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驅動未來經濟的發明:從工業0.0到5.0,翻轉觀念的51種創新

驅動未來經濟的發明:從工業0.0到5.0,翻轉觀念的51種創新

The Next 50 Things That Made The Modern Economy

  • 定價:450
  • 優惠價:731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最會說故事的經濟學家寫給未來人的生活發展史

  各種事物的發明與改良正以倍速進行,
  作者以精簡的篇幅與有趣的故事,
  介紹51種在當下與未來持續影響人類生活的發明,
  並思索這些發明將如何改變人觀看世界的方式。

  .罐頭食品曾經是不輸給矽谷新創公司的革命性發明?
  .電商平台的前身郵購型錄,曾入選百大影響力書籍,與文學名著並列?
  .為什麼美國與歐盟都想要控制SWIFT?
  .密碼忘了、合約發生糾紛時,缺少中介端的區塊鏈如何處理?
  .GPS停擺五天時,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體系會面臨崩潰?
  .數位試算表、自助結帳機是重塑工作內容還是與人搶工作?
  .聊天機器人來分憂解勞,我們才能與真人進行言之有物的對話?

  繼備受好評的《形塑現代經濟的發明》之後,提姆‧哈福特推出續篇。這回挑選的51種發明,同樣涵蓋數千年歷史,並且來源遍布全球。有千百年來型態幾乎未曾改變者,如:磚頭、火,也有正在風口浪尖上的新趨勢,如區塊鏈、太陽能光電。本書在八個概念主題中,藉由精簡的篇幅和淺顯的敘述,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形塑今日世界的種種發明。

  .大巧若拙
  「拍賣」制度其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古早,每一次搜尋關鍵字,你都在幫谷歌抬高競價!

  在歷史學家吉朋的筆下,「拍賣」成了戰爭中雙方較勁的手段,這種行為早在兩千年前就出現。從土地、奴隸、花卉到不動產,凡有價值之物皆可拍賣。時至今日,這個行為更轉化為科技巨頭的獲利來源。

  磚頭、工廠、郵票、腳踏車、眼鏡、罐頭……這些乍看之下相當平常的物件,卻因為對食衣住行充滿全方位的影響,從而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

  .販賣夢想
  王室成員御用的瑋緻活(Wedgwood)瓷器,名號竟然是討來的?

  品質精良、樣式典雅的瑋緻活瓷器,在成為皇后御用名品後身價水漲船高,也成為中產階級嚮往的品牌,知名度和銷路皆為之大開,從跟上流行到創造流行,「名人加持」永遠是行銷利器。

  鬱金香、能量產香菸的邦薩克捲菸機、縫紉機、郵購型錄、速食加盟體系、募款、聖誕老人……這些有形或無形的發明,皆來自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想像,無論是為了致富,或是為了自主。

  .移動金錢
  貧富差距急速擴大,全都是因為比爾.柯林頓搞砸了?

  柯林頓修法取消高年薪企業主管的減稅獎勵,此一舉措導致企業轉而發放股票選擇權。管理階層藉由操縱股價,與勞工原本就相距甚遠的薪資級距因此反倒更為惡化。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信用卡、大眾運輸的旋轉閘門、區塊鏈,以不同的與形式改變人類的日常消費行為,把錢從我們的口袋挪去別人的口袋。

  .看不見的系統
  自助還書服務的起源,來自美蘇交鋒時期的竊聽器?

  一九四五年,美國駐俄大使館收到地主國的禮物,這樣裝飾品看似人畜無害卻暗藏玄機:裝有不需電源的竊聽器。這種運用無線電波驅動後回傳資訊的原理,後續發展成為無線辨識射頻(RFID)技術。

  能大量生產、快速組裝的可替換零件;連結電腦與電腦、現代網路前身的介面訊息處理器;今日今時無人不可或缺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無論是工業革命或數位革命,它們都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祕密與謊言
  作者在寫這本書之前,沒有聽過「靠得住」……

  由於早期社會對月經普遍的避諱,女性生理用品直到二十世紀初期都還是以相當原始的形態存在,直到一戰結束後,製作繃帶的材料才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衛生棉,這種拋棄式生理用品,讓女性能更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職場。

  活字印刷機從煽動性宗教手冊開始大發利市,閉路電視則是不斷推陳出新的監控利器。從A片、禁酒令到社群媒體上的「讚」,人類慾望永遠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眾志成城
  英文鍵盤的配置方式不是為了讓打字速度變慢?

  你或許聽過,現在通行的QWERTY鍵盤是為了讓打字速度變慢,但實情不然。為何如今的電腦即使可以設定其他鍵盤,這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還是習慣使用這種看起來不怎麼合邏輯的配置?這背後的意義其實大有來頭。

  出現在這個主題中的事物都是集眾人智慧的發明:非洲人的主食「木薯」具有毒性,須經繁複工序方能食用;退休金是「老有所養」的終極展現,卻在高齡世代岌岌可危;朗式蜂箱是讓蜂蜜產業化的關鍵設備,水壩則是人定勝天的雄心壯志。

  .地球只有一個
  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資源回收」,仍然是許多國家的難題

  中國曾經是世界回收廠,經營者一度晉身世界富豪。但在政策一夕變更之後,西方國家的垃圾突然不知道往哪裡倒。免洗餐具曾經是從家務中解放的便利物品,卻因日益嚴峻的環保議題引發爭議,至今方興未艾。

  野火本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因子、石油至今仍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硫化技術是製作橡膠的關鍵、用以保存植物的「華德箱」促成經濟作物移植、玻璃紙提升食物保鮮、侏儒小麥陪人類熬過饑荒、太陽能光電已然成為更便宜的能源,但人類想要與地球永續共存的願望是否終不可得?

  .我們的機器人大大
  你可以想像,沒有電子試算表的一天嗎?

  「試算表」原是名副其實的紙張表格,每更動一個數字就得全部擦掉重寫。第一個電子試算表軟體在1979年問世,搭載的蘋果電腦因此大賣,也就此改變了會計師的工作面貌。

  雖然沒有顯而易見的時間軸,但在本書的最後一個主題,哈福特介紹的發明皆與數位科技相關,他或許意欲藉此提醒讀者,就在這個當下,這些發明仍在進行式:何樂禮打孔機是大數據的前身、陀螺儀如今變成了無人機。從聊天機器人、掌心大小的立方衛星、吃角子老虎機到西洋棋演算法,這些科技以飛快速度不斷演化、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該全心擁抱、保持警戒,還是已經別無選擇?

本書特色

  在續集中,哈福特秉持一貫的幽默文筆,再一次帶領讀者橫跨古今探索51種發明。相較於第一集,本書更偏重數位科技發展對金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但也不乏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無論是否廣為人知)的事物。隨著哈福特充滿故事性、精練的筆觸,彷彿能夠重新認識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為何呈現今天的樣貌。

各界推薦

  「充滿無盡的洞察力和驚喜,一如你對提姆.哈福特的期望。」——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萬物簡史》作者)

  「哈福特讓日常發明以與眾不同的方式呈現……他活靈活現地介紹人類史上最巧妙,但經常受到忽視的發明,這些發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泰晤士報》(The Times)

  「機智、資訊豐富、娛樂無窮,最引人入勝的大眾經濟學。」——《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他對這些物品的熱情讓人難以抗拒;他活潑幽默的風格和廣泛的好奇心,讓艱澀的題材變得容易理解。」——《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可讀性極強……哈福特具備一種天賦,可以看到看似與發明無關的意外發展……非常睿智的書。」——《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

  「哈福特對於細節的豐富掌握,顯示他不僅是一名經濟分析師,也是受歡迎的評論家。」——《時代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哈福特似乎總是能提出正確的問題。」——《旁觀者報》(The Spectator)

  「哈福特毫不費力地跨越時空、縱橫全球……非常有啟發性的一本書。」——「書頁」網站(BookPage)

  「這本書既詼諧又引人入勝,充滿有趣的細節和驚人的事實,在研究現代經濟學發展過程中,提供讀者最大的樂趣。」——《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


  經濟學家,《金融時報》最受歡迎專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同時也是記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Nuffield College)訪問學者,及英國皇家統計學會榮譽院士。擅長以幽默風趣的說故事手法,為大眾揭示日常生活經驗背後的經濟學觀念。著有《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迎變世代》、《亂,但是更好》、《形塑現代經濟的發明》、《驅動未來經濟的發明》等書。

  提姆.哈福特曾獲2015年皇家統計學會獎(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prize),2009、2016年巴斯夏經濟新聞獎(Bastiat Prize for Economic Journalism),2021年溫科特基金會(Wincott Foundation)的年度記者獎。2019年,提姆因其對增進社會大眾經濟學知識的貢獻,躋身英國王室新年授勳名單,獲頒OBE官佐勛章。

  他曾在TED和雪梨歌劇院演講,傳達經濟理念;在TED的演講影片觀看次數超過1100萬次。

譯者簡介

鄭煥昇


  為人情尋找文字歸宿,也求讓文字標籤散發人性況味的譯者。

  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目錄

【前言】
1 鉛筆
 
第一部    大巧若拙
2 磚頭
3 工廠
4 郵票
5 自行車
6 眼鏡
7 罐頭
8 拍賣
 
第二部    販賣夢想
9 鬱金香
10 皇后御用瓷器
11 邦薩克捲菸機
12 縫紉機
13 郵購型錄
14 速食加盟體系
15 募款訴求
16 聖誕老人
 
第三部    移動金錢
17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
18 信用卡
19 股票選擇權
20 維克里旋轉閘門
21 區塊鏈
 
第四部    看不見的系統
22 可替換零件
23 無線射頻辨識
24 介面訊息處理器
25 全球定位系統
 
第五部    祕密與謊言
26 活字印刷機
27 衛生棉
28 閉路電視
29 A片
30 禁酒令
31 「讚」
 
第六部    眾志成城
32 處理木薯
33 退休金
34 QWERTY鍵盤
35 朗式蜂箱
36 水壩
 
第七部    地球只有一個
37 火
38 石油
39 硫化技術
40 華德箱
41 賽璐玢
42 回收
43 侏儒小麥
44 太陽能光電
 
第八部    我們的機器人大大
45 何樂禮打孔機
46 陀螺儀
47 試算表
48 聊天機器人
49 立方衛星
50 吃角子老虎機
51 西洋棋演算法
 
致謝
附錄:參考資料
 
 

前言

1鉛筆The Pencil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身為十九世紀美國散文大家,有回詳列了一張備品清單,為的是要去踏青。上頭他首先點名露營必備的帳篷與火柴,接著添上了綁繩、舊報紙、捲尺與放大鏡,最後也沒忘了記事跟寄信需要的紙張與郵票。怪的是,他略去一樣東西沒提,就是他用來擬定清單的那支鉛筆。更怪的是,梭羅與父親就是靠做高級鉛筆賺錢的。

  不被人放在眼裡似乎早已是鉛筆的宿命,無怪乎英國流傳著一個以鉛筆為主角的古老謎題:「我被人從礦坑中帶出,在木匣裡幽禁,並從此失去自由,但幾乎沒有人用不上我。」沒有人會宣稱「鉛筆比刀劍還強大」,除非有人能先消滅掉橡皮擦。

  但邊緣人正好是我的菜。愈是往往會融入在背景中而失去存在感的物品,就愈得我青眼以待。從紅磚到臉書上的那個「讚」,再從賽璐玢到衛生棉,填滿這本書的各種發明都經常被視為理所當然。它們的故事鮮少被傳誦,它們原本可以傳遞的經驗也無從為人所知。這就是何以我希望這些故事與經驗,會比起討論蒸汽引擎或個人電腦等想當然耳的技術突破,更能讓我們有所收穫。

  在為本書挑選五十一種物品的時候,我的目標是說出能讓你們覺得意外的事情,是讓你們知道有哪些創意引發了令人驚豔的結果。關於哪些發明改變世界的書已經很多,相對之下,這本書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哪些發明或許會讓你改變觀看世界的方式。

  既然如此,我們怎麼能不從可憐沒人愛的鉛筆說起。要知道我們甚至連把人家名字叫對的基本尊重都不給。鉛筆的英文叫做pencil,而pencil源自於拉丁文penis,意思是——沒錯,沒錯,不要激動*——尾巴。這是因為古羅馬的毛筆用的是動物尾巴上的簇毛。

  「鉛」筆寫起來的效果跟毛筆一樣,但是不需要墨汁。或者應該說,不需要鉛——因為鉛筆筆芯的本體其實是石墨。石墨跟長條木頭的組合作為一種創意,已經有四百五十歲了。但直到其兩百歲的時候,《大英百科全書》都還是把pencil定義為一種毛筆,就跟西塞羅(Cicero)與塞內卡(Seneca)這兩位古人的見解一樣。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人為鉛筆出頭。鉛筆史專家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就曾點出鉛筆的可擦拭性讓設計師與工程師都不能沒有它。按波卓斯基的話講:「墨水是點子要出門見人時化的妝,石墨則是它們背後髒髒的真相。」

  然後就要說到美國經濟學家萊納.里德(Leonard Read),他在其經濟專業上是小政府自由市場經濟學原則的急先鋒。一九五八年,里德發表一篇文章叫〈我,鉛筆〉(I, Pencil),以鉛筆的第一人稱語氣寫成。相對於猜謎裡的鉛筆聽來太過認命於自己的默默無名,里德的鉛筆是個善於勸誘人變節的「放任自由主義者」戲精:「要是你可以意識到我所象徵的奇蹟,那你就能盡一份力來拯救人類正百般不情願地在失去的自由。」

  里德的鉛筆很清楚自己乍看之下並不起眼:「把我拿起來,打量一番。你看到了什麼?其實沒什麼可瞧的。你看得到一點木頭、一點塗漆、印上去的商標、石墨筆芯,還有少許金屬,跟一小塊橡皮擦。」

  然而,鉛筆接著解釋起來,採集雪松木需要鋸子、斧頭、馬達、繩索與產業鐵道;石墨來自錫蘭(今日的斯里蘭卡)並摻有密西西比州的黏土、硫酸、動物脂肪與若干種其他原料。更別說你千萬別想不開讓鉛筆說起它那六層塗漆、它的黃銅套圈,或是它自帶的橡皮擦——它會希望你知道那也不是橡膠做的,而是拿氯化硫去跟菜籽油合成,並由義大利浮石提供摩擦性,用硫化鎘染成粉紅。

  至於那個總有人一問再問的問題,他們是如何把石墨弄進木頭裡面的,要什麼巧妙的答案才配得上呢?這江湖一點訣就在於取一塊雪松木薄板、入窯乾燥後在其頂層表面刻出一整排凹槽。這些凹槽最早是四四方方的,手工作業的時代那樣比較好切,如今它們已經是由有半圓形橫切面的精密器械負責。等圓柱形的石墨一一放進溝槽後,另一片被挖好溝槽的木板就會被蓋上去黏好,這一次溝槽是刻在木片的底層。接著這份「石墨三明治」就會被切割成一根根與石墨平行的長條。這些雪松木條是未塑形的鉛筆半成品,再來只要該刨的刨一刨、該漆的漆一漆,鉛筆就大功告成了。

  這麼大費周章做出來的鉛筆只賣你大概十便士一支,整盒一百五十支裝的鉛筆零售價十四點九九鎊,但我們大部分人還是完全不考慮要買。

  但里德的鉛筆還是滿懷著勇氣不屈不撓。它從國際鉛筆供應鏈的複雜性與大量生產的精準性出發,導出一個讓人無法視若無睹的結論:

  「解放所有的創意能量……相信自由的男男女女會回應那隻﹃看不見的手﹄。這股信念將獲得確認。」

  里德的撰文闖出名號,是因為經濟學者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諾貝爾獎得主、自由市場倡議者、傳達經濟學觀念的天生好手——在一九八○年將之改編成電視節目分十集播出,名字叫「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從不起眼的鉛筆那十足複雜的來源中,傅利曼擷取到與里德同樣的心得;市場力量在群龍無首的狀態下統籌大多數人群的本領,在此不啻獲得了一段令人難忘的證詞:

  「沒有政治委員從中央辦公室發號施令,這就是價格系統的魔力。」

  穿梭回大約五百年前,你會看到價格體系的魔力如何風起雲湧。石墨第一次被人類發現是在英格蘭的湖區。傳說一場狂風暴雨橫掃了恬靜的巴洛戴爾(Borrowdale)谷地,將當地的森林連根拔起,翻出了樹根下一種怪誕、閃亮的黑色物質,一開始大家管這玩意兒叫「黑鉛」。

  至於這東西有沒有值得人去投資開礦的用途呢?欸,還真有。石墨很快就被當成一種拿來做記號的「標示石」,一如三個世紀前的小販會在倫敦街頭叫賣:

  買標示石哦,快來買標示石哦。
  用標示石好處多多,
  我有紅色的標示石,
  用起來沒有問題,不然黑鉛的也不錯。

  因為石磨質地軟糯但耐高溫,所以也被拿去鑄造砲彈。很快地它就成了一種珍貴的資源。當然石墨的身價還比不上它在礦物學上的表兄弟鑽石——兩者的本質都是碳元素——但讓輪班礦工在換裝下崗之際被武裝警衛盯著,石墨還是夠格的,否則肯定會有人想挾帶幾塊闖關。

  到了一七○○年代尾聲,法國的鉛筆廠商已經很樂於花高價從巴洛戴爾進口高級石墨。但就在此時英法開戰,於是英國政府腦袋很清楚地決定不讓法國輕易取得砲彈的原料。這下法國的鉛筆商怎麼辦呢?在這節骨眼上挺身而出的,是有著法國軍官、熱氣球玩家、冒險者等多重身分的尼可拉—雅克.康代(Nicholas-Jacques Conté)——他同時也是鉛筆工程師。康代費盡千辛萬苦,開發出可以用低級粉狀歐陸石墨混以黏土來製作鉛筆筆芯的辦法。為了回饋他的努力,法國政府賞了他一筆專利。

  事實證明萊諾.里德筆下的英勇鉛筆有著比鉛筆自知更複雜的背景故事。只不過這背景故事中的一些細節讓我們不得不質疑,里德的鉛筆是否有權如此高調自豪於他的自由市場血統。若無國家授予的專利可圖,康代先生還會那麼拚命去鑽研他的實驗嗎?也許會,也許不會。經濟學家約翰.奎金(John Quiggin)提出了另一種反對意見:在里德的鉛筆強調其由森林與載貨火車所交織出的歷史之餘,殊不知那些森林與鐵道都往往是由政府管理的國有資產。

  傅利曼固然說對了世間沒有鉛筆沙皇,但即便在自由市場裡也少不了階級的存在。他的同事,另一名諾貝爾獎得主羅納德.寇斯(Ronald Coase),就對這個觀點深入探究了一番。萊諾.里德筆下很健談的鉛筆是由埃伯哈德.輝柏(Eberhard Faber)公司出品,該公司現已加入紐威.樂柏美(Newell Rubbermaid)集團旗下。一如在任何一家財團中,員工會依照老闆的指示行動,而非對市場裡的價格言聽計從。

  所以說在實務上,鉛筆這種產物誕生於一個複雜的經濟系統,其中除了政府扮演一定角色,還有企業中的尊卑將眾多勞工隔絕在傅利曼的「價格系統魔力」以外。這並不表示萊諾.里德認為純粹自由市場較好的看法不對,只不過他的鉛筆並不能證明這一點。

  但他的鉛筆倒是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提醒我們某些日常物品的製程是何其複雜,而其價值又是如何經常被我們忽略。以便宜可靠的方式將這些東西替我們組裝起來的經濟體系,本身就很神奇。它不是我們可以輕易弄明白的。但話說回來,將觀察信用卡、麥當勞的漢堡、焗豆罐頭,或是T恤上的無線射頻識別標籤等日常物件作為理解的起點,絕不是什麼很糟糕的決定。以任何一樣東西當作起跑線,你都可以開展出一個故事,裡頭有著意外的連結跟引人入勝的效應。

  簡單講,我們若想搞清楚現代經濟是怎麼一回事,里德的鉛筆已經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路。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3777
  •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47
試算表Spreadsheets
 
一九七八年,哈佛商學院一名叫做丹.布里克林(Dan Bricklin)的學生坐在教室裡,看著眼前的會計學講師在黑板上的橫列和直欄中填入數字。每當講師改了其中一個欄位的數字,他就得一擦一寫地把黑板上整列跟整欄的數據統統改掉。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不這樣改,數字就兜不起來。這動作看在丹的眼裡既枯燥又機械化——懶惰為發明之母可不是隨便說說。
 
把數字寫成格狀欄列,又花費大把時間修改資料的並不只這位會計學講師:全世界的會計人員都每天對著他們的帳簿做一樣的事情。帳簿翻開時的左右兩頁加起來,就叫做一個「試算表」,好幾份試算表的輸出又會成為若干更大型主試算表的輸入。由此在紙本上光是更改一個地方,就得用鉛筆、橡皮擦和桌上型計算機工作好幾個小時。
 
跟許多商學院的學生一樣,丹.布里克林在上哈佛之前已經有了正職,他在一九七○年代叱吒一時的王安電腦(Wang)與迪吉多電腦(DEC)當過程式設計師。因此他想:怎麼會有人想在黑板上或紙本帳簿上做這種事情啊?這件事明明就可以在電腦上做啊?
 
於是他就劍及履及地為當時新出品的蘋果二號個人電腦寫了一個程式:電子試算表。他的朋友鮑伯.法蘭克林(Bob Frankston)幫他把軟體做了進一步的改良,然後在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七日,他們的心血結晶VisiCalc正式上市。VisiCalc幾乎在一夜之間就紅了。
 
各種金融與財會軟體已經存在很久了,但VisiCalc是第一款具備現代試算表介面的產品,同時也被認為是電腦史上第一款「殺手級應用」,也就是一款必要性大到你會為了用它而去買電腦的軟體。蘋果的賈伯斯後來也說多虧了VisiCalc,「蘋果二號才能賣得這麼出色。」
 
VisiCalc問世五年後,讓記者史蒂芬.列維(Steven Levy,現代電腦發展的業餘史家)得以寫下這樣的一段話:「現在已經有企業高階主管、批發商、零售商、中小企業主會講起他們分成兩階段的經商人生,分水嶺就是電子試算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