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永續人生,健康的老
從事照顧事業多年,歷經各個不同失能長輩的狀況,每一個需要被照顧的長輩都有不同的故事。面對這些,個人心中有許多的感慨,總覺得普羅大眾對於「老後」要如何維持健康的觀念,還不是十分正確;總覺得老了,所有行動的不便都是理所當然的,卻不知道這些老化現象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以及生活習慣來改善延緩的,正因為如此,導致許多失能的長輩原本可以不必走上這條艱難的人生道路,更耗費了不少的醫療資源!
走向高齡社會是必然的趨勢,然而能到高齡又有不錯的健康體能,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反之高齡後的人生若都是躺在病床上,那麼高齡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我們的平均壽命是七十~八十歲,那麼能活到一百歲的人,一定有做對很多事或多做很多事。和田秀樹醫師提出七十歲是老人健康分水嶺的觀點,他提議多吃肉、多曬太陽、生活多一點變化、養成運動習慣,這應該就是「百歲人生」中,要做對很多事的內容吧。但我認為培養一個可以持續的興趣,和不要太早退休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個永續的概念。一個良好的興趣會讓人保持愉悅的身心;不要太早退休,對高齡社會的來臨以及面對人力資源欠缺,皆會有很大的幫助。
書中對不要太早退休有一段很有意義的敘述:「年輕時是以追求財富與效率的方式工作,上了年紀之後就應該換個角度,站在幫助別人、為社會有所貢獻的立場,發揮自己的經驗與知識才對。」所以不要太早退休是配合自己的心態,慢慢調整能做的,做可以做的事情,繼續和社會連結,不要整天待在家中讓自己一直加速衰老下去,因為持續工作和活動是預防老化的最佳良藥。
和田秀樹醫師在第三章提出的七十歲面對醫療的態度,讓我蠻耳目一新的。我不是醫學背景出身,所以無法就專業去評論。但就七十歲的長輩來說,這好像是提供一份「快樂餐」的menu。
和田秀樹醫師提到「能讓人維持長壽的醫療,以及讓人活得健康的醫療是兩回事」,我深感認同,因為維持長壽的醫療好像是「營養餐」,活得健康的醫療好像是「快樂餐」。七十歲過後,如果癌症和失智症是要面對的,在心理上把它當成老化現象之一,那就坦然地接受與面對吧!
本書第四章提到的居家安寧觀念,讓我想起二○○八年由倉本聰先生編劇,日本富士電視台的電視劇《風之花園》。有一幕老太太陪伴老先生,在小鎮老醫師(緒形拳飾)的居家安寧照顧下,老先生在熟悉的家裡,由老伴陪著他幸福安詳地走完最後一哩路,讓我非常動容。台灣近幾年透過在宅醫療的制度也在推廣居家安寧,但是還沒有很普遍,應該是觀念還沒準備好,也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居家安寧的觀念可以更廣泛被接受。
本書在五月出版,剛好接在四月的世界地球日之後,永續也是世界地球日其中一項很重要的議題。高齡社會的來臨,加上台灣不婚少子問題嚴重,可預見的將來,一定會大量減少勞動人口,現實狀況也可能逼得工作年齡要往後延長,七十歲以上的國民健康人數,可能會變成每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地球永續觀念的實踐,我們一起努力吧!
李宗勇
台灣銀髮產業協會/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理事長/總經理
推薦 銀髮族的優雅老後、平順跨越百歲人生
個人有感於台灣人口老化迅速,高齡、亞健康、獨居銀髮生活蔚為常態,因而,長年著力於智慧醫療設施發展與照護系統應用,基於「健康飲食」乃「健康壽命」之根本發想,進而跨足機能餐飲研發、製造與銷售,為高齡銀髮族提供健全生活之營養餐食,至今建立了熟食、冷凍、復熱、即食的健康飲食供應鏈,也為便捷銀髮長者購買食用,發展宅配、線上、線下、便利商店取物等多元配送措施,讓獨居銀髮族不出門也能方便愉快用餐。
當個人不經意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二○二二上半年日本銷售第一名,現中譯名為《幸齡人生70開始》的口袋書,好奇心驅使下在日本亞馬遜購書平台,購買了十本日文原文書閱讀外,亦提供關切此議題好友分享。
作者和田醫生在書中論述,人生百年,七十歲是分水嶺,其重點在於人體內被稱為萬能細胞的iPS細胞,可以分化內臟細胞治癒病灶,卻無法分裂腦細胞治療失智症,因此要趁七十歲時身體還健壯、頭腦清晰,要持續維持運動和腦機能的運作。
隨著醫學發達,人們活到百歲將不再是夢想,尤其是女性活到九十幾歲更是司空見慣。唯,無論男女其「健康壽命」都不到七十五歲,導致高齡者行動不受限制的健康壽命,追不上日趨拉長的平均壽命現象。隨著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優雅老後的百歲人生是需要積極營造的,七十幾歲的期間沒有好好過生活,即便是長壽也只是風中殘燭,最後只會成為需要長時間受到照護的高齡長者而已。
此論述引發個人尋求和田醫生,商談授權引進該書中譯本動機,出版並無私分享台灣銀髮高齡者,期許銀髮族群在詳讀本書之餘,可以預先規劃個人未來生活的心境,勇於面臨需要被照顧那天的到來,從容地度過美好的銀髮人生。
透過日籍友人福田社長,直接聯繫和田醫生有關書籍代理出版授權事宜,很快獲得和田醫生回覆,並介紹出版社詩想社金田社長,探討相關合作事宜。得知日本書籍版權輸出,必須透過具備專門的知識與經驗的代理商,協助處理相關稅法、銷售計畫及合作契約書簽署等繁雜程序。
對於書籍甚至是外國書籍出版,完全沒涉略的個人實質一大難題,所幸有秋雨文化事業張董事長水江兄及嘉實資訊徐董事長文伯兄的加持,並輾轉引薦城邦媒體集團何首席執行長飛鵬兄,允諾協助洽談代理、翻譯、印刷及出版事宜。同時,在台灣銀髮產業協會理事長,亦是中化銀髮事業李總經理宗勇兄,為此書付梓的推廣與加持,讓此書順利問世,造福台灣銀髮受眾。
聯合國對「超高齡社會」定義已修正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全體人口比率百分之二十一,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從百分之七增加到百分之十四,經歷了二十五年時間,日本則是二十四年。再者,從百分之十四再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一耗費了八年,日本為十一年,估計從百分之二十一邁向百分之二十八「極高齡社會」只需十年,日本則為十六年,再再顯示台灣老化速度之快更甚日本(資料來源:國科會)。
二○二五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二○五○年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將達到最高峰的七百六十六萬人(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換句話說,從現在起到未來二十七年間,台灣將有眾多老人出現,隨之而來的高齡照顧議題,將是少子化趨勢下,社會民眾需要學習與關注的課題。
高齡獨居指的是六十五歲以上沒有子女,或子女在不同縣市、同住者不具照顧能力。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全台全戶只有一名獨居長者的共有四十七‧七萬戶,分佈比例分別為八十五歲以上長者有百分之二十四‧六、七十五歲到八十四歲有百分之二十二‧四、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有百分之二十一‧九及其他百分之三十一‧一,十年間增幅超過百分之百,顯示高齡獨居已經勢不可擋,且在我們有生之年有可能突破一百萬戶。
獨居老人生活在獨自變老的模式將可能會成為趨勢,部分高齡者會覺得孤獨生活是一件很不好,且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亦有非常多的高齡者選擇自己要好好的孤獨,是個人選擇了孤獨而不是被迫孤獨,因此,孤老不見得是完全負向,相對的個人生活自主性會比過去來的高,孤老也可以是主動選擇。
如何過老年生活,每個人想法不盡相同,可以預先規劃個人未來生活的心境,勇於面臨需要被照顧那天的到來。高齡社會變老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課題,從容地度過美好的銀髮人生,將可協助長者面對退休、照護、生離、死別及憂鬱症等「七十歲的危機」,通往幸福的捷徑。
簡剛民 博士
尚立集團 董事長
推薦 年過七十,您還學習嗎?
經常分享人生的關鍵轉折,是第一次生命的重要提醒,那是我四十歲的時候。
人生前二十五年讀很多教科書的我很認真的愛上閱讀,很多書籍在精讀之後送給我多面向的反思,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這一次的生命轉彎。
出現很多和原生家庭的價值背道而馳的想法,「為自己活」的堅持居然必須衝破巨大的橫阻,理解到人生每一刻都有選擇的考題。
接著又投資了十年的時間求證和精進,四十歲長大、五十歲成熟是我回顧自己人生的註記。
成長在醫療和重視面子的家庭,這兩大元素成為我極力掙脫的包袱,一度不解是什麼力量引領我突破這一切,我讓自己朝著正念的方向走,也讓自己順著機緣做決定。
推薦《幸齡人生70開始》就是奇特的機緣,我在順緣的指引下閱讀,然後撰述心得。
拿到老人卡接近滿兩年,三年後即將向七十歲叩關,初接觸的印象都把我歸在五十來歲的族群。
從事養生教育也是奇特的際遇,依稀記得年幼時期對於健康早已極度好奇,或許自己就一直順從內在聲音的引導。
養生就是為自己定義並記錄健康的過程,在實證經驗中,除了把養生區分養身和養心,進一步領悟到養心是認清事實和釐清因果的學習。
我看病痛有諸多面向,總結出遠離身體和遠離自己兩種路徑,多數人遠離身體也遠離自己,真相是我們無從選擇,是環境引導我們迷路。
和田秀樹醫師是醫療人,雖然專科在心理,他卻全方位觀察疾病面相,相信這本書是他醫療生涯有系統的彙整提醒。
我的教學基礎是身體大自然,距離民眾的認知有不短的距離,和田秀樹醫師就很接地氣,針對進入老年階段的民眾,這本書可以作為養護自己的入門指南。
藉由本書所聚焦的主題,聯想到我自己所體悟到的人類危機,應該說是科技所帶來的反效果,我看到人們不再閱讀也不再深度思考的嚴重後果。
呼應和田秀樹醫師所言的興趣,他指出七十歲以上的人必須培養自己的興趣,興趣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閱讀和思考會提供明確的方向。
對於工作和價值,我有類似的體悟,七十歲為何是關鍵轉折,因為多半在退休後,沒有方向和興趣的退休後才是快速老化的開始。
我總是憂心為一份薪水而找一份工作的現實,而我們的下一代幾乎都被類似的動機所綁架,放大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人人都只求存活而不快樂。
當生活進入被動的漩渦,我們肯定失去主動的能力,嚴格說退休也是一種被動的選項,主動選擇退休的人必然有其退休規劃的準備。
在我的同儕和同學陸續退休之際,我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除了每天閱讀和撰文,每天都從工作中獲得滿滿的成就。
閱讀本書的思考中,曾經閱讀過的相關書籍也被我從書架挑出來複習,最契合的一本是《幸福老年的祕密》(Triumphs of Experience: The Men of the Harvard Grant Study),這是一本哈佛大學格蘭特終生研究的完整報告。
格蘭特研究延續將近八十年,幾乎所有參與研究的人選都已經離世,可是研究報告出現重大的提示:人際關係是幸福人生的指標,也就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和田秀樹醫師當然不會遺漏這麼重要的觀察,他以「體貼溫和」呼應了格蘭特研究,同時呼應我心中對於親密關係的關注。
《老得好優雅》(The Gift of Years: Growing Older Gracefully)也是被我挑出來複習的好書,印象中這本書勾引我靈性強大的悸動,不單是作者細膩的文字,還有她的氣度。
「原諒其實對原諒者比被原諒者更重要」,我因此對於年老的氣質有所期待。
更早的一本《熟年力》也進入我的書單,這本書的原文書名《With Purpose》也和和田秀樹醫師的論述遙相呼應,不論您此刻是五十、六十、七十還是八十,找到自己的興趣,定義自己的價值,健康快樂的老年就從熟年開始。
年過七十,您還學習嗎?這是我的讀後心得,也是我不變的人生觀。
人生只有兩條路,一條不斷進步,另一條原地踏步。
期望能越老越有活力,只剩下學習和進步的一條路。
陳立維
自律養生之家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