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道德哲學要義》(The Elements of Moral Philosophy, 2003/1986)乃是著名美國道德哲學家雷秋爾(James Rachels, 1941-2003)的代表作。雷秋爾歷任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哲學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及學術副校長等職,並擔任該校「特聘教授」 (University Professor, 1984-2003)職位近二十年。
除了《道德哲學要義》,雷秋爾尚有五本專著、七本編著、近百篇論文問世。其另外五本專著分別為:《生命的盡頭:安樂死與道德》(The End of Life: Euthanasia and Morality, 1986)、《由動物創生而來:達爾文主義的道德蘊義》(Created from Animals: The Moral Implications of Darwinism, 1990)、《倫理學能提供解答嗎?》(Can Ethics Provide Answers? 1997)、《哲學問題》(Problems from Philosophy, 2005)、《蘇格拉底的遺緒:道德哲學論文集》(The Legacy of Socrates: Essays in
《道德哲學要義》一書初版於1986年問世,2003由雷秋爾本人在過世之前完成了第四次的修正印行,其子Stuart Rachels且在2007年為該書作了第五版的修正印行。自問世以來,《道德哲學要義》已經銷售超過五十萬冊,是近年美國最為暢銷的哲學著作之一。
《道德哲學要義》全書分十四章,第一章簡介何謂道德,提出「道德的底限觀」;第二章說明文化相對主義對道德基礎的衝擊;第三章闡釋倫理主觀主義,並探討何謂道德裡的事實和證據;第四章回答道德與宗教的關係;第五章探索心理利己主義;第六章介紹倫理利己主義的正反兩面論述;第七章則藉由安樂死的探討,說明效益論的意義;第八章深入分析效益論的優缺點;第九章論證建立絕對客觀之道德規則的可能性;第十章闡述康德的道德尊嚴定律及敬人原則;第十一章說明契約論;第十二章介紹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第十三章分析德行倫理學;第十四章是綜合討論,說明適宜的道德學說應該包含哪些要素。
《道德哲學要義》捨棄哲學著作慣用艱澀、冷僻術語之陋習,全書行文通達曉暢,是為其重要特色之一。其特色之二,則在運用重要的倫理事件,生動、具體、廣泛而持平地介紹了西方的主要道德理論,此為倫理學專書所少見。再者該書作者對任何理論的正面或反面評論,都能以明晰的論證闡明立場,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此在倫理思考教育上極具價值,是其特色之三。其特色之四,則在提出一套兼容效益、德行、關懷與正義等要素的道德學說,足可作為立身行事之規矩。
閱讀《道德哲學要義》的過程中,讀者可輕易明瞭道德哲學的全貌、道德難題的挑戰、道德說理的方法、道德與快樂的關係,以及應用倫理學的精義,對於雷秋爾的理論為何能在當代道德哲學中形成不可忽視的力量,也可得到生動的理解。最為重要的是,讀者將能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強化道德說理的心性,並了解道德證據之蒐集,以及道德事實之判斷的重要。
就學術研究的價值性而言,本書為道德哲學的精義作了明晰而權威的介紹,可在學理上達到解惑的功能。最為重要的是,它具體而微地展示了道德哲學與日常生命息息相關,一掃道德哲學作為學究、書蠹之空想園地的舊觀。此外,就大專教育而論,國內有關道德哲學的專著裡,雖不乏佳作,但能如《道德哲學要義》這樣生動、具體而處處以重要倫理事件為論據者,實為少見。因此本書的出版,不僅可供道德哲學研究者之參考,也可用於奠定大專學生的道德哲學基礎。近來我國國民好學深思者日眾,本書之出版若能提供這些讀者,一親道德哲學風采的機會,更是吾心所願。
本書的完成,得到許多師長、朋友、學生最慷慨的協助。林玉体教授和周愚文教授閱畢全書,悉心指出許多應當修正的錯誤;洪仁進及葉坤靈兩位教授在我翻譯過程中,不斷耐心提供寶貴諮詢;蘇愛嵐、鄭又睿、李郁緻、蘇致嫻、許育萍、林展光、林喧宜等臺灣師大教育系的研究生以及地理系林世鎰同學和公領系謝欣容同學,協助進行文稿的繕打及校閱,其中蘇愛嵐、林世鎰、鄭又睿及李郁緻細讀全書,貢獻無數寶貴意見……但願本書確實有益於學子、大眾,庶幾不負這麼多人曾經為其付出的珍貴心血。
林逢祺謹識
2009年夏
前言
蘇格拉底是人類最早和最優秀的道德哲學家之一,他曾經說:道德哲學探究的是「人應當如何生活的道理,並非枝微末節」。本書也將以這種宏闊的角度來介紹道德哲學。
當然,道德哲學涵蓋的範圍極為廣大,不是一本小書就能道盡其堂奧,所以我們需要設法決定哪些應該包括進來?哪些應該排除在外?我所依循的選材準則是:假定本書的讀者是對這門學科一無所知,但卻願意花費少許時間來學習它的人。對於這種人來說,最優先和最重要的學習項目是什麼呢?本書即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並不想盡數道德哲學領域的每一個主題;甚至對於觸及的主題,也沒有把所有可介紹的完全呈現。然而,我確實已經盡我所能地說明了道德哲學新兵們應當正視的那些最重要的觀念。
本書各章的撰寫方式,都是以可供單章閱讀為原則──實際上它們是探討各種不同主題的獨立論文。因此,那些對「倫理利己論」(Ethical Egoism)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第六章,在該章中將可發現有關這個理論的完整介紹。儘管如此,依章節順序來閱讀本書,還是可以看出各章闡釋的內容具有某種程度的連貫性。第一章呈現的是道德的「底限觀」(minimum conception);中間各章涵蓋了最重要的幾個巨型倫理學說(行文間必要時,偶有一些分枝議題的討論);最後一章則在鋪陳我心目中令人滿意的道德理論,應該具有何種形貌。
本書的目的不在對各種議題提供明確而統整的「真理」,若是如此,將是介紹這個學科的差勁方法。哲學和物理學不同。在物理學的領域裡,有大量既定的真理,對於這些真理,有能力的物理學家們不會質疑,而初學者則必須戮力學習(物理學的老師們很少有人會建議大學生們應該自行判斷熱力定律是否為真)。當然物理學家們也會有歧見,而若干爭論也還沒有找到解答,可是在這些爭論背後,物理學家們卻有大量的具體共識作為彼此討論的基礎。相較而言,哲學裡的每一個主張似乎都有爭議──或者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哲學主張都有爭論。而一本理想的哲學導論書籍,絕不會掩蓋這個有些令人困窘的事實。
閱讀本書時,你將可綜覽一些相互爭鋒的觀念、理論和論證。我自己的觀點難免會影響鋪陳的色彩。我並不隱瞞自己覺得若干觀念比別的觀念更為吸引人,而且很明顯地,一個哲學家對於某一觀念的評價若是與別人不同,那麼他在介紹這個觀念時,採用的方式上也會與別人有所差異。不過,呈現這些相互爭鋒的理論時,我盡力保持公正,當我認為某個理論應該得到支持或拒斥時,我都會提出理據。哲學和道德基本上都是論理的活動──在論理過程中,最後取得上風的觀念,即是擁有最佳理據的觀念。而如果這是一本成功的著作,讀者們透過閱讀,應可學會評斷理據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