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徬徨少年的憂鬱【歐陸文豪感動經典套書】:赫曼.赫塞《德米安:徬徨少年時》+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

徬徨少年的憂鬱【歐陸文豪感動經典套書】:赫曼.赫塞《德米安:徬徨少年時》+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Le Spleen De Paris

  • 定價:700
  • 優惠價:7552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德國浪漫派的最後騎士──赫曼.赫塞
法國象徵派的執旗先驅──波特萊爾
懷抱著叛逆夢想的孤獨與憂鬱,人群中踽踽獨行的寂寞與徬徨,
在歐陸兩大文豪的文字裡,你能找到最深沉的共鳴!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
  BTS防彈少年團金南俊RM:「這本書我每天捧著讀!」

  ★全新暢銷譯本,德語直譯無刪減,慕尼黑大學圖書館愛藏版
  ★以佛洛伊德、榮格、諾斯底哲學為經緯,引領讀者度過自身蛻變的鬥爭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BTS金南俊RM、尤美女律師感動推薦

  覺醒的人只有一項義務:
  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著自己的路向前走,不論它通向哪裡。

  全書以主人翁辛克萊第一人稱的視角,闡述自我的分裂與超越克服。
  並於字裡行間安插了佛洛伊德、榮格的心理學論證,
  以及諾斯底哲學的二元辯證,引領讀者度過自身蛻變的鬥爭。

  書中涵蓋自我認同、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孤獨或從眾等議題。
  隨著劇情開展,各種衝突與矛盾的激盪不斷湧現,
  我們彷彿也跟著辛克萊,回味了那段最是徬徨少年時。
    
  當人生路途中遭遇困惑時,在無奈的現實中,
  我們都需要德米安這樣一位引路人,找到另一種人生意義。

    「像你我這樣的人都是孤獨的,但至少我們還有彼此。」

   告別徬徨,堅定地做你自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塞紀念碑式名作!
    全新無刪減完整譯本,榮格、蔣勳摯愛之作,慕尼黑大學圖書館愛藏版!

  《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
  影響蘭波、芥川龍之介、太宰治、T.S.艾略特的偉大詩人,
  ——波特萊爾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

  ★全書收錄50首散文詩,與《惡之華》齊名,並列波特萊爾暢銷代表作
  ★譯者胡小躍榮獲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殊榮,全新權威中譯本
  ★全世界第一本探討現代都市人獨有「疏離感」的散文詩傑作

  「做個有用的人,我一直覺得這很可惡。」——波特萊爾

  波特萊爾是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的天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
  他生性敏銳而感性,放蕩頹廢的生活,更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巴黎的憂鬱》是他繼《惡之華》後的代表作;
  書中暗藏了許多似尋常,卻又鞭辟入裡的名言,
  是一本寫給現代都市人孤獨的說明書,更是走出寂寞的指南針。

  全書由50篇散文詩構成,散文詩首創於法國,後由波特萊爾發揚光大。
  企圖以詩的精鍊寫散文,將華麗繁複的意象凝歛在精簡的文字中。
  字裡行間散發著濃郁的美感,教人讀來齒頰生香,回味不已。
  波特萊爾更自評:「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T.S.艾略特:「波特萊爾是現代所有國家中詩人的楷模。」
  蘭波:「波特萊爾是第一位慧眼者,是詩人之王。」
  太宰治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更是得自波特萊爾的真傳。

  波特萊爾看似放蕩不羈,實則真摯、通透,充滿激情與熱誠。
  他拒絕偽善,因此常常感到孤獨和憂鬱,在人群中感受更是明顯。
  那種稍縱即逝、孤寂而又有一些焦慮的心情,
  竟然與相隔一世紀的現代人微妙契合,字裡行間總能找到深深的共鳴。

  波特萊爾以細膩耽美的文字,奏出了群眾孤獨疏離的多重變奏曲,
  卻能從中領受深邃的人生哲理,低迴再三。

感動推薦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
  人權律師/尤美女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數位貂蟬/四叉貓(劉宇)
  作家/盛浩偉
  精神科醫師/徐志雲
  作家/瞿欣怡
  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蘇予昕

  《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
  哲學新媒體特約作家/林斯諺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林靜君
  《張力中的孤獨力》作者/張力中
  作家、演員/連俞涵
  出版人/陳夏民
  「演說課x桌遊課」總監/歐陽立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56)

  德國作家、詩人,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其經典名言「do your own thing」為美國整整幾代年輕人的座右銘;194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

  21歲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浪漫之歌》(Romantische Lieder);
  27歲出版《鄉愁》(Peter Camenzind),引起轟動的成名之作;
  42歲出版《德米安:徬徨少年時》,闡述自我的分裂與超越克服;
  45歲出版《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透過自我放逐,追求生命的最終目標;
  59歲獲瑞士文學獎歌特弗利特.凱勒獎;
  66歲出版《玻璃球遊戲》(Das Glasperlenspiel);是赫塞晚年功力最成熟的傑作。
  69歲獲歌德獎;
  69歲獲諾貝爾文學獎;
  85歲病逝。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波特萊爾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他於1821年出生於巴黎,是一位畫家的兒子。他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因愛母至深,母親的再嫁使他對世界懷著反叛及怨恨。先父的遺產更使他得以過著豪華、頹廢、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及鴉片迷藥,都在他創作的詩歌中畫出了奇異的蒼白的色彩。最後他貧病交迫、抑鬱而終,得年46歲。

  波特萊爾最早的作品是兩本藝術評論著作《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在這之後,他翻譯了許多愛倫.坡的作品。波特萊爾是法國象徵主義和散文詩的先驅,更影響了後世的蘭波和馬拉美等人。1857年,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引起了社會衛道者的強烈反感,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波特萊爾堅信「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評論界驚恐地稱呼他為「惡魔詩人」,卻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不朽地位。

  在《惡之華》之後,波特萊爾出版了《巴黎的憂鬱》(即本書),首創「散文詩」體裁之稱,企圖表達「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後成為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與《惡之華》並列波特萊爾的最高傑作。

譯者簡介

趙麗慧


  畢業於山東臨沂大學德語系,2004年起從事德語翻譯工作,曾在外商企業從事德語口譯,後全心專攻筆譯,至今已經從業十餘年,翻譯文字超過千萬字。除了德文之外,亦擅長中日互譯,涉及文學、教育等領域。

胡小躍

  法語翻譯與審定,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002年獲頒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是為文藝騎士。

  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
 
 

目錄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
推薦序 赫曼.赫塞的本我、自我與超我/尤美女
推薦短語

前言

第1章 兩個世界
第2章 該隱
第3章 強盜
第4章 貝緹麗采
第5章 鳥兒破殼而出
第6章 雅各與天使摔跤
第7章 艾娃夫人
第8章 結束與新生

附錄 赫曼.赫塞年表

《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
導讀 波特萊爾與浪漫主義/林斯諺
推薦序 波特萊爾的弱反擊,現代人們的私共鳴/張力中

獻詞/致阿色納.吳色葉

1.    異鄉人
2.    老婦人的絕望
3.    藝術家的祈禱文
4.    取悅於人者
5.    雙重的房間
6.    每個人都有他的妄想
7.    小丑和愛神
8.    狗與香水瓶
9.    壞玻璃匠
10.    凌晨一點鐘
11.    野女人和小情婦
12.    人群
13.    寡婦們
14.    賣藝的老人
15.    點心
16.    時鐘
17.    頭髮中的世界
18.    邀遊
19.    窮人的玩具
20.    仙女的禮物
21.    愛神、財神、榮耀
22.    黃昏的微明
23.    孤獨
24.    計畫
25.    美麗的多羅泰
26.    窮人的眼睛
27.    英勇的死亡
28.    偽幣
29.    慷慨的賭徒
30.    繩子——致愛德華.馬奈
31.    天賦
32.    酒神之杖——致弗朗茲.李斯特
33.    陶醉吧
34.    已經到了
35.    窗
36.    繪畫的欲望
37.    月亮的恩惠
38.    哪一個是真的她?
39.    純種馬
40.    鏡子
41.    海港
42.    情婦的畫像
43.    多情的射手
44.    湯和雲
45.    靶場和墓園
46.    光環的失落
47.    畢絲杜麗小姐
48.    在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
49.    把窮人們打倒吧!
50.    善良的狗——致約瑟夫.史蒂文斯



波特萊爾生平與著作年表
譯者後記 他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胡小躍

 
 

推薦序

赫曼.赫塞的本我、自我與超我
人權律師/尤美女


  一本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名著,歷經百年而不衰,便足以證明此書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

  作者赫曼.赫塞生於十九世紀,揚名於二十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彼於1919年所發表的《德米安:徬徨少年時》一書,問世迄今已超過一個世紀,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讀來仍令人悸動和深思。

  雖然這是一本闡述青少年成長過程的迷惘、困惑、衝突、分裂、與超越克服,找到自我的歷程,但從主角辛克萊(或可將之視為作者赫曼.赫塞的化身)娓娓道來的過程,我們也同樣跟著他一起檢視、回顧、反省自我成長、自我追尋的歷程。

  辛克萊在書中第一章即開宗明義地標示出「兩個世界」,寫道「在這個世界中還重疊著另一個世界,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彌漫著不同的氣息,我可以在一個世界中享受平靜、整潔、靜謐、心安、寬恕、仁愛與規矩的氛圍,然而,那個喧囂、陰暗與暴力的世界也有其存在的意義,一步之遙便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時候,我甚至想要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因為每當我返回光明的世界,覺得它似乎過於單調乏味」。

  此段足以顯示,辛克萊在小小年紀即發現社會的階級、貧富、差異、教養的懸殊,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光明、華麗、舒適、溫暖、養尊處優的世界,生活其中只要循規蹈矩,就能毫不費力地成為人生勝利組;而另一個世界則充滿野蠻、欺騙、暴力及叢林法則,升斗小民為求生存別無選擇地搏鬥。辛克萊因不甘於單調乏味、鶴立雞群的優渥生活,盼望融入同儕中,而企圖穿梭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陰暗世界依叢林法則而撒謊,只為尋求認同卻成為被勒索、霸凌的藉口;回到光明世界,又因違背戒律不敢求援,以致沉淪為暗黑世界的奴僕而無法自拔。幸經貴人德米安即時伸出援手,拉他一把,使其生出勇氣而脫離暗黑世界。

  這段經歷揭示了安逸的生活足以造成軟弱的個性,辛克萊有興趣探索另一個世界,卻沒有鬥志擺脫它的糾纏,然而生存競爭帶來變革,因此兩個世界均有存在的意義。不論英國《大憲章》的起草或法國大革命,都是暗黑世界底層人民生活無以為繼,光明世界卻窮奢極慾,在兩個世界的衝突極致下所致,底層人民奮起打破界線,促使世界往前邁進。

  辛克萊在青春期性衝動的覺醒,光明世界視為洪水猛獸、禁忌、魔鬼的誘惑和罪孽,強以壓抑、卻解決不了青春的躁動和生理的需求;暗黑世界的縱慾、酗酒,滿足了生理需求,卻也招來光明世界的鄙夷,與光明世界漸行漸遠,越發孤獨。兩者的衝突達到極致,幸經德米安的指引,學習思考「禁忌」與「合理性」的問題,學會判斷並以意志力將欲望昇華為精神層次的愛慕,並堅定內心,集中意志力,終能似新生鳥兒般脫殼而出。

  本書始終圍繞著辛克萊的一幅畫「鳥的破殼展翅」。「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生於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辛克萊藉由繪畫凝視內心世界,慢慢體悟混亂的暗黑生活即是本我,睿智的德米安即是自我,完美優雅的德米安母親艾娃夫人即是超我,這三位一體存在我心,如何經由兼融並蓄,使三者不互相攻訐而合而為一,即找到自我,與自然保持和諧,了解未來的成長之路。此即佛家所說的,佛就在心中,每個人都有佛性,經由修持,人人均可成佛;亦是禪宗所強調的「明心見性」;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正如同鳥要破殼才能展翅,翱翔天際。

  辛克萊強調理性思考的重要:「有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曾違反法則,但這並不阻礙他成為一個混蛋。」這就是德國哲學家漢娜.鄂納所言「平庸的邪惡」。所以「人的一生就是探尋自我的過程,儘管未曾有人真正實現這個目標,但每個人都以各種方式,不論笨拙或明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同樣的,世界想要改變,世界的洪流將不再從身旁繞過,而是直接穿透我們內心,她需要我們一起回應命運,沒有人是局外人。

  本書結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戰爭告終後,沙俄、德意志、奧匈、鄂圖曼四個帝國滅亡,舊王朝時代結束,歐洲進入另一個世代,辛克萊也進入了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

  時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死亡人數數十萬計且每天仍快速增加,無一國倖免。全球苦無對策之際,讀此書頗有所感,特此推薦。

  (本文作者尤美女為人權律師,婦女運動倡議者,《性別工作平等法》、《民法》〈親屬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多項攸關婦女權益的法案之主要推動者。曾於2012~2020年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於任內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使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

波特萊爾與浪漫主義
哲學新媒體特約作家/林斯諺


  波特萊爾是著名的法國詩人,西方浪漫主義(Romanticism)時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有《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及本書《巴黎的憂鬱》。

  浪漫主義源於十八世紀末的德國,在十九世紀中葉達於頂峰。不同於啟蒙時代受到科學理性的影響,這時期的藝術創作呈現出極度感性的風貌。浪漫主義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將藝術創作理解為是一種自我表達,也就是作者個人情感的表達。這樣的想法可說是一種情感主義(emotionalism)。對評論家而言,既然作品是作者內心世界的體現,了解作者的人生才能充分了解作品。因此在這個時期,不少人主張評判作品一個重要的標準便是作者是否真摯的表達了自身的情感。

  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浪漫主義的精神最能被詩(poetry)所體現。這可從眾多浪漫主義者口中得到驗證。就如雨果(Victor Marie Hugo)所說:「詩人是什麼樣的人?是這樣的人:有強烈感受並且能夠將他的感受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也說過:「好詩是濃烈感受的自然流動。」

  對浪漫主義者而言,詩可以淨化詩人的心靈,這種功能恰好與傳統觀點相反。例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主張悲劇可以淨化觀眾的心靈。在這樣的古典觀點中,作品作用在受眾身上,但浪漫主義將藝術創作的焦點拉回作者,洋溢著相當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

  在浪漫主義的美學當中,藝術雖然被視為是情感的表現,但這不代表創作全然是感受的抒發。感受不只觸發了創作,也是知識的來源,這正是浪漫主義時期非常特別的一種知識論。因此,認知(cognition)是創造(creation),創造也是認知;創作不只是一種發明(invention),同時也是發現(discovery)。在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便是作者的想像力(imagination)。

  想像力不只是指憑空造出新的東西,或是對既有事物進行重組,它更能幫助我們直接把握到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理。因此想像力被賦予了一種認知上的重要角色。波特萊爾認為,「想像力可以說是一種神聖的官能,不需要借助任何哲學方法便能夠直接感知到事物間隱藏的密切關係以及它們的照應(correspondence,又譯通感)與相似(analogy)」。

  波特萊爾也解釋了照應的概念:不同的感官可以感知到自然界事物的不同性質與關係,但這些感知事實上有共通之處,也就是所謂的共感(synaesthesia),例如聽見聲音可以像是看見色彩。這種現象代表了一種普遍的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潛藏在萬物的表象背後。從這個角度來看,萬物都是某種象徵,猶如難解的象形文字。詩人的任務就是利用想像力來解碼這些象徵,並用作品將其表達出來。

  除了情感表現外,浪漫主義還有另一個面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唯美主義(aestheticism)傾向。這種傾向可用一句當時著名的口號來刻畫:「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這句話指的是藝術家的創作應該忠於自己的理念,而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政治或商業因素。這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商業消費模式確立,藝術開始面臨商品化的問題。藝術創作的自主也因此受到了威脅。在浪漫主義早期的思潮中,藝術家的「異化」即被凸顯出來。藝術家被比喻成殉道者,寧願為藝術而死也不願與社會妥協。這樣的堅持讓他與社會漸行漸遠,陷入孤立與孤獨。在浪漫主義者眼中,會成為殉道英雄的藝術家總是具備高超的敏感度,因而有豐富的情感。這種敏感度讓藝術家比一般人更容易蒙受痛苦,毋寧說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詛咒。這也難怪波特萊爾的文壇偶像,是美國詩人兼小說家艾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愛倫.坡正是為藝術而死的最佳範例,他一生窮困潦倒,卻持續創作出天才的作品,最終臥死街頭。

  然而,波特萊爾並非完全支持唯美主義,他甚至認為「為藝術而藝術」是一種幼稚的烏托邦思想。波特萊爾的確替美的獨立性辯護,認同藝術不應該受到世俗道德規範的限制,但他也認為藝術本身有其應該服膺的道德規範,而這些規範不會是世俗的規範。

  燃燒生命創作的愛倫.坡在40歲去世,波特萊爾則死於46歲,兩人的壽命僅相差六年。閱讀波特萊爾的作品,除了感受曾經輝煌的浪漫主義精神,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其中看到了另一位藝術殉道者的身影。

  (本文作者林斯諺為哲學新媒體特約作家,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美學與藝術哲學。另一身分為推理小說作家,著有《床鬼》等12本著作。

  哲學新媒體以推廣哲學教育為己任,旨在推廣哲學普及教育,呈現哲學的深度與多樣性。臉書專頁: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81968
  • 叢書系列:心靈方舟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1/10/15

很喜歡作者透過三個角色來呈現青少年成長時本我、自我、超我的發展與變化,讓我回想起從前自己在做決定時,內心總有兩、三個聲音在對話的經驗,現在才知道,他們各自代表著什麼。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人的一生就是探尋自我的過程,儘管未曾有人真正實現這個目標,但每個人都以各種方式,不論笨拙或明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句話。有種原來我並不是一個人的感覺。
此書出版至今已經有100年以上了,到現在仍在不少讀者手上被翻閱著,想必有它的價值所在吧,很開心今年可以與之相遇。不知道以後在讀第二遍的時候會不會有新的感觸,我已經開始在期待了!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02/06

我實在很喜愛這本書,感覺會一看再看的書,很有啟發性和主人翁自己深入的自我對話和自我探索,內心崩潰後再重建,同樣有太宰治<<人間失格>>的頹喪感,但不同之處是主人翁最後還是在跌倒的人生路上堅定地站立面對困難。

感覺作者內心世界很細膩,能捉緊內心世界的感覺並將之記錄下來,所以主人翁的內心世界的描述才會如此的真實和細緻。

雖然我也是未能全然明白故事,但這本書很容易閱讀,能再讀上好幾次的好書。我很推介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和主人翁一同探索自己內心、找到自己,走上自己所選擇人生方向和道路。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6/09

年輕的時候讀過這本書。

這回重讀,熟悉又有一些陌生的情節,往事一幕幕地倒映回來。

封面做得很有衝擊性,很少看到這樣的詮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