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後記
東南亞的故事真美味
周惠玲
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忍著,不讓口水滴在電腦鍵盤上。
從沒讀過哪個地方的童話和傳說,竟有這麼多是跟吃相關的:香甜多汁的〈西瓜傳說〉、會流出白色奶汁的〈牛奶果〉、為了吃紅毛丹〈鼠鹿與鱷魚〉展開鬥智……以上是水果的故事;而〈龍子仙孫〉、〈稻神〉、〈潑水節〉等都是跟米食有關的,包括越南粽子和糍粑、緬甸的糯米糕、馬來西亞的彩色千層糕和網餅……還有〈貝殼王子〉裡講到泰國宮廷美食的蔬果雕刻,印尼〈多峇湖〉和〈大嘴石〉故事裡的魚、烹飪手法和各式香料。其中最奇妙的就是〈金色大黃瓜〉,女主角竟然用蝦醬當武器,對抗綠巨人。
東南亞朋友真是太有想像力,太懂美食了!光是讀這些故事、看這些美麗的郵票,我彷彿就到了東南亞。郵票裡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值得深入仔細探索。例如有一套「娘惹衫」小全張,是罕見的雷射切割鏤空郵票,而且票面展現了薄如蟬翼的刺繡服飾和各種水果圖案,又美又特別,難怪當年得到維也納世界郵展的金牌。
更讓人感動的是郵票背後的故事:這是麻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館」(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的收藏品之一,博物館原是華僑曾氏家族的祖屋,名稱源自六百多年前華人移民到東南亞後,和當地住民生下的後代(兒子叫作峇峇,女兒叫娘惹)。從博物館的命名,可以見證不同族群血緣融合的過程。同一套郵票還有這間博物館的外觀,以及華人的傳統服裝、器物。
另外,你知道嗎?其實更早在大約五千多年以前,臺灣就有許多原住民(南島語族)遷徙到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因此,臺灣人和東南亞朋友的關係,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密切,包括語言、器物、飲食都有連結。
更何況,近年來許多東南亞朋友因為工作或婚姻來臺定居,已逐漸融入臺灣社會。也許在你我的身邊,就有家人、親戚或朋友是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呢!既然是我們的親友,當然要好好來認識他們的故鄉和文化傳承,而從故事和美食入門,可說是最幸福的方式了。
在臺灣,要品嘗東南亞美食並不困難,尤其藉由新住民朋友的引入,東南亞美食也逐漸成為臺灣食物的一環。就算你沒吃過,可能也曾在商店街看過有人賣娘惹糕,或者路過印尼餐廳,聞過沙嗲烤肉串、南洋咖哩的香味。你會不會好奇,那是什麼樣的滋味呢?
東南亞的飲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很大。在本書中,我們看到許多跟魚有關的傳說和美食,可以想見,這是因為東南亞大部分被海洋包圍。另外,由於氣候炎熱,東南亞人偏好酸甜辛辣的開胃食物;又因為各種熱帶植物生長茂盛,會大量用蔬果甚至花卉入菜。還有,印尼的摩鹿加群島(印尼語Kepulauan Maluku)有「香料群島」之稱,那裡生長著種類繁多的香辛植物,當地人把這些香料用在烹調中,讓食物具有誘人的香氣。影響所及,鄰近的馬來西亞、泰國也都常用香料入菜。
除了丁香、豆蔻、八角之外,可可和咖啡也是香料群島的重要產物。在〈西瓜傳說〉的郵趣單元裡介紹過,越南是全世界第二大咖啡外銷國,其實印尼的咖啡也很有名,尤其是名貴的麝香貓咖啡。
哎,關於東南亞美食,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就請大家先從這本書裡的郵票欣賞起吧!
我收藏東南亞郵票很多年了,主要是童話郵票。但因為語言的隔閡,一直停留在畫面的欣賞,沒辦法深入了解;也因此,2013年在臺北市中山堂策畫「世界經典童話郵票展」時,並沒有展出東南亞的童話郵票,如今想起來仍覺得很遺憾。因此,這本書能邀請教育廣播電臺「幸福聯合國」節目的幾位主持人,來為我們說故事,把東南亞的傳說、美食和美麗的郵票介紹給大家,實在太幸運了!
這幾位主持人 來到臺灣幾十年,早已經和在地臺灣人融為一體了。他們的國、臺語流利,學識豐富,不但在電臺和大家分享新住民的文化和生活,也在大學、企業擔任講師,更會到國小和圖書館為小朋友說故事。
感謝他們,那些塵封的郵票終於能開口說話了,還當起了導遊,帶大家越過太平洋,踏上香料群島、馬來半島,去體會奇妙又美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