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民初珍史

民初珍史

  • 定價:490
  • 優惠價:944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1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早期市面上我們看到大部頭的所謂北洋軍閥史話之類的書籍的出版,但那些畢竟是史話性質,是透過作者的演繹而寫出來的,距離史實已經相距太遠了,而相對比較可信的史料畢竟不多,但從民國肇建至北伐統一,這十七年間的歷史是太重要了!除了之前已出版的《袁世凱的開場與收場》、《北洋軍閥:雄霸一方》、《北洋軍閥:潰敗滅亡》、《北洋政壇見聞錄》、《北洋從政實錄》還有《曾毓雋回憶錄》等六本關於北洋的書籍。本書也是盡量找到所謂的「三親」(親見、親歷、親聞)的文章為首要,由桂系要角張任民所寫的廣西內幕等一系列文章,尤見珍貴的歷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任民(1898—1985)


  廣西馬平縣人,中央軍校第二分校中將教育長,後任國民政府總統府國策顧問。早年入廣西陸軍國小、武昌陸軍中學學習。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後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1917年參加護國戰爭。1923年參加廣西討賊軍,任總參議。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總參議,參與策劃湖南唐生智起義,促成川軍易幟,出師北伐。1936年任廣西綏靖公署中將參謀長。抗戰爆發,隨李宗仁北上,任第五戰區中將軍法執行總監,後兼任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副軍團長和教育長。1939年底調任廣西綏靖公署參謀長。1948年任國民黨行憲國民政府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赴香港,後一直庽居香港。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曾任高職教師、電視台編劇,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企劃經理、行銷部總經理,沈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之間,幾達二十餘年。 一九九三年起,籌拍「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擔任製片人與編劇,將史料與影像融於一爐。四年間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該系列紀錄片,並榮獲一九九九年教育文化金鐘獎。

  編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民初珍史》編輯前言/蔡登山
黎元洪並非從床下拖出來的/曹文錫
黎元洪避居劉參謀家
剪去辮髮好似個羅漢
安民佈告像六字真言
軍政府鄂軍都督黎佈告(安民公告)
十八星旗與冒名通電
民初出現的「第一流內閣」記/子奇
四足不停到底有何能幹
遊歐借鏡居然憲法專家
翰林理財可憐一籌莫展
行宮失寶竟蒙扒手之羞
拜命組閣以第一流自居
一紙通電揭穿日本陰謀
解敬國會老袁一意孤行
書生搭上盜船徒喚奈何
欽派議員議長妙論連篇
所謂救國大計原來如此
副署獨裁議案有苦難言
改總統制名流內閣垮台
財政專家熊希齡四面楚歌記/穆照
—半推半就
—欲邀楊度
—決不幫閒
—內閣組成
—能借就得
—專家丟人
—名流無用
熊希齡的兩位夫人/思遙
「水晶球」徐世昌其人其事/寇乃堯
弄權好貨與附庸風雅
是袁世凱的狗頭軍師
並不贊成老袁做皇帝
搞復辟運動首鼠兩端
退出袁幕有滿腹密圈
孫毓筠揭穿個中隱秘
想做輔政王不惜賣國
撤銷了對張勳的通緝
一副東西南北的上聯
署款時多用水竹邨人
徐個人獨吞百五萬人
段祺瑞、徐樹錚與孫洪伊——民國五年府院之爭大政潮全貌/張谷
袁世凱黎元洪不敢領教
孫洪伊勇鬥徐樹錚
猛然間一記殺手鐧
段祺瑞藐視黎元洪
頭一回合有了分曉
辮帥張勳和督軍團
徐樹錚套上緊箍咒
當年閣議唇槍舌劍
段祺瑞一氣要辭職
拉徐世昌出作調人
東海登場先開條件
狗頭軍師的餿主意
段祺瑞的一悶棍
孫徐下臺政潮暫輟
北洋怪傑徐樹錚瑣事逸聞/鍾秋槎
先任總文案赴日學軍事
學問雖淵博惟不工書法
壯年豪於飲拇戰最精靈
平日自恃太過乃其大病
上書反對帝制稱大元帥
不信風水命運別有原因
雖飲食有節卻偏嗜瓜菓
一曲大江東竟成廣陵散
「安福系」的產生與消滅紀秘/韋榮熙
袁死黎繼、黎去馮來
拉梁士詒、搞新選舉
段不競選、捧徐世昌
大送津貼、雙方鬥氣
議員老爺、花天酒地
佩孚北歸、安福解體
北洋時代的北京新聞界——從薛大可、林白水、邵飄萍說到成舍我/老鐵
《亞細亞報》辦給一個人看
辦通訊社不發新聞稿
潘復殺林白水的經過
可憐邵飄萍大劫難逃
費覺天送命冤哉枉也
成舍我二百元辦報紙
從馮國璋說到張作霖/司徒重石
北洋一「狗」馮國璋
徐世昌老奸巨猾
曹錕出身布販
北洋之虎段祺瑞
大元帥張作霖
張作霖生平祇怕一個人/慧桐
張錫鑾赴海城招撫鬍匪
不再作老上司政治資本
擁護帝制謁袁行跪拜禮
天不怕地不怕祇怕馮某
打麻將是軍閥萬應靈藥
張不念舊惡營教馮德麟
馮張哥兒倆原是生死交
張作霖學良父子與日本的恩怨/譚逸
張作霖魂斷皇姑屯的珍貴史料/耕野翁
日公使芳澤自討沒趣
六月二日專車離北京
榆關日領事苦苦糾纏
天崩地陷張大帥遭殃
秘不發喪待少帥歸來
日方發聲明欲蓋彌彰
河木大佐的狂妄主張
日本人恨透了張老將
五十元代價送三條命
張學良殺楊宇霆與東北易幟/金典戎
呼「阿斗」氣煞張少帥
「小爺」把楊常幹掉了
一塊銀元向天「打卦」
吳鐵城是送禮「專家」
「易幟」會議喜氣洋洋
胡漢民勸阻張學良下野一幕/秦嶺雲
張少帥揹不住十字架
鄒魯忘不了奇恥大辱
胡漢民對張的愛與惡
劉震寰赴北平作說客
閻錫山擋駕誤了大事
蔣胡雙方互爭張學良
我怎樣替張學良戒毒?——在華服務半世紀的密勒醫生訪問記/張之龍
密勒醫生的生平事跡
發明營養豐富的豆乳
建立了「上海療養院」
張學良捐款十萬大元
端納請求替少帥戒毒
密勒醫生提出三條件
「西班牙蒼蠅」的功用
與張少帥約法「一」章
兩位夫人也接受治療
譚海將軍決執行命令
張少帥自述吸毒因由
支票五萬元聊表謝意
再捐巨款武漢建醫院
我所認識的吳佩孚/司徒重石
韓復榘叛馮、東北軍入關/浮雲
編遣會議中馮玉祥開溜
打起護黨救國軍的旗號
韓復榘石友三相率倒戈
表面雖恭順內心實反抗
我所認識的韓復榘其人
閻錫山決心要大幹一場
晉軍到山東以為是南方
晉軍行動遲緩失去戰機
最精彩的野雞崗攻防戰
奉軍入關閻馮一潰難收
西安事變後與蔣先生在溪口故居一席話/張任民
代表李白赴溪口謁蔣
吳忠信立即接通電話
蔣先生傷足不良於行
在小客廳裏一段對話
雪竇寺前巧遇張漢卿
廣西內幕:李白北伐、黃紹竑留守八桂/張任民
追悼梁朝璣、重話當年事
聯絡唐生智、第七軍入湘
第七八兩軍、戰友變敵人
黃兼第八路、我代參謀長
兩廣一家人、自己打自己
廣西內幕:驕兵悍將害苦了李黃白/張任民
士兵著單衣、風雪裏守衛
胡陶叛中央、武漢闖大禍
李濟深被扣、李宗仁逃港
白崇禧畏禍、不敢回南京
李白落荒歸、難為黃紹竑
謠言逼人來、李黃白蠻幹
廣西內幕:我從香港冒險回梧州的經過/張任民
桂林不能守、孤軍守柳州
湘軍突撤走、梧州又生變
黃白逃越南、來了俞作柏
桂幣成廢紙、駐軍懷戒心
俞作柏其人、胆大心又狠
決心回廣西、不作流浪人
梧州露形跡、呂煥炎救我
暗殺呂光奎、行為欠光明
廣西內幕:俞作柏逃越與黃紹竑重回廣西/張任民
梁朝璣一力支持
與楊騰輝一席談
我表示絕對負責
俞作柏胡作妄為
黃紹竑晤呂煥炎
各部將領聚賓陽
再用護黨救國軍
梁朝璣居第一功
電約白崇禧回桂
往事不堪兩鬢皤
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頁:蔣、李第一次離合內幕/邕叟
從廣東六一運動說起
黃紹竑決心離開廣西
兩廣與中央分庭抗禮
陳濟棠決計出兵湘南
白崇禧應邀飛來廣州
小諸葛担心廣東闖禍
大家拆台陳濟棠下野
李白下令全省總動員
中央發佈了處置命令
黃紹竑奉召廬山謁蔣
在跑馬地與黃作密談
蔣先生不忍自相殘殺
南寧會談獲和平解決
八年後蔣李離而復合
黃紹竑與蔣李之間一段秘辛/安可仰
一心要做廣西唯一首領
最好由白崇禧開發西北
平型關初與中共通款曲
雄心勃勃製造政治資本
幫助李宗仁競選副總統
利用國民黨本身的矛盾
不容於蔣又不見諒於李
蔣李黃恩怨是非說不盡
「逼宮」內情:白崇禧一封電報說了些什麼?/張任民
由漢口派來一架飛機
徐蚌大會戰即將展開
兩件事白氏傷透腦筋
康澤不守野偏要守城
中央調第七軍援徐蚌
黯然神傷的一段對話
從衣袋中掏出了電稿
披瀝陳詞力言不能戰
可能會掀起軒然大波
張治中電告南京反應
李宗仁說不該找麻煩
一切演變非始料所及
我曾建議李宗仁外遊
第七軍的沒落與李白的下場/文史
一、鋼軍人物,煙消雲散
二、群雄盤據,弱肉強食
三、誓師北伐,編第七軍
四、武漢政變,全軍解體
五、間關回桂,重整旗鼓
六、問鼎中原,折翼而歸
七、兩廣合作,抵抗中央
八、建設廣西,號稱模範
九、追剿蕭克,堵截朱毛
十、抗戰八年,久居敵後
十一、參加戡亂,轉戰蘇魯
十二、局勢日非,移師江漢
十三、部隊多變,退守長岳
十四、程潛投共,湘南受困
十五、回桂整理,再上征途
十六、再度潰敗,從此完結
第一任軍長李宗仁
第二任軍長夏威
第三任軍長楊騰魁
第四任軍長廖磊
第五任軍長周祖晃
第六任軍長張淦
第七任軍長徐啟明
第八任軍長鍾紀
第九任軍長李本一
白崇禧與程潛最後一次鬥法/鍾起鳳
程潛早與中共暗通聲氣
白崇禧出席湖南省議會
議員們表示不負担軍糧
舌劍唇槍對方全軍盡墨
慨嘆李宗仁臨危棄職逃
 

前言

蔡登山


  《民初珍史》主要的內容放在北洋軍閥和桂系身上,雖然早期市面上我們看到大部頭的所謂北洋軍閥史話之類的書籍的出版,但那些畢竟是史話性質,是透過作者的演繹而寫出來的,距離史實有時已經相距太遠了,而相對比較可信的史料畢竟不多,但從民國肇建至北伐統一,這十七年間的歷史是太重要了!因此我一直再尋找比較真實的史料,先後已經出版了《袁世凱的開場與收場》、《北洋軍閥:雄霸一方》、《北洋軍閥:潰敗滅亡》、《北洋政壇見聞錄》、《北洋從政實錄》還有《曾毓雋回憶錄》等六本關於北洋的書籍。正如我先前編書的基本要求,此次也是盡量找到所謂的「三親」(親見、親歷、親聞)的文章為首要。

  曹文錫為湖北辛亥革命先軀、同盟會元老曹亞伯之子,曹亞伯(1875—1937),湖北興國人,近代革命家、政治家。一九00年肄業於兩湖書院,為掩護革命,曾入基督教。一九0四年在武昌加入科學補習所,旋赴長沙幫助黃興籌備武裝起義,事洩後護送黃興脫險。一九0五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一九0六年留學英國並宣傳革命,一九一二年回國,入黎元洪幕府,贊商機要。一九一四年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旋由孫中山派往南洋各埠宣傳該黨宗旨。曹文錫曾任大元帥府議員。他在十二歲時第一次見到中山先生,在多年後寫下了那段經歷:「記得有一天下午,國父派一部私家車來接先父去商量事情,……,國父站在梯口,向先父打招呼。上樓後,先父指著國父對我說:『文錫,這位就是中華民國的大總統』,我向國父行一鞠躬禮,先父笑著說:『民國時代的總統等於舊日的皇帝,全國最高的一人,從前見皇帝要三跪九叩頭,現在見總統,鞠躬就夠了。』我聽後,又對國父行一鞠躬禮,國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你要做曹亞伯第二,跟你父親一樣,將來長大,替國家做一番事業。』他在寫〈黎元洪並非從床下拖出來的〉一文說:「黎元洪被捧出為鄂軍都督的往事,人云亦云,傳說滋多,筆者這段記載,敢誇為六十餘年來最正確、最翔實者。」當時曾有人說:「黎元洪當時怕得要死,藏匿於床下,乃被革命軍所拖出來者。」這原屬半開玩笑性質;詎知此說一經傳出,即不踁而走,成為當時最受人歡迎之花邊新聞!而鄒魯的《中國國民黨史稿》也附和此說,其實根據曹文錫的說法是當武昌首義之夕,各革命同志均向督署及第八鎮統制司令部進攻,而協統司令部則未有波及。是夜炮聲隆隆,協統黎元洪知革命軍發難,乃走避武昌城內黃土坡其參謀劉文吉家中。天將近曙,革命軍方面由熊秉坤派湯啟發率一支隊,巡查武昌城之中和門前後街一帶,湯啟發在街頭忽瞥見有人肩負皮箱一口,由黎元洪宅中走出,疑為盜竊,趨前叱止,並詢所自來,問明身份後,始知是黎氏宅中之伙夫,奉黎氏命將皮箱移往他處。經再三盤詰,始知黎氏已避居黃土坡劉參謀家,於是率衆往見。黎元洪被逼出任都督是真的,但絕非是從床下拖出來的,而是在部下劉文吉家中找到的。當時為渲染革命黨人的英勇和黎元洪的膽小怕事而有此說法,可說是不確的。

  子奇的〈民初出現的「第一流內閣」記〉和穆照的〈財政專家熊希齡四面楚歌記〉都是在寫民初的熊希齡內閣,這個號稱「第一流內閣」其實處處都在袁世凱的掌控之中,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一籌莫展,就如文中所說:「當袁世凱打倒二次革命,挑戰勝餘威,預備完成獨裁制度之際,熊氏誤入迷途,做了傀儡總理,好似手無寸鐵之白面書生,搭上了强盜船,真是說不出的苦。」結果,所謂「名流內閣」竟搞到不明不白地變成「短命內閣」!子奇據我判斷應該是薛大可,薛大可(1881-1960)字子奇,湖南益陽人。在民初年間是報界名人,他與劉少少、黃遠庸同為報壇怪傑。他是湖南才子,也是文壇一傑,詩文均有根底。平生有一「悔不該」的往事,乃是在袁世凱稱帝時他列名「勸進表」,因此有人指稱他為「洪憲餘孽」。《亞細亞日報》是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直接出巨資,由薛大可出面所辦的御用報紙。薛大可一時成為帝制的要人,袁世凱登基,《亞細亞日報》率先改以洪憲紀元,並尊袁為「今上」。薛大可隨各方諂媚者上表稱賀,表文自稱「臣記者」。他晚年渡海來台,經常在港台報紙發表文章,我編過他的《薛大可憶往錄》於二0一七年出版。

  慧桐的〈張作霖生平祇怕一個人〉、譚逸的〈張作霖學良父子與日本的恩怨〉和耕野翁的〈張作霖魂斷皇姑屯的珍貴史料〉的文章,無疑地都是圍繞在東北的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身上,這些資料有些是已經為人所熟悉了,但也有不少內幕。而金典戎寫的〈張學良殺楊宇霆與東北易幟〉談到:自從奉軍退出關外,張作霖被炸身死後,對於未來的決策,當時在內部顯然分了兩派:一派是以少帥張學良為首,主張擁護國家的統一,以犧牲小我。另一派則以元老重臣楊宇霆為首,主張憑藉日本的勢力,以閉關自守,不再接受中央的命令。金典戎(1904—1969),原名殿榮,字顯庭,山東掖縣人。東北陸軍大學畢業,跟過馬占山、馮玉祥抗日,後在南京中央陸軍大學任教。抗戰期間,主要擔任軍隊及軍官的培訓工作及從事戰略研究。抗戰勝利,隨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到東北,任東北行轅交通處長、哈爾濱警備司令。後回南京隨國防部長何應欽,皆任重要軍職,軍階為少將。在多家刊物發表軍事評論。一九四九年到香港後,在《天文臺》報發表軍事評論。關於張學良殺楊宇霆這件事,他說:「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同張氏左右親信的一班朋友們如黃顯聲、張振鷺、譚海等人,在奉天國民銀行有一個小小的聚會,時間大概是當日下午五點鐘左右,不久張氏的承啟官裴某,慌慌張張的走了進來,一見黃、譚二人就說:『總司令到處找你們,還不快去。』」接著事情就發生了!

  在民初年間桂系一直占著舉足輕重角色,尤其它與中央的離合關係。因此我早在二0一五年就開始整理《黃旭初回憶錄》五大冊的出版,前後費時一年餘,才完成這百萬餘字的煌煌巨著。其中的第一冊就是《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離合》。而據香港《春秋》雜誌編者在張任民的〈西安事變後與蔣先生在溪口故居一席話〉文前的按語說:「張任民將軍為桂軍前輩,二十餘年前即歷任李宗仁之參謀長暨廣西保安副司令等要職。自大陸變色,張氏即蟄居香港,杜門謝客,淡泊自甘,不再與聞時事。近月來,以本刊連續刊載當年西安事變之珍史,張氏每期必讀,感慨滋多,並承追述民二十六年春曾代表李、白赴溪口謁晤蔣先生一幕往事;此中經過,皆屬親歷,為外人所不及知之者。茲蒙應本刊之請,將當時情形,就記憶所及,撰成此文,由本刊發表。誠為西安事變後之一段最寶貴資料也。」而我根據《柳州市志》查得張任民的資料簡述之:張任民(1890—1985),廣西馬平縣人。八歲時因父親任潯州撫標中軍前營管帶而隨往桂平。十一歲回柳州。十二歲時師從鄧承緒門下,除古代典籍外,還學習地理、外國史、生理學、衛生學、體操等課程,並接觸陳天華的《猛回頭》、鄒容的《革命軍》、《警世鐘》以及《民報》、《復報》等宣傳革命的刊物。後柳州開辦新學,張任民考入柳州府中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入桂林陸軍小學堂,在學校加入了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升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與同學一道參加了武昌起義。一九一二年,隨廣西軍北伐到南京。四月,所在部隊奉命改編,張任民分入北京清河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一九一三年,張任民通過陸榮廷的推薦東渡日本,正值國內爆發反袁的二次革命,十月,駐日本公使館傳達陸軍部來文,著令湖北都督府送日本學軍士的學生一律回國就學。次年,張任民回國進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二期受訓。一九一六年四月間,滇、黔、粵、桂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討袁總機關「軍務院」。張任民南下肇慶拜會軍務院副參謀長李根源,後在參謀處服務。軍務院解散之後,張由黎元洪授以步兵少校官銜,到北京候差,後因張勳復辟之亂離京返桂。一九一八年春,孫中山在廣東成立護法軍政府,組成粵桂湘聯軍擬入湘作戰。張任民經鈕永鍵推薦,在總部任少校參謀,隨軍出發。一九一九年,陸榮廷在南寧開辦講武學堂,張赴邕謁陸,並任中校戰術教官兼一隊隊長。一九二一年,陳炳焜為廣西護軍使,指揮部設在梧州,張充任指揮部中校參謀。粵桂戰爭爆發前夕,他受劉震寰影響,背陳附粵,擁護孫中山護法軍政府。一九二二年初,張任民避亂居澳門。一九二三年秋,陸軍小學同學何海籌持李宗仁手書造訪,約張回桂援助,張任民即動身回桂,路經廣州時,與黃紹竑、白崇禧晤談,張任民提出「先定桂局,再及世局」的主張。回到桂平後,李宗仁聘張為「總參議」。此後,張任民便成為李宗仁和黃紹竑的幕僚,為新桂系出謀獻策。一九二五年,張任民任設在柳州的廣西軍務督辦公署行營主任,指揮當地防務事宜,負責處理一切。一九二六年三月間,張任民赴廣州面見蔣介石,奉命入川黔遊說軍政要員,鼓動兩省以護國護法之精神參加革命陣營,出兵北伐,以謀國家之統一。一九二七年,任十五軍參謀長,後任第四集團軍參謀長。一九二八年,任南寧海關監督,並創辦培訓廣西建設人才的「村治學院」,又出任桂林警備司令一職。「武漢事變」後,張歸家閒居。七月,出走香港。十月,張受黃紹竑之託回桂聯絡李、黃舊部,正值梁朝璣與楊騰輝部在柳州發生衝突,張調和兩軍矛盾,雙方願意接受調解,並表示要請黃紹竑回桂主事。一九三六年,張出任廣西綏靖公署中將參謀長。抗日戰爭初期,張任民任第五戰區中將軍法執行總監,旋調任第五戰區青年軍團副團長兼教育長,後改編為第五戰區戰鬥幹部訓練團,仍任教育長。一九三九年底,調任廣西綏靖公署參謀長。抗戰勝利後,張任民任廣西保安副司令。一九四六年,當選為南京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解放軍渡過長江之後,張任民與李任仁領銜上書,敦促李宗仁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條件。不久,張赴香港。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病逝。遺著有《退思園詩文存稿》、《回憶錄》。其《回憶錄》我沒見過,但查得的資料是一九八七年在香港九龍出版的,估計是他的後人蒐集編成的。我書中所收的幾篇〈廣西內幕:李白北伐、黃紹竑留守八桂〉、〈廣西內幕:驕兵悍將害苦了李黃白〉、〈廣西內幕:我從香港冒險回梧州的經過〉、〈廣西內幕:俞作柏逃越與黃紹竑重回廣西〉和〈「逼宮」內情:白崇禧一封電報說了些什麼?〉都來自香港《春秋》雜誌。我也透過台北的廣西同鄉會幫忙詢問張任民在香港的後人,但由於距今時隔太久了,因此並無音訊。在此我還是十分感謝,由於這幾篇文章讓本書內容更為充實。另外以筆名「文史」寫就的〈第七軍的沒落與李白的下場〉亦是一篇紮實而詳盡的好文章,據《春秋》雜誌編者的按語說:「李宗仁與白崇禧半生所辛苦經營的第七軍,二十餘年來,轉戰南北,曾經贏得『鋼軍』的榮譽番號。從北伐起以至戡亂,均與近代的軍事政治有着莫大的關係。第七軍自崛興以迄没落,由龍騰虎躍而風流雲散,有許多為外間所不能窺探的秘聞軼事。本文作者為第七軍的幕中人物,以親身的經歷,寫出史料文章,自然不同耳食。」感謝所有被收錄本書的所有作者,雖然大多數不知真實姓名,但同樣感謝您們精彩的文章光大本書的篇幅,深深致上一鞠躬!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28350
  • 叢書系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372頁 / 14.8 x 21 x 1.9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西安事變後與蔣先生在溪口故居一席話/張任民

編者按:張任民將軍為桂軍前輩,二十餘年前即歷任李宗仁之參謀長暨廣西保安副司令等要職。自大陸變色,張氏即蟄居香港,杜門謝客,淡泊自甘,不再與聞時事。

近月來,以本刊連續刊載當年西安事變之珍史,張氏每期必讀,感慨滋多,並承追述民二十六年春曾代表李、白赴溪口謁晤蔣先生一幕往事;此中經過,皆屬親歷,為外人所不及知之者。茲蒙應本刊之請,將當時情形,就記憶所及,撰成此文,由本刊發表。誠為西安事變後之一段最寶貴資料也。

代表李白赴溪口謁蔣

在最近幾期的《春秋》上,接連刊載了好幾篇關於西安事變當時的珍史,每讀一次,就會挑起我若干年前的一些回憶,前塵影事,偶一追懷,猶歷歷如在目前。

當民廿五年十二月西安張楊兵諫事件掀起後,蔣先生被困臨潼,安危未卜,舉國震驚,謠諑紛起。在那個時候,中央對張楊在措施上既舉棋不定,而對於幾個較特殊省份,如:四川之劉湘、雲南之龍雲、山東之韓復榘、廣西之李白等等,亦深具戒心,蓋唯恐彼等萬一在行動上與張楊呼應,致事態擴大,將造成四分五裂,無可挽救之局!
彼時筆者方任廣西綏靖公署參謀長(主任為李宗仁、副主任為白崇禧)。若以彼時各方情况而言,因蔣先生被劫持,中央羣龍無首,雲南、四川、山東諸省,聞變心驚,各有懷抱,信使往還於途,亦是千真萬確之事實。即桂林方面,時亦出現不速之客,有所洽談。筆者那時以職務關係,對廣西方面究應採取如何應變之策,無不親身參與,並多籌謀。今日舊事重提,雖有一言難盡之感,但總括說來,當年李、白之態度,尚能從大處着眼,以國脈為重,對各方來使,大抵皆以冷靜態度,妥為應付,仍盼最高統帥能早日無恙歸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