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生死愛欲I【2023年增訂版】:從希臘神話到基督宗教

生死愛欲I【2023年增訂版】:從希臘神話到基督宗教

Existential Questions: Life, Death, Love and Desire (Vol. 1)

  • 定價:410
  • 優惠價:79323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談論死亡問題,說的其實是生命問題;
  談論愛欲問題,說的也是人生的掙扎與意義。

  關於生命的問題,關鍵在於人對生命的焦慮(anxiety),而正是這種對生命的焦慮,令我們面對生死愛欲的問題時,更渴望得到答案。換言之,人生的意義無法脫離愛欲與死亡。

  我們可以不讀孔子或柏拉圖,不研究康德或朱熹,不需要知道海德格,不用關心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但是生死愛欲的問題,每個人無論喜歡與否,都必須要面對,因為,我們早已身在其中。

  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總會令我們產生疑惑。這些問題,是「實存問題」(existential problem),而不僅是「理論問題」(theoretical problem)。不過,這個「實存問題」卻需要以哲學的思路來處理,同時需要放在相關的文化和歷史脈絡來加以理解。

  《生死愛欲》探討的,就是人生存在的種種課題,
  但真正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人的處境問題。

  《生死愛欲》I、II兩冊的內容分別是:
  【第 I 冊】分為〈希臘神話與哲學〉、〈基督宗教〉兩部分。
  古希臘及基督宗教傳統關於生死愛欲的看法,對整個人類歷史文化的長河影響深遠。
  在希臘哲學中,最初是透過神話來理解人類的能力,從如何創天造地,到以不同的神祇表達不同的力量,例如太陽神或死神等等。西方傳統中的「欲愛」(eros)與「德愛」(philia)等概念,也有相關的神話傳說,而這些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沒有的。

  基督宗教包含天主教、新教,以及東正教等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宗教。米開朗基羅的一幅名畫,就是神如何創世,創造出人類,而人透過耶穌基督的話語,得知了亞當犯罪,從而打破了上帝與自己之間的隔閡,因此耶穌基督要為世人的罪負責,在地上受苦,為人類釘上十字架,後來再復活,重新拯救人。這種想法影響著所有西方人的心態。

  希臘人帶給西方文明理性,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而不是透過神的力量來改變的,雖然基督宗教開創了很多新的內容,但這兩者之間似乎潛存了很多衝突。

  【第 II 冊】包括〈中國傳統〉、〈近代到現代西方〉兩部分。
  在西方世界中,「愛」可以分為四者:欲愛(eros)、德愛(philia)、神愛(agape),以及浪漫愛(romantic love)。西方世界關於愛的哲學很多,然而中國哲學以理論的方式來講男女之情,卻是極少的,但中國文化中,卻有很多關於情的文學。情,在中國,似乎是屬於文學的。

  作者從一幅中國春宮畫開始談中國的「愛」與「情/欲」。在這幅春宫畫裡,男女在性交過程中,有個小孩在他們旁邊吃東西、玩耍,而且這小孩可能是他們的子女:「這幅畫應該是出現在晚明,而這幅畫的內容,橫顧世界各地的情色藝術,從沒看過男女性交場景中,會出現小孩在玩耍。即使是布雪(Francois Boucher)這位著名的法國畫家,透過神話來表現性愛,在《海克力斯和歐斐爾》(Hercules and Omfala, 1735)畫中出現了小孩,但這兩個小孩與成人之間並無血親關係,他們是邱比特(cupid)小愛神。日本的畫家勝川春章,大概在中國清初的時候,畫了十分多的的春畫,但也絕無小孩在旁的性交畫面。」

  作者認為,中國文化強調感性心理與自然生命,其中一種文化特徵,便是李澤厚所為的「樂感文化」,而不像西方那樣的罪感文化。或許正因為這個基本的不同,中國與西方世界對於生、死,以及對於情、性、欲,就有著很不一樣的看法。

  《生死愛欲》兩冊談論的領域廣闊,從儒釋道到唐君毅,從柏拉圖到21世紀的網戀,包攬古今東西。不過,只要掌握某些線索,從海德格哲學的一些關鍵詞著手,就不會迷失在宏大論述之中:

  第一個關鍵詞是「生命」。
  第二個關鍵詞是「世界」。
  第三個關鍵詞是「時間」,具體點說,就是「歷史性」(Geschichtlichkeit, historicity)。

  這兩本書沒有告訴讀者「真愛」是什麼,因為它根本無意提供一套關於「愛」的絕對標準,讓大家去遵從。

  這兩本書更重視的是,如何從人的經驗出發,呈現「愛」的可能性——愛的類型是如此豐富多樣,有欲愛、德愛、神愛、浪漫愛,也有中國的「情」。

  人類的愛是自由的,可以是這樣、可以是那樣。愛的歷史,讓我們從獨斷與狹隘的狀態之中解放出來。

  愛,是回答人類生命意義的關鍵,
  愛欲,是追尋不朽的欲求,
  而博愛也是藉著上帝的愛來回答人類生命意義的問題。
  這些,都是解答生命與死亡問題的一些方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德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現象學(特別是胡塞爾和海德格哲學)、愛情哲學、死亡哲學、烏托邦思想、幸福論、大學與通識教育理論等。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及教授、大學通識教育主任、鄭承隆基金亞洲現象學中心主任、通識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領袖培育課程主任。2012年退休。

  近著有:《異域》(2017)、《Existential Questions》(2019)、《存在之思》(2019)、《悟死共生》(2019)、《我城存歿》(2021)、《為人之學》(2021)、《山城滄桑》(2023)。

  攝相現象學著作有:proximity and Distance, 2019,《攝、相、現象學》(2019) 、Earthscape. 2013, Kairos: Phenomenology and Photography, 2009。

  業餘興趣:攝相、篆刻。
 
 

目錄

《生死愛欲》I
代序劉保禧撰
前言
導論  生死愛欲:關於人類的處境的哲學
 
第一部分  希臘神話與哲學
第1章  古希臘傳統下的愛與欲——愛若斯
第2章  柏拉圖《會飲》中的欲愛思想
第3章  古希臘傳統下的死亡——塔勒托斯
第4章  柏拉圖《斐多》中的死亡思想
第5章  亞里士多徳《尼各馬科倫理學》的德愛
第6章  欲望的治療 I——伊壁鳩魯式的方案
第7章  欲望的治療 II——斯多亞學派的方案
 
第二部分 基督宗教

第8章  情欲——基督宗教的回答
第9章  死亡——基督宗教的回答 I:《舊約》
第10章  死亡——基督宗教的回答 II:《新約》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898091
  • 叢書系列:philo-lane哲學與思考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5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