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如願提前考進了復旦大學的文科基地班。這是由學校中文、歷史、哲學三個系抽調精英教授,進行小班授課,通學文、史、哲三個學科。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文科的人來說,能在心儀的大學讀這樣一個專業,無疑像「老鼠掉進米缸裏」。但開心之後也有一些忐忑:對我來說,中文自然是喜歡的,歷史更是感興趣,但唯獨哲學,自己是既不明白,也不感興趣。
那時的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學哲學到底有甚麼用?
第一學期的哲學課是「哲學概論」,由復旦大學哲學系的著名教授王德峰老師主講。王老師的「哲學概論」課在整個學校都很有名,我們每節課都要提前去佔座,因為會有很多其他系的同學來旁聽「蹭課」。然而,一學期下來,我去聽的次數不超過五次,其他的我都逃掉了— 實在是對哲學不感甚麼興趣。但在這門課的期末考試中,我卻是全班為數不多得A的一個。回想起來這件事至今還覺得慚愧,這是因為我考試前一週,問上一屆的一位學霸學姐借了她詳盡的聽課筆記,硬是生吞活剝把整本筆記給背下來了。
但也恰恰是因為這整整一週的強迫性自學,讓我第一次對哲學這門學科有了最初步的了解,進而對一系列問題產生好奇:哲學的起點是甚麼?任務是甚麼?知識和智慧的區別是甚麼?人是甚麼?人怎麼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人生的意義在哪裏?
後來,儘管這門課我早就通過了,但我自己還是去買了一本王德峰老師的《哲學導論》。
真正讓我開始對哲學感興趣的,是大二時上的西方哲學史課程。
這門課由時年不到四十歲的哲學系教授汪堂家老師主講。他兩個學期的課,我一節也沒有缺席過。現在想來,自己之所以能夠堅持到底,一來可能因為這門課是以「歷史」的形式來講哲學,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二來是因為開篇從「古希臘哲學」起始,一路往下,由淺及深,循序漸進。
古希臘哲學從「法理」上本就應該是西方哲學史的源頭,同時這段時期的哲學又為現代科學和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可謂「開天闢地」,又影響深遠,所以確實是任何哲學學習和研究都不能跳過的。更關鍵的是,古希臘哲學——尤其是前期和中期— 湧現出了一大批性格脾氣各有特點的哲學名家,他們提出的觀點和想法既樸實無華又引人深思,很容易把人領進哲學的殿堂。對於我來說,那些名字很熟悉但形象很模糊的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也開始慢慢清晰起來:泰利斯、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毫無疑問,古希臘哲學是了解整個西方思想史乃至西方文明的第一站。
確實,「古希臘哲學」太適合作為了解西方哲學的啟蒙課了,在兩千多年前,是那些最出類拔萃的古希臘智者們日夜思考的嚴肅問題:
構成世界的本源是甚麼?究竟是水,是火,是氣,還是原子?
日蝕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甚麼會有閃電和雷鳴?
為甚麼會有流星?
月亮上有人嗎?
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究竟是甚麼樣的?
是他們在掌管人間的一切嗎?
人為甚麼能看到物體,聞到花香,嚐到美味?
阿基里斯作為「飛毛腿」,為甚麼追不上烏龜?
這個世界上,「運動」真的存在嗎?
作為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成年人,現在我們會覺得這些問題很幼稚,但那只是因為先輩們的科學研究讓我們知道了背後的原理,而我們的先輩們認識到這些原理,也是從懵懂無知到胸有成竹,從大膽想像到小心求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促成他們不斷去研究、實驗和探索的一大動力,就是想搞清楚世界的本源和萬事萬物運行規律的那份好奇心。換句話說,科學的重要源泉之一,是哲學。
黑格爾說過一句話:「哲學就是哲學史。」所以,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古希臘哲學簡史」。從古希臘早期的哲人泰利斯開始,到希臘化時期的芝諾,這本書一共介紹了十五位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
十五位哲學家,其實就是十五個故事。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用一條條理清晰的脈絡,為大家初步了解古希臘哲學家鋪一條路。了解了十五位哲學家的故事,我們就能了解他們所生活的時代,他們觀點和思考的演變,他們認知和求證這個世界背後真相的過程。那些看似天真幼稚乃至錯誤的推論和猜測,其實也能幫大家了解很多原理,進而會激發大家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思考。
哲學本來就是想啟發人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在這一點上,哲學家們負責提出假設,科學家們負責實驗證明。當然,必須承認,哲學並非我的專長,而我比較拿手的是講故事。所以我這次請來了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沈文婕作為我的合作者。
沈文婕當年本科的畢業論文做的是卡繆(Camus),進而又讀了復旦大學的哲學碩士。如今,她是著名市重點高中上海交大附中的語文老師,也是上海楊浦區的骨幹教師,還被評為「上海市教學能手」— 既是哲學科班出身,又會教學生。以她的教學經驗來看,一般對哲學有所涉獵的學生,語文成績都很出色,尤其是作文,無論是舉例、觀點、邏輯還是遣詞造句,都明顯和別的同學不同。
此外,我還請來了和我之前合作《寫給孩子的論語課》的同班同學李宏昀—復旦大學的哲學博士,他作為顧問,全程審閱了這本書稿。
作為一本哲學啟蒙書,除了在內容上盡量深入淺出之外,還有讀者們喜歡的插畫。這一次,我們為這本書配了逾七十幅全新手繪的插畫,以及每章節後會結歸納一些小知識。相信這對幫助大家理解本書的內容,會有很大的作用。
人的閱歷是怎樣積累的?
人生的意義在哪裏?
怎樣才算是幸福?
快樂的本源是甚麼?
不要覺得這些問題是大人們的問題,其實孩子們從小開始接觸一些,知道一些,思考一些也是有意義的。
希望這本書,能給你們輕輕打開哲學殿堂的一扇窗,透進一點光,從而領略到哲學的魅力。
希望這本書,能在你們心中埋下一顆愛思考的種子,讓大家今後更積極、智慧地面對這個世界。
衷心感謝。
是為序。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