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

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繼暢銷書《教學力》《提問力》後,讓教師共備社群引路人偉瑩老師,
持續帶你邁向「學習引導者」的實踐之路!

  長期投注客製化師資培育,協助師生邁向「學習專家」的藍偉瑩老師,
  再次細緻爬梳「教學提問」的探究思考歷程,
  歸納關鍵理解的關卡與迷思,三階段帶你增能課堂的提問實踐力。

  如何透過提問,讓「學習」這件事情發生?
  在面對問題與解決時,你是怎麼思考的呢?
  為何有些人總是以某種方式來解讀與面對問題?
  面對人生的大小問題,有沒有更合宜的思考路徑呢?

  2019年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教學力》作者藍偉瑩,繼暢銷書《提問力》後,
  又一本深度爬梳如何將提問運用於教育現場的實踐之作。
  透過解決問題的架構,
  幫助讀者形成「學習設計」的思維,
  掌握「課程設計」的邏輯。

  無論是在教學、職場,甚至人生到路上遇到關卡,
  入校上百所、陪伴數千名教師進行教師共備的偉瑩老師提醒我們:
  「該要找的不是答案,而是在這件事情上到底遇到什麼問題。
  多數人在解決問題上的盲點,
  以為找到答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卻忽略了釐清問題的真正樣貌;
  如果能先釐清問題,便能讓我們解決對的問題,擬定有效的策略。」

  將這個思維運用於教學現場,你可以——
  ➢    透過「釐清狀況、確認問題、擬定策略」三階段,重新帶你審視教學歷程不同階段的盲點與因應之道。
  ➢    深入剖析「導入、建構、深化」三階段,引領讀者再次思索「探究」發生的目的、歷程、情緒感受與理性分析⋯⋯
  ➢    面對一〇八課綱強調的「知識、能力、態度」並重的素養學習,抽象的「態度」到底該怎麼教、如何問,才能讓孩子從「知道」、「做到」到「形成」態度?
  ➢    面對更有深度的「專題式學習」,如何提問才能避免「過度指導」?
  ➢    面對帶班最基礎的「班級經營」議題,如何善用提問,讓帶班從「管理控制」邁向「有效領導」?
  ➢    教育工作者,如何讓生成式AI如ChatGPT等,成為你教學備課的神隊友?

  從《提問力》到《提問力實踐指南》,
  偉瑩老師以「解決問題」為鷹架,幫助身在教育現場的你——
  掌握提問關鍵,將提問有效運用
  形成「學習設計」的思維,掌握「課程設計」的邏輯
  翻轉教師角色,從學科專家→教學專家→學習專家
  以系統觀重新審視教學慣性與盲點,減少備課摸索時間

  【跟著偉瑩老師,奠定素養教學地基的關鍵三書】
  《教學力》:提供教學工作的架構,建立全局觀點
  《提問力》:詳述提問設計的理論背景,以判斷所處情境與因應方式
  《提問力實踐指南》:從找出真正的問題出發,透過「釐清現況、確認目標、選定策略」三階段,讓學習得以順利發生的課程設計寶典。

本書特色

  從一來一往的共備對話之中,拆解「專家思維」的形塑歷程。
  全書一以貫之的三階段策略,示範「學習設計」的思考鷹架。
  圖解力教練為你勾勒各章節重點,一張圖鳥瞰思路脈絡精華。
  書頁上方標註並預留手寫筆記空間,串連前作有助相互參照。

名人推薦

  教育圈意見領袖、變革推手,重量推薦——
  台灣大學電機系 葉丙成教授
  基隆市東光國小 顏安秀校長
  高雄市鼓山高中 廖俞雲校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藍偉瑩
 
  現任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是國內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數千名教師安心跟隨的社群引路人。著作《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榮獲金石堂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擁有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離開體制內之前,曾擔任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課程督學、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與化學老師、新北市金陵女中秘書與化學教師。在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的交互激盪中,偉瑩老師以學習共同體模式開放課堂,發展具學科素養的探究課程;在超過25年的教學資歷中遇過不同特質的學生、父母與家庭,也充分了解學校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樣貌。
 
  現在,她是第一線學校與教師長期且深度的陪伴者,踏遍全台各縣市,了解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上面臨的困境。透過為上百所學校、上千名教師的教學把脈過程中,理解教師的需求,不僅提供「客製化師資培育」,更將困難的教育哲學與課程專業概念,轉化為更容易理解與實踐的語言。透過支持成人來支持孩子,偉瑩老師期許與學校、老師、父母與孩子並肩同行,成為更美好的自己;更鼓勵父母與教師反思並解構自己的學習歷程,幫助孩子朝「學習的專家」之路邁進。
 
視覺圖解繪者簡介
 
邱奕霖
 
  目前為全台最大視覺筆記社團「塗鴉吧!用視覺筆記翻轉你的人生」創辦人,於2020年成為圖解力教練,專注在邏輯思考、高效筆記法、圖像溝通、視覺化教學與圖像思維的研究、培訓、專案服務,至今已累積百場以上培訓與演講。
 
 
 

目錄

【推薦序】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
【推薦序】 高雄市鼓山高中校長 廖俞雲
【推薦序】 基隆市東光國小校長 顏安秀
 
【作者序】不斷享受好奇與探究的旅程,是一種幸福
【前言】提問是一個知易行難的旅程
 
第1部起點
01解答人生  你知道自己怎麼思考嗎?
02提問世紀  二十一世紀為什麼要問?
03掌握關鍵  提問為何要有目的?
04關鍵理解  目標設定有何積極意義?
起點篇 視覺圖解
 
第二部 思考
05解讀視角  專家是如何理解世界的?
06專家思維  為什麼要學會這樣思考?
07學習創造  動機可以被設計嗎?
08探究脈絡  探究一定要透過提問嗎?
思考篇 視覺圖解
 
第三部  運用
09知識學習怎麼問  如何連結事實與意義?
10能力學習怎麼問  能力與行動該如何配合?
11態度學習怎麼問  知道和做到該如何拿捏?
運用篇 視覺圖解
 
第四部  情境
12當跨領域學習遇上提問  活動化如何避免?
13當專題學習遇上提問  過度指導如何避免?
14當學習評量遇上提問  聽令行事如何避免?
15當班級經營遇上提問  管理控制如何避免?
情境篇 視覺圖解
 
【結語】讓提問成為你的習慣
【番外篇】生成式AI是神隊友嗎?
 
 

推薦文一
 
先學會提問,才能設計好課程
葉丙成(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創辦人)
 
  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把偉瑩老師這本新書看完了。花了這麼多時間,因為這是一本很扎實的好書。
 
  這本書談的是什麼呢?原先看書名,我以為是在談如何提問的技巧。但閱讀之後,發現這本書談的是更深更廣的東西。這本書在談的,是老師要如何思考提問。然而所謂的提問,不光只是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更重要的,是老師在教學之前、在設計課程之前,對於自己到底要教會學生什麼?要給學生的關鍵理解是什麼?要教會學生的專家思維是什麼?這一系列的自我提問。
 
  這些提問非常重要。如果老師在教學、設計課程之前,沒能對自己要教的東西做過這樣一系列的深入剖析,坦白說,那老師對於自己這堂課、這個單元、這個學期,究竟要教會學生什麼,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到最後就會淪落於只對學生填鴨、灌輸課本上的知識而已。然而。一個老師可以教給學生的,絕對不僅止於知識的灌輸(注意:被填鴨灌輸並不等於學生有學習)。一個好老師的教學,可以透過他的課程設計,帶給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學習、態度的學習。但要怎麼做到呢?
 
  偉瑩老師這些年來,非常辛苦的在全台灣到處跑透透,在各地幫助學校老師學習如何做課程設計。這是台灣老師很迫切需要養成的能力。尤其是在世界各國近年的教育改革還有台灣 108 課綱,都揭櫫素養為主的教育路線之後,老師能否設計出課程幫助孩子能在知識、能力、態度面都有所精進、建立素養,這成為老師們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但要設計出這樣的課程,需要老師對自己的教學不斷地做反思跟提問,才能如剝洋蔥般的讓自己了解在這個課真正要教會學生的是什麼。這樣的提問除了對老師的教學設計有幫助外,其實也是在課堂上跟學生提問的好問題。透過不斷地提問跟思考,對於課程的本質才能越來越深入的了解與見解,也才能據以做課程的設計。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棒的,是偉瑩老師在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等三個面向,都有一個個不同學科領域的範例。這些範例通常是某個老師在教某個年紀(例如國小)的某一科的教學課題,偉瑩老師在書中呈現她對老師關於該課程一系列的提問,去釐清狀況、確認這次教學的真正目標是什麼,之後再來思考如何定策略、設計出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做法。這些範例不僅涵蓋不同學科、不同年段,更涵蓋了知識、能力、態度等不同面向的學習。
 
  透過這一個個範例,你彷彿可以看到工作坊那個溫柔而堅定地一直對著你提問、讓你無法逃避、驅使你找到課程教學本質跟目標的偉瑩老師,在帶著你去做課程設計。如果你沒有機會參加偉瑩老師的工作坊,你應該要有這本書,讓自己功力大增。如果你有被偉瑩老師輔導過,你也應該要有這本書。讓書中的她問你,總比你直接面對她問你的壓力小得多,對吧?(燦笑~
 
  這本書另外很重要的部分,是談要怎麼做到讓學生「探究」。如何讓學生探究,是現在教育最重視,但老師們在傳統教學比較少做到的。該怎麼做到讓學生能真的探究,而不是食譜式照著老師的指示一動一動地做,這對很多老師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偉瑩老師在書中也教會大家如何分成導入、建構、深化三個階段,分別去思考如何掌握課程設計的重點,讓「探究」能真的發生。
 
  綜而論之,這本書對於想學會如何設計好課程的老師,非常有幫助。它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如何設計做到知識、能力、態度的學習、如何讓學生有動機探究、如何讓學生養成素養。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台灣所有對教育有心的老師們!
 
推薦文二
 
解構自己的教學設計,用「好問題」啟動「真學習」
廖俞雲(高雄市鼓山高中校長)
 
  好奇,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探尋,是通往真理的不二法門;而老師,是持續鼓舞學生對未知保有熱情的重要關鍵。
 
  我一直相信,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對於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想像,對於生活裡的一切充滿熱情;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什麼東西都想摸摸看,因為要真實地去感受;總是不斷地發出詢問,想透過大人的回答快速地理解這個世界;會迫不及待地脫鞋踩在沙灘上,也會穿著雨鞋踏在水坑中,想要去丈量水有多深;也會想要爬到比較高的櫃子上,體驗高度落差帶來的快感。這些看起來有點危險,或是調皮的舉動,其實都是孩童探索世界的路徑,只是我們往往會在不經意當中,因為種種的理由,消磨了他們的好奇心;等到我們真的需要他們去感受或者去發現新的事物時,孩子已經失去這個本能,要透過課程設計,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動機,引導思考,讓學習發生。
 
  和偉瑩認識這幾年,也正是素養導向課程風起雲湧的時期;剛開始我總覺得自己的課程設計能力完全沒有問題,學生在我的課堂上也都能夠投入學習,而我的學習單就是最好的學習鷹架,學生的學習是飽滿的。直到我參加了共備工作坊,我深深地被打擊「你知道學生的起點行為嗎?」「學生會發生的困難點在哪裡?」「你怎麼確認學生真的會了?」我猛然發現自己只關注在課程的設計、教學是否精采創新,卻無法回答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於是,我開始從頭看待我的教學設計,跟著偉瑩的脈絡打掉重練,真正回到學習的核心本質,「問出好問題」讓學習真正的發生。但這真的不容易,所以除了工作坊之外,偉瑩已經開始思考應該把步驟跟路徑寫下來,讓更多老師和家長能夠更有系統地理解提問和學習這件事情的關聯性。
   
  從《教學力》到《提問力》,談的是課程設計的理念、概念和整體思維,也說明了提問的重要性及在教學設計脈絡當中的安排,但總覺得不夠,因為我們很需要更多的實例參考運用。禁不住各界的敲碗,偉瑩也把這兩三年蹲點在教學現場觀課及實際參與課程設計的經驗記錄下來,並且成為可分享的問題組合,這對現場老師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雖然多是以國小課程為例,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共同的經驗才容易被喚起,沒有學科的界線,對應到國高中的教學場域中,老師也能夠舉一反三地在課堂中實施提問的策略。所以,我建議大家把這本書當成一本使用手冊,跟著裡面的步驟檢視你的教學設計,從最基本的「釐清狀況」開始,透過每一章末的「理解問一問」和自己對話,重新看待自己的教學。或許剛開始會有點難受,那我要恭喜你,因為這表示你開始學習。
 
  只有老師願意自己成為學習者,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受惠;當然,一起來參加工作坊,或是申請入校陪伴,學習的進程就會更加快速,也會更有伴。
 
  當人工智慧AI已經取代某種程度知識性的傳遞及結構性的產出時,老師的角色該如何調整,更是我們要面臨的挑戰。學會提問,成為好的提問者,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勵學生持續學習,是我們面對挑戰的必要裝備。
 
  很榮幸能夠成為本書的推薦者,也謝謝偉瑩願意做這一件吃力不討好,卻很基礎的事。期待有更多老師一起加入燒腦行列,跟著我們一起打開書,來一段解構自己的旅程。
 
推薦文三
 
身為師長的我們,是解決學習問題的專家嗎?
顏安秀(基隆市東光國小校長)
 
  近期最夯的話題之一,就是ChatGPT等AI,可以取代多少人類原本的優勢?這將是人類的助力,還是挑戰?而我們現在所教育的學生,未來需與AI共存,能否順利與之互動,善用其長才,端看此刻的師長,怎麼教孩子透過提問,知道自己怎麼思考、釐清脈絡、蒐集資料,然後在重新定義問題中,有新的發現。
 
  一〇八課綱已經啟動三年,教育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具備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成為現場老師的任務。照本宣科、只是把進度教完的老師,已經不夠符合學生的需求了。
 
  但老師必須清楚自己是怎麼解決問題的,懂得把教學的歷程和目標融入成一套經過設計的探究過程,才能引導學生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因此,老師必須是個「提問專家」,才能教出「提出好問題」的學生。而「提出好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面對更多變化的二十一世紀,沒有一個困難存在著簡單的解方;透過好問題來釐清困難的本質,試圖更接近困難的全面,才有機會採取有效的行動。
  
  但這樣的養成,必須在教育現場啟動,發展,然後成熟。
 
  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理解世界的體系
 
  藍偉瑩老師繼《提問力》之後,再度寫出這本強調實踐的書,將課程設計的思維轉換成「解決問題」的邏輯,提供更務實清晰的架構,幫助老師透過解決學習問題的三階段,讓提問的實踐和教學變得更容易。
 
  這本新書層次分明,先是敘明解決問題的架構,再以大量不同領域的例子,逐步引導讀者提問設計該如何進行跟完成。更可貴的是,書裡羅列的不只是設計成功的例子,也讓我們看到所謂失敗的關鍵,讓讀者得以透過他人經驗,減少自己的摸索。
 
  當然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老師會給學生合適的鷹架,甚至面對不同的學生還會有適度的調整。所以,該讓學生學會的,是系統的方法;教會學生怎麼察覺自己的思考、怎麼釐清狀況、怎麼確認目標等。在不同屬性的學習上,如何進行不一樣的處置,經驗豐富的藍老師也都替讀者設想到了。
 
  更重要的,老師要教的不是答案,而是教學生「找到自己探索出來的結果」。當學生建立自己理解世界的體系,才能確保未來能自己學習。不同學科有不同的「觀察、閱讀和實作」法,以理解學科的脈絡知識或關鍵重點,老師怎麼引導孩子拆解和建構,就在逐步讓孩子建立專家思維。孩子觀看問題的眼光和提出的疑問,以及後續想到可嘗試的解方,那才會成為他自己的一部分。
 
  這是一本務實且大量舉例的好書。從定義到操作,宛如親自上了一趟藍老師的工作坊,還可以收藏手邊,時時檢閱複習,或加以印證。想成為「解決學習問題的專家」的老師們,都應該備有一本,讓自己提出好問題,也教出能提出好問題、解決真實困難的學生。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054967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提問是一個知易行難的旅程
 
「提問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數學家、教育家喬治.波利亞
 
當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對自己提出許多問題,幫助自己知道該觀察什麼現象、找尋哪些資訊,以形成結果與判斷後續行動。不確定感讓我們變得警醒,這種警醒不必然是高壓,但會讓我們不斷追蹤現象的特徵與變化,企圖找到可以形成意義的資訊或關係,以便決定後續行動。不確定讓我們必須提問,但這樣的不確定會一直存在嗎?
 
*提問真的很容易也不容易
 
大家回想一下成長歷程,如果你的年紀超過四十歲,我猜想在你幼年時期,父母有可能忙於生活而無法全心陪伴你。那時候的我們還無法用平板來養,連電視節目都很少,這讓我們有了許多時間可以探索陌生世界。沒有被太多事物框限的我們,即便物資不富足,但自然資源豐富,人的互動也多,讓我們常有面對不確定的機會,以及追蹤與確認的磨練,這一切都讓我們的提問能力很早就發展了。
 
長大後的我們有了不同的發展,有些人習慣於依據規定或指示做事,這讓他活得很安心,也慢慢遺忘了提問對於自己的價值;有些人則不想被決定,所以即便是被要求完成任務,總會提出問題,希望能夠真正掌握任務的目的,以免做白工,更害怕讓生命缺乏意義。提問出現與否在於你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成任務的人,或是解決問題的人。如果想要讓提問變得更容易,我們得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而且是要解決一個還沒有人知道答案的問題,那將使你更仔細地觀察現象,也會讓你更在乎解決問題的目的或原則,更讓你有了評價解決問題品質的標準。
 
反思自身的經驗後,再回頭看看現在的孩子、學生或職場新手。有不少比例的成人為了讓孩子們學習與成長的「效率」更高,避免了不確定性的出現。成人讓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變得更「安穩」,希望學習結果的獲得可以不被干擾。另外一部分的原因則是,這樣的方式對於成人也是安穩的,可以避免了自己需要面對孩子成長中的不確定。長久下來,成人與孩子們都失去提問的能力,也失去了對於外在世界探索的追蹤能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親子天下數位產品社方展:預備孩子的未來,全展7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