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 定價:600
  • 優惠價:7947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濱野彌四郎繼承其師巴爾頓的設計概念,在臺南水道將「自然流下法」與「唧筒法」兩種導水方法具體化,完成臺灣大部分的水道建設,被稱為「臺灣水道之父」。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應該冷靜地接納它,包括它的評價是善或惡,都應該由後世來評斷吧!在國際化時代裡,這樣的觀點不是不可欠缺的嗎?──稻場紀久雄

  濱野彌四郎是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衛生工學的日本早期技術者,可說是享有都市的醫師之地位。日治時期,他和臺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頓於一八九六年進行臺灣的水源、水質調查,一八九九年,巴爾頓在完成基隆水道設計案後,攜眷回東京,並打算一起回去蘇格蘭探望親友,不幸卻客死東京。即使在巴爾頓離世之後,濱野彌四郎仍接續其遺志,建設完成日治時期臺灣主要城市的水道系統。

  直至濱野彌四郎一九一九年退休為止,他為臺灣貢獻了二十三年的春青歲月,市區規劃的足跡遍及臺灣各地,將都巿衛生、防災、家屋設計等理念,逐步落實於臺灣巿街建設之中,為臺灣現代化都市奠定長遠的基礎,可惜這些和恩師巴爾頓的功績都埋葬在異鄉的臺灣,被世人遺忘了。如今適逢臺南水道建設一百周年,他們的事蹟,值得後人追思紀念。

  稻場紀久雄教授從發掘的歷史片段,爬梳濱野彌四郎的畢生經歷,藉由他幫助臺灣這座曾經傳染病肆虐而尚缺乏近代衛生觀念的小島,來看他如何發揮衛生工程所長。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稻場紀久雄教授於此書將濱野彌四郎及巴爾頓的實際面貌如實復原。故事內容的展開,將從發掘的歷史事實片段,以時間序列來編排,並以連結每個片段間被認為最自然的故事來進行,即使只是登場人物中的一個對話,也以歷史的事實為根據來編寫。

名人推薦

  濱野彌四郎的青春歲月和專業知識主要都奉獻給臺灣這塊土地,臺灣人感念他紀念他是應該的,而臺灣人對濱野的生平並不了解,也無從知悉,今天有《都市的醫師》這本書,必須感謝作者稻場紀久雄教授,他花了四十年歲月走訪蘇格蘭、日本、臺灣各地,鍥而不捨地追尋查訪威廉‧巴爾頓和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的身世,最後整理出版成書,他為水資源循環的理念以及臺日水道歷史投入的時間和精神難以估計,令人佩服,特別在此表達感謝。──謝長廷|駐日大使

  一九二二年,潺潺流水從曾文溪引入臺南水道,經過沉澱、過濾及淨水等繁複的工序後,乾淨的自來水經由四通八達的水道管線,如天降甘霖般滋潤臺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洗去過往充滿瘟疫的黑暗瘴癘之氣,為臺南的公共衛生迎來耀眼的光明。而這座臺南水道,是「城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留給臺南市民的瑰寶。──黃偉哲|臺南市市長

  二○一九年十月十一日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幕時,承蒙稻場教授慷慨提供關於濱野的寶貴史料,並且由夫人代為頌唸濱野後代的祝賀信,給予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極為重要的祝福。在迎來臺南水道一百年的時刻,非常榮幸並感謝稻場教授的再次協助,讓更多民眾得以認識臺南水道的設計建造者濱野彌四郎。──葉澤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稻場紀久雄


  1941年 日本京都市出生。
  1965年 京都大學工學部衛生工學科畢業,同年進入日本建設省(現在國土交通省,相當臺灣的交通部),曾任盛岡市下水道部次長、岡山縣土木部下水道課長、建設省流域下水道課長、建設省土木研究所下水道部長等。
  1975年 京都大學工學博士。
  1976年 開始著手日本下水道史、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等人物的研究。
  1986年 創設下水文化研究會,擔任理事長,從事下水文化的普及啟發、水制度改革活動。
  1993年 轉任大阪經濟大學教授,從事「生命環境經濟學」的系統體制化。
  2012年 大阪經濟大學榮譽教授。
  2022年 「NPO法人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改組為「日本水循環文化研究協會」,目前擔任協會評議員。

  著書:
  1986年出版《下水道と環境—汚染物文化を考える》(朝日新聞社)
  1993年出版《都市の医師〜浜野弥四郎の軌跡〜》(水道産業新聞社)
  (中文版《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2016年出版《バルトン先生、明治の日本を駆ける!》(平凡社)
  (中文版《巴爾頓傳奇:百年前的台日公衛先驅》)

  編著:
  2012年出版《熊蜂のごとく─久保赳自伝》(水道産業新聞社)。
  另有環境文化論、社會經濟制度論、水制度改革論等多篇論文。

譯者簡介

鄧淑晶


  日本中央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曾服務於高雄市政府、東京都八王子市政府、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並曾任大學兼任講師。目前擔任日本「一般社團法人臺灣友之會」事務局長,從事臺日間各項交流活動。

  翻譯書籍:《巴爾頓傳奇:百年前的台日公衛先驅》(稻場紀久雄著∕鄧淑瑩、鄧淑晶合譯)、《繽紛生態㏌高雄:高雄市鳥類生態地圖》(高雄市政府出版∕合譯)、《流体太極》(謝長廷、周東寛共著)

鄧淑瑩

  日本上智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兼任國立空中大學、長榮大學講師,擔任日文講授課程,並長期從事臺日之間的交流活動及翻譯工作。二○二二年三月榮獲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頒贈紀念獎章。

  翻譯書籍:《巴爾頓傳奇:百年前的台日公衛先驅》(稻場紀久雄著∕鄧淑瑩、鄧淑晶合譯)。

 
 

目錄

推薦序
◆值得臺灣人感念的日本技師 謝長廷
◆飲水思源 再造臺南水道百年榮光 黃偉哲
◆追尋城市醫生腳步 迎向臺南百年未來 葉澤山

一、書名:《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二、目次:

第一部    調查行
難以忘懷
無形的手
回憶
歸故鄉

第二部    彌四郎誕生
彌次郎少年
命運
政治
師徒

第三部    悠久之生命
日清戰爭之下
恐怖之水
漩渦
新天地
墓誌銘

後記
臺灣版後記
附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圖集、濱野彌四郎年表

 
 

後記

  本書是從昭和五十九年九月開始,前後歷經七年在水道產業新聞刊登超過一百九十七回所連載的《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再編輯修改而成的作品。

  我為了一探濱野彌四郎而進行的調查之行,含括連載期間,總共花費了十六餘年的歲月。大約是十五多年之前,我在巴爾頓的孫女鳥海多惠子女士的家裡,看到年代久遠的祝賀書信當中,有巴爾頓陪同年輕官員濱野工學士拜見了乃木臺灣總督這樣的記載,這是我初次知道有濱野這樣人物的存在,而對他感到興趣。當時只知道他的姓氏,不曉得名字為何,但我想濱野一定是繼承巴爾頓衣缽的人物沒錯。而且我直覺,如果追尋濱野的足跡,一定能近距離瞭解日本近代上下水道技術之父巴爾頓的實際面貌。我的調查行就從此開始,但是我多次覺得好像冥冥之中有隻無形的手,每次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將實情慢慢伸展開來。在這過程中,我得以認識濱野彌四郎的公子濱野秀雄先生,也許會被認為敘述得太誇張了也說不定,但這對我而言,只能說是上天所賦予的使命。終於,瞭解了濱野彌四郎這位人物,及對其生涯有決定性影響的人士濱野昇、濱野昇的父親濱野了元、還有彌四郎無限崇拜尊敬的巴爾頓,因而彌四郎的實際人物面貌趨於明朗。

  濱野彌四郎是將他的一生奉獻給衛生工學的日本最早技術者,可說是享有都市的醫師的地位。他以巴爾頓愛徒的身分繼承其後,並留下豐功偉業的足跡,但這些已和其恩師巴爾頓的功績一樣,埋葬在異鄉的臺灣,被世人遺忘了。我在盡可能的範圍內,打算於此書將濱野彌四郎及巴爾頓的實際面貌如實復原。因此,故事內容的展開,將從發掘的歷史事實片段,以時間序列來編排,並以連結每個片段間被認為最自然的故事來進行,即使只是登場人物中的一個對話,也打算以歷史的事實為根據來編寫。

  期待本書早日完成的濱野秀雄先生和鳥海多惠子女士,沒能來得及看到本書的出版即撒手人間,讓人感到遺憾不已。

  濱野秀雄先生因急性心肌梗塞,在一九八九年(平成元年)三月三日於八十五歲時結束其一生。秀雄先生只要想起二戰東京大空襲時,連父親的照片都消失不見的事,就會在心中深處喚起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他在我面前努力忍住眼淚的模樣,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聽說他生前時常跟妻子及兒子提到《都市的醫師》這本書的事情,他過世後不久,他的公子陽一郎先生特地來拜訪我,也是為了這本書的事。陽一郎的來訪也是一個契機,促成我開始著手調查據說位於臺灣臺南市的濱野彌四郎銅像及基座。除此之外,其夫人義子女士在整理秀雄先生書齋時,發現「回憶過往的濱野家之記」(昭和四十六年三月敬記)的貴重資料,並將它送給我,不用說也知道,此資料對我在修改編寫這本書時有很大的幫助。

  鳥海多惠子因高血壓導致顱內出血,於一九九○年(平成二年)四月九日結束其充滿波折的一生,享年七十八歲。多惠子女士是巴爾頓的遺女多滿的長女,在其母親充滿愛心的孕育下長大成人,她打從內心尊敬祖父巴爾頓。我想起當我和她見面時,她說:「有時想要將祖父的一生寫下來,所以小心保管不讓資料遺失。」為追悼多惠子女士,其長女幸子女士親自將母親的遺詩集《土之香》付梓。多惠子女士經常興致一來時,就會在筆記本或家計簿的空白處寫詩,留下無數的短詩。幸子女士將這些短詩一首一首地抄寫,並將它們編輯成遺詩集。每一首詩都洋溢著溫暖的情感、高尚的氣質、對新知的好奇心,以及發散文學氣息的高水準作品。我從幸子女士那裡拿到遺詩集,是我作為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代表,決定在今年(一九九二年)八月五日舉辦巴爾頓逝世祭典,想報告此事,而去拜訪她位於京都市住處的時候。巴爾頓逝世祭典以已故石橋多門氏為主,舉辦的八十週年祭典以來,連續十三年不曾間斷過。為此,以創設研究會為契機,決定復活該祭典,規劃成為研究會的例行活動來執行。

  我在拜訪之前並不知道遺詩集已付梓一事,這也是偶然的,讓人感覺難以想像。根據遺詩集,我直覺鳥海多惠子女士真正繼承到祖父巴爾頓教育家的資質,以及曾祖父約翰.希爾.巴頓在文學才能的真傳。

  從遺詩集中選出三首詩介紹如下:
  在孩子圓潤的手之上添吾手助彈
  鋼琴之音調不知為何惹人愛憐
  走在七十道路的我內心激動
  打開新刊書本那時
  走過七十道路思念遠方的母親
  沒來入夢致淺眠呀

  鳥海多惠子女士作為鋼琴家教老師,指導過無數的學生。第一首就是教鋼琴的心情,第二首則是洋溢著對新知的好奇心,而第三首是對母親多滿的真摯情感的表現。

  巴爾頓逝世祭典有七十多人參加,聽完有關巴爾頓相關的介紹後,每個人在墓前逐一獻花,並獻上小號銅管樂器吹奏的巴爾頓故鄉蘇格蘭的民謠,在奇異恩典的樂聲中進行默禱,那是個充滿溫馨又嚴肅的追悼典禮,英國駐日大使館對我們舉辦巴爾頓逝世祭典也傳送來長篇的電文,我也想將此事記錄起來。

  接下來,當我收到劉復銘先生寄來的《臺灣下水道發展之研究》一書,該書是臺灣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服務部彙整的書籍。我仔細閱讀此書,不論是《日本水道史》或《日本下水道史》上,都沒有針對日本過去在亞洲諸國所作的行為加以記述,對於此事我再次深感痛心,同時也無法不抱持著難道這樣就好嗎的疑問。資料散落遺失是事實,但作為日本近代史的一個分水嶺,我想有如此這樣的結果也是事實吧!對於《臺灣下水道發展之研究》書上,雖然有關於巴爾頓的記載,不過卻沒有提到濱野彌四郎的名字。歷史就是歷史,我們應該冷靜地接納它,包括它的評價是善或惡,都應該由後世來評斷吧!在國際化時代裡,這樣的觀點不是不可欠缺的嗎?

  去年收到劉先生寄來的信,信中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日益增多,將來若統一的話,在『自由』、『民主』、『均富』、『繁榮』的根基下統一,這似乎是臺灣與中國一般人民所企望的。」的字句。二戰後臺灣走過極為複雜困難的政治過程,就因為這樣才會發展出目前全新的局面。收到劉先生信件的前後時間,NHK(日本放送協會)電視臺播放了張學良的專訪,雖然他是西安事件的英雄,但是在戰後,其身影卻消失了,我只能對其萬丈波瀾的人生感到驚愕,他充滿生動含蓄的話語滲入人心。處於二十世紀末,也就是目前的年代,可以感受劇烈的變動步步逼近。但是,反過來思考彌四郎的基座和墓誌銘,墓誌銘在遙遠的未來的某一天將老朽,基座也將化為烏有吧?而且全部都將成為歷史,劇烈的變動也將不斷發生,成為悠久歷史的一部分。歷史宛如巨大河流般流著,沒有停留。所謂的人世、生涯、還有人的幸福,到底是何物呀?

  最後,我要對於陪同我長途跋涉調查之旅的人,以及經常勉勵我的水道產業新聞社的石丸浩先生、中村隆一先生,表達我由衷的感謝,並於此擱筆。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於東京.戶山
著者 稻場紀久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5387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7 x 23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贈品說明

測試圖片
 

內容連載

難以忘懷
 
昭和五十三年十月八日,這一天濱野的名字初次烙印在我心裡。但不管是容貌、出生地、出生年月、或者是何時隕歿了,都一無所知,僅有所謂濱野的這個名字,是繼承日本上下水道技術之父巴爾頓衣缽的這件事,留在我的腦海裡。

此日,京都天氣晴朗,秋高氣爽,令人微微出汗的日照。我在左京區松之崎的市公車終點下車,閑靜住宅區裡的午後時光,街道上看不到任何人影,兩側小河流水,時而可見魚鱗波動的小魚兒逆游而上,家戶比鄰的後面是綠色覆蓋的小山丘,不時吹來陣陣的涼風,讓微微滲汗的肌膚感覺舒爽。

我把外套拿在手裡,邊走邊從一間一間的門牌尋找著,到了約莫第十多間,在一間前庭荒廢的古屋前面時,心中唸唸有詞探尋的名字映入了眼簾。「鳥海多惠子」,這門牌就這樣很自然地呈現在我眼前,門內是一戶極為普通的二層樓房屋,前庭的小池塘已空無一物。

「為了站在這個住家的前面,竟然花了我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我不禁回想起那個冬日的事情。

昭和五十二年一月十日,我造訪了位在東京青山靈園的巴爾頓墓碑。寒日中,時而飄下雪花,我漫步在廣大的靈園中,尋找累了,開始想著除了詢問管理事務所之外,難道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尋找到巴爾頓墓碑所在位置的時候,一回過神來突然發現,我竟然就已經站在巴爾頓墓碑的前面了。

墓地大小約十五平方公尺,由大塊的自然石塊堆積成高一公尺,寬一.五公尺左右的基座上,立著高約二公尺,寬約一公尺的大石碑。自然生長的茂密灌木叢,覆蓋了墓碑。碑文是以英文及日文簡單地銘刻了簡歷、出生年月日及往生之日,但「友人建之」的字句令人印象深刻。遠離蘇格蘭故鄉來到日本,往生後由友人豎立墓碑,是非常稀有的吧!而深深吸引我目光的,還有墓碑背面銘刻的小碑文「滿津‧巴爾頓女士  大正七年一月三日永眠」。

這是雕刻在大石碑背面的中央處,寬約二十公分、高約五十公分的研磨部分,從石碑的大小來看,顯得極為謙遜且稍顯孤寂地依附在一個墓碑上長眠,此景至今難以忘懷。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