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今天,人才的競爭變得日趨激烈。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場「知識」與「經濟」並重的「人才競賽」中脫穎而出。要把孩子培養成才,不外乎要從重視孩子今天的「成績」開始。於是,家長們使盡全力,為了孩子能取得好成績開始了競爭:你家的孩子上了「才藝課」,我家的孩子就上「數理資優班」;你家孩子上補習班,我家孩子請家教;你家的孩子考96分,我家的孩子起碼也得考96分……
總之,一切以學習為重要指標,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考試取得好成績。因為做家事會占用時間,所以家長總是說:「去,去,你去學習!這些事情由我們來做,不用你動手。」於是,把本來屬於孩子動手的樂趣剝奪了;有的家長認為「玩」會讓孩子的心變「野」,所以就把孩子關在家裡,不允許孩子出去「撒野」……孩子的成績決定一切。至於孩子的心靈感受、孩子的人格培養、孩子的人格教育,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了。
教育重心的嚴重失衡,導致教育問題層出不窮。由於學習壓力、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有心理問題,比如厭學、焦慮、缺乏自信等。還有一些孩子不堪重壓,叛逆、去網咖、離家出走、徹夜不歸,甚至以死「要脅」……而家長也常常因為感到付出太多但收效甚微而傷心絕望。
許多悲劇的發生,不得不讓我們警醒和反思:我們的教育是否過於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是否歪曲了教育的本義?
事實上,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更重要。過於功利的教育目的只會讓教育失衡,扭曲孩子的心靈,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即便孩子的課業成績很好,但依然得不償失。
對於孩子來說,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應該是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長大成人,然後才是成績、成才、成功。
很多時候,孩子能不能考出好成績,能不能獲得成功,是受多方面條件限制的。比如,家庭教育因素、心理因素、習慣因素等等。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替孩子成長、不能替孩子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直、正派的特質……而孩子只有擁有這些可以自己成長的力量,才能經得起未來社會的考驗,頂得住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壓力,茁壯成長,贏得快樂幸福的人生。
孩子的可塑性極強,但也很脆弱,面對的誘惑也很多。家長必須具有更多的耐心、細心和智慧,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賞識孩子、規範孩子、引導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但同樣要保持警惕,避免讓孩子去體驗不該體驗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少年時期健全人格的培養正是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保證。因此,家長不能本末倒置,只重視孩子的課業成績,卻忽略了成長過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本書結合大量生動的教子實例,旨在告訴家長,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希望家長能在閱讀中得到啟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從而更懂得如何去關愛自己的孩子,增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
願本書能為繁忙的家長提供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實用技巧。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