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上路吧,青銅時代!
歷史故事常常是這樣開頭的:「很久很久以前,約距今三千年前……」
身處網路無國界的現代人,一天的生活已被各式數位科技占滿,應該很難想像,沒有網路的三千年前,人類究竟怎麼過完這一天?
天亮起床、被野獸追、填飽肚皮、太陽下山、今天結束。
看來三千年前的生活方式,實在沒什麼好玩的,通常以保存名義,被送進博物館,成為展櫃裡的展品,很難讓人親近,更別說產生共鳴了。
記得從前師長總是愛鼓吹:博物館如何好如何好,有多少多少寶。但一旦進了博物館,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的規定,加上昏暗的燈光、看不太懂的展品以及落落長的文字說明,讓各式如瞌睡、腳痠、口渴等博物館疲勞與不耐,排山倒海而來。
親近博物館真那麼有那麼難嗎?那也不盡然,看在夏天有冷氣、雨天能躲雨、教育活動物超所值、展覽還算有趣的份上,大家依然願意走進博物館(培養氣質)。
只要觀眾願意走進博物館,館方無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讓大家對館內一切發生興趣,哪怕只比進門前多一丁點,都能讓工作人員很開心。
若要問身為教育推廣人員的我,推廣哪類文物最感困難,青銅器絕對是首選。面對造型各異、名字難念的青銅器,我實在搞不懂,這髒髒舊舊、高深莫測的器物,除了重得要命之外,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
不習慣不恥下問的我,只能默默靠自己努力。直到有次請館內青銅器專家開設文物課程,記得課堂上她完全沒提任何高深的學術理論,純粹從說故事出發,就讓大家聽得興味盎然。
十幾年後,我雖已從博物館門外漢走入門內,我依舊視青銅器為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仍在尋尋覓覓,如何引起大家對青銅器興趣。當各方好手紛紛以博物館文物為藍本,撰寫各式故事,「空空如也博物館」系列故事藍圖也逐漸成形。第一本《夢遊青銅夜宴》,我試圖以青銅文物、歷史人物與虛構故事來勾勒場景,在虛虛實實中營造有趣的氛圍,帶領大家回到三千年前的青銅時代。
過去與未來,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嗎?
其實不盡然。拜數位科技之賜,我們可以輕易穿越過去,也能隨意前進未來。而過去老祖宗使用的生活器物,現在依然隨處可見,相信未來也會一直使用下去。舉個例子,舉凡廚房煮飯的陶鍋,廟裡拜拜的銅香爐、犁田鬆土的鐵鋤頭,這些陶器、銅器、鐵器,一路隨人類文明進程,與時俱進來到現代。
所以,別老以為青銅器離我們很遠,是逛博物館才看得到的物件。說穿了,青銅不過就是種金屬材料,當時因原料取得不易,冶煉製作也需相當財力與人力,所以只有具身分地位的王公貴族,才有資格與能力使用青銅器。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上天和祖先時,青銅器是敬天愛神的禮器。祭拜後不免宴饗,是食器、酒器和水器。兩國交戰,征戰四方,是你攻我防的兵器和車馬器。遇宴會、打仗等場合,又是鼓舞士氣、營造氣氛的打擊樂器。
三千年前的老祖宗運用卓絕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將其應用在生活中,不只滿足物質與精神的需要,還將科學性與藝術性發揮到淋漓盡致,因而開創嶄新的青銅時代。當文明一直前進,曾經輝煌的青銅,不斷被更先進的材料超越或取代。但人們渴望與天地溝通、與人我交流的心,卻從未改變。
《空空如也博物館1:夢遊青銅夜宴》,是我梳理各式青銅器後的奇思妙想。讀完以後,請帶著孩子一起走進線上或實體博物館,試著挑一件青銅器,用想像力和超能力,穿古越今,神遊青銅時代的Lifestyle,來場心領神會的青銅夜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