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牛津通識課08】恐怖:反射人類極端情緒的文化形式

【牛津通識課08】恐怖:反射人類極端情緒的文化形式

Horro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恐怖是否能清楚劃分出等級?
為什麼越可怕人們越愛看?
恐怖作品探索的是道德界線還是人體與心智的極限?
恐怖是有益健康、是儀式感的享受?
 
恐怖是一種極端的情緒反應,迫使人類面對自身容忍的極限,思考真實的本質是什麼:
房子裡真的只有我嗎?剛剛真的看到了嗎?那是什麼聲音?那扇門應該是關上的吧?
為何肩上一直感覺有東西?有人跟蹤我嗎?他會吃了/殺了我嗎?我要往哪裡逃?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一探恐怖的演變。
 
恐怖的層次深邃,是人類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這種不確定且未知的情緒制約了我們的反應。
 
  恐怖的類型龐大且多元,從吸血鬼、鬼魂、狼人、瘋狂科學家、撒旦、怪物、超自然到連續殺人犯,呈現出各式各樣的人格特質與用途,暗示或闡明人類迥異的立場、意識形態、論證與世界觀。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與恐怖有關的書籍、電影、遊戲或其他表現方式,這類嚇人的驚悚創作,從莎士比亞悲劇開始到如今的網路迷因處處可見。恐怖不僅是具象化的藝術形式,同時是一種時間與文化。當原本有明確分野的人事物出現了模糊或越界,恐怖情緒便油然而生,並逐步蔓延:
 
  ●為什麼恐怖故事會讓我們心神不寧卻又很享受?
  ●開膛手傑克的魅力何以歷久不衰?
  ●恐怖為何反覆採用各種受到厭棄的主題:血、嘔吐物、內臟、刺穿眼球……?
  ●不同世代的恐怖文學、電影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
  ●為何人們普遍譴責當代的酷刑,卻在文化意義上接受古希臘悲劇的屠殺?
  ●吸血鬼和殭屍是怎麼出現的?兩者有什麼不同?
  ●怪誕、心理冷淡、毛骨悚然的愛情與超自然,如何影響我們的心智?
  ●鬼到底是什麼?是人類創造的虛構、還是真實存在的靈體?
  ●什麼是數位恐怖、科技恐懼敘事?
 
  本書從不同面向分析「恐怖」的表現形式,以及它在人類歷史中如何被用來表達當代人的恐懼和禁忌,這種現象如今仍持續在演變——致命的疾病、科技恐懼、腐敗的軀體、社會崩解與戰爭、怪誕、末日恐懼,種種令人感到失序且無所遁逃的事物,喚醒人類最原始、也最難推理和消除的恐怖情緒,由此釐清人類到底身處何處。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達瑞爾.瓊斯(Darryl Jones) 
 
  都柏林聖三一大學英語教授,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他在都柏林聖三一大學教授十九世紀的文學和通俗小說。關於恐懼的著作有:《恐怖:小說和電影的專題史》(Horror: A Thematic History in Fiction and Film)、牛津世界經典系列M.R.詹姆斯版本《鬼故事集》(Collected Ghost Stories)、《恐怖故事:從霍夫曼到霍奇森的經典故事》(Horror Stories: Classic Tales from Hoffmann to Hodgson)。他還撰寫了許多關於十九世紀小說和超自然文學的文章。
 
譯者簡介
 
魏嘉儀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學系與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然科普書籍譯者與編輯,曾獲第十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之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相信好奇心是我們最棒的能力之一。譯作包括《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合譯)、《人類世的誕生》、《寫給青少年的物種起源》等。
 

目錄

簡介 
第一章 怪物 
第二章 神秘與超自然 
第三章 恐怖與身體 
第四章 恐怖與心靈 
第五章 科學與恐怖 
第六章 結語:千禧後的恐怖 
終曲
延伸閱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61057
  • 叢書系列:牛津通識課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9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怪物(節錄)
 
「知道什麼是死亡嗎?」史蒂芬.金在他的吸血鬼小說《撒冷地》(’Salem’s Lot,一九七五)中,從孩童主角馬克.佩特瑞(Mark Petrie)的角度如此寫道。「當然知道。就是怪物抓到你的時候。」恐怖的核心力量就是怪物的奇觀。其實,「怪物」(Monster)的詞源也許就與「奇觀」(spectacle)或十分接近的「展示」(demonstrate)有關,demonstrate來自拉丁文「monstrare」,意為顯現、展示,而「怪物」(monster)一詞源自「monstrum」,意為徵兆或殘酷(其所顯現的),同時還能追溯詞源至「monere」,意為警告。所以,怪物可以同時是一種奇觀、殘酷(或暴行),可以是一種警告、預兆或懲罰。因此我們以怪物展開對於恐怖的分析就很合理了。
 
我將在本章特別聚焦於兩種流傳最廣泛的怪物類型:吸血鬼與殭屍。為何人們會對這些怪物如此著迷?它們又代表著什麼?答案就是,它們代表了很多事物,或可以說是在數世紀以來代表著很多東西,我將一一描述。
 
怪物是如此令人迷戀,甚至讓人目不轉睛,這是因為恐懼源於我們身為哺乳類動物的防禦系統,而我們也會因此特別關注威脅。龐大的腦袋賦予我們龐大的想像力,以及能夠害怕的特殊能力。沒錯,怪物牢牢抓住了每個人的神經網絡,牠們也同時代表了我們每個人共享的文化意識。
 
怪物(monstrosity,譯註:亦譯為畸形,本章內容大部分譯為怪物)是一種身體類型,描述我們肉體變形(在前言討論過)的極限。例如,歷史上曾以畸形描述極端的身體殘疾,從雙頭嬰的標本到連體嬰、痲瘋病患或腦積水患者。但是,怪物/畸形也屬於文化、道德或政治類型。「畸形」的誕生可以被視為一種預兆,預示著災難。

會員評鑑

3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3.0
|
2023/12/07

本書絕不僅止於單純定義恐怖文類。第一章導論要細讀。作者從文學與文化入手,介紹恐怖的相關定義與範圍,以及恐怖如何和文化與社會現象相互影響。

接下來各章則依照作者對於恐怖的「分類」,以大量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來說明佐證。由於篇幅有限,因此提到的作品幾乎都強調合乎「標準」的部分,而較缺乏深入剖析。不過可以從中看出作者為文的脈絡,多少還是從文學史談起,逐步演進到當代。大概他也深知這年頭讀書人絕對少於看戲人,因此越靠近現代,越傾向使用影視作品來介紹概念。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知遠語言加碼(9/7-9/8)
  • 新時代折20
  • 小天下領券(9/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