則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自此章節以後,「中國」指的是五千年悠久歷史、地域性的中國;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現階段北京的政策是以黨治國,為了與「中國」區隔,因而簡稱「中共」。
 
縱觀人類王朝更替的興衰,沒有千年不垮的政權。不管當世如何繁榮富強,終有沒落,走下歷史舞臺的一天。也因此,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遠,中共終將垮臺,然而中國會繼續存在。而不管中國在哪一個政權的手中,沒有哪一個領導人敢讓臺灣獨立。
 
誰敢,誰就是李鴻章,縱然貴為一代能臣,也只會留下千古罵名!
 
一、中國是好戰的民族?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以畢生心血撰寫《讀史方輿紀要》,他參考數百部史籍,計算發生在中國的大小戰役,從黃帝蚩尤之戰到明代土木堡之變、倭寇入侵,共計六千一百九十二次。若再加上日後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之亂、甲午戰爭、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次數恐怕在七千次以上。如此算來,中國平均每年發生一.四次大小戰役,說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的組合,實不為過。
 
人類早年科技落後,軍事力量難以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因而國界多半由高山大川所形成,例如中俄邊界的烏蘇里江,區隔中印的青康藏高原。此外,中國這片廣袤的領土遍布峻嶺崇山、名川巨泊,這些天險理應形成自然國界。二○一六年以前,中共將中國劃分為七大軍區,軍區的設定基本上就參考了天險。換言之,若軍隊戰力受限於地理環境,中國理應形成七個國家。可是,中國自秦始皇以後歷朝歷代都在追逐「統一」的政權;如此看來,中國豈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會員評鑑

0.5
1人評分
立即評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