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序Preface
形色繽紛的海洋無脊椎動物
依據臺灣物種名錄(TaiBNET)2021年統計,臺灣海洋物種達15,190種,當中軟體動物有3,631種,蝦蟹(十足目)有1,534種,珊瑚884種。換言之,假若一本書介紹100種,至少要出版150本才能勉強介紹完。這只是想告訴您,要從臺灣海洋生物中挑出100種給您認識,是多麼艱鉅的挑戰。
海保署於2020年出版臺灣百種海洋動物第一冊,先從大眾較熟悉的保育類,以及釣客夢幻物種兩個方向著手,涵蓋鯨豚、海龜、主要的海鳥與軟骨魚、硬骨魚類,均屬於脊椎動物(vertebrate),該書一出版便大受好評,除了書本本身兼具科學及教育意義,相信藝術風格的插圖也是大家喜好的原因。
在此基礎下,第二冊聚焦於無脊椎動物(invertebrate),委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國勤主任組成的專家團隊,幫大眾挑選在潮間帶有機會看到,或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種(如餐桌上的海鮮),也感謝莊小貴圖像設計工作室的丹青妙手,讓整本書深具藝術質感。
無脊椎動物數量與形態較脊椎動物更為多樣化,本書加上外部形態特徵用語以及生活史,讓讀者快速一窺這些海洋生物在不同階段的樣貌,認識這些物種基本形質與特性。
不離保育本職,書中囊括柴山多杯孔珊瑚以及福爾摩沙偽絲珊瑚、椰子蟹等三種保育類動物,還有硨磲貝、黑乳參、鸚鵡螺、三棘鱟等列於CITES附錄或IUCN紅皮書的瀕危物種,以及臺灣特有種-臺灣旱招潮,都值得吾人多加關注。
海裡的生物關係以及俗名之錯綜複雜,與陸地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蝦蛄不是蝦,俗稱馬蹄蟹的鱟不是蟹,跟蜘蛛還比較親;而同樣屬於棘皮動物,當中有美味的海膽,也有令珊瑚恐懼的棘冠海星;說到種類數量位居第二的軟體動物門,您或許並不熟悉,但如果講到九孔、燒酒螺、烏賊、花枝、魷魚、軟絲,您應該不陌生,而當中的硨磲貝、鸚鵡螺則屬於族群量瀕危的物種。
因應海洋多變化的環境,生物自有生存之道,像是不能移動,卻又可出沒於各種生態系、生物體甚至海洋廢棄物上的藤壺,其成體雖然不能移動,生殖器卻可以長達身體十倍去尋找異性交配;而同樣名為烏賊,從不到2公分的微小微鰭烏賊到外套膜可長達38公分的唇瓣烏賊,其變異性之大令人嘖嘖稱奇。為了保護自己,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靠著銀灰色背面隱身於海表耀眼的陽光下,染斑海兔則是靠著吃甚麼像甚麼的方式,與周邊海藻或海草融為一體;另外提醒各位,如果有機會看到僧帽水母、沙群海葵與擬藍紋蛸,要小心他們的毒性,可別靠近。
於是乎,一本介紹百種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圖鑑,可以伴您到海濱認識生物,或是逛魚市場、辨別餐桌上的美食,增廣見聞之際,也感恩臺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署長 黃向文 謹識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九月十一日
作者序Preface
臺灣是地球上的一座小島嶼,僅佔全球陸地面積的0.007%。臺灣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高的地方,目前已發表紀錄的物種佔全球生物種類之2.6%,臺灣的生態棲地多樣性高,加上不定期颱風的干擾,才有如此豐富之生物多樣性。在海洋環境中,臺灣本島之海岸線包含東海,太平洋黑潮及臺灣海峽之海洋系統。棲地類型包括泥灘、岩岸、紅樹林、珊瑚礁、深海、淺海與深海之熱泉等,使得臺灣海洋生物資源也非常豐富。要永續保育我們豐富且珍貴的生物多樣性,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眾了解保育行動的重要性及保護我們的物種資源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海洋保育署已於民國109年發行臺灣百種海洋動物第一冊:以脊椎動物為主,包括鯨豚及海龜等,並詳細介紹其物種資訊。我們有幸在民國110年與海洋保育署合作,撰寫臺灣百種海洋動物第二冊:無脊椎動物。本書以民眾日常能於魚市場、海岸及潛水活動時常見的品種為主要介紹,內容包括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及刺絲胞動物等。事實上,本書所描述之各類物種數量已超過百種,希望透過本書能使民眾對海洋生物產生興趣,並對其形態構造、生態習性等多一些了解,藉此提高民眾對臺灣海洋生物的保育意識與了解其重要性。希望我們如此豐富的生物資源能夠得以永續,讓世世代代都能觀賞到這些美麗又有趣的海洋生物。
我們很感謝海保署的支持和信任,讓我們可合作共同編輯這本書。本書內容中,中央研究院的陳國勤老師、王展豪博士生負責節肢動物;嘉義大學邱郁文老師負責軟體動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李坤瑄老師負責棘皮動物,另由陳國勤老師、邱郁文老師與李坤瑄老師共同負責頭足類生物;陳國勤老師負責刺絲胞動物。感謝國內生態美術家徐維駿先生、余倖霈小姐及江勻楷小姐的插畫繪製;海洋大學陳天任老師及中興大學施習德老師,台北大學廖運志老師及中央研究院鄭明修老師、陳昭倫老師及鄭安怡小姐提供甲殼類、頭足類及珊瑚的標本照及生態照片。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陳昭倫老師、海洋大學林芝君小姐、海生館楊松穎博士、楊明哲博士對本書之珊瑚、龍蝦、菟葵及鱟的內容提供專業的意見。感謝中央研究院蔡佩珍、謝瑋芃小姐,游孟貞博士及曹耀峰先生協助編輯聯絡及圖文校對修改。最後,我們感謝美術編輯莊小貴圖像設計工作室將本書設計排版的如此漂亮動人。
陳國勤、王展豪、李坤瑄、邱郁文
(作者名依編輯內容前後序)
謹識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