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二卷)

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二卷)

Religious Environmentalism and Religious Changes in Taiwan

  • 定價:680
  • 優惠價:961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7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提出「臺灣宗教環境學」作為全書的新詮釋概念,並成功地網羅包括當代臺灣學界的(文學、歷史學、哲學、宗教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中,堪稱最精英學者群也是最多元的原創性論文在內。
 
  本書共分二卷,全部內容已達30篇之多,已涵蓋臺灣各宗教(民間宗教、原住民宗教、一貫道、新興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研究,所以能夠據實針對臺灣本土大眾宗教信仰變遷:從數百年前至今的歷時性變遷,也同時關注到國家政策的主導力量、並將諸如原住民族/漢族信仰差異、二次大戰後社會變遷帶來的新興宗教崛起、全球化導致的宗教資本化與商品化、大眾信仰與身心靈醫療的復甦等各類課題,都有機的相應納入。
 
  此外,本書還特闢一大項,專門介紹當代臺灣各學科研究大眾信仰變遷的典範學者,讓讀者了解一個學術研究者,彼等對於相關問題的設立及其解決的來龍去脈。可知,本書堪稱是,一本歷來有關臺灣大眾信仰變遷的著作中,不但最具跨學科特色且又兼具「臺灣宗教環境學」新詮釋理念的,兩卷版研究精華匯集。   
 
本書特色
 
  一本歷來有關臺灣大眾信仰變遷的著作中,不但最具跨學科特色且又兼具「臺灣宗教環境學」新詮釋理念的,兩卷版研究精華匯集。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張珣  
 
  人類學者
  
  學經歷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博士
  曾任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研究學門召集人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
  臺灣宗教學會理事
  臺灣大學人類學學系兼任教授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學術專長
  臺灣民間信仰,兩岸媽祖信仰,宗教與華人現代社會 
 
  著作
  《海洋民俗與信仰:媽祖與王爺》、《媽祖信仰的追尋》、《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疾病與文化:臺灣民間醫療人類學研究論集》等著作。與人合編有《當代臺灣宗教研究導論》、《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研究典範的追尋》、《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人類學家的我們、你們、他們》、《宗教、法律與國家:新時代的文化復振》、《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一卷)(主編)、Religion in Taiwan and China: Locality and Transmission等專書。  
 
  學術榮譽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1997-1998)
  電子郵寄地址etch@gate.sinica.edu.tw 
 
江燦騰
 
  1946年11月3日生,桃園大溪人,現居新竹縣竹北市。 
  
  學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
  曾任教於臺大與清大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創校首位榮譽教授,現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退休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
  臺灣佛教文化史、中國近代佛教思想史、東亞近代佛教史等。
 
  著作
  《現代中國佛教史新論》(1994年)、《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1997年)、《臺灣當代佛教》(2000年)、《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2001年)、《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2001年)、《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2003年)、《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2006年)、《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2009年)、《臺灣佛教史》(2009年),以及《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 從當代臺灣本土觀察視野的研究開展及其綜合性解說》(卷一) (卷二) 、《當代臺灣本土大眾文化(第一冊):雙源匯流與互動開展精選集》(合著)、《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一卷)(主編)等。 
 
  學術榮譽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八次得主
  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
  第二屆臺灣文獻傑出工作獎得主
  2000年獲選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電子郵寄地址:chiang1946@gmail.com  
 

目錄

前言與致謝/張珣、江燦騰
推薦序/康豹
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簡介
編者與作者簡介
導 論/江燦騰、張珣 
一、編輯構想與書名釋義 
二、何謂「宗教環境學新視野」? 
三、 補充說明:有關本書詮釋理論「宗教環境學」架構的提出與主要奠基者張珣的學術概念形成略史
 
第四部份:新興宗教與宗教轉型研究精萃
第十四章 宗教社會學視野下的新興宗教/丁仁傑 
一、新興宗教在臺灣 
二、漢人民眾宗教內在發展邏輯的演變 
三、幾個代表性的當代臺灣新興教團修行方法簡介
四、當代臺灣新興宗教發展背後的深層理論意義 
參考書目
第十五章 臺灣新興宗教理論建構的檢討和反省/林本炫 
一、「新興宗教」的內涵 
二、「新興宗教」和「世俗化」 
三、「理性選擇理論」和新興宗教 
四、瞿海源的分析模型 
五、鄭志明的「合緣共振」說 
六、丁仁傑的「社會分化」論 
七、結語
參考書目
第十六章 民間宗教調查與研究/王見川 
一、「民間信仰」的意涵 
二、歷代統治者的宗教政策與方針 
三、日本官方支持的宗教信仰
四、光復前臺灣民間信仰的資料與研究者 
五、日治時期的宗教調查報告 
六、戰後的宗教調查與研究者 
七、「信仰特色」舉例 
附錄 
後記
參考書目 
第十七章 民間信仰與社會網絡/林本炫
一、前言  
二、從兩個研究傳統談起  
三、「臺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問卷資料的發現 
四、深度訪問資料的進一步探索  
五、結論與討論  
參考書目  
第十八章 一貫道歷史新研:淵源、特點及其早期史初探/王見川 
一、前言  
二、「一貫道」教名的涵意及其由來  
三、關於「一貫道」創立者王覺一  
四、從一貫道的特點看其淵源  
五、「一貫道」早期史:路中一至張天然掌道初期情形  
六、結論  
第十九章 西方基督教在臺灣的歷史詮釋/梁唯真 
一、前言  
二、臺灣基督教內部撰述與研究   
三、臺灣宗教學術脈絡中的基督教研究  
四、評析與展望  
參考書目  
第二十章 評黃倩玉的慈濟詮釋學/江燦騰  
參考書目 
 
第五部份:宗教身體與環境研究選萃
第二十一章 從自我關注到倫理主體的建構生成,及其餘韻:以慈惠堂母娘信仰為例/余安邦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與背景  
二、慈惠堂的源流與瑤池金母  
三、田野說明與進香儀式  
四、宗教場域權力關係中的主體  
五、關注自我與自我認識  
六、儀式、語言及展演  
七、訓身、靈動與意識轉換  
八、倫理主體與生存美學的基礎探問  
參考書目  
第二十二章 大眾信仰中常見的藥籤、占卜與醫療行為/宋錦秀 
一、臺灣寺廟藥籤與民間醫療  
二、藥籤基本類型學  
三、文本權威、俗定慣習與歷史  
四、藥籤療癒之力的操作機制  
五、藥籤占卜醫療的道德文化基礎  
六、代結語:藥籤「療癒」再探  
參考書目  
附錄:徵引寺廟暨主祀神明一覽表  
第二十三章 北部正一派道士的補春運儀式/許麗玲  
一、前言  
二、過年、流年及補春運  
三、補運(保運)、安太歲及祭改  
四、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一:流年圖  
附錄二:補運疏文  
第二十四章 保安村社區信仰中的除災、改運與淨化環境儀式/丁仁傑 
一、前言  
二、 David K. Jordan田野民族誌中對於保安村驅邪過程的書寫  
三、災難的降臨與禳除:保安村的實例  
四、討論與結論  
參考書目  
 
第六部份:研究典範學者介紹
第二十五章 楊儒賓與新儒學宗教向度的多元詮釋與建構/林永勝、賴錫三 
一、楊儒賓多元詮釋學的提出背景與研究起點  
二、占卜、煉丹術與儒家思想的關連性  
三、冥契主義與儒家的體證經驗  
四、氣論、工夫論與儒家的身體觀  
五、結語:當代臺灣新儒學宗教向度的多元詮釋與建構  
楊儒賓著作目錄(僅列出專書)  
第二十六章 當代臺灣「佛教文學」現代詮釋的建構者群像/丁敏 
一、本文論述的概念思維和主要解說領域  
二、有關敦煌學研究的詮釋建構者群像概述  
三、有關詩禪交涉研究的詮釋建構者群像概述  
四、有關僧傳研究的詮釋建構者群像概述  
五、有關佛教經典文學研究的詮釋建構者群像概述  
六、結論  
參考資料  
第二十七章 「社會禪」的兩個新典範:荒木見悟與江燦騰/張崑將 
一、前言  
二、荒木與江氏的學術背景與共同關懷  
三、兩書章節概要評析  
四、兩書研究方法之特色  
五、學問的世界與信仰的世界之間  
第二十八章 林鎮國與佛教多元哲學研究的詮釋建構/劉宇光、趙東明 
一、基本介紹與相關問題  
二、東亞佛教思想的批判研究者  
三、檢討研究方法現況的反思者  
四、當代臺灣佛教哲學研究發展的主要策劃者  
五、結論與討論  
第二十九章 作為臺灣宗教社會學研究開創者的瞿海源/林本炫 
一、臺灣宗教社會學的開創與瞿海源其人其事  
二、瞿海源的主要著作及其相關內容  
三、瞿海源的相關研究方法學解說  
四、瞿海源的研究取向概述  
五、瞿海源對臺灣社會和學界的主要貢獻概述  
附錄:瞿海源的主要著作(僅列出專書)  
第三十章 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從「人文臨床」到「憂鬱轉向」的迂迴獨行/余安邦 
一、你將以斜體開顯自身  
二、人文臨床學做為思考運動的標竿  
三、自西田哲學揚帆起航的宗教凝視  
四、從不經心的現象學療癒心理學迂迴而行  
五、從「邊界處境」考察生命時光裡「活著」的意義  
六、從「靈知象徵」與「牽亡儀式」通往哀傷的抒解  
七、巫現象、惦念世界與恍惚倫理學  
八、余德慧的「晚期風格」,有嗎?是什麼?  
九、後余德慧時代的「憂鬱轉向」,或者其它……   
 

前言與致謝  
 
  本書(共二卷,下同)是兩位主編從2001 年起,首次合作編輯《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一書問世以來,由於當時深受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或被廣為當作宗教學系的相關教材使用,連大陸都出版了此書的大陸版。基於如此的熱烈反應,所以兩位主編其後又有:
 
  2003 年出版的《研究典範的追尋: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2006 年出版的《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2014 年出版的《當代臺灣宗教研究精粹論集:詮釋建構者群像》、2019 年出版的《臺灣民眾信仰中的兩性海神:海神媽祖與海神蘇王爺的當代變革與敘事》、2021 年出版的《臺灣民眾道教三百年史:現代詮釋與新型建構》的長期多次合作。
 
  而最新版彙編與集大成的,就是本書的編輯與出版。
 
  因此可以說,若無之前兩位編者的長期多次合作,並藉此積累寶貴編選經驗,就不可能有此次本書如此的煌煌問世。
 
  再者,讀者須知:本書編選的特色之一,就是從已發表的大量各類精華論文中,嚴格挑選與本書主題及其體系建構有高度相關者,才慎重納入。而之所以如此編選的考慮因素,主要基於:
  
  以此法編輯,最可方便讀者從本書無比新穎及豐富且多元內容中,一次性地立即閱讀到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菁英學者的優異學術精華,並深刻體會到其中各類型論述的彼此互相輝映或多音交響,使其承先啟後的寶貴薪傳功效,能如其所願順利達成。
 
  當然,本書此次得以順利編輯與煌煌出版,首先要深深感謝很多學界朋友的襄助:包括蔡錦堂、黃智慧、劉璧榛、陳文德、黃宣衛、呂理哲、丁仁傑、林本炫、王見川、梁唯真、余安邦、宋錦秀、許麗玲、林永勝、賴錫三、丁敏、張崑將、劉宇光、趙東明等人;以及他們文章原出處的出版單位,包括:東大出版社、《師大臺灣史學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人類學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宗教人類學》、《漢學研究通訊》、《考古人類學刊》、南天出版社、博揚出版社、《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世界宗教文化》、《宜蘭文獻雜誌》、《思與言》、《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聯經出版社、《當代》等。
 
  更重要的是,元華文創出版社的叢書主編陳添壽教授能夠慧眼識英雄,主動邀約出版本書。其後,該出版社經驗豐富的李欣芳主編與作業程序精湛的陳欣欣編輯,都對本書的精美編排與仔細校對幫助極大,因而能讓本書得以完善而又精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在此致上無比感謝之情。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112828
  • 叢書系列:臺灣政經史系列
  • 規格:平裝 / 534頁 / 17 x 23 x 2.6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論/江燦騰、張珣
 
一、編輯構想與書名釋義
 
本書是兩位主編長期且多次密切合作,為當代臺灣本土大眾宗教信仰學術精華彙編,所呈現給當代臺灣各階層社會大眾的最新現代詮釋與新型建構出來的,所謂宗教環境學新視野下的各宗教信仰變遷的多元交織實態風貌。
 
因此,它是根據全書整體六大分項專輯所匯合而成的當代臺灣宗教學術巔峰之作,足以代表我們這一代眾多第一線學術精英群的豐碩成果與璀璨之花。
 
然而,我們兩位編者的最大榮幸與最大喜悅,其實是能夠有此珍貴機會,來替本書眾多作者所提供的,有關本書全體六大分項專輯的眾多精彩論述,進行堪稱鮮明具效且又合乎現代學術規範的新型體系建構。
 
換言之,我們兩位編者的最大心願,就是能夠提出不同於歷來臺灣民間信仰各類論集或專書的學術新視野,於是我們歷經長期且艱辛的努力之後,終於提煉出來的最新學理根據,就是所謂的宗教環境學新視野的出現,並且立刻據以提出編輯本書全體內容,共有六大分項專輯的新型結構,它們是:
 
第一部份、國家祭祀與政權鼎革。
第二部份、國家治理與原住民族的宗教變遷。
第三部份、宗教環境學新視野下的宗教變遷。
第四部份、新興宗教與宗教轉型研究精萃。
第五部份、宗教身體與環境研究選萃。
第六部份、研究典範學者介紹。
 
因此,若說這是歷來首次出現的最多音交響新學術突破與嶄新貢獻,也應該不是自我過譽的學術虛詞才對?
 
不過,何謂「宗教環境學新視野」?應先對本書讀者略微說明。
 
二、何謂「宗教環境學新視野」?
 

(一)關於本書各文標題一律改通俗化問題
 
首先,本書原先設定的讀者群,就是我們本地社會的一般大眾,所以在說明上應該力求減少學院派常見的繁瑣理論賣弄與故作玄虛。
 
但,我們兩位編者實際上又面臨一種兩難的選擇困境,就是我們所挑選的原先論文寫法,都是發表在各學術專業期刊上。
 
因此納入本書後,我們最大挑戰就是,將全書的各篇標題都一律改成通俗化的簡潔標題。至於原標題與出處,則在註釋一,分別列出,以供參考。這是我們首先可以做的,而我們也的確如此做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知遠語言加碼(9/7-9/8)
  • 新時代折20
  • 小天下領券(9/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