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羅曼‧羅蘭筆下的三大藝術家:樂聖貝多芬×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世紀文豪托爾斯泰,傳記文學創始人筆下的藝術巨人

羅曼‧羅蘭筆下的三大藝術家:樂聖貝多芬×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世紀文豪托爾斯泰,傳記文學創始人筆下的藝術巨人

  • 定價:399
  • 優惠價:7931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筆下的三大「英雄」

貝多芬供人們欣賞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基羅留給後世的不朽傑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
托爾斯泰描述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藉以播送愛的種子。

  ▎貝多芬──痛苦來自病痛的折磨
  自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
  4歲,父親將他釘在大鍵琴前一連幾個小時,壓得他透不過氣;11歲,他進了劇院樂團;13歲,他當了管風琴手;17歲,他成了一家之主,擔負起兩個弟弟的教育重任……悲慘的童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痕。

  上帝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的權利。
  貝多芬的聽力問題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對於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但他卻寫出了大量的傳世之作,且多是歡樂的樂曲,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每一部作品都是苦鬥的成果、勝利的象徵。

  人們盡情享受他的音樂所帶來的歡愉,
  而他卻獨自一人忍受著無聲的折磨……

  ▎米開朗基羅──痛苦來自充滿矛盾的靈魂
  首先,米開朗基羅既無殘疾也不貧窮!
  他出身高貴,是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毀於戰亂。
  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項作品便會獲得大筆酬勞,但他卻過著窮光蛋生活,僅靠一點點麵包和葡萄酒維持生命。
  他渴望愛情,在漫長的一生中寫出了大量火熱又純潔的十四行詩,但他卻終身未婚,孤單到老。
  他驕傲固執,在藝術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鬧翻,但他卻總在關鍵時刻選擇妥協。
  他藝術天分驚人,創作出大量驚世傑作,但他卻不得不為教皇奔波賣命,使計畫中最偉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廢。
  他的家族從未給他任何溫暖,家人總是從他身上榨取金錢,但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卻使他出手大方。
  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他恨別人也被人恨,他愛別人但卻不為人所愛。
  最後,他使人產生宗教般的敬畏,他統治著自己的時代……

  ▎托爾斯泰──痛苦來自所擁有的一切                    
  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衣食無憂;
  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的妻子兒女;
  他有極高的文學天賦,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
  看起來他是個什麼都不缺的人,然而其痛苦恰恰由此而生。
  
  他悲天憫人,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
  他天性善良,為貧民的悽慘、農民的貧困而痛苦,
  他不忍擺脫家庭羈絆,為無法過苦行生活而苦惱……
  博愛精神使他無法忍受別人受苦,他希望所有人過得幸福。

  為了實現理想,托爾斯泰首先改變自身生活條件,他與農民一起勞動;在自己的莊園裡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便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甚至打算捐出所有財產,這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後,他以82歲高齡離家出走,最終孤獨地死在出走途中。

  他因幸福也因不幸而陶醉,他為死亡也為永生而陶醉。
  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就是對他的最好注解……

本書特色

  本書為羅曼‧羅蘭為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基羅、小說家托爾斯泰所作的傳記。在這三部傳記中,作者沒有對他們的生平做任何誇耀的敘述,也沒有像大多數傳記家們一樣追溯偉人的創作歷程,而是掌握了這三位偉大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劃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西元1866~1944年)


  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學家、社會活動家。20世紀初,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並獲得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此奠定了他傳記文學創始人的基礎。

譯者簡介

胡元周


  專職譯者。
 
 

目錄

前言

貝多芬傳

序言
貝多芬傳
海林根施塔特遺囑
書信集
思想錄
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附錄

米開朗基羅傳
序言
序篇
上篇 鬥爭
下篇 捨棄
結束語 死亡

托爾斯泰傳
序言
托爾斯泰遺著論
亞洲對托爾斯泰的反響
托爾斯泰致甘地書
托爾斯泰著作年表

 
 

前言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學家、社會活動家。20世紀初,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並獲得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此,奠定了他傳記文學創始人的基礎!

  本書是羅曼‧羅蘭為音樂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小說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所作的傳記。傳記裡的三人,一是音樂家,一是雕塑家兼畫家,一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對名人們的生平做任何誇耀的敘述,也沒有像大多數傳記家們一樣追溯名人們的創作歷程,而是關注這三位偉大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劃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承受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偉大的命運之歌。

  貝多芬供大家欣賞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米開朗基羅留給後世的不朽傑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裡,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們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諧,藉以播送愛的種子。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誰又能想像他在漫長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而就是這個人,寫出了那樣大量的樂曲,而且往往是歡樂的樂曲──從天國發出的,傳播到人們內心的歡樂!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鬥的成果,是勝利的象徵。「唯其痛苦,才有歡樂!」這是貝多芬對世界的深刻感悟。

  如果說貝多芬的痛苦來自病痛的折磨,那麼,米開朗基羅的痛苦來自他充滿矛盾的靈魂。

  米開朗基羅既無殘疾,也不貧窮。他出身高貴,是佛羅倫斯的名門望族,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毀於戰亂。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會獲得一大筆酬勞,但他卻過著像窮光蛋一樣的生活,只吃麵包,喝點葡萄酒,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他驚人的長壽,一生渴望愛情,寫出大量火熱純潔的十四行詩,但他卻終身未婚,孤單到老;他的家族從未給他任何溫暖,總是一次又一次從他身上榨取金錢,利用他的名譽到處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卻使他出手大方;他驕傲固執,目空一切,他在藝術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鬧翻,但他又軟弱可笑,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妥協投降,做出種種與他名譽不符的可笑舉動;他的藝術天分驚人,雄心勃勃,創作出《大衛像》、《叛逆的奴隸》、《摩西》等驚世傑作,但他又不得不為教皇奔波賣命,這個任務還沒完成,又有新的任務在催促著他,因此他計畫中最偉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廢。他一生都在超負荷的工作,同時還要為那些沒完成作品忍受內心的譴責;到了老年,他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儘管米開朗基羅有各種缺點;儘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劃,但誰都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從「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米開朗基羅塑造的是神靈,但他表現的卻是現實中人的苦惱和感情!

  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衣食無憂;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的妻子兒女;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他是巍然聳立的文學高峰,他不僅為讀者展示了俄羅斯近代歷史的廣闊畫面,還精彩地譜寫了俄羅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讓人們點點頭說:「是的,俄羅斯人就是這樣的。」總之,他是一個普通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因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震驚,為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為自己不忍心擺脫家庭羈絆去過苦行生活而苦惱……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無法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首先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裡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這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82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

  羅曼‧羅蘭說:生活是嚴酷的,對於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這大概就是對於托爾斯泰行為的最好注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0320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上篇 鬥爭
 
[一] 力量
 
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3月6日生於卡森蒂諾的卡普雷塞。
 
這裡,土地崎嶇不平,「空氣清新溫和」,岩石和山毛櫸遍布於嶙峋的亞平寧山脊。不遠處,便是阿西斯的聖方濟各看見基督在阿爾佛尼阿山上顯聖的地方。
 
其父是卡普雷塞和丘西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個脾氣暴躁且「害怕上帝」的人。其母在他6歲時辭世。他們共兄弟5人:李奧納多、米開朗基羅、博納羅托、喬凡‧西莫內和西吉斯蒙多。
 
出生之後,他被送到塞蒂涅阿諾的一個石匠的妻子那裡餵養。後來,他開玩笑地說,他的雕塑家志向源於這石匠妻子的乳汁。然後,他上學了:他只喜歡素描。「因為這個,他被父親及叔叔伯伯們瞧不起,並且常挨他們的毆打,因為他們對藝術家這一行懷有仇恨,覺得家裡有一個藝術家是一大恥辱。」(孔迪維語)因此,他自幼便懂得了人生的凶險,並嘗到精神上的孤獨。
 
但他的固執戰勝了父親。13歲時,他到佛羅倫斯畫家中最大最好的多梅尼科‧吉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的畫室當學徒。他最初的幾件作品獲得極大的成功,據說老師竟因此而忌妒起他這個學生來。一年後,師徒便分開了。
 
他已對繪畫感到厭惡,他渴望一種更了不起的藝術。他轉入洛朗‧德‧梅迪西在聖馬可花園開辦的雕塑學校,梅迪西親王對他很感興趣:他讓他住在宮殿裡,允許他與他的兒子們同桌共餐;童年的米開朗基羅身處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埋首於古代收藏品之中,沐浴在柏拉圖門徒們──瑪西爾‧菲辛、伯尼維埃尼、昂吉‧波利齊亞諾──博學和詩意的氛圍之中;陶醉於他們的思想之中,由於沉湎於古代生活裡,他的心靈充滿了古代精神:他變成了一位古希臘雕塑家。在「非常喜歡他的」波利齊亞諾的指導下,他完成了《半人半馬怪與拉庇泰人之戰》。
 
這座只有不屈不撓的力與美占主導的淺浮雕,反映出少年米開朗基羅的勇敢心靈及其粗獷的雕刻人物手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乩身II 4:大宅裡的七家神|同系列單書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知遠語言加碼(9/7-9/8)
  • 新時代折20
  • 小天下領券(9/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