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書籍藝術家 SUZY LEE——從《愛麗絲幻遊奇境》到「邊界三部曲」
藍劍虹(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2002年Suzy Lee在義大利出版和路易斯・卡洛爾《Alice in Wonderland》(一般譯作《愛麗絲夢遊仙境》)同名的《愛麗絲幻遊奇境》,此書和後續出版的「邊界三部曲」(The Border Trilogy):《鏡子》(2003)、《海浪》(2008)和《影子》(2010),奠定了她宣稱作為「書籍藝術家」(Book Artist)的地位。
要如何理解Suzy Lee 這一宣稱的重要性?首先要理解「圖畫書」並非一般書籍;圖畫書其實是書籍史上的一種全新發明。在此須簡要回顧圖畫書發展歷史。圖畫書有其口傳時代,那是其史前史:在街頭以大型掛畫來看圖說故事,並有樂器伴奏的說演活動。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它吸收浪漫主義時代的「旅行畫冊」(Album)形式,進入印刷書面時代。如法國藝術史家勒嫚(Ségolène Le Men)在〈浪漫主義與兒童故事畫本的發明〉文中所述:「此一『圖像類型』其實在後來並沒有真正的繼承者,除了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例外,就在兒童讀物(圖畫書)中蘊生了其後繼者。」
圖畫書是一種構成、一種建築
到了十九世紀末,在英國圖畫書畫家克萊恩、凱迪克那裡產生出前所未有的正方形開本。這使得圖畫書完全擺脫以文字主導的直式書冊(codex),改以圖像主導的版面設計——這也是為什麼圖畫書不需要頁碼,因為頁碼是文字書的秩序單位⸺並自此展開了各種開本形式的書籍型態,即圖畫書。
圖畫書作為一種全新形式的書,它不只凸顯了「書」的物品性(objectness),更將「書」作為一種構成、一種建築。Suzy Lee 的《愛麗絲幻遊奇境》就是一個絕佳案例。首先,此書整體是一個劇場建築的構想。其次,她引入了各種繪畫圖像,如透視法和超現實主義馬格利特的繪畫等,即是在於表徵各種空間的可能都可收納於此一「書―劇場」。封面上的讀者的手(圖5),翻開書即進入各種空間,手穿梭其間,進入層層摺疊的空間,到以手闔上書本。此書標示出圖畫書從其史前的街頭表演進入書作為手上劇場的里程碑呈現。
讓「書溝」華麗轉身、從醜小鴨變天鵝
革新並未到此為止,此書之後的《鏡子》、《海浪》、《影子》三部曲更首次地處理書籍設計上皆被忽略的「書溝」(gutter)。書溝是繪畫進入書冊空間後最令畫家不適之處。它違逆所有的圖像製作模式:絕大多數繪畫,都將重要內容放置在畫幅中央區域,但是書溝造成表現上的嚴重阻礙,尤其當跨頁滿版圖像時,畫者得避開書溝區域,而觀者得試著對此一嚴重的「裂縫」視而不見。
由此可看到Suzy Lee 這三本將書溝納入其作品的特殊處裡具有多大的革新。在首次運用的《鏡子》中(圖6),兩位鏡像般的人物可以「躲入」其間和隱匿消失,之後「穿越」此一區域,兩人交換位置(版面)。藉由兩邊頁面與書溝的處理巧妙呈現「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自我與他人的關係恰如銅板的兩面:一面是自我,另一面是他人。更很好地展示了精神分析中鏡像階段的愛恨狀態:從最早的興高采烈到後來出現的攻擊性。整體揭露腦內的心理劇場:所謂真實自我亦是一模擬之物,就如《紅樓夢》所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迷幻時刻⋯⋯
(本文為摘錄,精彩全文請見書內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