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於通俗歷史讀物的幾點思考——寫在范學輝《大宋開國》出版之際
撰寫通俗歷史讀物,當然並不是將歷史學論著改寫得通俗易懂就可以了,實際上它應該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
史學論著對以往發生的人類社會活動展開研究,那些活動既然早已是往日煙雲,今天的人們想要了解它們,討論它們,首先要做的是搜集一切可能找到的歷史資料,來復原相關的歷史事實。因為,與研究當代社會不一樣,在歷史上哪些事情發生過,它是怎樣發生的,很多都是未知數,必須首先將它們弄清楚。於是史學家們就不得不花極大的精力來復原歷史事實。這就是為什麼史學家們常常強調要「文章不寫一字空」,或者「字字有根據」的原因。史學與文學不一樣,不能虛構,所復原的史實必須以可靠的歷史資料為依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保存下來的歷史資料總是那麼殘缺不全,很難令人滿意。尤其是關於歷史上人們生活的許多細節,以及歷史人物的各種心理活動等等,更是如此。這樣的情況,當然會對史學研究造成許多困難。有的時候,史學家不得不放棄對某些史事的探討,造成史實的「留白」現象。
由於這一緣故,史學論著常常會花大量篇幅來展開對史實的考證,而且有時仍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只能提出某些也許相對接近史實的假設。也因此,史學著作常常會給人以一種過於「繁瑣」的印象。
與此同時,史學家們之所以花如此大的精力來復原史實,是因為學術研究的目的是要理解歷史,所以他們還必須根據復原的史實來分析、討論歷史上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對它們做出解釋,分析各種歷史現象相互的因果關係,回答種種關於歷史上人們社會活動的「為什麼」。這就是史學研究的兩大基本步驟:史實復原與現象解釋。但是,由於人類社會運作的機制實在太過複雜,無數因素交織在一起,更何況必須的資訊還那麼不充分,如果說宇宙是自然界最為複雜的研究對象,那麼在人文社會科學界,人類社會本身就無疑是與宇宙相對應的、同樣複雜深邃的研究對象,因此史學家們對歷史現象的解釋大多數也不得不是試探性的,只能小心地一步步探索深入,常常無法給出清晰並且確定無疑的答案。
由此可見,對於絕大多數史學著作來說,僅僅將它們用相對平易的語言改寫一番,是難以寫出令人滿意的通俗讀物的。史學家們必須根據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對它們作一番重組。在很多情況下,為了滿足通俗敘述的需求,他們還必須對一些在分析研究中不一定需要的歷史細節展開專門的探討,才有可能寫出令多數讀者滿意的讀物。
具體而言,在這一過程中史學家所必須做到的,首先自然是要言出有據。正如學輝在他的〈後記〉中所說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要做到有出處,有史料依據,有研究支撐」,這是史學家撰寫通俗歷史讀物的原則與底線,有逾於此,就會逸出史學,走進文學的範疇。學輝多年從事北宋初年軍政史研究,其所達到的深度與涉及的廣度,無疑為他這本二十萬言的《大宋開國》提供了最好的基礎。其二,學輝雖未聲言,明眼人一看即知,為了撰寫這本通俗讀物,他深入到了比分析討論所需要的更多的歷史細節之中,例如他關於趙匡胤的拳術和棍法的敘述就是。其三,就是針對史書中原本有相互歧異記載、史學界有不同認知的問題,史學家應該依仗自己的學識,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將相對明確的歷史知識傳達給讀者。正如學輝在〈後記〉中所言,「或擇一而從,或兼採眾說,或另提新解」。總之與研究性論著不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通俗讀物不能充分展開關於各種可能性的討論,並將最後判斷的任務交給讀者來完成。這一過程看似主觀,但卻是有必要的。因為史學家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礎之上所作的選擇與判斷,反而更具客觀性,可以達到「雖不中,不遠矣」的境界。這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大概是不能勝任的。
如何將通俗性歷史讀物寫得「有趣」,對多數讀者有吸引力,對於史學家來說顯然是比做到讓它們通俗易懂更難、更不容易應對的挑戰。時下坊間常見的或者筆下生花的炫耀文采,或者脫離史實依據的憑空想像,甚至虛構離奇的歷史情節等等寫法,當然都不可取。事實上,人類社會千萬年來的演進,其精彩複雜,跌宕起伏,乃至歷史人物所表現的聰明智慧與豐富的情感世界,是遠遠超越任何虛構的文學作品所能企及的水準的。細心提煉,平實敘述,以展現歷史的波瀾壯闊與非凡智慧,無疑是通俗歷史讀物引人入勝的不二法門,學輝這一本《大宋開國》正是這方面的傑出例證。
由此可見,撰寫通俗歷史讀物並非易事,沒有堅實的學識基礎,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很難寫出合格的作品。進一步講,對於通俗歷史讀物,史學家與讀者雙方可能都需要作必要的心態調整。對史學家來說,應該認知到將自己的特地研究心得以通俗的形式向大眾傳播,本來就是自己分內的事,應該盡可能提升自己,在精深研究與通俗寫作兩方面都做到得心應手;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也需要將自己從傳統的歷史演義與當代的戲說電視劇中了解「歷史」的習慣中走出來,明白史學與文學的不同,追求在了解深邃的人類歷史運動中來獲得精神的愉悅。
我曾說過:「人們常常誤解歷史學家,以為他們都是冬烘先生,食古不化,事實上,優秀的歷史學家絕不是這種被歪曲的形象。熟悉科學的研究方法,擁有宏觀的視野與綜合分析的思維方式,更兼因為了解史事而常常帶有通達的心態,這些都是歷史學專業訓練所可能賦予人們的能力與品格。」一般閱讀,雖然主要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但我相信對於形成更為周全的思維習慣,也是大有幫助的。
學輝英年早逝,學界同仁至今不能忘懷。出版社有意再版他的《大宋開國》(原書名為《宋朝開國六十年》),友人敦促我寫「序」,因此寫下自己關於通俗歷史讀物的幾點思考,藉以表達對這位執著於學術的真性情漢子的懷念。
包偉民
於定海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