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西元1861~1925年),奧地利教育家、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20世紀初歐洲新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華德福教育創始人。從上小學起,他就開始堅持自學,中學畢業後進入維也納科技大學學習中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教育,同時還旁聽了哲學、文學和歷史等相關課程,後在德國的羅斯托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魯道夫‧史坦納在哲學、教育、藝術、醫學、農業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在哲學方面,魯道夫‧史坦納深受歌德影響,並於1913年在瑞士多爾納赫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歌德學院。1919春,魯道夫‧史坦納受德國斯圖加特華德福捲菸廠老闆默特(Emil Molt)的邀請,前往該捲菸廠參觀,並對工人發表了一場演說。演說結束後,默特請他幫助捲菸廠創辦一所學校,為工人的孩子提供教育,魯道夫‧史坦納答應了默特的請求,並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他也由此成為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人類具有身體、心理、精神三種狀態,而心理包括思考、感覺(情感)、意志三種能力,人類所處的世界,不僅包括自然世界,還有精神世界。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認識、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魯道夫‧史坦納將孩子的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0歲到7歲、7歲到14歲、14歲到21歲。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當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其中,身體是自然的遺傳,是固定不變的物質,而精神則是自由的,心理是連通身體與精神的橋梁和紐帶。老師要對孩子的思考、感覺(情感)和意志進行培養,使他們的精神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獲得充分的發展。
在教育方法上,魯道夫‧史坦納認為,老師不應該簡單機械的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當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他主張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100年過去了,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理念及華德福學校已經風靡全球,據統計,目前全世界70多個國家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約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1900年,他正式成為一位演說家,到1925年去世時,他的演講超過了6,000次。最初,他的演講稿都是由他與他的學生一起整理的,到了後來,就交給專業的速記員來記錄,並編輯成書。比如目前流行的魯道夫‧史坦納著作《童年的王國》,就是1924年8月間他在英國對一家即將開業的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所做演講的彙編。
鑒於讀者大多已經對《童年的王國》比較熟悉,因此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一些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為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魯道夫‧史坦納在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由於譯者水準有限,譯文中或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