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作本書的源由,是因為筆者長年在各個場合講述關於國際投資及法律規範,以投資仲裁案例說明實際運作,探討這些議題與我們的關係。根據筆者經驗,這些議題較少在傳統法學理論裡探討,同時又跨領域牽涉國際投資實務、國際經貿談判、國際仲裁的運作,以致聽者感覺相當陌生。不過,雖然是較新的議題,需要此種知識的人似乎逐漸增加中,包括正在尋找未來專業方向的學生(通常是研究生)、從事國際投資的企業人士(特別是跨國公司的in-house法務)、處理國際投資實務(包括爭端處理)的律師、研究國際投資與國內規範(例如規制權right to regulate、ISDS變革)牽連互動的學者、在第一線與各國磋商國際協定的經貿官員等。
當國際投資日益重要、投資型態漸次改變、地緣政治與投資互相糾結時,以下這些問題突顯了本書議題的實際需求:地主國如何吸引外資,同時避免招致投資人之仲裁請求?投資人母國要求簽訂IIA時,這些法律文件會形成何種義務?投資人如何處理地主國的非商業性風險?投資人如何設計投資架構以利用IIA之保護機制?
另一方面,國際投資仲裁與各國國內法所要實現的目標,存在不少矛盾與衝突。例如:地主國基於國民健康所採行的法令政策(如菸害防制),為什麼會被外國投資人告到國際仲裁去?為了處理緊急狀況(如金融危機),不得已採取的因應措施,為何會違反IIA之義務?起先為了吸引外資投入重要基礎建設(如再生能源)所提供的誘因,為何日後因為財政或其他原因而改變,居然會被投資人要求賠償?甚且,這些主張是在第三地,由從事國際仲裁實務的民間人士,以沒有上訴救濟的仲裁程序,作出有拘束力、執行力的判斷?而不是在地主國的國內法律程序中,充分考量辯論國家的需求、考量、主權,讓國家有自我審查更正的機會?
簡言之,這些議題同時兼具理論及實務,涉及法律及經濟,在每個個案中不斷地檢視投資人的期待及地主國的承諾,每個仲裁判斷也持續形塑國際投資法的面貌,甚至影響每個國家的投資環境是否能吸引到優質的投資人,除了助長經濟發展外,也符合愈來愈得到重視的ESG、SDGs 等永續目標。
筆者所學甚為有限,野人獻曝書寫此書,並不是想在書店架上多一本積塵著作。隨著國際投資法制持續演變,筆者計畫將這些內容放置於網路上,讓更多人方便搜尋、參考、運用。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這個領域產生互動,讓華文界的國際投資法有彼此切磋的機會,形成我們的看法。理想很大,作為甚小,能夠順利寫作並出書,完全要感謝愛我們的天父及支持我的家人;其次,要感謝我優秀的同事們。林良怡律師多年來參與國際投資案件,撰寫優質的專業分析,形成本書的基礎。還有以下的律師們,在他們繁忙的工作中,熱心參與本書案例的翻譯及整理,在此向他們致上謝意,他們是:呂旻融、葉子齊、張博洋、李宜庭、郭昀柔、胡桓、郭婉亭、李紹煜、陳可邦。
吳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