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近代國家與佛教:日本IV

近代國家與佛教:日本IV

Buddhism and the Modern Japanese State: Japan IV

  • 定價:600
  • 優惠價:954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1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重新建構—近代日本佛教的新樣貌
 
  日本佛教的研究,過去以鎌倉新佛教為關注焦點,七○年代以來,研究者針對二戰後構築的日本佛教定論提出批判,導致傳統佛教觀逐漸瓦解,多面向的研究重新建構出近代日本佛教的新樣貌。
 
  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近代佛教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受到歐洲語言文獻學的影響,梵文的權威性不斷增強,從而激勵以漢文佛典為主要經典的佛教界,重新組織編纂大藏經,而有《大正藏》與《續藏經》兩套現代藏經的問世,影響極其深遠。二是受到明治時期儒者的排擠,造成「廢佛毀釋」與「神佛分離」運動,讓佛教必須認真思考國家的存在。
 
  近代化、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矛盾,使得人們向佛教尋求精神的慰藉。禪宗對日本知識分子與歐美佛教信仰影響巨大,帶動世界潮流。本書從明治維新與佛教、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戰爭與佛教等不同視角,探討日本近代佛教的本質究竟為何,從而認識它的蛻變之路。
 
  ◆精彩收錄
  第一章  明治維新與佛教
  【專欄】戰後宗教史研究與近代化論
  第二章 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
  【專欄】日本的護法尊者(達摩波羅)
  第三章 佛教人士前往海外
  【專欄】北海道的佛教
  第四章 國民國家日本的佛教:「正法」復興運動與法華=日蓮系在家主義佛教
  【專欄】神祕主義與佛教
  第五章 戰爭與佛教
  【專欄】靖國
  第六章 戰後的佛教發展
  【專欄】水子供養
  特  論 佛教研究方法論與研究史
  【專欄】伯納德・法蘭克的日本佛教研究
 
  「新亞洲佛教史」系列
  ‧ 為近年日本學界佛教學者最大規模的結集,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大幅擴展。
 
  ‧ 除傳統的教理教義、文獻語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擴及美術、考古、文藝、民俗等不同層面。並嘗試跳脫過去的宗派中心主義或歷史文獻學的限制,結合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新思維、新觀點、新方法,不僅是新穎的研究成果,更象徵著佛教研究範式的革新。
 
  ‧ 透過本系列,為佛教在亞洲遼闊的時空歷程,與發展演變的軌跡,勾勒出一幅幅繽紛的樣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谷川穰
 
  京都大學大學院副教授
 
幡鎌一弘
 
  天理大學おやさと研究所研究員
 
大谷榮一 
 
  佛教大學副教授
 
佐藤哲朗
 
  宗教法人日本上座部佛教協會事務局長
 
藤井健志
 
  東京學藝大學教授
 
佐佐木馨
 
  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
 
島薗進 
 
  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
 
吉永進一
 
  國立舞鶴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副教授
 
末木文美士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教授
 
辻村志のぶ
 
  前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三土修平
 
  東京理科大學教授
 
島田裕巳
 
  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センター客座研究員
 
清水邦彥
 
  金澤大學副教授
 
瓊.諾埃爾.羅伯特 Jean-Noel Robert
 
  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教授
 
譯者簡介
 
辛如意
 
  臺北市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研究所碩士畢業,同研究所博士肄業。翻譯著作有《民眾佛教的扎根——日本III》、《蓬勃發展的中世佛教——日本II》、《日本佛教的基礎——日本I》、《佛教在漢字文化圈的流布——朝鮮半島、越南》、《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中國I  南北朝》、《中國文化中的佛教——中國III  宋元明清》、《中國佛教研究入門》、《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空色勾玉》、《白鳥異傳》、《薄紅天女》、《風神祕抄》、《川之光》等書。
 

目錄

新亞洲佛教史中文版總序  釋果鏡
序  佐藤弘夫
體例說明

【第一章】明治維新與佛教  谷川穰
第一節  「明治維新與佛教」所賦予的印象
一、以廢佛毀釋的打擊為起點
二、「形式破壞」與「內容破壞」?
第二節  揭開「近代佛教」的序幕
一、幕末的佛教天文學者——圓通與介石
二、「勤王僧」輩出
三、有志僧侶的聯繫——諸宗同德會盟
第三節  明治新政府的佛教政策
一、神佛分離與廢佛毀釋
二、宣教使制與大教宣布運動
三、佛教的法制、社會定位——明治四年的轉變
四、〈上知令〉與整頓無檀無住寺院
五、僧侶身分瓦解
第四節  教導職的時代
一、成立教導職制
二、成立大教院體制與發展教導職制
三、民眾教化的諸相——神、佛的糾葛與「開化」
四、學校教育與民眾教化
五、島地默雷對教部省的批判與大教院體制瓦解
六、島地默雷推行的佛教與教育
七、何謂教導職的時代——終結與持續
專欄一  戰後宗教史研究與近代化論  幡鎌一弘

【第二章】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   大谷榮一
第一節  何謂「近代佛教」?
一、「近代佛教」的定義
二、日本近代佛教史研究五十年
三、「近代佛教」概念的各種問題
四、近代日本佛教的類型圖
第二節  明治二○年代的佛教改革論
一、做為佛教改革運動的「狹義近代佛教」
二、明治二○年代的佛教改革論
三、中西牛郎的「新佛教」論
四、支持佛教改革的佛教青年社團
第三節  中日甲午、日俄戰爭期間的近代佛教形成
一、媒介者古河老川
二、新佛教徒同志會的組織與活動
三、清澤滿之的精神主義
第四節  大正時代的近代佛教發展
一、從明治時代至大正時代
二、田中智學的日蓮主義
三、佛教社會事業的發展——淨土宗社會派的活動
四、廣岡智教的黑衣同盟
五、重新審視的近代佛教研究
專欄二  日本的護法尊者(達摩波羅)  佐藤哲朗

【第三章】佛教人士前往海外  藤井健志
第一節  前往海外的動機與佛教觀
一、戰前前往海外諸況
二、前往海外的諸相
第二節  以攝取西歐近代文化為目標
一、明治初年遠渡西歐的情況
二、與西歐佛教學的接觸及其影響
第三節  追求佛教的原相
一、前往亞洲
二、錫蘭與西藏
第四節  以海外布教為目標
一、布教的構造
二、向佛教圈布教
三、向基督教圈布教
第五節  為國家、為日本人
一、移民跟風
二、前往殖民地
三、前往移民地
四、佛教人士發揮的功能
五、結語
專欄三  北海道的佛教  佐佐木馨

【第四章】國民國家日本的佛教——「正法」復興運動與法華=日蓮系在家主義佛教  島薗進
第一節  近代日本的佛教與諸宗教
一、法華=日蓮系佛教勢力的抬頭
二、佛教地位低微
第二節  居士佛教與戒律復興運動
一、三種新活動型態
二、居士佛教的嘗試
三、居士禪運動與聞法活動
第三節  在家主義形成與國家神道的融合
一、在家主義佛教的系統
二、長松日扇與本門佛立講
三、田中智學與國柱會
四、政治變革與信仰共同體
第四節  國家神道體制下的佛教政治運動
一、日蓮主義與國體論的結合
二、醉心於日蓮思想的人士
三、日蓮主義的影響力
四、石原莞爾、井上日召、北一輝
五、妹尾義郎與新興佛教青年同盟
六、藤井日達與日本山妙法寺
第五節  社會活動與在家佛教
一、日本佛教與社會事業
二、醫療設施、福祉設施、學校
三、佛教體系社會事業發展不振的理由
四、佛教感化救濟會(日蓮宗法音寺)
第六節  法華系新宗教的興盛
一、西田無學與佛所護念會
二、久保角太郎與靈友會
三、牧口常三郎與創價學會
第七節  昭和時代在家主義運動與日本佛教變遷
一、復興正法與社會影響力
二、為何是法華=日蓮系佛教?
三、與國家神道的關係
專欄四  神祕主義與佛教  吉永進一

【第五章】戰爭與佛教  末木文美士、辻村志のぶ
第一節  戰時體制的進展與佛教
一、軍國主義與宗教
二、佛教人士的反戰活動
三、「國體」與佛教
四、知識分子的複雜立場
第二節  中日佛教關係的轉變——以「中支宗教大同聯盟」為中心
一、回顧研究史
二、嘗試獲得布教權與面臨挫折
三、締結「中支宗教大同聯盟」
四、結語
專欄五  靖國  三土修平

【第六章】戰後的佛教發展  島田裕巳
第一節  戰後的宗教發展狀況
一、戰敗與天皇發布〈人間宣言〉
二、靖國神社的留存與確立信仰自由
三、柳田國男的危機意識
四、老民俗學者的遺言
五、陷入危機的村落共同體
第二節  新宗教時代
一、眾神的尖峰時刻
二、創價學會的發展
三、發揮在家佛教功能的創價學會
四、其他的日蓮系、法華系教團
五、對既有佛教教團的影響
第三節  石油危機之後的變化
一、新新宗教抬頭
二、從宗教風潮至奧姆真理教事件
三、葬式佛教式微
四、現狀與今後
專欄六  水子供養  清水邦彥

【特論】佛教研究方法論與研究史  末木文美士
第一節  佛教研究領域與方法論
一、佛教學與宗學
二、宗門大學的流脈
第二節  近代佛教研究的開端
一、學術佛教學成立
二、大乘非佛說論
第三節  佛教學的發展
一、印度佛教研究
二、其他地區的佛教研究
三、《大藏經》與辭典刊行
第四節  歷史學研究的發展
一、佛教史的形成
二、實證主義與鎌倉新佛教中心論
三、顯密體制論以後的研究狀況
第五節  思想研究及其他
一、近代與佛教及思想、哲學
二、佛教與民俗學
專欄七  伯納德・法蘭克的日本佛教研究  瓊.諾埃爾.羅伯特

年表/參考文獻
年表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989934
  • 叢書系列:新亞洲佛教史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5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四章  國民國家日本的佛教——「正法」復興運動與法華=日蓮系在家主義佛教 
 
第一節 近代日本的佛教與諸宗教
 
一、法華=日蓮系佛教勢力的抬頭
 
自明治維新之後至進入二十一世紀為止,若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段時期的日本佛教之際,其最大的特徵就在於佛教從以寺院為中心蛻變成以在家信徒為中心來推動,以及轉變成積極投入社會關懷活動。這如同被稱為葬式佛教般(圭室諦成,一九六三)成為艱難的試煉,亦即佛寺與僧侶設法轉變這種在有限的儀禮空間內,扮演形式上之角色的傾向,並藉此挽回對一般社會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身為在家信徒的佛教人士或佛教護持者,有不少是在相對情況下脫離寺院組織而獨立,並將佛法根植於日常生活中,或試圖積極參與政治或社會生活的相關活動。其中最顯著的現象,是高揭在家主義的法華=日蓮系新宗教勢力的抬頭。的確在參與政治方面,信奉法華=日蓮系的佛教徒發揮極大功能。近代日本佛教團體的勢力圖,受到法華=日蓮系佛教的勢力抬頭所影響,故而大為改寫發展過程。
 
毋庸置疑地,近代佛教試圖發展在家佛教,或在加強社會參與之下獲得成果非凡,這些實例不僅限於法華=日蓮系新宗教。實際上,近代的在家佛教之中,出現如淨土真宗系或禪宗系等各種例子。在佛教參與社會方面,從參與政治至教育活動、社會事業的領域,其種類形形色色。縱覽這些活動或事業之下,必須檢討法華=日蓮系佛教在近代日本佛教史上的定位。
 
二、佛教地位低微
 
自明治維新之後,江戶時代以檀家制度為基礎而穩固確立的葬祭佛教(所謂的「葬式佛教」,其實是包括葬儀之外的祭祖等多方領域,故今日以「葬祭佛教」為標準用語。參照伊藤唯真、藤井正雄,一九九七)雖蒙受神佛分離、廢佛毀釋等各種因素所打擊,依舊維持傳統佛教的基礎。就此意味而言,傳統佛教堪稱是繼續根植於庶民生活的基礎中。然而,儒學在江戶時代後期是以武士為中心逐漸滲透其階層中(多數藩校設立於十九世紀)。此外並發展國學,如同有「草莽國學」之稱般,滲透至富農或商人等階層。這種現象顯示出佛教地位在當時的知識整體布局中逐漸低微,儒教或神道的地位逐漸攀升,如此情況與佛教在各種社會活動領域中的地位愈漸低下有密切關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閱讀你的POWER金榜100!高寶X朧月X三日月 電子書展,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暢銷展(止)
  • 語言學習法展
  • 草間彌生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