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

  • 定價:330
  • 優惠價:7231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文革青春 X 自由香港 X 黃雀行動

  「羅孚羅海星父子的經歷是閱讀中國香港隱秘歷史的切入點,周蜜蜜的書是不為人知內幕最忠實的見證。」——林道群(香港資深出版人)

  「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陶傑(香港著名作家、資深媒體人)

  本書是香港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之自傳,
  一生經歷堪稱傳奇的才情女子,
  父母被批鬥成「黑作家」、早年被迫「上山下鄉」、丈夫及家翁曾被中共扣押,
  其顛簸的個人史對照從文化大革命到八九民運的時局動盪,
  本書談盡成長的磨難、戀愛情感、文化及生活見聞,地域緯度橫跨中港,
  其中,周氏追憶她的丈夫、民主運動家羅海星在八九年後因參與「黃雀行動」而被關押在中國大陸之創傷經歷,
  也寫其家翁、著名左派報人兼前《大公報》總編輯羅孚被北京告以間諜罪軟禁多年、終被釋放前後的種種軼事,
  為這兩段動魄驚心的歷史補上女作家之第一身見證,體察深刻且真實。

  此書也側面映照出文化精英的私人生活,
  寫及周蜜蜜一家與文化及政經名流相交、相知的足跡:
  包括《明報》創辦人及作家查良鏞(金庸)、「香江第一才子」陶傑、「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兒童文學作家冰心、作者母親黃慶雲、蔣緯國,左派報界名人如曾敏之、黃克夫等;
  也側寫張國榮、張立、馮寶寶等影視名人之身影;
  點滴友誼、恩惠、交流、情義,她都逐片細膩縷述筆下。
  讓讀者見識亂世中的人性,並走入由學養及識見構成的文化長廊。

  周蜜蜜出身雅士世家,秉性善良、優雅、正直,
  柔中帶剛,書寫感傷亦不失節制沉穩。
  不諱指涉時代黑暗面,面對強權不卑不亢,
  筆觸紀實、率真、酣暢。
  本書亦可見一位女作家同時身為職業女性的工作熱情
  處處流露出女性的自重自強。

本書特色

    本書為香港作家周蜜蜜女士的回憶錄,由她在中國大陸文革時期上山下鄉、邂逅丈夫羅海星的青春歲月,到八十年代移居香港、在電視台任職的職業女性生活,再及家翁羅孚、丈夫羅海星先後成為「國家的囚徒」,周蜜蜜以至親身份照應、擔憂奔走的經歷,終於羅海星獲釋,在倫敦獲當時英國首相馬卓安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府接見。在種種的變化、波折與磨難中,周蜜蜜以作家、女性的視角,既捲入其中又保持一種旁觀的清醒,為歷史寫下了個人的證詞——而它同時是一個愛情故事,有樸素的浪漫。周蜜蜜寫的這些故事,都是善良、正直、優雅、興味盎然的,善感天真的視角與筆觸,在旁觀中為歷史作一番女性的敘事。女性視角與筆觸令本書更為柔和易讀,在嚴苛譎變的大歷史有不少溫情的閃光。

專文導讀

  孔捷生(中國著名作家,現居美國)
  陶傑(香港著名作家、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
  沈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現居台灣)
  鄧小樺(香港作家、文化評論人、本書編輯)

名家推薦

  王璞(著名作家)
  甘浩望(社運神父)
  許禮平(著名作家、收藏家)
  林道群(香港著名出版人)
  舒非(香港資深文學編輯)
  鄭明仁(香港資深媒體人)
  (按姓氏筆劃排序)

  這個故事儼然夾在二十世紀末卷的書籤,一代人的生死歌哭被濃縮為個人敘事。——孔捷生(作家)

  羅孚羅海星父子半世紀以來的經歷,是閱讀中國香港隱秘歷史的切入點,周蜜蜜的書是羅周兩家不為人知內幕最忠實的見證。——林道群

  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
  那個早已消逝的香港,那時是何等的豐盈多采,皆因「自由」、而且是托蔭於殖民地統治的自由。——陶傑(香港著名作家、資深媒體人)

  周蜜蜜施展渾身解數,為求救出丈夫,和中英兩大政權博奕,接觸了大量各方勢力人士,展現了遠超一般兒童文學作家的勇氣和視野。
  後來有機會和周蜜蜜詳談,覺得這位阿姨一點也不「左」,反而對中共政權充滿批判思考,而這些觀察並非一般民主派所能有的。
  看著身邊至親紛紛經歷了那麼多,她一方面淨化人性的童真,留下了大量兒童文學,另一方面累積了越來越多對大時代的冷靜觀察,深感中共「鬥爭為綱」帶來 的深刻毒害,逐步活出了自己的精采人生。——沈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

  羅海星和周蜜蜜成長於愛國家庭,父母輩有著備受尊重的愛國背景。可是,羅孚因政治事件在北京被軟禁十年,兒子海星在內地孤身犯險救人被捕,事件演變為國際事件。羅氏父子先後身陷囹圄,身為海星妻子和羅家媳婦的周蜜蜜精神上飽受折磨,但仍能奮筆寫出這本書,是對一個時代的見證。一一鄭明仁(香港作家、資深傳媒人)

  周蜜蜜生逢亂世,其不平凡的經歷和周邊人物皆港人所關注者。書中迭記的秘辛,俱屬親歷親聞,彌足珍貴,是說好香港故事的典範之作。關心國情者不可不讀。── 許禮平(著名作家、編輯、收藏家)

  我和蜜蜜、海星認識三十多年了,看了這部回憶錄,才知道在他們熱戀之時,時代的闇黑魔影其實無時無處不在。蜜蜜在這裡寫出了她和海星在種種磨難波折下那份不屈不撓、不離不棄的愛,令人為之動容。此外,要將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公諸於世,蜜蜜的勇敢令我刮目相看。一一舒非(詩人、資深文學編輯)

  羅孚羅海星父子半世紀以來的經歷,是閱讀中國香港隱秘歷史的切入點,周蜜蜜的書是羅周兩家不為人知內幕最忠實的見證。一一林道群(香港著名出版人)

  有真情,有史料,有文采,是一部令人低迴不已的念人憶事傑作!——王璞(著名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蜜蜜


  1953年7月生,籍貫廣西羅城,原名周密密、筆名周蜜,香港家諭戶曉的兒童文學家。出身於書香世家,為中國華南兒童文學家黃慶雲與作家周鋼鳴的女兒,也是著名左派報人兼《大公報》前總編輯羅孚(羅承勳)之媳婦、民主運動家羅海星之妻。父母在文革時被批鬥成「黑作家」,後得平反。丈夫羅海星因參與「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被北京扣押,周蜜蜜當年在電視上向有關當局要求釋放羅海星,並要求允許羅孚來港團聚,因此更廣為人識。

  1979年移居香港發展,曾任電台及電視台編劇、報刊編輯、出版社副總編輯。自1980年來業餘寫作,至今已出版60多本小說、散文集、電視劇等,主力寫作兒童文學,獲獎經歷無數,包括香港第一屆中文文學創作獎雙年獎、中國第二屆張天翼童話獎、中華文化盃優秀小說獎,並三度獲得中國冰心兒童圖書獎。2008年以編著《作家名人寫香港叢書》獲香港首屆書獎。

  兒童文學以外,周蜜蜜亦推出個人回憶錄《夢斷童年》(1999)、長篇小說《文曲譜:香港的離散與追憶》(2020),均以宏大的歷史浪潮作背景,包括文化大革命、文人南來香港移民潮、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等,擅長從自身在中港兩地的真實生活經歷取材,以紀實細緻的筆觸寫出政治風眼下的個體磨難,也著墨於離散社群、文藝圈生態等主題。

 

陶傑序

蜜意綿綿念海星  
陶傑 (香港作家、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


  羅海星逝世多年了,夫人周蜜蜜完成了她的回憶錄。這一代人有很不尋常的經歷,尤其是羅海星兩代。他生長於英治的香港,身為長子,卻因為父親的職業和信仰,少年時就要送赴大陸,此一命運並非他的選擇,遭逢「文革」,歷盡艱辛,卻在廣州成就一段婚姻。

  那個時刻去大陸升學,是他的不幸,遇到周蜜蜜,卻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我成長略知人事時羅海星已經不在香港,我的父母時時提起羅家兄妹這位傳奇的大哥。其時粵港兩地音跡不彰,看見報紙上提起的文革武鬥,羅海星正值此年紀,大人說起,不知一個少年在那般環境如何生存,時時不免憂心。看了周蜜蜜的回憶,像繞到那個時代的後台,得知海星在磨煉中原來也得到愛神的眷顧,在貧脊的一片赤地裡,他找到了一叢青翠。

  周蜜蜜得到母親遺傳,文筆裡有細緻的溫情,回憶中有流水般的感思,講故事的場景百轉間引人入勝,憶亡夫的往事千迴中令人無限婉惜。上一代「反帝反殖」的文化任務,衍生悲劇,卻想不到由「英帝國主義」的唐寧街來施援。在此一令人無言的歷史反諷裡,周蜜蜜的生花之筆訴說大澈大悟的羅海星如何浮過苦海,是如何的赤子之心依舊,愛國之情越殷。令人一讀三嘆,再思淒然。

  我是在倫敦初見聞名已久的周蜜蜜,但覺在那種政治環境長大,仍典雅而有教養,與純真的丈夫是天生一對,好像從未經那個時期的污染,我想可能是她母親辦兒童刊物的氣質教化之功。她在廣州的成長,亦可佐思於今日的香港下一代: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

  展讀此書,但覺銅山崩裂,洛鐘西應,其中有人我識之,有事我亦聞一二。那個早已消逝的香港,那時是何等的豐盈多采,皆因「自由」、而且是托蔭於殖民地統治的自由。那時的香港有何壓迫鬥爭可言?如羅海星那樣的有為青年,浪費了許多才情,唯此生有蜜眷如此,為後世留下青春的浪跡,燈下閱畢,已是海宇星沉,憶故人在病院的最後一面,握著他的手,在冬日的異國,在周蜜蜜的文章行氣之中,今夕透傳過來,遙覺隔世猶溫。

編者序

給歷史以善良、正直、優雅的見證
鄧小樺(香港作家、文化評論人)


  本書為香港作家周蜜蜜女士的回憶錄,由她在中國大陸文革時期上山下鄉、邂逅丈夫羅海星的青春歲月,到八十年代移居香港、在電視台任職的職業女性生活,再及家翁羅孚、丈夫羅海星先後成為「國家的囚徒」,周蜜蜜以至親身份照應、擔憂奔走的經歷,終於羅海星獲釋,在倫敦獲當時英國首相馬卓安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府接見。在種種的變化、波折與磨難中,周蜜蜜以作家、女性的視角,既捲入其中又保持一種旁觀的清醒,為歷史寫下了個人的證詞——而它同時是一個愛情故事。

  政治漩渦與文人情誼

  周蜜蜜之前寫過長篇小說《文曲譜》,筆記香港的南來文人圈;後又寫過自傳《夢斷童年》,記她在大陸文革前後的成長歲月。本書中這一段橫跨五十多年的歷史,在今日讀來,卻感覺並不遙遠,只讓人嘆一句「亂世百樣同」。當政權缺乏安全感、對知識份子和民間不能信任,它所採取的手法經常是一樣的。在本書中周蜜蜜父母被批鬥勞改,羅海星作為在港中國人的兒女在廣州作人質,長袖善舞的文化界領袖羅孚突然被打為間諜,羅海星因參與營救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而被拘捕,如此種種都從來沒有公正的審訊、透明的資訊,只重演熟悉的「電視宣判」場面。諸多文人,不論是曾經極忠於黨,或根本無心於政治,或只是出於義憤而行動,都被籠罩在「飛來橫禍」的噩夢下而不得脫身。不熟悉中國政治的人,可能完全不能明白,為何國家要無端懲罰忠誠、善意或無辜的人?如果熟悉中國政治,又怎能不因不斷的輪迴重複而感到憂傷虛無?

  在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下,周蜜蜜的回憶錄,並沒有被政治的陰影壓得透不過氣來,反而寫出一種亂世文人的情誼與交心,除了本來就是香港文化界名人的周家親屬羅孚、黃慶雲、周鋼鳴等外,我們在書中還看到聶紺弩、沈從文、冰心、黃永玉、金庸、陶傑、曾敏之等等重要文人的名字,周蜜蜜一一以個人角度寫其相交的歷史,當中不乏雪中送炭的俠義行逕,或文人之間者亂世相濡以沫,家常相助都見暖暖微光。而周蜜蜜在其中,儼然亂世嬌女——她曾在書中說,自從父母被批鬥,讓她對政治深惡痛絕;在私人相交中,她卻保持著純樸善良和細膩心思,記住他人的好,被欺負時也不吐惡言。或者,無論政治怎樣重壓,人性也都是不可滅絕的。

  中國的純樸結合香港的自由

  本書中的視角與語言,都有著純樸真摯的特色,想來這也是周蜜蜜文風及她令人心生好感之處。由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作家之作品,常見他們本身純樸、與香港相比而較具鄉土自然味道的視角與語言,在移居香港後首先是感受到自由與安全的滋味,並發現香港這個城巿輕易地接納了他們,他們也自然以筆書寫這個城巿,觀察的角度既內且外。這些人也構成了香港的一部分,他們的作品也是香港文學的一部分,值得被好好認識。

  當今的青年讀者可能對於「大陸人」有既定的刻板印象,未必見其全貌;而同時,他們對香港歷史產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想要知道更多,甚至有些人會像《憂鬱之島》的導演陳梓桓那樣想融合地觀照香港整體的歷史,不再囿於割裂與斷絕。那麼,周蜜蜜這本不算沉重的回憶錄,就提供了關於香港的重要拼圖,可以讓香港的代與代之間孳生認知上的融合,也讓香港拓寛其邊界,豐富其內涵。

  不知讀者是否能夠想像,左派文化界的場面也可以真有正能量,左派出版人時常私語親切問候、互贈正面打氣之語,左派文化圈也有其健動昂揚,精神矍爍的一面。未能得見的人,或可從本書中得窺一二,像羅孚這樣夙夜憂勤於報刊編務的文人,提著國貨膠袋上班的樸素作風,身負統戰任務但從不強行向同行灌輸政治,左右逢源都有朋友,飲宴時講「為長江舉杯!為黃河舉杯!」的風度,現在左派中亦是不常有了——又恰可與馬卓安在唐寧街十號娓娓閒談、不必大力宣傳政權、令人舒服的處事方式相對照。其間的好壞,人心自識。而青年羅海星「想要改變黨」的大願,大部分因理想而意欲投身政治的青年都會有所感應,而其間的變化、其後的結果,又多麼令人唏噓。新婚之後,大陸「計劃生育」政策令街區大媽來管他們生不生孩子,二人一口回絕而蜜蜜下定決心赴港,因為這種私密範疇的事實在不想受他人眼光規管——這反面映照出香港的自由之意涵何在,能夠劃出不被插手的私人領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居於香港的人都深切體會。

  善良、正直、優雅

  早年的南來香港的大陸作家或有「北望神州」的感懷,因懷念家鄉而否定作為商業城巿的香港;而在周蜜蜜並無這種狀況。她和丈夫因為不想受政治的壓抑監控、想要自由而來港,二人均十分努力賺錢求存,所以本書亦有一大部分筆觸活潑、有大量名人過場的「職業女性生涯」,寫她在電視台任編劇及報刊任編輯的日子。周蜜蜜既沒有「學壞」(這是大陸對香港慣用的修辭),也從不躲懶——剛分娩後就有電視台人員來醫院催稿了,真是很九十年代的香港。而周蜜蜜寫這些故事,都依然是善良、正直、優雅、興味盎然的。

  女性視角與筆觸令本書更為柔和易讀,在嚴苛譎變的大歷史有不少溫情的閃光。前段與羅海星相交知心、互生情愫的部分,有樸素的浪漫,二人同遊的早春梅林之景深印讀者腦中;回憶羅海星被診斷出罕見白血病可能只有兩年壽命時,羅海星嘆「有兩年給我就足夠了」,周蜜蜜在心中大叫「這怎麼會夠?」情真意切,令人惋然。還有許多在嚴酷環境下的餵食、護送等工作,都是女性職責,在大時代中有這些小節,倍感溫度。一如周蜜蜜自言,她立意與政治保持距離,並不鋪張大場面,但反而可以保持善感天真的視角與筆觸,在旁觀中為歷史作一番女性的敘事。

  編者與周蜜蜜女士是因編輯此書才真正認識;當然童年時讀過她的兒童文學,因此記住這個名字;及後,她也編過幾次年度小說選,是為香港文學出過力的前輩。第一次見蜜蜜女士是在香港文學館為紀念另一位香港兒童文學前輩何紫而辦的展覽活動上,蜜蜜女士出席任嘉賓,記得是穿一襲紅色套裝,氣質優雅高貴,頗有鶴立之姿。讀者看書中照片,自然知道青年周蜜蜜的清純秀麗,無怪乎這麼多文人長輩疼她。編者稱讚蜜蜜女士漂亮,她則十分謙退,說母親黃慶雲才是民國閨秀。作者當然不會在書中自讚美貌那麼自我陶醉,編者只能多加照片,映照作者的生命風姿,讓讀者體會。

  本書本擬在港出版,但因亂世而有阻滯。商定出版時問蜜蜜女士是否擔心,她只回應:「我已經七十歲了,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席間我問起鑽營之輩,蜜蜜女士只一頓,淡淡道:「不是做文學的人。」中國現代文人每因政治而多磨難(可能現在香港也是如此),但作家章詒和諸書中都強調文學與藝術的價值、重視文人之間真切的相交,皆因要尋找更超越的價值、更挺立的個人、更真摯的情感,置於政治的標籤、評價與漩渦之上,以面對歷史,保存真相。編者亦想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呈現這樣的蜜蜜女士,予香港、台灣、中國以至離散海外的華人,寫作者、每個被時代捲入不由自主的漩流中,又始終想保持自己的善良的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702305
  • 叢書系列:LW(文學半島)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傍晚時份,曾表叔帶着兩位中、青年男士來了。經過一番介紹,我知道了那位中年的男子是香港《新晚報》的總編輯兼《大公報》副第一章:瘋狂年代 情定孤魂亭(節錄)

總編輯羅承勳先生,同時也是作家,筆名羅孚。他和我的父親原來已是認識的,也是作家協會的會員。年輕的一位是他的兒子羅海星,文革前入讀廣州外語學院,卻滯留在本市,一直不能回去香港的家,近年獲派到陶瓷出口公司工作,家人只能不定期地來探望他。我看見他們的皮膚特別白皙,尤其是羅海星,雖然是剃了平頭,但還是把頭髮映襯得格外烏黑,面龐上帶些微的嬰兒肥。這已經足夠我的兒童文學作家母親發揮童心想象,後來悄悄的以開玩笑的口吻對我說,他「活像是個來自北極的小白熊。」
 
羅家父子彬彬有禮,談吐文雅,晚餐吃得相當愉快。臨別時羅承勲笑咪咪地對我媽媽說:「我這個兒子就送給你了,以後你們可以幫我看着他。」沒想到他會這麼風趣幽默,大家都相視而笑了。
 
立於一旁的曾表叔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蜜蜜,你和海星都是年青人,應該可以談得來的。他的英文很好,你有空也可以跟他學一下。反正他就住在我家隔壁的二聯辦事處,你要去的話,也很近便。」
 
我因為與對方生疏,還不好表示什麼,他就先表態了:
「的確是很方便,我也可以過來這裡教你的。」
 
我對他笑了笑,點點頭,深知自己不能再在農場白白地浪費時間了,應該好好抓緊機會,盡量學習多方面的知識。
 
羅家父子
 
自此之後,他果然說到做到,每逢我從農場回來休假,他都會親自上門,為我講習英文課。他告訴我,他十六歲在香港的中學畢業,英文其實並非是來廣州入讀外語學院才學的,而是之前在香港請退休的英籍軍人私教補習的,所以,一早打下了比較良好的基礎。
 
「你說你十六歲之前,一直都在香港生活,各種條件似乎都很好。為什麼你非要到大陸,到廣州來讀書和工作呢?」
 
 
我不明白地問他。「一來是因為我父親的身分關係,二來自己也想換一個環境,試試看會有些什麼不同的發展。」
 
他說着,向我一一解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