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決定提筆寫下這篇前言,竟然過了2個小時。
刪刪改改,不論如何下筆自己都不滿意,最後乾脆重新寫過。
明明內心有千言萬語。
偏偏作品在這個時候總是袖手旁觀。
我偷偷瞄向擺放在工作台的作品。
壓克力製的眼睛刻意望向他處,但若不小心和我視線交會,
盯著我的眼神肯定在說:「難道我還在展示中?」
仔細想想,創作時我似乎並不在現場。
很多人都曾問我:「你是如何創作出這些作品?」,但我卻想不起來。
或許花些時間回想就能具體說明,但在我思索的期間,大家應該早已回家。
的確這些作品都是由我親手創作,然而感覺上它們早已存在,只是隱而不現,然後才倏地現身。
我從一開始就一直有這種感覺。
自己親手創作,自己卻沒有創作的感覺,沒有屬於我的深切感受。
或許這是因為作品好比音樂,我希望它屬於大眾,而非專屬一人。
展覽時心情更為強烈,作品站上展台的瞬間,那神情比平常認真又莫名自信。
不敢相信這是自己一手形塑的孩子,內心既開心又有些落寞。
不過這些作品帶給我許多禮物。
好比這次的大禮,讓我有幸能夠出版作品集。
我至今依舊深深記得學生時期第一次購買的作品集。
書本的重量似乎藏有未知的祕密,每翻一頁就有讓人期待和驚奇的發現。
就像小小的碎片填補了內心的缺口。
如今這本書早已變得破舊不堪,但是一旦遇到瓶頸,我總是會拿來翻閱。
沒錯,當我翻閱這本書時,肯定是遇到瓶頸。
這本書,或許會給出一些提示。
這本書,或許會帶來一些重要靈感。
我簡直要將書看穿了,倘若它擁有魔法或魔力等法力,想必已被我消耗殆盡。
即便如此,我每次仍滿懷期待地翻閱。
我出版的書,或許難以擁有同等重量。
但是我依舊誠摯地希望,這本書對你或對任何人而言,都能成為一股助力。
這本書刊登了2013年末到2021年10月,大約7個年頭的作品。
內容依照個展編排各個章節,其中的主題風格都不相同,
我想大家可以從中感受到作品隨著歲月產生的風格變化。
另外,也希望大家配合書中的故事一起欣賞,由於內容有點多,
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故事開始閱讀。
對我而言,這本書為我的作品做了一次彙整。
如果大家喜歡這本書,希望大家在閱讀後能告訴我自己的感想。
最後對購買這本書的讀者,
持續留意喜愛作品的各位,
全力給予協助的工作人員,
還有至今不吝支持與鼓勵我的人,
在此表達我深切的感謝,謝謝大家。
願這本書能成為填補大家內心的小小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