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神聖的顯現:比較宗教、聖俗辯證,與人類永恆的企盼

神聖的顯現:比較宗教、聖俗辯證,與人類永恆的企盼

Traité d’histoire des religions

  • 定價:1100
  • 優惠價:79869
  • 優惠期限:2025年02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一個原始人實現神話、參與儀式的時候,他發現並瞭解了自己,因為那些神話和儀式表達了宇宙的實在,最終他意識到這個實在就存在於他自身之中。──伊利亞德

  本書作者伊利亞德是二十世紀指標性的宗教學者。他揚棄了西方基督教本位的研究立場,也不採納人文、社會學科觀點強解宗教,而是透過考察各地原始初民的神話、儀式與習俗,而回到神聖經驗本身,力圖接近宗教的起源與本質。在他眼裡,宗教研究離不開「神聖」與「世俗」之間的的辯證關係──神聖總是透過世俗之物顯現自身,卻也因顯現於世俗之物而遮蔽了自己。

  本書是探討「聖顯」──即神聖如何顯現的經典巨作。透過描繪原始初民在天、日、月、水、石、大地、植物、農業、聖地、時間等十類元素的聖顯範型,宗教運作的原型得以隱隱浮現。伊利亞德說:「人類不管在其他方面多麼自由,卻永遠都是自身原型直觀的囚徒,在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那一刻,這一種原型直觀就形成了。」

  對伊利亞德來說,「神聖」並非單指上帝或諸神,而是意識到生命的力量來源與真正意義。人們因為體驗到神聖,而有了超越混沌脫序,為生命定向之可能。《神聖的顯現》在展現了聖顯樣貌的繁花似錦同時,也勾勒了宗教的基本動力原型,除了是宗教研究的里程碑,也見證人類古往今來對於永恆合一、回歸太初企盼。

  原始人的靈性仍以其自身的方式存續著,不是在現實的活動中,而是作為一種鄉愁,創造著那些本身具有價值的事物:藝術、科學、社會理論,以及所有賜予全體人類的事物。──伊利亞德

本書特色

  ★二十世紀指標性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磅礡巨作,神話原型理論的聖經!
  ★史詩級的現象考察,展現「聖顯」的十種樣貌,勾勒宗教的動力模型。
  ★透過「神聖」與「世俗」的對照與辯證,見證亙古不變的人心企盼與追尋!

深受啟發,專文推薦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蔡源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伊利亞德此書可視為神話原型理論的聖經,他的論點可和榮格和巴舍拉的原型論相對照。──楊儒賓/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本書為伊利亞德宗教學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聖顯」與「永恆回歸」做了最系統與完整的闡述,並以各種宗教傳統的神話、儀式、象徵、禁忌、神明、鬼怪、聖物、聖殿為案例應證其理論。──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伊利亞德認為神話的宇宙性象徵誕生於人類的無意識和超意識,對心理學或是心理治療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本書中看到許多心靈與宇宙互相映照的豐富故事。──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

  面對台灣的泛靈信仰、多神信仰、一神信仰、宗教融合與新興靈性運動等諸多新時代「神聖」探索的現況,本書提供了貌似百科全書,卻能站在宗教人立場,以非基督宗教中心的靈性共同體視角來切入導覽。──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


  羅馬尼亞裔宗教史學家。1928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後,獲得獎學金到印度留學,在加爾各達大學研究梵文和印度哲學,並於喜瑪拉雅山瑞詩凱詩(Rishikesh)的隱修院住了半年。1933年回到羅馬尼亞完成其博士論文《瑜伽:論印度神祕主義之起源》,獲得博士學位,並在布加勒斯特大學任教,教授亞里斯多德和庫薩努斯的形上學、宗教史和印度哲學。

  青年時期的伊利亞德亦參與政治活動,在政治光譜上屬右派,但隨著二戰結束,羅馬尼亞落入左派共產黨的治理,伊利亞德流亡海外。1945年到了法國,一段時間後於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擔任客座教授,自此以法文寫作。1956年,伊利亞德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執教,1958年接任宗教系系主任,其間創辦《宗教史》(History of Religions)和《宗教雜誌》(The Journal of Religion)等期刊,並且擔任《宗教百科全書》(Macmillan’s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主編。1986年逝於美國。

  伊利亞德一生著作繁多,具相當文化影響力,學術作品能暢銷於大眾,撰寫之數部小說亦不乏改編成影視作品者。他所主編的《宗教百科全書》是世界最重要的宗教百科,其他重要著作包括《神聖的顯現》(Traité d'histoire des religions, 1949)、《永恆回歸的神話》(Le Mythe de l'éternel retour, 1949)、《薩滿教與狂喜之技》(Le Chamanisme et les techniques archaïques de l'extase, 1951)、《聖與俗》(Le Sacré et le Profane, 1965)、《世界宗教理念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 1976)等。

譯者簡介    

晏可佳


  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以基督教、祆教和當代宗教問題為主要研究領域。著有《中國天主教簡史》、《中國天主教》(漢、英、越南文本),合譯有伊利亞德的《宗教思想史》、湯因比的《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等。

姚蓓琴

  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現為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以現代宗教文化為研究領域,譯有帕斯卡的《外省人書信》,合譯有伊利亞德的《宗教思想史》。
 
審閱者簡介

蔡怡佳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宗教研究博士,現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宗教心理學、宗教人類學、宗教與障礙研究、生態心理學等,著有《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合譯有《宗教經驗之種種》、《宗教統治》等書。
 

目錄

|推薦序1|神話原型理論的聖經/楊儒賓
|推薦序2|伊利亞德論宗教「原型」的史詩/蔡源林
|審閱者序|走向神聖,鬆綁受苦的心靈/蔡怡佳
|導讀|神聖顯現的跨文化探索:一種閱讀伊利亞德的方式/王鏡玲

喬治.杜梅齊爾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神聖的結構和形態
1.「神聖」和「世俗」/2.方法的困難/3.聖顯的多種樣態/4.聖顯的多樣性/5.神聖的辯證法/6.禁忌和對待神聖的矛盾態度/7.瑪納/8.聖顯的結構/9.聖顯的重估/10.「原始」宗教的複雜性

第二章    天和天神
11.天的神聖性/12.澳大利亞土著的天神/13.安達曼群島和非洲諸民族的天神/14.「退位神」/15. 替代天神的新的「神靈形式」/16.融合與替代/17.源遠流長的至上天神/18.北極圈和中亞各民族的天神/19.美索不達米亞/20.特尤斯、伐樓那/21.伐樓那和統治地位/22.伊朗的天神/23.烏拉諾斯/24.宙斯/25.朱庇特、奧丁、塔拉尼斯/26.風暴之神/27.豐產神/28.大母神的配偶/29.耶和華/30.以豐產神補充天神/31.天的象徵體系/32.登天神話/33.登天儀式/34.登天的象徵體系/35.結論

第三章    太陽和太陽崇拜
36.太陽的聖顯和「理性化」/37.至上神的「太陽化」/38.非洲、印度尼西亞/39.蒙達人中間出現的太陽化過程/40.太陽的祭祀/41.太陽的子嗣/42.作為聖顯和靈魂引路人的太陽/43.埃及人的太陽崇拜/44.古代東方和地中海的太陽崇拜/45.印度:太陽的兩面性/46.太陽英雄、死者和選民

第四章    月亮及其奧祕
47.月亮和時間/48.各種月亮聖顯的連貫性/49.月亮和水/50.月亮和植物/51.月亮和豐產/52.月亮、女人和蛇/53.月亮的象徵體系/54.月亮和死亡/55.月亮和入會禮/56.作為「變化」之象徵體系的月亮/57.宇宙-生物學和神話生理學/58.月亮和命運/59.月亮的形而上學

第五章    水和水的象徵體系
60.水和事物的種子/61.宇宙起源於水/62.作為全宇宙母親的水/63.「生命之水」/64.浸入水中的象徵體系/65.洗禮/66.死者的乾渴/67.奇蹟的、發佈神諭的泉水/68.水的聖顯和水神/69.自然女神/70.波塞頓、埃吉爾等/71.水生動物和水的象徵/72.洪水的象徵體系/73.總結

第六章    石頭:顯現、記號和形式
74.作為顯示力量的石頭/75.葬禮巨石/76.具有豐產作用的石頭/77.「滑蹭」/78.有洞的石頭:「雷石」/79.隕石和石柱/80.石頭的聖顯和象徵體系/81.聖石、翁法洛斯、「世界的中心」/82.記號和形式

第七章    大地、女人和豐產
83.地母/84.最初的夫婦:天和地/85.大地聖顯的結構/86.大地之母性/87.人類生於大地/88.再生/89.由土壤而來的人/90.宇宙的團結一致/91.土地和婦女/92.婦女和農業/93.婦女和犁溝/94.綜述

第八章    植物:再生的儀式和象徵
95.初步的分類/96.聖樹/ 97.作為小宇宙的樹/98.居住在樹裡面的神/99.宇宙樹/100.倒置的樹/101.雨格德拉希爾/102.植物的聖顯/103.植物和大母神/104.圖像的象徵體系/105.大母神—生命樹/106.知識樹/107.生命樹的守衛者/108.妖怪和獅鷲獸/109.樹和十字架/110.返老還童和長生不死/111.藥草的原型/112.作為宇宙之軸的樹/113.人類為植物後代的神話/114.變形為植物/115.人和植物的關係/116.再生的樹/117.樹的成婚/118.五月樹/119.「國王」和「王后」/120.性和植物/121.代表植物的形象/1 22.儀式性的競賽/123.宇宙的象徵體系/124.總結

第九章    農業與豐產崇拜
125.農業儀式 /126.婦女、性與農業/127.農業獻祭/128.收穫的「力量」/129.神祕的人格化/1 30.人祭/131.阿茲提克人和孔德人的人祭/132.獻祭和再生/133.收穫結束的儀式 134.種子和死者/135.農業和喪葬之神/136.性生活和田野豐產/137.狂歡的儀式功能/138.狂歡和重新整合/139.農業的神祕文化和救贖

第十章    聖地:神廟、宮殿與「世界中心」
140.聖顯和重複/141.空間的聖化/142.神聖空間的「建造」/143.「世界的中心」/144.宇宙範型和建築儀式/145.「中心」的象徵體系/146.「對樂園的鄉愁」

第十一章 神聖時間和永恆更新的神話
147.時間的非均質性/148.聖顯時間的統一性和毗連性/149.週期再現-永恆的現在/150.神話時間的恢復/151.非週期性的再現/152.時間的再生/153.每年重複的創世行為/154.特定場合下對創造世界的重複/155.整體的再生

第十二章 神話的形態與功能
156.創世神話-典範神話/157.宇宙起源於蛋/158.神話揭示了什麼/159.對立統-神話範型/160.神聖的雙性同體/161.人類雙性同體的神話/162.更新、構建、入會禮等等的神話/163.神話的編造:伐樓那和弗栗多/164.作為「歷史典範」的神話/165.神話的衰變

第十三章 象徵的結構
166.象徵性的石頭/167.象徵的退化/168.幼化/169.符號和聖顯/170.象徵的內在一致性/171.象徵的功能/172.象徵的邏輯

結論

附錄一 原書建議參考閱讀
附錄二 索引

 
 

【推薦序】
 
神話原型理論的聖經
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伊利亞德(Mercia Eliade)生於1907年,辭世於1986年,完完全全是二十世紀的人物。他是一位好的小說家,是修行者,是羅馬尼亞重要的公共知識人,但最重要的身分是宗教學者。如果要數二十世紀的宗教學者,不論是從神話面入,或是從教義面入,或是從儀式面入,伊利亞德都是影響極大的人物。他對宗教的關心幾乎涵蓋了此一領域重要議題的完整歷史,他是《宗教史》期刊的奠立者,他晚年撰寫的《世界宗教理念史》三大卷也是目前以人類的宗教為著眼點所撰寫的重要著作。事實上,學界對於伊利亞德的學術定位,就是宗教史家。
 
  伊利亞德以「宗教史家」之名名之,不能說不對,伊利亞德承擔得起。但伊利亞德的宗教學與其說落在歷史面解釋,不如說落在現象面解釋,他關心的宗教議題相當廣泛,從巫教(shamanism)、瑜珈、煉丹術、大母神……宗教各層面的議題幾乎無不涉入。而就他關心的宗教議題來看,他對非西方的宗教(如印度宗教)或古代宗教(如薩滿教)顯然更有興趣。他年輕時期(1928-1931)即曾留學並求道於印度,差一點成了印度學者的女婿,印度這個神祕的宗教國度對他產生了一生的影響。而他出生的羅馬尼亞,據他自己的說法,表層雖是耶教國家,但民間社會仍浸潤在深層的原始宗教的氛圍中,那是橫跨歐亞大陸的前歷史的土地崇拜。前歷史的、非西方的因素在他的宗教學著作中,一直起著軸心線的引導作用。筆者翻譯他的《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一書(原書名直譯即《永恆回歸的神話》),蓄意將他的名字譯成耶律亞德,帶有濃濃的遼金遊牧民族之風,即源於他的思想與非西方世界的連結。
 
  從非西方的、前歷史的角度進入伊利亞德的宗教學世界,比從歷史的角度進入,應當是條更正確的途徑。伊利亞德的名作極多,幾乎是位百科全書型的人物。說及百科全書,1987年出版的《宗教百科全書》十六卷即是他主編的大套百科全書,此書至今仍是學界常參考的重要典籍。他的龐大著作中,何者最重要,或者何者可以代表他的主要關懷,很難判斷。他不少著作都是那個領域的經典作,而且極風行。但他推薦《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作為進入他自己的宗教學的指引。此書的宗旨建立在人是宗教人,宗教人的核心內涵在於他對「聖」(numinous)的追求。「聖」的情感內在於人的意識,見之於他對回歸「原型」的嚮往。原型乃非時間的,反歷史的,或是拯救歷史的。原型見之於遙遠的神話事件,或見之於此世界的神聖地點(如宗廟、祠堂、聖山、祭壇等),宗教人常於神聖的宗廟、祠堂、祭壇,透過戲劇、舞蹈、吟唱,重演太初的神聖事件。他進入儀式場合時,即可轉化俗世的意義,此世因而重新進入神聖事件發生的神祕時刻。神聖時刻一般指的就是開闢的時刻(如農作之始、兵器之始、房舍之始或生民之始等等),最重要的開闢時刻即是宇宙開闢的創世紀。對於神聖(也可說是神祕)時刻的永恆回歸乃是非西方世界以及前近代的西方世界的人民之生命軸線,他們厭倦無原型保證的創新,害怕無價值承諾的歷史。他們需借助返回原型以祓潔世間的俗惡,也淨化歷史的重擔。世間自有一種可以體現聖之意識的歷史觀,如耶教的救贖哲學、《易經》的翕闢哲學或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等等。但除了這些特殊的例子外,純粹的歷史人,也就是一種脫原型化的歷史人的生命型態只見於近代的西方的社會。如果我們借韋伯的話語翻譯伊利亞德的觀點,可以說近代的西方世界是「除魅」的世界,價值女神已從此世告退。相對之下,近代之前的西方世界,或西方之外的世界都是聖光籠罩的社會。
 
  如果《永恆回歸的神話》傳達的是初民對聖化時間的渴求,他於1949年出版的這本《神聖的顯現:比較宗教、聖俗辯證,與人類永恆的企盼》(法文原書名直譯為《宗教史論》),則是探討初民對聖化空間的渴求。伊利亞德在此書中,廣泛地討論重要的自然現象的宗教意義,如天、地、日、月、山、川、水、火等物。在唯物論者的世界中,這些重要的自然物是材料因的集結;在浪漫主義時代詩人的眼中,這些自然現象透露了神祕的天籟,是美的朗現。但從人是宗教人的觀點看,自然之物大有事在。
 
  伊利亞德宣稱這些重要的自然現象,恰好不是自己而然,不是認知心的認知對象,也不是美感的意象,而是一種聖顯(hierophany),也就是神聖所衷。神聖是「聖」的價值的彰顯,但也是創造力量的彰顯,所以聖顯之物也是力顯之物。伊利亞德此書所列的重要意象,其內涵和《易經》所說的八卦意象(天、地、水、火、山、澤、雷、風)或五行(金、木、水、火、土)頗為接近。事實上,四行(地、水、風、火)也見於古印度文明及古希臘文明,可見這些重要的自然現象在人類文明初期,應該分享了共同的象徵意義,它們都是聖(道、天、上帝)之所聚。我們可稱呼這些重要的象徵為原型象徵,自然即非自然是名自然,它們代表初民智慧的結晶。
 
  伊利亞德此書可視為神話原型理論的聖經,他的論點可和榮格(Carl Gustav Jung)和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的原型論相對照。但此書所論更平實切題,也更可能引發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響應。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2749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平裝 / 680頁 / 14.8 x 21 x 3.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1.天的神聖性

世界上最著名的祈禱就是獻給「我們在天上的父」的。人類最早的祈禱很可能就是獻給太陽這位在天上的父親,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一個埃維(Ewe)部落的非洲人會有這樣證言:「天在彼,神亦在彼。」人種學的維也納學派(尤其是施密特神父[W. Schmidt],他撰寫了一部迄今最充分論述神聖觀念起源問題的著作)甚至主張,他們已經證明存在一種原始一神教,其論據主要就是在大多數原始社會裡都存在天神信仰。現在我們暫且不論原始一神教的問題。毫無疑問,天神信仰幾乎普遍存在,天神創造宇宙(普降甘霖),確保大地的豐產。這些神靈擁有無限的預知能力和智慧,道德律令以及很多部落儀式都是他們短暫造訪人間時所確立的。

我們將考察一系列天神,但是首先必須把握天本身的宗教意義。無須探究諸般神話傳說就能領會,天直接揭示一種超越性、力量和神聖性。只要遙想天穹就可以在原始人的心靈裡產生一種宗教體驗。這並不是指對天的「自然崇拜」。對於原始人而言,自然根本不是純「自然的」。「遙想天穹」一語實際上是指,原始人善於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覺得難以想像的日常生活中的奇蹟。這樣的沉思同樣也是一個啟示。天顯明它自己實際所是的那個樣子:無限的、超越的。天穹首先是與人類及其生命中的微不足道之事「迥異的事物」,其超越性的象徵體系來自對其無限高邈的樸素認識。「那最高的」自然成為這個神靈的特點之一。在人類難以企及的地方,在佈滿星星的地方,充滿著超越的、絕對真實的、永遠存在之神性的尊榮。這些地方是諸神的住所,某些擁有恩寵的人可通過儀式登天。「高處」是人類自身無法抵達之處,天然屬於超人的力量和存在;一個人行禮如儀,踏上通向聖壇的台階,或者踏上登天儀式的天梯,他就不再是一個凡人了;那些賦有特權的死者在升入天堂之際也將捨棄人類的狀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閱讀你的POWER金榜100!高寶X朧月X三日月 電子書展,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