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選書
冰山對話: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冰山對話: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對話溝通資深講師李崇義首部力作,打開薩提爾冰山新視野
薩提爾模式推手李崇建╳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李儀婷 真誠撰序推薦
 
有效的溝通,目標不在解決問題
真正的對話,以靠近自己為起點
 
  李崇義曾任職科技業高階主管多年,在本書中將自身擅長的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技巧,融合20世紀最偉大心理師之一薩提爾提出的「冰山理論」,整合出一套可以依循的對話路徑,幫助讀者改變自身的溝通慣性,免除與人溝通時不必要的衝突與困難,讓對話成為獲取和諧關係、達成雙贏的有力工具。
 
  很多時候,當我們糾結於溝通問題上,其實是卡在自己的內在狀態上。
  這是一條由內向外的道路,先釐清了自己,才能在面對別人時,也能貼近他人的內在,給予支持的力量,優化對話的面貌。
  ──李崇義
 
  ■溝通3步驟,確立有效的對話模式
  1. 連結自我,以SAGE安定內在
  ●「See It」看見情緒,替情緒命名,讓身體與情緒開始靠近
  ●「Acknowledge It」承認情緒,大腦才會開始運作,對身體發出警報
  ●「Grant It」允許情緒,排除我執,任由內在的所有發生
  ●「Embrace It」接納情緒,擁抱所有感覺,這也是愛自己的方法
  ●改變自身慣性,不要急著回應外在
  ●感受真實內在情緒,從自己開始對話路徑
  ●深呼吸覺知當下,替身體感受命名
 
  2. 修正應對姿態,截長補短,打造無敵「西遊記團隊」
  ●軟化唐三藏:不要一直講道理,要貼近內在,少點規則
  ●點醒孫悟空:少點指責,真心關懷,才能與他人維持良好連結
  ●改良豬八戒:做事要專注當下,熟悉內在,不要一直分心打岔
  ●敲打沙悟淨:要挺直腰桿,不用委屈討好或一味犧牲奉獻
  ●不被情緒主宰身體,利用對話找出對方優點
 
  3. 一致性的應對,「在、表、關」讓彼此更靠近
  ●在乎情境,產生意念,確立對話目標
  ●表達自我,說出內在的感受、觀點與期待
  ●關照他人,留意、同理對方感受
  ●誠實接納內在感受,達成內外在一致的溝通
 
  ■對話2訣竅,創造有力量的談話
  1. 從感受開門 
  ●積極傾聽,帶來療癒效果
  ●核對與回映,同理對方感受
  ●好奇提問,開啟內在覺知
  ●善用回溯工具,探索思維走向
 
   2. 以渴望關門
  ●設立界線,討論最佳解決方案
  ●給予自由,讓生命能量自在運行
  ●發掘正向資源,導引自我負責並下決定
  ●連結渴望,觸及生命價值與意義
 
本書特色
 
  1. 李崇義曾任職科技業高階主管多年、擅長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的,將其浸潤薩提爾模式多年,並廣泛涉獵心理學的背景,融合大量個案晤談經驗,歸納出實用且貼近日常情境的冰山對話框架。
 
  2. 以三個步驟和兩個訣竅,確立有效的溝通對話模式,免除與人溝通時不必要的衝突與困難,創造高效率又有力量的談話。 
 
  3. 以獨特的生命歷練與目光,重新詮釋薩提爾模式的精神,架構了在 、表、關「在乎情境、表達自我、關照他人」的對話脈絡,輔以SAGE「看見情緒、承認情緒、允許情緒、接納情緒」的情緒引導訣竅,讓溝通對話有了全新的生命。
 
好評讚譽(依來稿順序排列)
 
  《冰山對話》一書,將職場生涯的狀況,以及生活裡常見的衝突,歸納整理並詳加彙整,從應對的姿態、互動要素、表達自己、留白的美,正向聚焦的示範,崇義細膩的基礎解說,將薩提爾模式變簡單了。
  我一邊閱讀一邊讚嘆,崇義將對話的精髓詳細闡述,寫得相當精采且精準,這是一本好看又實用的書。──李崇建(薩提爾模式推手)
 
  崇義賦予了對話清楚的方向,以他獨有的溫柔引領著讀者。
  薩提爾女士說:「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崇義的對話方式,在兄長崇建的對話基礎上,走出了不同以往的框架,更有別於我在家庭教養中實行的對話模式,這是崇義透過生命的歷程自己領略出來的──第三度對話模式。──李儀婷(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跟崇義的對話,讓我深深臣服於對話的力量。
  幾句對話就能讓當下的我啟動少用的右腦,而有不一樣的看見與發現。──溫絮如(巨大機械幕僚長)
 
  真正的陪伴一個人,並不是拿來掛在嘴上,也不是拿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陪伴,就只是陪伴而已。
  崇義老師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人」。不是講台上的神。──朱芳儀(長耳兔心靈維度經理)
 
  崇義老師穩定的接住我的情緒,像船長般的掌舵著,讓我能在波濤洶湧的心海中航行,看見自己、承認自己、了解自己和接納自己。──林文修(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
 
  崇義老師帶我走入薩提爾的領域,讓我更靠近覺察自己。這是我在這條路上,即便走得跌跌撞撞還是能繼續下去,很重要的力量。──陳韋蓁(長耳兔心靈維度志工/學員)
 
  崇義就像是「心靈捕手」,溫柔的接住學員。
  我從崇義溫暖寧定與清晰分明、精萃出拔的對話指引中,啟動生命的翻轉,學習敞開覺察、連結自己、貼近他人。──羅琪(退休教師/長耳兔心靈維度學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崇義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
 
  曾任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公司副總裁、矽谷資訊軟體公司總裁。在資訊產業服務二十餘年,從基層職員到高階主管,工作地點從臺北、北京、加拿大溫哥華到美國矽谷。人生多處轉折,中年斜槓轉職。
 
  曾參與高階主管領袖培訓,擅長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回臺後浸潤薩提爾模式多年,並廣泛涉獵心理學。以獨特、幽默的授課風格引導來自各個領域的學員,廣受好評。
 
  在授課期間累積大量個案晤談經驗,歸納出實用的冰山對話框架。除帶領長耳兔心靈維度師資培訓課程外,亦曾受邀至中研院、臺經院、法官學院、高雄榮總、長庚醫院、法務部矯正署、內政部警政署、敏捷式開發社群、臺灣Google等企業團體以及各級機關學校進行演講與工作坊。
 
  現為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兼講師,以心理學為支點,以對話為槓桿,提升職場、家庭、自我等關係;亦為「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目錄

推薦序 美好的薩提爾時光/李崇建(薩提爾模式推手)
推薦序 第三度的對話模式/李儀婷(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作者序 從想要到不想要,發生了什麼事?
前 言 我可以做得不好嗎?

1 看見一個人的內在:善用提問,挖掘真實歷程
事件
感受
感受的感受
觀點
期待
渴望
自我

2 溝通第一步,連結自我:回到當下,脫離我執
內在感受的「三十一種味道」
情緒清單
SAGE,允許自己內在的所有發生
看見「接納」過程裡的抗拒
引導他人靠近內在

3 溝通第二步,修正應對姿態:多點覺察,善用優勢
討好
指責
超理智
打岔
西遊記團隊

4 溝通第三步,一致性的應對:站在同樣的場域,彼此理解
一致性
在乎情境
表達自我
關照他人
「在、表、關」讓彼此更靠近

5 對話,從開門到關門:說出想要的目標,創造有力量的談話
溝通始於傾聽
積極傾聽
核對與回映
好奇的提問
對話的開門
回溯的力量
對話的關門

6 從自我到團隊共好的溝通:誠信為本,勾勒共同藍圖
放過自己
積極面對「人」,而非「問題」
走入對話的細節
多點觀察,少點評論
聚焦正向,看見歷程
以成長型思維取代固定型思維
刺激與回應間留白
對團隊傳遞訊息

7 連結渴望,跨越藩籬:同理思考,尊重他人自由
設立界線並搬好臺階
撇開觀點,找到正向資源才能連結渴望
時刻回應與檢測內在,跳脫既有慣性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附錄 夥伴的回饋
崇義老師是個「人」/朱芳儀(長耳兔心靈維度經理)
對話,讓我們有更多的看見/溫絮如(巨大機械幕僚長)
我允許自己愛自己/林文修(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
陪伴我自己/陳韋蓁(長耳兔心靈維度志工/學員)
連結自己,貼近他人/羅琪(退休教師/長耳兔心靈維度學員)
 

作者序
 
從想要到不想要,發生了什麼事?
 
  我回臺灣創業這些年來,遇到不少機構來邀約演講與工作坊,主題多圍繞在如何運用對話來改變家庭氛圍、親子關係及職場溝通,參與者多數是為了解決遇到的困難。
 
  記得有一家知名的科技業龍頭公司邀請我去演講,主題是「職場的溝通之鑰」。主辦的幾位工作人員為求慎重,請我在講座之前先與他們聊聊演講的重點,好讓他們預做準備,也可以給老闆一個交代。
 
  由於是短短三小時的演講,我將重點放在「多覺察自我狀態,以連結他人內在為目標,先不要解決問題」,因為我們若是像過去一樣,執著於「解決問題」,通常不但解決不了,反而造成職場同事間彼此對立,如此一來更解決不了問題。
 
  工作人員很認可這樣的主題,也相信演講內容可以給同仁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只不過,工作人員很快的又問我:「老師,那在覺察之後呢?能不能講一些解決問題的溝通步驟,讓大家有所依循?」
 
  聽到這個問題,我頓時覺得很有趣。我以為之前我們已經討論出一個結論,跳脫「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重新塑造新的對話方向,但怎麼會還是想要圍繞著「解決問題」來打轉呢?
 
  我猜想,是不是有很多人與這群夥伴有著一樣的思維,雖然頭腦已經同意「不要解決問題」,但思考過程仍然無法繞過這個慣性,仍不免俗的還是要回到「解決問題」的方向上。
 
  試想,如果連對方的內在我們都靠近不了,形同兩列平行火車,永遠不會有交集的一天,怎麼還有辦法期待透過語言的交集,讓對方能解決問題呢?
 
  我想著該怎麼解釋如何轉換腦袋裡的慣性思維,讓我們真正變換目標,不會下意識的在語言上不斷踩雷。
  我腦袋中突然迸出一個例子,恰好可以解釋這個狀態。
 
  在我還沒上小學以前,老家後方有一條小溪,哥哥們經常帶我去溪裡玩耍。有次我不小心掉入溪中坑洞,幸好哥哥機警,緊急把我「打撈上岸」,我才免於滅頂的厄運。只不過在那之後,我對於戲水活動總是多抱持一份謹慎。
 
  雖然是這麼說,但每到夏天看到很多人泡進游泳池裡,我這個旱鴨子也不由得羨慕。上了小學後,我常拜託哥哥們帶我去游泳,教我怎麼游,但那個教導的過程讓我感受不好,也因此後來我對學游泳也興致缺缺。
 
  在我印象中,學游泳時總是被罵。
  「怎麼這麼笨,腳要踢水啊!」
  「你要放鬆啊,不要緊張。」
  「已經教過幾次了,怎麼都不會,到現在還不會游?你自己要大膽練習呀!」
  聽到這些話語,我漸漸沒有了學游泳的興趣。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我「想」與「不想」學游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有這樣的轉變?這是否也是我們很多人共同的經驗?
 
  「腳要踢水」、「不要緊張」、「大膽練習」都是教「方法」,目的是為了解決「不會游泳」這個問題,但傳統教方法的指導,很少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只關注成敗或結果,忽略真正要達到這個結果的當事人的「感受」。
 
  仔細想想,你說我不想學游泳嗎?倒也不是,而是我不想在學游泳時還被人斥罵、威脅,在嘗試的過程裡被粗暴、羞辱式的對待。
 
  在這樣的對待方式下,原本從別人觀點而來的責備語言,無形中也會轉化成我們對自己的觀點,然後告訴自己:「算了吧!別學了。」
 
  所以,達到目標重要嗎?當然重要,但如果我們把解決問題、達到目標當成是腦袋裡的思考過程,我們就會不斷陷入以前的習慣裡,忘記關心其中的當事人。
 
  放掉「解決問題」的思維,改以「靠近人的內在」為目標,我們會發現,當事人在得到理解與接納之後,會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不需要旁人的引導。
 
  後來我三十幾歲時與朋友出遊,他們只告訴我:「一起玩水吧,不會游泳無妨。」我才拾起了學習的興趣,慢慢熟悉了水性,也學會了游泳。
 
  因為過往的學習經驗都告訴我們要目標導向,不要理會情緒帶來的干擾,但事與願違的是,我們從來逃離不了內在感受帶來的影響。既然如此,我們何不重新釐清內在感受,打造一條新的對話路徑呢?
 
  我在本書第一章談到父親生前與我通電話時大罵我小氣的故事,當時的我感覺被誤解,受了很多委屈,也因此好幾天沒打電話回家。如果當年我能學到如何探索一個人的內在,明白父親也是為了對後媽有所交代才不得不斥責我,我就能坦然對父親的舉動釋懷,並且會更關注他的心理狀態,也不至於跟他生氣好幾天。畢竟,我並非不想與他溝通,只是在行動之前心裡有了窒礙。
 
  所以,在想與不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有的時候不是我不想,而是心裡有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我期待在這本書裡,能透過幾個切身的例子,讓大家一窺新的對話風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257477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天下文化提供
 

內容連載

SAGE,允許自己內在的所有發生
 
有一回岳父要去醫院做個小手術,我開車載他和岳母到醫院住院做準備。在前往醫院的路上,岳母不斷叮嚀岳父:「這只是個小手術,不需要緊張,要靜下心來,好好聽從醫生指示。」
 
岳父看不出來是否緊張,不過他一如往常看著窗外。岳母自顧自的在岳父身邊不斷說:「不要緊張,要冷靜喔!這是個小手術,別害怕,不要緊張。」
 
岳父沒有答腔,也不知他是真的緊張而不說話,還是聽了岳母的話「不要緊張」,所以外在盡量不顯現任何緊張樣貌。
 
啟程沒多久,岳父舉手指著前面一塊空地說:「你們看,這裡已經搭起圍籬,看起來也要有新建案了。」
 
岳父才剛開口,岳母就打斷說:「你管那麼多幹嘛,這時候你要靜下心來,準備手術,不要分心去看別的地方,要冷靜!」岳母的表情嚴肅,似乎岳父一點點動作就能引得她內在焦慮。
 
我從後照鏡看著後座的岳父、岳母,覺得二老的對話頗為有趣,我只是默默開著車,並沒有答腔。
 
沒多久,岳父又指著一個店面說:「這裡也開了一家餐廳,之前怎麼不知道。」
 
岳母聽到岳父又開口說話,馬上提高音量,夾帶著手勢拍打坐在旁邊的岳父:「就跟你說了,不要緊張!不要再說話了,靜下心來。專心準備手術,不要緊張,知道嗎?一定要冷靜!」
 
我在駕駛座聽了兩人的對話不禁莞爾。岳母的聲音高亢且急促,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在的焦慮正在影響她。我忍不住笑著問岳母:「媽,你會緊張嗎?」
 
岳母立刻就回應:「又不是我開刀,我幹嘛緊張。」

會員評鑑

5
19人評分
|
1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3/11/20

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在台灣提到薩提爾,大家的印象莫過於都是首推李崇建「阿建老師」,那你可能不知道李家四個兄妹,之中三位都從事於薩提爾的推廣工作,李儀婷老師著重於親子教養,「聽核心」、「內線法」與「一句教養」,這對於家中有二男的小隻女,都是耳熟能詳的教養方式。

至於李崇義老師,我就比較不熟悉,後來在閱讀過《冰山對話》後,也被崇義老師溫暖的話語給深深吸引!

如同書中提及有位學員小雨,深陷在第三者的泥淖之中前來求助,崇義老師沒有用倫理的眼光去苛責,僅是用溫暖的話語向小雨確認「小雨,你愛他嗎?」

「愛」
「這個愛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覺得快樂、溫暖、生命有意義。」
「小雨,這感覺那麼的真實,對嗎?如果這是你的感覺,我相信你值得擁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這也是你。」

就這麼簡單的話語,就能讓人感覺到被支持,身體也因此有了力量…

崇義老師擔任過資訊業的高階主管,書中提及許多在職場中能運用的對話方式,但更吸引我的是在工作坊中與學員們的暖心對話,聽完都有一種自己能值得擁有這樣對待的感覺。

期望自己有機會能去參加長耳兔的工作坊,親自感受一下被溫暖、被支持的感覺…
展開
user-img
Lv.1
0.5
|
2023/05/18

水分很大+1
有點不知所云...
我知道有一些故事是要呼應本書的核心概念,但表達出的對話內容又覺得不太合理
看了我滿頭霧水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3

其實本來對於薩提爾的書提不起勁,因為之前讀過「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覺得看完還是不懂怎麼使用薩提爾來對話,抓不到要領,武林秘笈看完,還是不知道如何練功。

我覺得「冰山對話」把薩提爾的章法說的更清楚簡單和實用。

其中作者提到有一種提問原則是以「感受」開門,在「渴望」關門,最重要的是讓當事人發現自己的力量,透過詢問「您是怎麼走過來的?」「當時你是怎麼思考的?」,找到內心中的「安全島嶼」。

我也嘗試用這種提問法找出自己的「力量」,例如我自己有在當說故事志工,但有時覺得沒有人支持我,我試著問自己:「你是如何堅持做件事的呢?」
自答:「我喜歡與人分享美好的故事,讓孩子喜歡閱讀。」
於是我找到自己「分享、助人」的美好特質,專注在自我的力量,自我肯定的時候就不會虛虛的,而是有一種篤定,也不會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展開
user-img
Lv.6
4.5
|
2022/11/28
劇透警告

收到天下文化的這本《冰山對話》並沒有馬上閱讀。

直到最近兩周刻意安排了自我覺察與反思的時間,才好好地閱讀了這本書。因為我知道自己在工作階段處於「超理性」狀態,是無法放空自我來閱讀這類書籍的;事實上,這也是我第一次閱讀有關薩提爾模式的書籍,雖然已經聽過多年。

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收穫的。例如,我在對話過程中時常保持過於理性、甚至有些顯得不盡人情,其實是一種不太健康的應對狀態;雖然道理上站得住腳,但對方未必會感到是舒服的對話。而書中不少案例情境,也讓我回想起過往的一些衝突與對立的對話,其實是可以避免、能夠有更好的應對過程的。

只要我能在對話前有多一些自我覺察,一切都可以改變。

這本書的作者李崇義老師,是一位資深的對話溝通講師。他在書中將自身的職涯經驗結合薩提爾提出的冰山理論,整合出一套可以依循的對話路徑,幫助我們改變溝通慣性,進而改善溝通帶來的正向影響。書中強調我們必須先將自己的內在調整成一致、協調的狀態,才能更好地運用溝通技巧、優化對話的面貌。

書中主要在談兩件事:

• 藉由三步驟,建立有效的對話模式
• 掌握兩關鍵,創造出有力量的談話

...

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用來隱喻一個人的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

直觀上所看見的外在行為只是水平面之上的冰山部分,而在水平面之下看不見的冰山部分才是人的內在運作。當一個人的內外不一致時,在水平面所表現出的應對姿態就會出現問題。

掌握這個冰山結構,就能善用這個框架來探索一個人的內在,透過提問的方式靠近對方。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會隨時間浮動的框架,所以需要關注事件發當下的冰山,以及現在的冰山。除了以提問靠近他人,對話時的姿態和語態也特別重要,因為這反映出提問者的內在穩定性。

我們可以透過三個步驟建立有效的對話路徑:連結自我、修正應對的姿態、一致性的應對。

多數人在聽到一個問題或故事時,會用情緒回應外在、或執著於「解決問題」的方向上,往往問題沒能解決、還造成了彼此對立;這是一種思考與溝通上的慣性。作者建議,放掉「解決問題」的思維,改以「連結他人內在」為目標,我們會發現當事人在得到理解與接納之後,會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不需要旁人的引導。

也就是說,所有的溝通都是囿於心智狀態,與說話技巧沒有太大關係。

建立有效的對話,要專注冰山模型中水平面之下的部分,從自我覺察做起。在發生當下,深呼吸慢慢掃描自己的內在,看看當下有什麼感覺,再透過四個步驟(看見情緒、承認情緒、允許情緒、接納與擁抱情緒)先回應內在的情緒,安穩地承接住內在的種種感受,讓副交感神經帶動身體緩和,在應對上就會變得更安定。

用這方式刻意中斷慣性,拿回身體的主導權,避免無意識的用慣性溝通回應;當這個練習成為新的習慣,在對話上就會更安穩。連結了自己的內在,會讓自己先有了力量;然後在思考如何溝通、表達感受,會讓對話時展現出較好的狀態與應對。

而冰山模型中的水平面,代表著一個人的應對姿態。

當我們沒有自我覺察,就可能導致外在應對出現討好、指責、超理性或打岔這四種姿態,導致對話出現不愉悅和衝突,無助於雙方溝通。比較健康的應對姿態,是一種和諧、體貼、尊重、平穩與如實的樣貌,稱之為一致性。

一致性首先講求的是內外在一致,基於我們對自己的誠實,在表達自我感受時,也要盡量表現出自我負責的語態,而不是將自己的情緒怪罪到他人身上,或是希望他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一致性的溝通要兼顧三個要素:在乎情境、表達自我、關照他人。

運用這三個要素,幫助自己和對方站在相同的場域裡、相互理解,讓彼此更靠近;在感受處開門、在回溯事件裡看見歷程、在渴望處關門。

從感受開門、以渴望關門,掌握這兩個關鍵就能創造有力的對話。

...

當我們聽到一個問題或故事時,不要急著回應外在,而是在內在覺察一下自己是否有各種情緒?記得時刻利用四個步驟(看見、承認、允許、接納情緒)來回應自己,然後是在乎情境、表達自我與關照他人的應對方式,對談的過程從感受開門、在回溯事件裡看見歷程、然後以渴望關門。

一切都是先從自我的內在開始改變,而非先去改變外在或他人。

但這不意味著要失去自己的界線、迎合他人,我們仍然可以在守住界線的前提下溝通、並與對方站在一起討論最好的解決方案。

在與他人對話之前,我們可以練習時刻覺察,對自己的感覺誠實。我們的心智決定了一切,而非外在而定;當我們對自己覺察的夠多,連結的程度夠高,面對他人時就愈能穩定與自由。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2/11/20

以往必讀李崇建的書,想不到李崇義的寫書功夫也相當厲害,運用自身的經驗融入薩提爾的心法,甚至比冰山理論更容易讓人理解明白。字句間透露了很多重要的訊息,此書能量豐盛,相當值得常常閱讀與收藏。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飲食手作展折20
  • 天雜領券
  • 信誼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