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打造美利堅:美國的建國理念及其歷史反思

打造美利堅:美國的建國理念及其歷史反思

The Idea of America: Reflections on the Birth of the United States

  • 定價:600
  • 優惠價:7947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自由?平等?民主?哪個是美國的立國理念?
以上皆非,美利堅合眾國最重要的本質是「共和精神」!
《國父的真相》作者,美國早期史、革命史權威高登.伍德新作
「共和主義」是認識美國本質的法門,
「民主自由」是理解美國如何行動的鑰匙
 
  美國革命爆發於1775年4月19日,文學家愛默生稱這天,「全世界都聽到了一響槍聲」,牽動世界各地王公貴族的敏感神經。因此,美國革命不是發生在歐陸之外、文明邊陲的一小樁叛亂事件,而是深刻影響歷史進程與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但為何美國人要發動革命?他們在不滿什麼?他們想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本書作者伍德認為,美國人是因「理念」而發動革命,也是因「理念」而建立國家。在美國的開國元勳心中有很清楚的藍圖,他們汲取了古羅馬共和、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養分,開始在這片新大陸上構建心目中理想的國家,一個擁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共和國。
 
  但這一切在美國立國短短十年內,就遇到嚴重挑戰。當國土開始擴大,政治事務日益繁複,地方的雜音愈來愈多,美國似乎正面臨分裂解體的邊緣。正如伍德在前作《國父的真相》曾提及,美利堅合眾國的理想原型應該是個國土不大、有善良保守公民、有堅實地方傳統、由有德有才之人治理的「美德共和國」,但後來的歷史發展卻是走向廣土眾民、資本主義、民粹雲起、中央集權的「美利堅帝國」。
 
  這二者的差距是怎麼來的,美國立國時的兩派人馬:聯邦黨人與反聯邦黨人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是要大政府還是小政府?是要披著民主面紗、中央集權的君主立憲國,還是各州自治、地方分權的聯邦共和國?民主的限度在哪裡,如何堅守「主權在民」、「人人平等」的前提,卻不落到民粹的境地。「民主專制」是什麼?為何人民會對自身施加專制暴政?250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依舊存在於美國,也困擾著每個關心民主制度發展的有志之士。美國是依自由、民主、平等、共和的理念而建國,這場大型的建國實驗還尚未完結。
 
本書特色
 
  ◆深入剖析美國的立國原理,了解美國何以成為美國,美國是以自由、平等、民主立國?其最重要的本質竟然是「共和精神」?美國又為何要積極向全世界外送「民主自由」?
 
  ◆理解美國早期歷史、政治、思想發展的優良讀物,搭配《國父的真相》服用效果更佳。
 
  ◆作者伍德曾獲美國人文學界最高榮譽「國家人文獎章」、普立茲獎、愛默生獎、班克羅夫特獎等諸多獎項,是美國早期史、革命史的一代宗師。
 
好評推薦
 
  審定導讀
  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聯名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國際書評
 
  本書從美國為什麼會發生革命開始談起,也聚焦在美國史家比較無法全觀理解的1787年制憲會議之後。作者檢視獨立運動中的理念與陰謀,以及所延伸出來的「聯邦黨人vs. 反聯邦黨人」的辯論,不管是漢彌爾頓與傑佛遜對於政府影響力應該到哪的辯論,或者是這當中所隱含南北方對於奴隸制的歧見。從開國理想到不同國父主張,再到不同的建國藍圖。想要了解美國建國歷史與政治,本書絕對有醍醐灌頂之效。──邱師儀
 
  多元是美國主要的國家特色之一,本書具體呈現了美國人在多元複雜的環境中,如何鎔鑄出一個共同的意識形態以及為多數人所接受的原則,如此的思維一路引領美國人由獨立革命邁向以共和主義為基礎的新國家。伍德教授由思想建構的角度切入,為美國人思想的淵源與美國國家的獨特性,提供一個兼具微觀與宏觀的研究分析與歷史解釋。──盧令北
 
  在美國,伍德不只是史學研究者,甚且幾乎就是國之元老。……(伍德的)學術實力源自於他治學之嚴謹、平衡、克制。這種特質屬其獨有。──大衛.費雪,紐約時報書評
 
  伍德先生是研究建國時代傑出的學者。他書寫歷史已有半個世紀,大約等於共和國成立至今的五分之一。他總是盡力以整體觀點看待題材本身,避免挪用來連結現代政治議題。史家當然都有他自己想要問的問題,也有其對於自身時代的關切,這無可避免,也不應該避免。不過,但凡是最偉大的史家,都不會把自身時代的重要性標準當作首要主題,而伍德先生就是這樣的史家。……我們之所以得以看見這個人,看見他身上那個思想家,除了他精良的歷史論述之外,其實就是因為他這種最為「個人性」的著作。──華爾街日報
 
  與眾不同。……這是對美國歷史一個關鍵篇章及其對美國人性格悠久影響的傑出研究。──出版者周刊
 
  伍德……長久以來被公認為美國革命史最傑出的史家之一。在這一系列中肯有力、文筆優美的文章中,伍德再次探討了一些以往常見的主題,但依舊非常值得拜讀。──書單雜誌
 
  本書呈現了這位傑出學者對革命時代歷史撰述的巨大貢獻。……伍德的著作有容乃大、條理分明,是最能夠拉近當代讀者與建國世代的史書。凡是嗜讀美國革命史的人,此書必讀。──圖書館雜誌
 
  一位獲得普立茲獎和班克羅夫獎的史家從其致力於研究革命時代的職涯中,提供了這些深入思考的文章。……很難想像還有哪位史家可以如此熟悉那個時期的歷史,隨時可以將其極度的奇異性呈現給現代讀者。分析詳盡而合理,呈現條理分明。──科克斯評論
 
  伍德文筆簡明俐落,有辦法為行外人清楚解說複雜的理念,所以他能夠細說一些精采的故事,讓我們知道原來歷代史家處理美國革命史各有其偏重的重點。──普羅維登斯日報
 
  這些很有見解的文章探討了美國革命的意識形態起源,以及建國先賢致力於鑄造美國民主政治的過程,同時也提供了思考的靈感,讓讀者開始思索美國是否真的已成為先賢所期望的那種國家。──Celebrated Living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登.伍德(Gordon S. Wood, 1933- )
 
  布朗大學榮譽歷史教師。研究主題是美國革命時代、制憲以及十九世紀初政治思想。1969年伍德以《美利堅共和國的創建》(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一書贏得班克羅夫獎和約翰.鄧寧獎,奠定他的學術地位。1993年再以《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The Radicalism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榮獲普立茲獎和愛默生獎。2010年,伍德又以《自由的帝國》(Empire of Liberty)贏得紐約歷史學會美國歷史獎。同年,伍德因其學術成就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2017年和2021年,高齡已八十多歲的伍德,仍筆耕不倦地陸續出版了《分裂的朋友》(Friends Divided)和《權力與自由》(Power and Liberty)。除《打造美利堅》,八旗另有出版伍德談美國開國元勳的專著《國父的真相》。
 
譯者簡介
 
廖世德
 
  長期從事翻譯及翻譯論述工作,現有譯作近六十冊,其中包括《喬.拜登:他的中間路線能重振美國嗎?》、《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敬愛的領袖:從御用詩人到逃亡者,一位北韓反情報官員眼中的北韓》、《不為人知的敵人:科學家如何面對戰爭中的另類殺手》、《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如何加速現代瘟疫的蔓延》、《榮格:分析心理學巨擘》,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的《生與死》、《謀生之道》、《論自由》、《心靈自由之路》、《論上帝》等書。樂意與各方朋友交流翻譯心得,個人信箱:selfliao@gmail.com
 

目錄

導讀(馮卓健)
前言

第一部 美國革命
第一章 美國革命的修辭與現實
第二章 美國革命的羅馬傳承
第三章 美國革命中的陰謀論

第二部 美國憲法及民主的塑造
第四章 制憲中的自利及無私
第五章 美國憲政主義的源起
第六章 美國民主政治的塑造
第七章 傑佛遜及潘恩的思想介紹

第三部 共和國早期
第八章 美國早期的君主論與共和論
第九章 美國歷史上的「尷尬」時代
第十章 美國的啟蒙
第十一章 美國早期權利史

結語 美國為何要向全世界傳播民主政治
誌謝
注釋
 

導讀

歷史的反思.國家的想像
馮卓健


  二○二六年美國將慶祝獨立二百五十週年,除了各地會有慶祝活動外,美國的歷史學界也正醞釀著要重新檢視美國革命對當今美國的意義。這事關美國這個國家的起源。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美國人要如何在當今的時代脈絡下,去重新定義美國的起源,以及這起源能提供當今的美國什麼解答?現代醫學透過基因檢測來獲得人體的資訊,這些資訊能夠進一步幫助醫生和病患了解病患身體潛在的問題,解決當下的病痛,並預防未來的疾病。美國革命以及建國早期的美國就是美國原始的基因,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美國這個國家強壯之處,也同時探索美國潛在的病症。高登.伍德(Gordon S. Wood)正是美國當今這個領域的大師級學者。

  高登.伍德是布朗大學歷史系的榮退教授,是當今研究美國革命與建國早期歷史的權威。他早年師從哈佛大學的伯納德.貝林(Bernard Bailyn),是美國革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共和主義學派的領頭羊。他的第一本書《美利堅共和國的創建》(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776-1787)獲得了一九七○年的班克羅夫獎,這是美國歷史學界最著名的學術著作獎,這本書奠定了伍德的學術地位。之後他的著作《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The Radicalism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更榮獲了一九九三年的普立茲歷史獎,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末美國學術界中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之一,尤其是在從殖民時期到美國建國早期這段期間的美國史這個領域。牛津大學出版社特別請他在《牛津美國史》這個書系中負責撰寫美國早期共和時期的歷史,並在二○一○年出版了該冊《自由的帝國》(Empire of Liberty: A History of the Early Republic, 1789-1815)。

  這本《打造美利堅》英文原來的書名是《美國的理念》(The Idea of America: Reflections on the Birth of the United States),由企鵝出版社在二○一一年出版。這是一本論文集,收集了伍德以美國立國以來的理念為核心所撰寫的論文以及演講。之後,在二○一七年,他出版了《分裂的朋友》(Friends Divided: John Adams and Thomas Jefferson),描述亞當斯與傑佛遜這兩位美國的開國元勳終其一生的合作與對立的關係,並以此為核心開展對於美國建國早期的情勢的描寫。前年二○二一年,他在年近九十歲時出版了《權力與自由》(Power and Liberty: 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一書來總結他在美國革命與憲政主義這個議題上過往的論述。他的研究寫作生涯將近六十年,時至今日仍代表著二十世紀六○年代出道的這一批學者在美國歷史學界的深刻影響,樹立了一個典範。

  正如同這本論文集的主題所展現的,伍德在美國早期政治思想史上的研究涵蓋了很廣泛的議題,從殖民時期和革命時期的政治文化,一直到建國立憲之後,美國人對於憲法的討論以及實踐。他的每本書都引發美國學術界的討論,也不斷地有年輕一輩的學者勇於挑戰他的論點,並與之對話交流。即使已經將近九十歲,即使他出道的成名作已經是五十年之前的作品了,伍德仍然是這個領域當下令人無法忽視的重要角色。比他年輕的史家在美國早期史的領域上不是跟隨他的腳步,就是企圖以新的研究視角和扎實的研究來反駁他先前著作中的觀點。換句話說,伍德直至今日還是美國早期史的研究者無法繞開的巨人,你不是成為他的隊友,就是要跟他抗衡。

  伍德在本書的前言中細數了美國早期史的歷史。這是「歷史的歷史」。他闡明了至少從二十世紀以來,美國歷代的歷史學家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美國早期史。其實歷史學家在從事歷史研究時多少會帶著個人的主觀意識,這個主觀意識可能來自於個人的經驗,也可能是來自於該時代的文化脈絡和思考習慣。伍德的說明讓我們看到歷史解釋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期的歷史學家藉由改變分析史料的視角與方式,也有時藉由新史料的發現,而得以提出與前代史家不同的解釋。這些不同的視角豐富了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既然這本書的主題是美國早期的「理念」,伍德前言的後半部分就著重於解釋理念在歷史中的作用。在美國學界中,多數的學者都認為伍德是共和主義詮釋典範的領頭羊,也傾向將伍德視為美國早期史的政治思想史家的代表。然而在這篇前言中伍德解釋,他並不認為理念必定是推動歷史進程的原動力。他第一篇發表的論文,同時也是本書的第一章,是早在一九六六年就發表的〈美國革命的修辭與現實〉,有人因此認定伍德重視理念或思想在歷史事件中的影響力。然而伍德在前言中澄清,並在本書的第一章的後記中再次強調,他這篇文章除了要討論修辭,也就是政治詞彙以及其所傳達的理念,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外,他更要強調現實的影響力。他反對「修辭 v.s.現實」這樣的二元對立,而認為這兩者在歷史研究中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那他為什麼要在許多著作中探討理念呢?他給的答案非常直白:因為他覺得探討理念比論述經濟行為「有意思」。

  許多期待他講出一番大道理來證明理念在歷史解釋上的優越性的人可能會很錯愕,但我覺得他很誠實地展現身為一名歷史學家的初心。歷史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面向,而歷史的發展也往往不是單純從一兩個面向就可以提出完整的解釋。歷史學家在追求真相的同時,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也同樣重要。伍德承認歷史不是單單理念就可以解釋的,甚至認為理念不見得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他研究理念就因為他認為研究人類的思想理念比研究經濟行為更有樂趣。儘管許多經濟史家和經濟學家恐怕很難同意伍德,但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奇妙的差異,也是歷史研究得以多采多姿的原因之一。

  伍德的研究範圍很廣泛,最主要集中兩大課題上:美國革命如何建立了一個新的世界?這個新世界的本質為何,新建立的美國又是如何維繫其共和體制?這本論文集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他的答案,而這答案就留給讀者去閱讀,去思考,去決定你是否同意伍德。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美國是很迷人的。這時候的美國正脫離英國殖民地的身分,爭取建立自己的國家,重新塑造「美國人」的身分認同。這樣的認同涉及了對幾個問題的追尋:什麼是美國?美國人應當有什麼特質?美國政府應該長得什麼模樣?這時候的美國不是像今日這樣的全球霸權,也沒有橫跨北美的遼闊疆域,而是一個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個由殖民地轉型而成的小邦所結合而成的聯邦,苦苦為了生存而掙扎。此時的美國人在革命中反抗當時最強大的大英帝國,長久以來歷史學家告訴我們這場革命的起源是英法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在其北美殖民地進行的帝國改革,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人民為了捍衛自己身為英國臣民的權利起而反抗。反抗的過程最終導致兩造之間更深的裂痕,使得抗爭成為了革命。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有些歷史學家有不同的意見,伍德在這本書中會給我們他的答案。

  美國的獨立在美國革命這場戲劇中僅僅只是個序幕而已,在獨立已成為事實後,如何建立一個國家,甚至是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美國應該要成為一個民主國家還是共和國?當過度的民主帶來社會失序時,該怎麼做才能保障人民的權益而且同時不至於走回專制的老路?這才是當時的美國人所遇到的難題。在制定憲法之後,美國人又要如何執行、詮釋,並在需要時捍衛這部憲法?這更是美國立國時所遇到的大問題。這本書呈現了伍德對這些問題的關懷,以及他身為一名歷史學家所提出的觀點。

  伍德所寫的是二百年前的美國,但這些問題又何曾遠離今日美國兩黨的紛爭,甚至於是遠在台灣的我們對自己國家的想像與期望?社會需要秩序,但專制權力雖然能維持秩序,但卻有破壞個人權利的風險。於是在現實政治中總是需要在秩序和自由,政府權威和人民權利中取得平衡。塑造美國的不是一群幻想家,而是一群貨真價實的政治家。運用宣傳以及各種政治伎倆,他們試圖建立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平衡。隨著時代的改變,每個世代的人隨著自己的標準重新校對這個平衡,讓這個世界也跟著進步。我們都有我們自己心中的一把尺,但也請大家跟我一起,去閱讀和思量這些二百年前美國的開國者,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考量,也思索伍德對美國開國思想的反思。這將有助於我們去思考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以及我們想要什麼樣的一個國家。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34280
  • 叢書系列:Americanology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 美國革命的羅馬傳承
 
我們常常聽說大西洋世界(Atlantic world)的十八世紀末是「民主革命時代」,但其實我們應該說這個時代是「共和革命時代」比較恰當,因為推翻古代君主體制的是共和主義及共和原則,而不是民主思潮。
 
這是西方歷史上一個驚人的時刻,至今我們還活在其後續效應中。存在數世紀之久的君主制一夕遭到推翻,共和政府代之而起。時至今日在全世界的諸多角落,共和政府早已變得很自然且正常,對於十八世紀發生的歷次共和革命,我們已經很難感受當時它們的創新與激進性質。在十八世紀時,君主制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仍是標配,正如我們所處時代的一些事件所證明的,由單一權威從上而下統治龐大而多樣的國家,總是有其益處。君主制有它的歷史根源,歐洲的諸王曾經花了幾個世紀來鞏固他們的權威,統治不受控的貴族與多樣的民族。聖經也曾為王權背書,例如古以色列人就曾說過:「我們定要一個王統治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治我們,為我們征戰。」
 
自有歷史紀錄以來,大西洋世界和其他地方的大多數人民都生活在君主的統治下。但既然如此,為什麼到了十八世紀,這些君主都突然被共和革命推翻了呢?一七七六年亞當斯還感慨地說:「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那麼短的時間裡,突然抹除他們心中對君王的崇拜、對驕傲貴族的愚忠?」如果改變無法避免,為什麼取代舊制度(ancien régime)的是共和主義而不是別的?除了建立共和制度外,那些舊政權或許可以嘗試政治及憲政改革,世襲制度或許可以做些調整,王位繼承或許也可以換人。像是英國經歷過一六八八至八九年的光榮革命,一七一四年也進行過憲改,但都沒有取消君主制,他們只是換個人當國王,對他們的國王增加一些規定,如此而已。但除此之外,事實上英國在十七世紀曾經短暫實驗過共和主義,結果卻是場災難,換來的是一個獨裁政權。若這樣的話,怎麼還會有人想要再實驗一次呢?十八世紀確實也有過一些自封的小共和國,譬如瑞士有些「邦」(cantons),義大利有些「城邦」(city-states),荷蘭有些「省」(provinces),但這些小共和國經歷各種階段的混亂之後,最後都一一衰敗,對於西方世界一些廣土眾民的國家而言,上述根本就是錯誤示範。那為何像是英屬北美殖民地持續擴張的各省,或是構成法蘭西舊政權的那些混合體,卻還想要仿效共和制度呢?

會員評鑑

3.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3.5
|
2023/12/03

讀這一本,不要讀 David Stasavage 的《民主的擂台》。

文案中強調的面向很清楚,聯邦黨人與美國憲法創制的基本理念是沿襲自羅馬的「共和」,可以與之比對印證的是歐洲貴族和姨學「土豪」;然而共和要能理想運作的條件極高,因此逐漸演變成「民主」的歷程與背後的理念交鋒,走出美國政治獨特的發展進路,就成為本書的最大重點。

如果同時讀高中公民第二冊關於憲法的專章,其實這種建國理念與反思比起憲法保障國民哪些權利(特別是後來才衍生的權利)更值得灌輸給高中學生。光了解後者而不識前者,反而會養出光要權利與照顧的民主巨嬰,其禍害此時此刻正歷歷在目。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