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歷史乃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也。當我們從歷史中汲取古人智慧時,可以體會到歷史具有其鮮活的、流動的、連續的本質。研究臺灣的歷史也就是在解讀臺灣的過去,鑑古知今,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唯有充分掌握過去的軌跡始能開創新局。
日治時期在臺灣發展的過程中,是極為關鍵重要的一個階段,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檔案,是研究日治時期的第一手資料,其價值不言可喻。而日治時期有關原住民族的史料,向來皆以《理蕃誌稿》為主,但總督府檔案內有不少未曾收錄於《理蕃誌稿》中的珍貴史料。如撫墾署事務報告,就是其中之一。日治初期仿清制設立十一處撫墾署,從撫墾署的概況紀錄報告,可以瞭解當時的理蕃政策、蕃社概況及文化,也有與當地漢人、平埔族之間互動的關係。
本書是繼東臺灣、宜蘭、竹苗、北桃地區原住民史料之後的新作,內容收錄總督府檔案中與中南部地區蕃地綏撫有關之史料,摘取有參考價值之檔案,共分為五部分,依次為一、東勢角撫墾署;二、埔里社撫墾署;三、林圯埔撫墾署;四、蕃薯藔撫墾署;五、恆春撫墾署。有關該課題之史料龐大,本書所編譯者主要為明治三十(一八九七)年以前之資料,相關議題除總督府檔案外,還可以參考《理蕃誌稿》及《臺灣日日新報》等史料,以及散佚於各地的檔案、回憶錄及文史史料,以得稍窺全豹。
今日臺灣史研究日益蓬勃發展,對史料的需求更為孔殷。本書將深奧誨澀的日文檔案,轉譯為淺顯易懂的出版專書,俾研究者節省辨識古日文的時間;將檔案內龐雜散亂的史料整理成冊並加以介紹,或可激發學界更多的發想與更細緻的臺灣史研究。相信對於日治時期原住民族研究,會有更多的助益與啟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館長 張鴻銘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