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家事生活展
抗戰紀聞

抗戰紀聞

  • 定價:540
  • 優惠價:948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5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抗戰紀聞》選擇的內容依然以親歷親聞為首選,這些文章的重要性和它的真實性,和一般外界隨手俯拾的文章相比,是有天壤之別的。
  
  而抗戰這議題,自然會有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與人物,也不排除有降志投降的投機份子,甚至如汪精衛、陳公博、梁鴻志、黃秋岳者流,我們都一秉客觀之立場來論斷,是是非非歷史自有公斷,我們尊重歷史之事實,還原歷史之真相,無庸去避諱,也無庸去粉飾。
  
  一如其他幾本著作一般,書中之作者多用筆名,若能考證出來的我們會註明,若無法得知者,我們也一如其舊。
 
本書特色
 
  彙集數十位作者親歷親聞,真實而有根有據,不同凡響。
  文筆粲然,可讀性極強,近身觀察,視角獨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原著/岳騫(1922—?)
 
  本名何家驊,筆名有: 越千、方劍雲、鐵嶺遺民等。安徽渦陽人,1949年赴台,五0年代回香港。後創辦《掌故》雜誌七十期(1971年9月~1977年6月),任香港中國筆會會長、秘書長。
 
  岳騫以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報導文學及傳記。著有《瘟君夢》、《紅潮外史》等。特別是窮三十年之力,編成《民國生卒年表》一書,網羅至四千餘人。對每一人物生卒年均考訂詳確,為研究民國歷史人物的重要參考資料。
 
主編/蔡登山
 
  曾任高職教師、電視台編劇,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企劃經理、行銷部總經理,沈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之間,幾達二十餘年。 一九九三年起,籌拍「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擔任製片人與編劇,將史料與影像融於一爐。四年間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該系列紀錄片,並榮獲一九九九年教育文化金鐘獎。
 
  編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抗戰紀聞》編輯前言/蔡登山
我所知道的東北義勇軍/黃恆浩
李春潤
鄧鐵梅
苗可秀
吳月泉
張濯域
趙景龍
後記
苗可秀生平事略/孫偉健
堪稱抗日英雄
原是青年黨員
但求無愧於心
慷慨犧牲壯烈成仁
遺書字字是血
「張良椎蘇武節」
馬占山部隊遭遇記/高山安吉作 陳嘉騏提供
抗日民族英雄馬占山/楊潔如
顧維鈞獻計少帥
林義秀訪馬占山
屯墾軍開到江省
敢死隊黑夜渡江
退守海倫以後
被張景惠說服了
老段的一篇談語
板垣會見馬占山
英雄所見略同
和朋友表明心跡
決心脫出滿洲國
一二八淞滬抗戰親歷記/莊翰青
忍無可忍、轟然還擊
當日成立、滬辦事處
九世之仇、一朝伸雪
各地捐款、如潮湧至
陣前易帥、徒喚奈何
吳淞要塞、夷為平地
一場大戰、三十三日
一二八淞滬抗日的回憶/徐義衡
「淞滬戰役」十九路軍與日軍之概況/《掌故》資料室
十九路軍全體官佐題名
第五軍全體官佐題名
日本侵滬陸海空軍實力統計
淞滬戰役我軍官佐士兵傷亡失蹤統計
淞滬戰役我方戰區民眾傷亡失蹤統計
淞滬戰役敵軍官佐士兵傷亡統計
淞滬戰役始末大事日誌
抗日英雄翁照垣將軍傳/丘國珍
張自忠將軍殉國三十年祭/岳騫
共同前進/汪兆銘
歡迎汪主席/內閣總理大臣公爵 近衛文麿
汪主席訪日的意義/社論
中日軸心的強化
粉碎重慶的煽動
對於國際關係的影響
汪主席訪日記/本刊記者
八年來的回憶/陳公博
一 汪先生的心境
二 和平運動前後和我的主張
三 南京政府的組織和我決定的原則
四 敵性的南京和危險的南京
五 汪先生逝世以至日本投降
六 南京政府解散和赴日歸來的經過
七 結論
以下即是從未公開過〈八年來的回憶〉最後部分
陳公博垂死之言/朱子家
(一)民國廿二年五月二十一日電
(二)民國廿二年五月二十九日電
陳公博逃亡日本真相——勝利初期的南京別一幕/大風
周佛海設立招賢館
程彭同居笑話共妻
戀新忘舊周鎬重婚
彭壽通敵被判極刑
周鎬捕鮑文沛真相
陳公博為何飛日本
梁鴻志死前兩恨事/朱子家
梁鴻志出身官宦世家
從維新政府到汪政府
捕漢奸分開兩地拘押
楚園作楚囚特殊生活
梁鴻志博學作一字師
停止優待起解提籃橋
頻死前透霹兩大遺恨
囚禁之中仍不廢吟詠
不畏一死卻畏離別苦
與梁鴻志談詩——並論及若干與政治方面有關的詩人/花寫影
博聞強記一談五六小時
考題廣泛似一部廿四史
再論與政治有關的詩人
熊天翼精明幹練有主張
推崇彭醇士人好詩亦好
對段祺瑞念念不忘知遇
重光葵認漢奸皆不可靠
題《若定廬圖》有一段掌故
徐又錚輓孫聯共推第一
徐對軍事方面尤為卓絕
周天爵戰敗鬧出大笑話
王揖唐對直奉戰作檢討
重用段芝貴令人難索解
張之洞以詩諷人極尖刻
《爰居閣集》更多諷剌篇章
詩才難得多人為梁緩頰
梁詩太刻薄令人起厭惡
剃人之頭者人亦剃其頭
抗戰期間最轟動的間諜案/司馬亮
小諸葛建議封鎖長江
利令智昏黃秋岳賣國
兩頂呢帽是破案關鍵
防諜肅奸軍統第一功
物傷其類梁鴻志賦詩
黃秋岳談「寇、賊、奸、宄」——「劫人曰寇,殺人曰賊,在外曰奸,在內曰宄」/花寫影
亦囂所藏黃秋岳詩簡
梁鴻志哭黃詩極沉痛
黃氏父子均通敵有據
引經據典談漢奸間諜
嚴嵩雖奸詩文皆峻潔
黃秋岳論詩要語不煩
一代詩人竟甘為內宄
「做官不做事」王揖唐妙語妙人——汪精衛對之搖頭嘆息稱為官僚之最!/桐城小吏
——成日無事忙
——受審不出聲
——有學惜無品
——無恥無所謂
——卸任如搬家
上海「三大亨」的張嘯林誤信土肥原/海客
——稱覇西子湖
——避高走紹興
——綽號張大帥
——夢想當省長
——三晤土肥原
——死於保鏢手
風流放誕記陳群/張叔儔
不做上大夫終為階下囚
民十年北伐隨節赴桂林
布庫街驚艷皮箱購不完
入不敷出苦了宣傳委員
做了「維新政府」的部長
汪政摧垮台陳氏仰藥死
風流自賞當眾常發妙論
從陳群服毒說到汪墓被炸/臧勺波
肅奸的理由與反效果
因題《猛虎圖》初識陳群
蕭叔宣死得不明不白
梅花山汪墓被燬重述
清凉山火葬場的一幕
汪政權從一抹斜陽到黃昏/白松子
陳璧君在粵為太上省長
林汝珩當廳長不可一世
假借奔喪之名溜之大吉
汪面諭陳周與重慶連絡
周佛海一連串重要措施
請求調任行政督察專員
難賞西湖月不見海寧潮
三方面人物相聚在一堂
林汪送大禮有要人保護
林汝珩不忘本汪屺鬧窮
汪屺居然有挨罵的經驗
我的三個晚節不終的師友:諸青來、趙厚生、袁履登落水記/踽翁
留學日本、長經濟學
寧捲舖蓋、不肯低頭
狡兔三穴、左右逢源
劃線不靈、一敗塗地
露水姻緣、不計其數
苦言相勸、充耳不聞
過其官癮、自甘墮落
一生忠厚、難免胡塗
重重圍困、粉墨登場
我所認識的「日本通」李擇一/水一亨
日軍方要與杜月笙連絡
一頂漢奸帽子尺碼太大
留學日本與日人交情厚
錢財如糞土到手都花盡
「塘沽」協定李為牽線人
德官員對菜肴讚不絕口
故態復萌旅費全部輸光
自承聲色犬馬無所不好
八十老翁飽嘗甜酸苦辣
唐有壬夫人拒受汪精衛贈金記/秋柳
汪精衛賞識唐有壬
不速客送來生活費
歐陽立徵電呈重慶
明令嘉獎加倍贈金
汪陳認為恩將仇報
《海上春秋》風行一時
吳佩孚汪精衛何以不能合作?——從孔祥熙派專人赴北平謁吳說起/劉泗英
潛赴北平、密謁吳帥
皮袍夾縫、取出孔函
土肥原來迫吳出山
惜別依依、詩重心長
和平主張、吳汪不同
汪函吳帥、暢論大局
吳覆汪函、促返四川
紛紛勸進、四面楚歌
牙疾轉劇、以身殉國
北平太和殿上受降紀實/凌雲
呂文貞少將先抵北平
何其鞏轉達日方意見
高橋坦一行徒手而來
嚴肅氣氛中有問有答
高橋坦故作驚人之論
將酒井隆押解赴南京
受降地點選定太和殿
太和殿內外無限風光
受降典禮雙十節舉行
吹吹打打根本博獻刀
孫連仲發帖招待記者
有問無答孫長官闖禍
川島芳子刑場逃生之謎/任思
從迎實館改押第一監獄
多田駿庇護活躍關內外
屢電東條要做中日橋樑
受審時公然嘲弄檢察官
川島逃出生天種種疑點
很多證據證明芳子伏法
 

《抗戰紀聞》編輯前言
 
蔡登山
 
  《抗戰紀聞》的編輯,亦如《晚清遺事》與《民初珍史》一般,它選擇的內容依然以親歷親聞為首選。而這次我的選文範圍甚至用到了《華文大阪每日》半月刊,這雜誌是大阪每日新聞社和東京日日新聞社創刊於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終刊於一九四五年五月,共一百四十一期,是以中文撰寫向中國發行的雜誌,是日本對中國政治宣傳的一環。我特別選刊了《華文大阪每日》一九四0年四卷第一期新年加大號的汪精衛的〈共同前進〉一文及《華文大阪每日》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第七卷一期「汪主席訪日特輯」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公爵近衛文麿的〈歡迎汪主席〉及該特輯的社論〈汪主席訪日的意義〉和該刊記者報導的〈汪主席訪日記〉,這些文章比較珍貴而難見,另一方面也想呈現「汪精衛訪日」的日方觀點,做為文獻上這些文章有其特殊的意義。
 
  他如,黃恆浩寫〈我所知道的東北義勇軍〉就強調「凡是我所知道的事情,都是由當時日記抄下來的,所以不僅事實是真的,即所書年月日亦是當時記載的,不過當年日記簡略,對於一件事的記載,惜未能詳盡耳。」而陳嘉騏所提供的〈馬占山部隊遭遇記〉是日人高山安吉所寫的,當時發表在日文版《滿洲建設秘話》一書中,陳嘉騏曾請人譯成中文,而譯文也保存了二十餘年才發表。楊潔如寫〈抗日民族英雄馬占山〉說他和馬占山有多年的友誼,當他知道馬占山要和日本人合作這一消息的時候,曾深夜見馬占山,談到此事時,馬占山曾非常懇切的對他表示:「我是堅決主張抗日的,怎肯和日本人合作呢?」馬占山一開口就同他作了如上一個說明。莊翰青在寫〈一二八淞滬抗戰親歷記〉文中也說:「十九路軍駐滬辦事處,在范其務積極推進下,在滬西成立;當時筆者亦在處內主理機要公文電訊。全處上下,均勇於赴事,絕無遲到早退情事;其有未完事務,雖勞役至深宵,亦毫無倦容,為歷來軍政機關中,絕無僅有現象。」而徐義衡也是親歷的,他寫〈一二八淞滬抗日的回憶〉一文中說:「我本來是在十九路軍六十一師戴孝悃師長那方面做政治工作的。因為戴師長卸任六十一師長調任淞滬警備司令,我也隨同他到淞滬警備司令部做事。」而寫有《十九路軍興亡史》一書的丘國珍曾任第十九路軍第六十一師第七旅參謀主任、特務營營長,第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第一五六旅參謀主任。而翁照垣時任第十九軍七十八師第一五六旅長,駐守吳淞要塞和寶山。由他來寫〈抗日英雄翁照垣將軍傳〉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
 
  岳騫本名何家驊,筆名有:越千、方劍雲、鐵嶺遺民等等。他是安徽渦陽人,一九四九年前後赴臺,在五0年代回香港。曾任香港中國筆會會長、秘書長。岳騫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報導文學及傳記。有《中蘇關係史話》、《水滸傳人物散論》、《八年抗戰是誰打的》、《瘟君夢》、《偽滿州國興亡秘史》、《紅潮外史》、《毛澤東出世》、《瘟君前夢》、《瘟君殘夢》、《妖姬恨》、《滿宮春夢》等等。
  
  岳騫於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創辦的《掌故》月刊,至一九七七年六月十日終刊,出了七十期。岳騫在《掌故》發刊詞中說道為何要在香港創辦此月刊:「以今日環境而論,研究中國現代史最理想地區應是香港,寫作有絕對的自由,不受任何方面干預,而材料也可以到四面八方去搜集,不受時空的限制,如果不能在香港保留一些正確的現代中國史料,後來者要研究民國史就更難了。」他還提到重要的關鍵在於「違難香港人士中,不乏昔日在軍政界居重要地位的人士,許多真正的史實就是他們的親身經歷,而不曾為任何報章雜誌所刊載,若能將耆老們的口述或寫作的資料加以整理發表,他日可供修史者採擇,目前則可作為研究現代史的第一手資料。」他寫的〈張自忠將軍殉國三十年祭〉說一九七0年五月十六日是故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殉國三十周年紀念日,國運蜩螗,人事滄桑,此一代英豪殉國之事,到今天漸漸為人淡忘了。為了使青年的讀者知道我們中國在抗戰期間也曾出過如此偉大的英雄,也為了使中年以上的讀者回憶一下悲壯的史蹟,恢復對國家前途的信心,覺得有寫此文的必要。他在文前並加了一段按語:「本文於年前刊於《萬人》雜誌,是時亡友張海山(贛萍)先生尙在,文後由海山加按語,今海山逝世已將兩年,重刊此文不僅記述藎忱將軍之功勳,亦悼念亡友海山,二張雖事功不侔,但其立心處世大致則相同也。」
 
  陳公博的〈八年來的回憶〉是他在南京獄中所寫的,當時各報固競相刊載,有些書店,還印成專書出售。但卻有遺漏,就是結論的最後幾段。一九七三年《大人》雜誌重刊全文,並補充結尾的闕漏,金雄白(朱子家)「認為是太有意義了。這一份遺書,可留作千秋萬世之後,讓治史者來把它作為評騭的依據吧。」
 
  張叔儔寫〈風流放誕記陳羣〉一文說:「陳群的一生歷史,向少人知。茲特就筆者與人鶴(陳群的字號)生前的交往共事之經過,錄而出之,事雖瑣碎,無不真實,或為本刊廣大讀者所樂聞。」而臧勺波(卓)的〈從陳羣服毒說到汪墓被炸〉說道「筆者之陸軍小學同學陳健君(字祖彝,後曾留學法國研究哲學),時為軍事參議院軍事廳長,與陳羣素相得,健君乃陪余晤陳群於內政部。實為余與陳羣建交之始,同時亦為永訣之終。時距抗戰勝利不及一年。」又筆名「白松子」寫〈汪政權從一抹斜陽到黃昏〉一文,「說提起林汝珩、汪屺兩人的姓名,在廣東人聽來,當不十分陌生。因林汝珩是陳璧君的誼子;汪屺是汪精衛之堂姪也。林汝珩與汪屺皆已早作古人。林氏於十餘年前,患肝癌,死於美國;汪屺亦早卒於本港,墓木已拱。筆者與林、汪兩人皆屬老友,偶感舊情,特將林汪二人過去之略歷及趣事,敘述於左,或為《春秋》廣大讀者所樂聞。」筆名「踽翁」寫〈我的三個晚節不終的師友:諸青來、趙厚生、袁履登落水記〉也說:「青來與我原處於師友之間,厚生與我為相知甚早之人,履登則為我的業師,無奈他們三人,或則抱有成見,或為羣小包圍,執迷不悟,粉墨登場,終致身敗名裂。舊事重提,不勝感慨繫之。」筆名「水一亨」寫〈我所認識的「日本通」李擇一〉提到翻閱台灣出版《傳記文學》,看到章君穀君執筆的《杜月笙傳》中,涉及李擇一的一大段,細閱一過,不禁為亡友大抱不平。「事實總是事實,立傳應力求存真,『諛墓』之作,未嘗不可,但加厚誣他人,烘抬死者,則其態度大可商榷。」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辨誣之作。劉泗英的〈吳佩孚汪精衛何以不能合作?──從孔祥熙派專人赴北平謁吳說起〉文中說:「民廿七年十二月上旬,重慶國府行政院長孔祥熙氏因知筆者為吳氏舊屬,適筆者從業於四川省銀行。孔氏乃再三要筆者潛赴北平,密謁吳氏,報告我國抗戰實況及計劃。」
 
  由此可知這些文章的重要性和它的真實性,和一般外界隨手俯拾的文章相比,是有天壤之別的。而抗戰這議題,自然會有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與人物,也不排除有降志投降的投機份子,甚至如汪精衛、陳公博、梁鴻志、黃秋岳者流,我們都一秉客觀之立場來論斷,是是非非歷史自有公斷,我們尊重歷史之事實,還原歷史之真相,無庸去避諱,也無庸去粉飾。一如其他幾本著作一般,書中之作者多用筆名,若能考證出來的我們會註明,若無法得知者,我們也一如其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28404
  • 叢書系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414頁 / 14.8 x 21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川島芳子刑場逃生之謎/任思
 
川島芳子──這個東洋的瑪坦哈麗,以間諜女王姿態,引起過整個時代的注意;按照正史紀錄,她是在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日在北京被捕,其後以漢奸論罪,然後於一九四七年十月底被判處死刑,一九四八年三月底執行槍決。
 
但是最近有人指出:川島芳子並沒有死。說這話的是一個當年在北京被同囚一獄的日人,他的假名是「張平三」,在沒有聆聽川島芳子為何「死而復生」之前,且聽他說說他所知道的川島芳子及其後在獄待決的「頭頭是道」經過。
 
從迎實館改押第一監獄
 
據說,川島芳子雖是日本間諜,但以漢奸論罪的原因,乃由於她是遜清肅親王的第十四女兒,她原名愛新覺羅顯玗,別字東珍,在五歲時被乃父託與日人秘書川島浪速養育,由於自幼作男性裝扮,長成後亦多作男裝。這些過去。知道的人已很多,毋庸浪費筆墨,且說日本投降後,川島芳子以大漢奸罪嫌被國軍當局所拘,最初扣留在北京迎賓館,屬軟禁性質,當時一同被扣在迎賓館裏的,還有二十個漢奸嫌疑的中國入及五個日本戰犯。
 
及後,川島芳子從迎賓館改押北京第一監獄,才開始了正式監獄生涯。
 
第一監獄在北京外城南端,緊靠城墻,是一座長方形建築物,附近沒有民居,只有田地和墳墓,裏面的監倉,四面是墻壁,上面開了一個很小的四方窗口,房外有一小電燈,是與鄰房共用的,光線非常暗淡。
 
川島芳子所住的監倉裏,只有一張木床,和一具放在一隅的馬桶,當然是大小便兼用的。
 
自從進入監獄後,伙食當然很差,通常只有粟米粉做成的饅頭和一些加上鹽水煮熟的爛菜葉,簡直是食不下咽。
 
但是川島芳子幸得一人每天替她帶入食品,這人就是她的律師,為了避免惹麻煩,這裏不便擧出他的名字,不過這個人是一直替川島芳子服務到尾,以迄詆被送進刑場為止。
 
多田駿庇護活躍關內外
 
這個偽名「張平三」的人,透露川島芳子的一生,說她傳奇事蹟最多,據說她最初和一個日軍旗手山家亨中佐熱戀,後來和蒙古英雄巴布甲之子結婚,不過只是極短暫時間便離開了。
 
川島芳子的「功業」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偽滿成立以後,真正支持川島芳子的人是偽滿軍政部顧問陸軍少將多田駿(按:此人後來官至大將),憑了他的權力庇護,川島芳子才能夠在關內關外活躍一時。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選書
  • 瑞昇全書系
  • 年度考試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