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節錄)
數位行銷的真諦是保持信念。相信你可以引誘別人多買一些、讓他們投票給不同的人,或者讓人喜愛你的品牌,全部都在250×250 像素的方框內辦到,而且是在他們逛網站、刻意迴避你傳送的訊息之際。重點在於時間點、超大規模,以及希望願意支付全額價格的顧客們不會先找到85 折的折價券代碼。這個信念也是一項允諾─協助顧客達成他們的野心─同時達成你的野心:賺到他們的錢。
我的世界─數位分析,是證明這種信念沒有被誤植的科學。我們相信,如果沒有讓使用者在YouTube觀賞開箱影片之前看見六秒鐘的前置廣告(pre-roll ad),便無從產生混亂成堆的動作與指標─曝光、點擊和轉換。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現實是:劣質、不完美的實驗需要90天才能完整進行,卻只得到12天的期限;還有鬆散的資料集,其所能呈現的真相跟擲硬幣的機率差不多。
我在這個領域曾擔任分析師、研究員、發明家、講師、軟體工程師,以及最令人汗顏的是,許多不值一提的浮誇漏斗圖與文氏圖(Venn diagram)簡報均出自我的雙手。我見證並參與過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成功,當然也有代價高昂的失敗;這些成功與失敗往往是由自負和野心所推動,偶爾也出於務實的作為。我是企業高層中的主要推手,疾呼擁抱「數據驅動」(data driven)。
我目前在Google 任職逾十年,有幸負責我們最大廣告主的2,500 多項專案。我督導的計畫已獲取數百萬名顧客,將轉換率拉高400%以上,並創造出超過20 億美元的增額收益。(我不知道經濟學家是如何得出這個數字,不過我喜歡,所以我支持。我也是背負原罪的人。)然而,就像我認識的大多數分析師一樣,失敗導致我質疑自己的職涯選擇、甚至是自己的理智。這是個混亂的世界,而我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
你在什麼時候會覺得自己精密校準過的模型,或許也是隨機亂數產生器?這我可是有經驗的。我見過研究人員拿掉個別調查結果,亦即所謂的「異常值」,直到調查結果符合產品經理人的想法。我跟一些企業高層合作過,他們要求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值回票價,最後結果是買下一場大學足球比賽的冠名權。當他們的銷售數據顯示,倒不如用百元美鈔包裝他們的產品再丟到群眾之中,反而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他們卻質疑數據。有一次,我必須與一群誇張到不行的顧問合作,他們的營收預估是從屁眼拉出來的。我會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注腳白紙黑字地寫著「請替換我從屁眼拉出來的這些數據」;他們甚至沒去檢驗數據。可是,沒有人看注腳,董事會顯然也沒看。
有一些具備良好企圖心的企業主管與研究所學生,曾問我打造成功的行銷機構的祕訣。成功多於失敗,是不是就足夠了?或者,成功是奠基於接受一些矽谷的陳腔濫調,比如「快速失敗」?
我也想知道,而且我花了畢生職涯來尋找解答。
你可以在Google 的Partner Plex找到我,它座落於加州山景城的公司總部園區,裡頭有許多努力不懈的聰明工程師,他們讓每秒鐘四萬次的搜尋查詢結果看起來毫不費力。在工程師撰寫程式碼、管理系統、計算繁重數學的時候,我的團隊會與客戶討論及制定策略。我們在歡迎客戶進入園區時,會有人工智慧鋼琴彈奏自行作曲的音樂、顯示熱門搜尋排行榜的彩虹階梯,以及3D 作畫的虛擬實境裝置,足以讓威利.旺卡希望自己有一張黃金入場券。
我們也有會議室,那是我們完成工作的地方。這些會議室是超乎正常規格的會議場地,因為它們是為了未來任務而刻意打造的。會議室配備了電力與寬頻、糖分與咖啡因─通通塞進微型廚房的一連串拉出式櫥櫃裡,櫥櫃側面用雷射刻著「喝」與「吃」。會議桌則用相同的深色合板木頭製作,可標示為「思考」。我們在這裡與Google的各大客戶合作,思考他們產品與垂直市場的未來。
我現在的職銜是Google首席數據策略長,但自從成為分析師以來,我一直很想要了解企業高層如何依據我的團隊研究成果來進行決策,以及為何兩家公司在擁有相同數據之下卻往往採取不同行動。
這個問題一再地出現。為何眾多公司使用一模一樣的資訊,卻用截然不同的方法競爭?長期下來,一個模式浮現了。大多數公司專注在單一時刻、單一句子、單一互動:「嘿,接受我的提案!」他們利用數據去改變創意、色彩和標靶,經由無盡的實驗來改變用字與語調;只要是可以得到立即點頭的任何東西都行─但一切都是短期的。
這是有道理的。財務長要求把錢花在刀口上,數位廣告正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可以立即將點擊連結到動作。他們花一塊錢,然後顧客花十塊錢。這種模式制定了策略與他們的每週數據儀表板,但卻困住了行銷長。單一時刻才是重要的,也是唯一被測量的。
然而,對行銷長來說,這也是有道理的。公司成長得越大,蒐集的數據越多,他們就越能利用每個時刻。創新者、破壞者或創投資本家所資助的任何新模型,都必須經歷(與花錢得到)相同的教訓,讓公司資產負債表燃燒起來。
直到競爭對手快速超前。
有一些公司來到Partner Plex 時,便明白他們無法在相同的比賽中去追趕對手,而是需要用新方法去競爭;我們會協助他們找出方法。如果你圍繞著顧客長期關係去打造事業,使用數據去了解誰是最佳客戶、他想要購買什麼產品,然後據以建造產品,而不是只為了立即性去進行優化,那會是什麼樣子呢?假如你可以不去理會那些滿手數據、短期思考、只是在廢料堆中翻找的競爭對手,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答案是,你可以的,而且效果好到不可思議。
未來十年的成功行銷故事,將不只是關於點擊與轉換,而將是有關人們,以及與顧客對話以建立關係。
本書是這種新地形的野外指南,圍繞三個主題來進行鬆散的探索:對話、關係與自我提升。本書不是要讓你讀一遍之後,便束之高閣。我希望你不時翻閱,與同事分享,對於你所學到的東西興奮不已。我希望你把書翻到破爛。(然後再去買一本,但這只是我個人想法。)這是一本指南,充滿務實建議,不過你不會迷失在技術性細節的沼澤裡。你會在沿途中看見路標,這些路標會指向一個網站,提供了支援本書課程的額外內容、你在這趟旅程中可以互動的實踐者社群,以及可替你做些繁重工作的工具組。這個網站是:convertedbook.com。
我們將從對話以及與客戶互動的重要性談起:怎麼做、要有什麼預期、不該做什麼。第二部則是討論關係:你的事業取決於培養良好關係,同時節省你浪費在無用關係上的時間與金錢。第三部為自我提升,也就是自我反省─問自己正確的問題、避開自我欺瞞的陷阱,因為那必然會拖累你的進展。
這趟冒險屬於你。本書的概念是環環相扣的,你可以從頭讀起,享受所有內容。不過,每個概念亦自成一格,所以你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適合你自己的機會、好奇心與祕密幻想的主題上,再把它們套用在你的目的之中。
你將在本書中讀到的內容是根據真實經歷所寫成,但並非出自於一家公司或一個產業。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些經驗,而不是其細節。因此,無論你是要銷售產品或募集捐款,本書都能提供指引。
但請記住:行銷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和現實世界不一樣,黑夜之後不會總有白日。雖然我無法明確告訴你,你的一萬美元可以買到什麼,但我可以告訴你得來不易的教訓:關於最偉大的數位行銷人如何使用數據去贏得顧客芳心,以近乎數學的精準度來建立無懈可擊的關係。我對這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