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直播讓他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完整的人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為什麼喜歡改車?這本書,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二〇二〇年願景工程點閱率冠軍報導
榮獲二〇二一年國藝會創作補助
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當月選書

「當我們回到個人與日常,
最後會發現啊!那也是我。」

  「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個完整的人。」—〈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為什麼喜歡改車?
  在臺灣怎麼交朋友?為什麼移工都在臺北車站圍圈圈?
  照顧臺灣長輩的看護不能休假?移工來臺灣都是為了賺錢?

  工廠到漁船上,從臺東部落到屏東東港,在今日全臺灣各行各業都少不了移工朋友協助與支持。作者江婉琦,以多年的田野訪談,腳踏實地走入移工日常生活中。一起聽移工朋友們的笑與淚,一同感受那些真實的情緒與渴望。

  難得休假時與朋友相聚,想說話時開直播、喜歡流星花園、渴望談戀愛、唱臺語歌、跳舞、趁著倒垃圾的十五分鐘交同鄉朋友、與照護的臺灣阿嬤情感深厚,參加臺灣的民俗祭典……當然也會想家、懷念在故鄉的小孩,這些需求並不特別,只是過去我們缺少機會好好聽移工說自己的情感與故事。

  本書不激憤血淚也不艱澀理論,像是聽移工朋友聊天,說說自己來臺灣發生的故事。
當放下成見與刻板印象,會發覺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邊。

  「最後,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林楷倫(真心純情好魚販)

專文推薦

  方念萱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林楷倫《偽魚販指南》作者

各界推薦

  吳庭寬 Trans/Voices Project主持人
  巫彥德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李岳軒 獨立媒體《移人》總編輯
  洪申翰 立法委員
  陳如珍 人類學家
  藍佩嘉 《跨國灰姑娘》作者
  蘇美智 作家
  顧玉玲 作家、北藝大文跨所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江婉琦


  一九九七年生,臺南關廟人,畢業於政大民族系。INFJ與人類圖裡的反映者。

  二〇一五年開始接觸東南亞移工、移民議題,擅長用好奇心觀察和觀看事物。

  曾經為了有趣的田野觀察,擲筊十一個聖杯,成為臺南鹿耳門天后宮媽祖欽點仙女。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目錄

推薦序—方念萱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推薦序:移工生活的內面 ,普通與好的生活日常:讀江婉琦《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林楷倫(真心純情好魚販)
 
輯一:熟悉的空間,不同的面貌
臺北車站:某個人生路口
移工與地方
交朋友
聽說開齋節要到了
移動
 
輯二:擁有相同情緒的靈魂
在蓮池潭唱臺語歌的外勞
關於雇主
身障者與移工
部落裡的看護:臺東都蘭
廟會裡的漁工:屏東東港
 
【特別篇】
關於移工,向神明爺爺問問題
 
輯三:生命中不知道為什麼的事件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
跳舞的一天
流星花園
關於愛情
 
輯四:幸福快樂的結局
芬蒂:關於幸福快樂的結局
 
附錄
島內移工:一位臺灣工廠女工與她的日常生活,我的媽媽
後記
感謝
參考書目
 
 
 

推薦序

移工生活的內面 ,普通與好的生活日常:讀江婉琦《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林楷倫(真心純情好魚販)


  每週日,我的手機跳出本週使用螢幕時間,平均一日六小時。

  時時刻刻直播的移工,平均一週幾個小時呢?搭火車時,移工常會開著手機鏡頭直播,卻不看螢幕,睡覺說話都隨意。如果是臺灣人,我們可能會想有沒有開濾鏡,怎麼直播不停想紅嗎?

  臺灣人的臉書十大嫌惡行為一定有太常直播或太常發動態消息,不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暴露日常生活,是生活太日常了,沒什麼好說。報憂怕別人憐憫,報喜怕別人覺得炫耀,社交軟體的我們都有「偶包」,低調的偶包(甚至把按讚數隱藏),太在意別人了,反而不要讓人在意。

  移工不是想紅,就算開了濾鏡、化了妝,一旁車廂中的人也不顯華麗,回到他們的家中,有明亮、有灰暗,更常是工廠的吵雜或是病褟旁的一張小床獨自無聲。多久沒放假了?每個移工直播的觀眾群,不太會這些問題,大家都沒放假變成日常。遠方的家人看他們工作,想起已實現的現在與未來,問辛不辛苦只有前一兩次會讓人感到窩心,多次變成冗贅。

  安靜、小聲、生活照常播出。

  忽然明亮,放假了,妝有些不同。去北車「死掉的火車」前某個位置,去臺中第一廣場一中街逢甲。臺灣是熱鬧之處,臺灣是工作之處。

  第一次看到江婉琦的文章即是講移工的直播文化。轉載那篇文章的臉友寫上自己家中移工的生活,酸民寫起移工直播時與身上香水味。我那時也想起前後照顧我阿嬤的里達與希娣,他們跨境移動來臺灣,卻無法跨進臺灣隨意移動。婉琦的書寫不常以學者來幫自己增添可信度,寫移工吃飯玩樂談戀愛,如同素描的畫作,讓讀者看到當下那些人物的眼神。讀者帶著自己的眼睛而來,社會系出身的我本以為江婉琦要寫些批判的文字,她不留痕跡,我必須這樣說甚至讓人認為最重要的不是那些不公,而是生活如何不方便,但那些不方便就是不公。書中提及當居家照護移工拿出自家垃圾,在巷口等待垃圾車與丟垃圾的過程中,形塑了十五分鐘的社群交流,又或是推照護者去公園的時光,看起來像是放風,卻有個她鄉其外的同鄉圈。我曾驚訝照顧我阿嬤的里達比我還熟周遭的事,她住在霧峰七年,對我說過幾位老人的身世,我問她為什麼聽了這些,她說無聊呀大哥。如同一場無聊了七年才做的田調,來自於垃圾車的交流時光。
  
  那是拘束下小小的自由,額外珍貴。

  再讓我講一點與里達的往事,一次阿公榮總住院里達相陪,她問我要不要回霧峰,我開車載她進入臺中市區,她說她要買衣服給家人。我們找遍附近服裝店,她都說不是那家。開到臺中火車站附近,她興奮地叫我停下,她進入沒什麼人的Giordano。我跟妻子說怎不去Uniqlo。看了婉琦的書,我才知道為什麼不。跨境移動的他們,移動完便困住了。放假時最方便的點必然是火車與公車能到達的地方。里達離開時,她所知的臺灣,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霧峰的家,另一個是臺灣七年去過不到十次的臺中火車站。

  「工作嘛,不來玩。」她說。

  「改天回來臺灣玩呀?」我問,她搖頭說很貴,我笑著說我出錢呀。

  在臉書看里達的近況,她開了人生的加速器,住在自己花錢蓋的房子,抱起孩子,還會來臺灣嗎?

  外國夢的其他樣貌

  臺灣只是她們的夢想轉運站。

  買地蓋房、供弟妹念書,出國打工為了家族的階級流動。要放棄的是兒時的夢想,來臺之後,甚至連興趣都得壓抑。屬於自己的時間好少好少,有多一點自由,不如戀愛。江婉琦《移工怎麼都在直播》討論移工的戀愛路徑,從已經沒落的紙媒到交友軟體,從酒吧到醫院,書中看起來特殊的案例,反身設想與臺灣年輕人毫無差異。戀愛不是夢想,是生活的另種寄託,少有談論婚嫁,更多只是萍水相逢,不是速食戀愛,而是臺菜戀愛。移工的戀情,沒多少職業差別,更不用說階級,況且跨境了,別太在意故鄉的模樣。愛,很簡單。長久的喜歡,就算十年二十年的分隔兩地仍然有愛。短暫的喜歡,像是契約般,說聲我該走了,得換個地方也行。

  過去的夢想呢?忘掉就好。那有什麼可以從這裡開始?

  江婉琦書中記錄一位常在蓮池潭唱歌的移工吳咪,來臺灣賺過一次錢,回去印尼又家道中落,又回來臺灣。這次來臺灣的雇主住在蓮池潭旁,抓雇主午覺的時間去那唱一兩小時的卡拉OK,吳咪唱起臺語歌,婉琦問她如何學習臺語。本書常見移工如何學習中文、臺語,靠戲劇自學或是雇主教學,日常用語大概一年左右便能學起。而唱歌呢?吳咪想當不一樣的移工,她愛唱歌,愛到去比賽。所謂「不一樣」是吳咪想過自己要的模樣,上節目、上網紅雇主的直播,為了讓人看到她,看到她的不一樣。

  在臺灣的夢開始不一樣了。

  在臺灣的夢回想起故鄉。江婉琦用Uters舞團,討論一群移工運用自己原本陌生的印尼傳統舞蹈如何圓自己故鄉的夢。她們練舞不能像大學生每天聚在中正紀念堂或北車地下街,只能一個月聚會一次,平常練習則是看Youtube。我想像起夜深在狹小的房間,被照護者熟眠鼾聲,戴著耳機或是切靜音的照護移工跳起舞來,腦中幻想自己穿起傳統服飾,有點暴露怎好意思給阿公阿嬤看呢,擺臀置手微笑,耳邊的印尼噹啷樂,能換成臺灣流行樂也不覺得怪異。雖然每個月的聚會,都先吃東西聊天,才開始跳舞,但除了工作之外,這一群在家鄉互為異鄉人的移工們,在臺灣成為真正的同鄉,同的是興趣,同的是舞姿,還有一起開始對舞蹈有所興趣。

  那是臺灣人想像不到的他們,他們生活的內面,臺灣人在其外難以見得。

  進入研究者的其內

  隨江婉琦的眼睛,我重新進入阿嬤家的照護現場,也進入了漁工的世界。然而,好想問婉琦為何有這般眼睛可以看到那些細語,不曾質疑自己的研究者身分與移工生活間的衝突嗎?江婉琦用臺灣經濟的小跨境解釋這些衝突的理解,早年阿美族男性去跑船,女性則往北部工地做「拉丁女孩」,回到自身家族史,江婉琦也看到生命的小跨境不是國度而已,更可能是南北城鄉。

  若回到臺灣經濟史的脈絡,江婉琦沒有提問,卻給出觀察。

  書中對神明的Q&A給出了許多有趣的答案,關於跨族衝突、歧視等。但我常說發問者必有自己的答案,我想江婉琦的千歲爺爺講出江婉琦想說的:

  「自己做防範,阻隔外來,預防他們會發生什麼侵害到我們,都是預防的心態。我先做防禦工作,我防著你,慢慢相處,大家融合了,沒事了,大家就能和平相處,是這樣的。」

  我們如何其外,又如何將其化為內。

  最後,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2602
  • 叢書系列:新火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2.1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流星花園
 
她告訴我,她在印尼時曾經看過流星花園。我才知道,流星花園也是來她臺灣的理由。

但是身為小學二年級就戴眼鏡的電視兒童,我知道在電視關掉之後,我不會變成漂亮的珍珠美少女,也不會有高富帥的完美男人,熱烈追求我。她是這麼帶著期待,來到了臺灣。

期待落空,是必然的嗎?
 
這是印尼版《流星花園》的故事,二〇〇一年改編自日本漫畫的臺灣電視劇《流星花園》紅遍臺灣,熱潮也蔓延到印尼、菲律賓、泰國。故事的主角是《流星花園》的杉菜,和在印尼出生長大,少女時看了《流星花園》的印尼人伊達與蒂蒂。我在臺北認識伊達與蒂蒂,她們說看了流星花園,覺得臺灣好美。

少女伊達與蒂蒂長大了,她們來到臺灣工作。她們關掉電視,這是她們的流星花園故事。
 
杉菜來自小鄉村

伊達是位在臺灣工作九年的印尼看護,來自東爪哇省的Malang(瑪琅)。她平常沒戴頭巾,喜歡穿長版上衣,長髮及肩,看起來就像個年輕的臺灣人,不過眼睛的眼袋露出層層細紋。她喜歡周杰倫和林俊傑,說來臺灣工作,「因為對臺灣有感覺。」來臺灣前,伊達對臺灣的印象是鄧麗君、郝劭文,還有《流星花園》。

《流星花園》在印尼播出時伊達讀國中,她留著長及大腿的頭髮,這是當時小女生最夯的髮型。她用指尖指向眉上的黑髮,說當時喜歡別個小夾子,「同學都叫我杉菜。」三十一歲的她輕輕用手遮住嘴巴,放聲咯咯地笑。

她記得,看流星花園的時間是每週六晚上八點,因為她家的小村莊不是每戶都有電視,播出《流星花園》的時間一到,她便跟著同學擠到鄰居家看。播映中,鄰居家會擠滿三、四十個人,小電視要放高,後面的人才看得到。伊達在瑪琅的時候,流星花園四位主角 F4 曾經來過印尼首都Jakarta(雅加達),遠在小鄉村的她也知道,因為這是電視新聞會播的大事。

雖然流星只在城市閃爍,她期待有一天,能夠和流星花園男主角道明寺(言承旭)相會。

蒂蒂也是。

距離伊達家瑪琅四個小時的車程,有一個叫Ponorpgo(波諾羅戈)的鄉村,是蒂蒂的故鄉。蒂蒂三十歲,她跟伊達一樣來臺灣工作九年,家裡種田。我在臺北見到蒂蒂的時候,她身穿粉色大衣,腳踩高跟鞋,她兩耳各一串珍珠耳環哐啷響,露出虎牙對我笑,像個臺北都會女人。

會員評鑑

4
3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24/02/16
移工在台灣各種不同的生活面貌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作者:江婉琦
類型:人文社科
出版:木馬文化
喜愛程度:3/5

簡介———

作者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探究移工的工作環境、來台動機,以及他們生活的種種面向。這種觀點與一般描寫勞動辛苦或勵志動人的故事不同,提供了更完整的移工的生活。

心得———

這本書提供了深入了解移工真實生活的機會,以及他們行為背後的可能動機。例如,為何他們喜愛直播、建立男女關係,或在週末在台北車站聚會等等。最驚喜的是訪問神明對移工議題的看法,因為從神明觀點切入的觀點蠻新鮮的。

閱讀過程中,隨著書頁的翻閱,對他們的理解也不斷增加。雖然作者訪問的移工們不代表所有移工的情況跟想法,但某程度可以反映出他們的文化跟價值觀。

若你對移工的生活感到好奇,相信能從這本書獲得一些新的內容。
展開
user-img
Lv.7
4.0
|
2023/10/24

如果有走過台北車站地下街,肯定會對京站出口的INDEX商店有印象。裡面擺滿著東南亞風情的異國商品,店裡也不時有移工顧客進進去去。而在靠近北門站的末端,則是有兩、三家印尼自助餐,全外語的招牌和看不出啥名堂的菜色,雖然吸引著想嘗鮮的老饕,卻又因為偏高的定價而裹足不前。在週日走訪北車,地點是台北卻能抹上濃烈的印尼色彩,這正是移工(或稱外勞)融入台灣後所帶來的影響。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書名著實有趣,主題是環繞在來台工作的印尼移工社群,而全文其實包融三種不同類型的內容。開始是以台北車站這種假日移工集會的公共空間為起點,用移工的角度介紹這個台北人視而不見的角落。再添加部份印尼人社交文化的禮節與習慣,並說明齊戒月與開齊節對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的重要性。

書中大半部份都是以社會學田野調查的方法,記錄不同移工個人的經歷與故事。用點描繪出面,讓讀者體悟到這些從事老人看護、工業區廠工、東港漁工等各行各業的印尼勞動力,已經成為台灣社會持續運轉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當然也有人更有進一步融入台灣社會,變成新住民的身份,在另一個國度中展開新生活。由於外勞制度的不完備以及工作性質的特異性,移工在台工作時多半被剝奪了大幅度的行動自由(不能自由外出),以換取對印尼本國來說是相當高薪的報酬(相當當地大學教授、醫生的收入)。也因此即便有些工作環境已經快落入違反人權的情況,很多移工們也都是苦中作樂地咬牙撐下去。

作者江婉琦算是讓我看了眼界,第一次從書中看到向神明問事的對話錄。雖然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對話錄的內容相當積極正向,真的很像是神明會講的話語,收錄其中一段打動我心的內容。「人們有所求,神明會幫忙。可是我更希望,人們可以當自己的神明。神明是希望,我們在保估你們的時候,你們自己先保估自己。這樣的話,你就是心無罣礙。心,清楚地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那就無形中,會增加更大的力量去完成你想要達成的目的。」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