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序
《哲學十大問題》首先在《哲學與文化》月刊連載,後收集成冊,交由「東大圖書公司」出版,已是四分之一世紀以前的事;到今天,書中的一些內容已不合時宜,有所批評的地方,也已改進;東大編輯部最近來電,謂該書準備再版,希望作者作一番修改斧正。作者在舊書重讀之中,的確發現需改進的地方不少,不過,思想基本的結構還是歷久彌新的,因此樂意於花時間去修訂,同時寫一篇「二版序」,描述作者自身對拙著的感想。
筆者已年過古稀,亦已退休,回顧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事實上只是在「正本」、「清源」二事上,致力於「導論哲學」的工作。筆者平生無大志,只是希望作一個哲學工作的「先行者」(Praeambula philosophiae);四十年來所出版的四十幾本書都是在「導論」哲學入門,給同學們「基本的」知識和思想道路。在「正本」方面,介紹了西洋哲學的全方位「歷史發展」(有「正中」的《西洋哲學史》,有「三民」的《西洋哲學史話》,二者皆為「通史」型;其他《西洋哲學十二講》、《希臘哲學趣談》、《中世哲學趣談》、《近代哲學趣談》、《現代哲學趣談》,皆屬「斷代史」的寫法),以及融洽中、西、印的哲學概論,也是全方位的介紹哲學的「內在涵義」(有「五南」的《哲學概論》,「空大」的《哲學概論》,「五南」的《人生哲學》,「東大」的這本《哲學十大問題》)。無論對哲學家、哲學派系、哲學經典、哲學概念,都儘量做到如實地「正本」工作。
在「清源」方面,則是在許多「講演」中,針對時弊,做著批判的工作,這些講稿和論文,也已收集成冊(第一至第六冊由「東大圖書公司」出版,第七冊由「輔大出版社」出版),書名就叫《文化哲學講錄》。
筆者一直覺得,「哲學家」與「哲學老師」不同;哲學家會發揮自己的高深理論,可以「自成一家」,而哲學老師則是帶領學生進入哲學的殿堂,和學生們一起觀賞哲學智慧的花朵。筆者這幾十年來,一直希望自己做好「哲學老師」的角色,不在任何哲學局勢上標新立異,也不在課堂上宣示自己的發明,更不在生命中成立什麼派系,而深深覺得「哲學愛智」是在「定位宇宙」,並在宇宙中「安排人生」,人與人之間、哲學家與哲學家之間、哲學派別與派別之間,都應是圓融一體的,不應有「或此或彼」的對立、矛盾存在。
「十大問題」的「正本」和「清源」的內容,有許多已經由人類歷史的智慧修改了;其中最清楚的,莫過於馬列主義的「理念」和「制度」,無論蘇俄、東歐、中共,事實上都放棄了「共產」的制度,改由「私有財產」的生活方式;主要的,還是在「理念」上的改變。十幾年來,中國大陸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亦都是在制度上走回歐陸以及中華文化傳統,而放棄十九世紀以來的馬列共產。
這樣,「互助」和「仁愛」的實踐,就遠比「鬥爭」和「仇恨」,更符合人性,也更是人性發展的原理原則。
西洋十九世紀後半期的唯物、實證、實用、功利等思想,雖曾一度迷失在奴役和殖民有色人種,但畢竟還是覺醒在社會正義和人性尊嚴的考量上。
至於臺灣的宗教情操,「做功德」成為人們的新價值觀,更是可喜可賀的現象,這說明「互助」和「仁愛」才是人性在彼此間關係中正常發展的軌跡。而社會中的仇恨、鬥爭,是必須清除的。寄望哲學工作者,在這思想的基礎上,都能作為先知先覺者,一起來「正本」,一起來「清源」。
是為序。
鄔昆如於臺大學人宿舍
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