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叔本華如是說: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愛究竟有何意義?人類永久的大哉問,叔本華以顛覆傳統的思維來解答!

叔本華如是說: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愛究竟有何意義?人類永久的大哉問,叔本華以顛覆傳統的思維來解答!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佛教中云「苦」,有所謂的生之八苦,
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之苦,
而被視為西方哲學中悲觀主義代表,叔本華亦視人生為苦,
他審視人性對欲望的渴求,探索生命的本質、情感、生死,
顛覆世俗對愛和人性的理解,更影響了尼采、托爾斯泰等人……

悲觀思想×生死領悟×情感慾望×自我探索
「舒適與幸福具有否定的性質,而痛苦則具有肯定的特性。」
以叔本華式的領悟,重新開始對人生價值的思索!

  ▎顛覆世俗價值:痛苦才是生命的本質
  世人所認知的苦難和不幸皆為負面、無常的,歸納於「純屬意外」,
  但人對與意志相牴觸的「不幸」異常敏感,因有所阻礙、違背,
  故能馬上察覺到痛苦和難受的事,就像穿到一雙不合腳的鞋;
  而對於快樂、舒適卻有些麻木,因為它們是與意志完全一致的事物,
  就像人不會對身體的整體健康感到滿意,卻會有雞毛蒜皮的小煩惱,
  整體來說,不幸反而才是規律中一貫存在的情況,是生命的常態,
  因此在叔本華的觀點中,痛苦與不幸能引發我們的感觸,
  而美好幸福卻意味著願望的消失,就像得到即意味著一物失去刺激。

  「人生是在慾求予達到慾求間被消磨掉的,願望的本性即痛苦。願望一旦達成,很快便趨於飽和狀態。」

  ▎對情感的否定:戀愛和婚姻是苦痛的延續
  因生命即苦痛,叔本華貶斥人類產生的戀慕情感及婚姻結合,
  認為這是新的生命苦痛之延續,個體的情感對物種繁衍毫無意義,
  不僅如此,叔本華更提到性慾是「欲望中的欲望」,凌駕其他欲望,
  因為性慾是求生意志最完整的展現和最明確的型態,是至高無上的。

  「浮世欲望的滿足正如拋給乞丐的施捨,維持他活過今天,卻也延長他的苦難到明日。」

本書特色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唯意志論的開創者,提出了對生命「表象」及「意志」的論辯,其思想以「人生是苦難」的命題為出發點,被後人認為是悲觀主義的代表,對後世精神分析學及心理學都有很大的啟發,本書就其對人性、生命價值、愛恨情感、生死思考等議題進行深入地探討,與讀者分享叔本華在苦難和慾望中帶給世人的啟示。
 

作者介紹

編、譯者簡介

蔣耀江


  哲學系畢業,文學功底還算夠用,歷史知識還算足夠。現職自由作家,主要販賣老前輩說出來的話、做過的事。兼職社會觀察家,認為生活中充滿哲學這件事本身就很酷。

羅烈文

  專職編者。
 
 

目錄

序言

卷一 人性的得失
世界相同,各人卻大異其趣
幸福與否取決於人的心態
各人素養不同,人生自然有別
人總是對痛苦異常敏感,對快樂麻木不仁
人比之動物更喜歡追逐幸福
沒有值得羨慕的人,只有值得同情的人
活在當下,當下的人生最精彩
生命本質上即是痛苦
每個人皆依其自然所賦予的素養各不相同

卷二 心靈的迷霧
榮譽只有一種間接的價值
人最難擺脫的便是名利欲
貪欲在惡德中的地位尚無確定
嫉妒讓人處在不利地位
嫉妒產生不幸和痛苦
傲慢是一種無知的行為
幻想只會折磨人的心智
心靈的寧靜是人類幸福的根基

卷三 愛與恨的苦惱
戀愛是導致失去自由的元凶
性慾是一種最強烈的慾望
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有完美的結局
欲望得到滿足,苦難得以延續
人類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卷四 生與死的糾纏
不同階段的人生各不相同
一切努力和欲望,皆為迷誤
人最大的恐懼來自對死亡的憂慮
對生命的強烈眷戀是愚昧的
死亡本身並不是災禍

卷五 人生的領悟
幸福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
幸福只有在我們自身中才能發現
幸福只是假像,不幸才是真實的人生
別為俗事過度操勞
不告訴敵人的事,也別告訴朋友
友誼如同貨幣,存在正反兩面
透過容貌洞悉人的內心
了解自己是最大的福分
欠缺是正向的

附錄 叔本華生平
 

序言

  「初識」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是在十年前,在那段將青春肆意揮霍的日子裡,如果說有什麼收穫的話,或許就是和叔本華的「偶遇」了。說「偶遇」其實並不確切,準確地說應該是刻意前往「拜訪」,目的地是國家圖書館。致使我去「拜訪」的起因是從室友手裡借閱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那是叔本華早期的作品,也是讓我得以認識叔本華的媒介。後來,我便先後拜讀了他的《論自然意志》(西元1836年)、《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西元1841年)、《人生的智慧》(西元1851年)等書,因而對叔本華的思想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史重要轉折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哲學思想是一種唯意志論主義。在他看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作為表象而存在的,而作為其基礎的是一種非理性的、盲目的、永動不息的、永不疲憊的欲望衝動。這種欲望衝動是一種求生存的欲望衝動,叔本華稱之為「生存意志」。

  叔本華認為生存意志的基本要求就是獲得食物以求生存、發展自身以求美好生活、占有異性以繁衍後代的意志。他認為,不僅人的軀體及其活動是生存意志的表現和創造物,而且動植物甚至無機物也是生存意志的表現和創造物。他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存意志的外化或表現。他說:「意志是世界的自體,是世界的內涵,是世界的本質生命,世界上可見的現象只不過是意志的鏡子。因此,生命不可分割地伴隨著意志,有如影之隨形,有意志也就有生命、有世界。」

  作為一種哲學,叔本華的意志主義對後來哲學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反理性主義。從這種生存意志出發,本來應該得出意志主宰一切的行動主義,但叔本華卻反常理而行,得出「人生是苦難」的人生觀。正因為此,有人將他的哲學思想稱為悲觀主義哲學。

  叔本華宣稱,人生是苦難的。人之所以活著,靠的是一種生存的欲望衝動,而欲望本身就是不滿足或有匱乏感,因而其結局必然是痛苦。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痛苦的世界,這是叔本華人生哲學的基本出發點。在他看來,人世痛苦的根源在於人受著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人由意志產生意欲,由意欲產生動機,由動機產生活動」。

  人在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下無時無刻不在孜孜不倦地試圖尋找些什麼,但每一次尋找的結局無不發現自己原是與空洞共存,最後終不能不承認這個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劇,而世界的內涵卻全是痛苦。人的一生,在叔本華看來,是人生之苦的理解過程。在人年紀大了,飽經風霜苦楚之後才會真切地理解到人生的悲苦。「我們若再反省一下人生,人生也真是一段毫無收穫的插曲,徒然對非存在的平靜平添困擾……我們活得越久,越能清晰地看到整個人生無不是失望,甚至是一種騙局」。

  叔本華從人生的悲苦進而整個地否定人生,否定人類生存的意義。叔本華宣稱,他之所以宣揚人生的苦難,目的是要找到一個可靠的指南針來指導人生,把人們從苦海中解救出來。為此,叔本華開出了他的處世之方:告訴人們要修身養性、順應自然、隨遇而安、忘卻悲苦、克制欲望。叔本華告訴人們,要想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就既要看透世界,又要善於生存。怎樣達到健全的人格呢?叔本華提出做人要有正面積極的性格、健康的體魄、爽朗的氣質、高度的才智。

  叔本華從「人生是苦難」的基本命題出發,認為人生的智慧就在於真切地理解到人性是險惡的,人生本來是一場悲劇,人世間的一切包括人們所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祿、權力地位等等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轉瞬即逝的東西,所謂幸福不過是免遭痛苦、無可奈何的生活享受而已。

  因此,在他看來,人們應該禁絕一切欲望,拋棄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現實生活及現實的理想和目的,拋棄一切理性和科學的概念,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一切道德規範而進入無我的境界。這樣,人們就可以超脫現象世界而進入成為自在之物的意志世界,也才會有自己的自由。

  儘管人生是一次苦難之旅,注定要歷經悲苦,但叔本華也給我們提供了應對之策,告訴了我們應對苦難的方法。今天,我之所以將眼光重新落到叔本華的思想上編譯本書,是因為我希望每一個人能從內心真正認清這個世界,認清自我,以達到更好的生存。基於此,我又重新對叔本華的思想進行了一番整理,最終確定了五個主題:一為人性的得失,二為心靈的迷霧,三為愛與恨的苦惱,四為生與死的糾纏,五為人生的領悟,期望從心靈層面和讀者進行最親密無間的交流。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806117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世界相同,各人卻大異其趣
 
亞里斯多德將人生的幸福分成三類:一類是指從外界得來的幸福,一類是指從心靈獲得的幸福,還有一類是指從肉體得來的幸福。就我個人認為,這種區分很模糊,除了數目外並沒有指出什麼,而根據我所觀察,人命運中的不同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人是什麼?
從人格一詞的廣泛意義來說,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健康與精力、美與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育等等。
 
2.人有些什麼?
人擁有財富和他可能占有的事物。
 
3.如何應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樣子,或者說是別人對你的評價。
 
這可以從他人對你的意見、態度中看出來。他人對你的意見又從你的榮譽、名聲和身分中表現出來。
 
人是什麼,或者說人的差異是自然本身賜予人的。正因為是自然本身所賜,所以它們對人生快樂與否影響之大和影響之深遠遠超過後兩類對人的影響。人擁有些什麼和如何應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只是由人安排的結果。那些具有特權身分或出生在特權世家的人,即便是出生在帝王之家,與那些具有偉大心靈的人士相比,也只不過是為王時方為王而已;而具有偉大心靈的人,相對於他的心靈來說,則永遠是王。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最早的弟子麥闕多魯斯亦說:「從我們內心得來的快樂,遠超過自外界得來的快樂。」
 
生命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我們存在的整個過程,在乎我們內在的生命性質是什麼,這是天經地義和人人都可以體驗到的事實。人的內在生命性質是使我們心靈滿足的直接泉源,我們整個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們不滿足,直接的泉源也是因為我們內在生命的性質。從另一方面來說,環境只不過對我們產生一種間接的影響而已。這就是為什麼外界事件或環境對兩個人的影響各不相同的原因。即便環境完全相同,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靈並不完全合乎他周圍的環境,所以每個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靈世界裡。
 
一個人能直接感悟到的,莫過於自己的觀念、感受和意欲,而外在世界的影響不過是促使我們領悟自己的觀念、感受和意欲。我們所處的世界怎樣,取決於我們以怎樣的方式來看待它。正因為此,才有「世界相同,各人卻大異其趣」的說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