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年度學習書展
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Traverse Taiwan: On the Phytogeographical Origin of Montane Plants in Taiwan

  • 定價:750
  • 優惠價:79592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 分享
編輯選書

玉山等級的自然科普書寫

如果說旨价在《通往世界的植物》將台灣的自然寫作帶往全然不同的方向,《橫斷臺灣》更像是自然科普書寫當中突然壟起的高山,從學生時代開始緩慢長達19年的思考,一本書從頭翻到尾有著變化多端的閱讀景致。從書封設計高山與植物的鏡像世界,以植物繪開啟一整章的風景,內頁編排大量植被山景。另一方面,旨价用自己的雙腳帶我們認識植物,走到夢寐以求的橫斷山,才真正理解植物們在過去百萬年間的壯闊旅程。在這長遠的採集時程中,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不厭其煩陪伴上山的夥伴,以及那些更了解植物與高山的當地嚮導,在書中穿插每一格回憶故事讀起來更動人。植物連結不同山脈、兩個世代的博物學家、不同山區的夥伴,讓這本書的完成顯得更加珍貴與真誠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OKAPI 推薦

  • 2023年度選書|中文書|總編來讚聲:在知識重量與情感共鳴間,這18本年度之作將重新定義這一年

    文/博客來書店員2023年12月05日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金句選讀■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 ________________ 總編輯推薦¯¯¯¯¯¯¯ more
  • 2023年度選書|中文書|編輯台手記:面對變化,把握時間,尋找自我安定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事 (上)

    文/博客來書店員2023年12月05日

       這一年我們迎來疫後的全面開放,久違的自由氣息伴隨著各層面爆炸性話題持續衝擊人們的生活:烏俄戰爭陷入持久戰至今未歇,倏忽以巴衝突爆發且愈演愈烈;各式旅行計畫全面啟動,人們終於有機會離開室內,重新體驗生活,民生消費樣貌重新洗牌;早前在歐美點燃起的#ME TOO怒火,在臺灣燒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
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要瞭解臺灣,要走向更遠的地方。繼《通往世界的植物》後,游旨价從東亞特有的山地杜鵑花、硬葉櫟與小檗等植物類群著手,前往泛青藏高地的廣大山域追尋臺灣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試圖釐清喜馬拉雅與橫斷山和臺灣高山生物相之間的關係。將近一百年前登上玉山的鹿野忠雄,臺灣高山的林相與其中的動、植物類群,總讓他聯想到喜馬拉雅山。鹿野著迷於亞熱帶高山生物相,他鍾愛的山地杜鵑花,有的匍匐抵抗強風霜雪,有的直立達三層樓高,有的則盤據在山脊上形成山友口中的杜鵑地獄,充分展現亞熱帶高山豐富的環境異質性。但二戰時失蹤的鹿野,不再有機會到喜馬拉雅山。近一百年後,游旨价追隨鹿野忠雄未竟的夢想,涵養歷代植物研究者、獵人、登山探勘者的知識積累,來到泛青藏高地進行植物考察,進一步發現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就在橫斷山。

  臺灣高山生物(尤其是植物)與泛青藏高地生物相間的關聯,是臺灣學術界探索至少百年的謎題,但備受東亞學者矚目的橫斷山-臺灣間斷分布現象,在臺灣卻鮮少為人所知。二十一世紀伊始,橫斷山逐漸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熱點,學界更發現全球最古老的山地植被,可能就在橫斷山。臺灣與橫斷山之間呈現的間斷分布,說明這個年輕的高山島,竟與北半球最古老的山地植被存在親緣性。本書從科學最前沿的角度,包含地質、氣候、化石與DNA研究,力圖呈現這些植物類群可能的遷徙之謎。

  在游旨价筆下,臺灣的高山不只是一處生物傳播的驛站,也是某種特定生命演化模式的場域,這些形態各異的植物,默默在高山上守護古老而遙遠的記憶。除了山地杜鵑花,在臺灣中海拔作為森林主體的樟櫟林,也與泛青藏高地存有意料之外的連繫。高山上有些特有植物,如玉山山蘿蔔、臺灣馬桑的遷臺歷史更可回溯至地中海。透過本書洪堡式的生物地理學探索,我們會瞭解到,原來不動的植物,才是最瘋狂的旅人。

  ★封面所繪植物由下而上為玉山金梅、高山小檗、玉山薔薇、玉山杜鵑、高山櫟、玉山箭竹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專文推薦

  ★洪廣冀導讀.徐如林、詹偉雄專文推薦
  看著《橫斷臺灣》的書稿,彷彿看到旨价的身影,他站在橫斷山脈四千多公尺的山坡上,遙望著遠方島嶼的高山,那是他進入高山植物世界的啟蒙地;然後,我看到書中不時出現的鹿野忠雄身影 ,他觀察著臺灣高山的生物相,遙想這些動、植物與喜馬拉雅山系的關聯性。相隔八十年的二個年輕學者,在橫斷山與中央山脈之間相遇了。──徐如林/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尺度縮放是《橫斷臺灣》最讓我欣賞的部分。為了釐清臺灣與橫斷山的「相似性」,旨价展開了一系列的尺度縮放;與之同時,他也以誠懇的筆觸,關照自己在尺度縮放過程中的摩擦、猶疑、痛苦、依戀與喜悅。如此的關照讓本書不只是本「科普」書籍,更是一個年輕的植物學家如何地以身為度。──洪廣冀/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如果真要說《橫斷臺灣》與前作的最大差異,是作者投身於極致的田野──位於喜馬拉雅和圖博高原東側、三條大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南北向削切冰雪高山、有「世界花園」之稱的橫斷山──所帶來的現場感和身體感。──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各界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王盛弘/作家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江致潔/Cicada樂團鋼琴手、作曲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楷倫/作家,《偽魚販指南》作者
  城市山人/戶外專欄作家,《登一座人文的山》作者
  胖胖樹/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崔祖錫/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作家
  郭熊/《走進布農的山》作者
  劉崇鳳/自然書寫作家
  蔡思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像是為我們解開植物身世的推理大師,游旨价連結於洪堡與鹿野忠雄等博物學家的遺緒,出奔各種「煙花」似小檗的生長地,遠赴橫斷山,試圖找到「煙花核」──源起。從小檗、杜鵑、樟櫟等,將歷史、生態和登山的路徑揉雜在一起,梳理時間與空間的脈絡,凝聚出一個看待臺灣森林與高山植物誕生的新視角與新觀點。於是,我們終於可以穿破網頁上陳舊過時的資料,從他每一趟的出走,更認識了臺灣何以成為一座小檗之島,甚至是杜鵑之島。──古碧玲
 
  臺灣的生態與世界的連結,對我來說一直是很迷人的主題。游旨价的前作《通往世界的植物》打開了我的想像,啟發了Cicada的創作。本書也從連結出發,主角是杜鵑、高山櫟與小檗;在山上雖然常看到,但從沒想過其與青藏高原有這樣的連結。數年前因為對藏區感興趣,曾旅行了三次;透過游旨价深入淺出的文字,那些旅途片段與這些深厚的知識漸漸結合。期待未來能持續透過游旨价的研究,繼續發現由臺灣延展的各種連結,更認識這座島嶼的身世。──江致潔
  
  「生態」與「演化」是生物生存的一體兩面。「生態」探討生物個體活著當下的生存挑戰,「演化」則爬梳整個物種存活至今的歷史脈絡。旨价是和我一起在森林系認識山林的好同學,當時我鑽研動物生態,旨价探索植物演化。我們碰巧在生態演化的彼端追求知識,對彼此的研究不那麼熟悉,但也不那麼陌生。做我們這一行的,都需要旅行,到現場感受和觀察現象,相較於《通往世界的植物》,《橫斷臺灣》加入旨价近年在雲南繼續拓展植物演化和地理學的觀察與思緒,是他離開臺灣後的下一站。《橫斷臺灣》藉由旨价獨有的知識、經驗與牢騷,清晰描述了那難以抵達的雲南山系,也透過植物與臺灣緊密相連。──林大利
 
  旨价寫的不只是植物,也不單是橫斷山植物與臺灣眾山植物的連結。他問許多植物的起源也問連帶的關係,如同「杜鵑地獄」網狀的枝條,旨价走在那片常人看來只是郁綠的林,偶而放慢腳步,也有勾絆跌倒之時,循著旨价所見,因著植物的樣貌。本書展現了身為植物學家的「世界」觀,世界是哪個樣子呢?不那麼國境地縱切,卻那麼世界地橫斷。──林楷倫
 
  面對世界,我們都在找尋臺灣的特色,一說是寶島山林,但人們卻又對山頂太過偏心。感謝旨价又帶來一本結合登山與學術的作品,道來高山植物驚奇的身世之餘,也給予我們一個看待臺灣生態的宏觀視角,細細品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真意。──董威言(城市山人)
 
  盼了那麼久,臺灣終於有這樣一本書,告訴大家在植物地理上如此奇妙,但是一般人鮮少知道的間斷分布的故事。總是在社群媒體上跟著旨价遊歷橫斷山,看他四處採集植物與再發現的故事,對於那處遙遠,但是又與臺灣植群有許多淵源的陌生之地,有了一份嚮往。收到新書稿才知道,原來連結比想像的還要更深、更廣。除了小檗,還有杜鵑、樟櫟林……如果你也喜歡《通往世界的植物》,那就更不能錯過《橫斷臺灣》。──胖胖樹
  
  繼第一本書從全球視角的寬廣與地質年代的縱深認識臺灣植物的身世之謎後,這本書以更深入細膩的內容與筆法,帶我們進入好像放大數十倍臺灣的橫斷山,探究其間植物與臺灣島隱晦又千絲萬縷的關聯。無論是美麗的杜鵑、茂盛的常綠樟殼林到棘刺的小檗,都有探究不完的植物地理與演化祕密,在可說已是本土頂尖科普作家旨价學弟的帶領下,絕對帶你進入一場高質感又超級華美的知識饗宴。──崔祖錫
 
  只有他,這麼有耐心埋頭苦寫一本又一本的書,鉅細靡遺地說明,臺灣高山植物生態不僅止於多元和特別,還和世界緊緊相連。我猜,旨价上輩子就是一株山地植物吧!一雙跳脫框架的眼,不追尋特有種,而是花力氣譜出臺灣山地植物與世界息息相關的一篇篇樂章。研擬植物播遷的路徑,揭開演化一角,世界本來是一體。綜觀喜馬拉雅、青藏高原、橫斷山以及臺灣,此地與彼地,任山地植物帶領我們,踩著古往今來的宏觀視角,移動──每一個當下,都是千年。──劉崇鳳

  使用「跨尺度」、「跨領域」來說明本書已完全不足以形容。旨价追溯著自己的研究前行,一方面融合自身所學:自然觀察、生物地理學、歷史、登山經驗在書中無處不精采。另一方面,他沒有隱藏這幾年在自然中所獲得的更多情感及變化。這些是成長的體悟,甚至是成長的苦痛,坦白流露,不落俗套,宛如博物學中追求的細節及永恆。一道道落筆,是臺灣與其他世界角落的「相近」與「不近」,一層層綻放,是他所心繫的自然探問與世界尺度,終而書寫出如此具有企圖心且巨觀多采的作品。──蔡思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游旨价
 
  成長於臺中太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臺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以《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曾獲科技部補助至美國布朗大學與東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訪問,並獲得臺灣植物分類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內頁繪者簡介
 
黃瀚嶢
 
  臺大森林所畢業,現為生態插畫家與社區大學講師,作品散見於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著有散文集《沒口之河》、兒童生態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環境教育手冊《野地之眼》,生態解說手冊《霧林蛾書》等。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
 
王錦堯(Ong Jin Yao)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臺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在大學時開始接觸科學繪圖。目前為一名兼職繪圖家,作品以植物科學插畫為主。更多作品可查詢網站:jinyao89.wixsite.com/bot-illustration
 
張一
 
  自然博物愛好者。常住四川成都,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足跡遍及中國西部祕境,多次深入踏勘橫斷山高山動植物,為雜誌社提供生態攝影圖片,並通過個人公眾號「一休哥博物志」和博物繪畫記錄所見所得,植物科學畫〈紅花綠絨蒿〉在英國邱園展出。
 
馮銘如

  一個喜歡畫畫和旅行的人。上大學後愛上登山、旅行,曾是人類學學徒,後學習藝術創作。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班畢業,自二○一七年起獨立接案及專職創作。二○二二年於新北市「石門雕塑中心」藝術駐村一個月, 以「風景外帶」為題創作系列繪畫作品;二○二三年受邀於「石門雕塑中心」展開「北海岸駐地創作計畫」,創作裝置作品並舉辦風景速寫工作坊。目前於北海岸的金山生活及創作,繪畫之外亦創作陶藝,將自然景觀與個人意念融入作品之中。
 
封面繪者簡介
 
萬向欣
 
  現為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家。作品擅長以手繪、黑白線條為主,常將藝術與設計做結合。作品有《Under 1.0》瀕危動物視力表系列,總統府常設展《臺灣·集》作品展出,《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主視覺設計,《臺北文創名家觀點》、《菊花如何夜行軍》、《沒口之河》、《夢土》等書籍封面設計。
 
審訂者簡介
 
趙建棣(全書)
 
  中興大學森林系博士
 
廖培鈞(第一、四章)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楊智凱(第二、三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目錄

導讀
島之生  洪廣冀
 
推薦
兩個世紀的博物學家  徐如林
Entering Earth, Locating Self ! ──來自讀者角度的推薦  詹偉雄
 
自序 致森林系與登山社
導言 鏡中山脈
 
PART I  植物的鏡像世界
第一章傾靡歐美的喜馬拉雅杜鵑花
之一  橫斷山的寶石之花
.大雪山埡口
.鹿野忠雄的博物之眼
.杜鵑花類菌根菌與高山林木線的守衛者
之二  杜鵑花盛開的島嶼
.臺灣的原生杜鵑花
.喬木型杜鵑花
.臺灣杜鵑的成王之道
之三  跨越國界的杜鵑花信仰
.虎克的喜馬拉雅杜鵑花
.難解的人花之戀
.臺灣給世界的禮物
.糾纏的山體、雜交的演化
.跨越時空的玉山杜鵑
.後記  喜馬拉雅杜鵑花軼聞二三事
 
第二章山地樟櫟林與遠方的青藏高原(上)──森林與風之篇
之一 走進山中的樟櫟林
.豐美的櫟林
.閃耀的樟林
.臺灣山地樟櫟林的起源
.八百萬年來的風──山地樟櫟林的擴張
.後記 山地樟櫟林裡的漂泊之鳥
 
第三章山地樟櫟林與遠方的青藏高原(下)──高原與水之篇
之二 乾旱帶上的綠洲
.翻開風與水的回憶
.高原天然實驗室
.成為世界之臍的代價
之三 島嶼硬葉櫟的祕密
.熟悉的橡實、陌生的歷史
.臺灣的硬葉櫟多樣性
.喜馬拉雅的登山櫟史
.刺葉高山櫟的海島之旅
.後記 在六千公尺山體中沉睡的森林
 
第四章橫斷山巔的小檗王國
之一 星球的植物園
.神武小檗與學姐
.南臺灣小檗
.全球維管束植物分布的奇特模式
之二 洪堡之謎
.祕藏著原始之夢的森林
.欽博拉索山的啟悟
.加拉巴哥群島的雀喙之謎
.輻射演化
之三 前往橫斷山的命運之旅
.臺灣的小檗的起源地
.尋訪朱利安的小檗們
.那些只有落葉的小檗知曉的事
.複製的山
.後記 老鄉的植物分類學
 
PART II 橫斷臺灣
第五章通往遠古群山與大陸的島嶼(上)──東海篇
之一 嶼山同生的特有生物
.陸橋、路橋
.在海陸變遷之間
之二 時光嬗變中的東海
.東海之路
.琉球支路
.意外歧路
 
第六章通往遠古群山與大陸的島嶼(下)──橫斷山篇
之三 橫斷山眺望
.喜馬拉雅與它的影子之山
.高山植物的理想國
.橫斷山-臺灣間斷分布
.迎客之島也是中途之島
 
後記 橫斷之花
.橫斷山的大地
.橫斷山的森林
.臺灣高山上的橫斷山
 
★特別收錄★  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
 
附錄一 地質事件表
附錄二 植物屬名與學名對照表
致謝
 

自序
 
致森林系與登山社
 
  從山谷的上切
 
  二○○八年我申請上研究所不久,得悉指導教授打算讓我做高山植物的研究,心裡十分高興。當時我在心中細數著還沒去過的登山路線,安萊溪橫斷、南北大武縱走、荖濃溪上游和雲峰,滿心期待可以趁讀研究所時將這些路線好好爬個夠。卻沒想到,才不到一年我便因為高山植物的研究而愈來愈討厭山。
 
  那陣子,每當我計劃起山旅,總是得先考量了小檗的分布才能安排路線。為了探索未知,我通常得選需要數天探勘行程才能進入的深山。而且因為夥伴難尋,我往往得自己當領隊。由於登山社的社員大多對單純採植物沒有興趣,因此我得帶上一定數量的新生社員,負責他們的訓練,作為使用社團資源的回饋。為了蒐集樣本,除了登山裝備、食物、水之外,我要額外背上乾燥劑、枝剪、紙板、報紙和好多的夾鏈袋。記得在某支探勘萬東山西峰(火山)的冬季隊伍,我們紮營在萬大南溪上源的溪谷裡。當夜已深,隊友們都已用睡袋把自己裹得嚴實,呼呼大睡的時候,我卻還發著抖在外帳底下拔小檗的葉子,拍照、做編號,然後把它們塞進乾燥劑裡。常常,當我把冰冷的小檗枝條從背包套裡拿出來的時候,手指會被小檗的銳刺扎到。看著手表上的時間都快午夜了,明天還得一大早就起來上切七百公尺到火山,最後三百公尺照紀錄所說還是杜鵑林,心裡就覺得好委屈。
 
  念研究所的日子裡,我當然沒有看到荖濃溪上游的模樣,也沒有找到安萊溪橫斷的入口。這些路線如果要同時採集、探勘和帶新手,風險著實太大。由於平常工作日很難找到人一起上山,所以我通常只能利用農曆年假規劃長程山旅。記得某次除夕,阿公聽到我初二又要去爬山,對我發了一頓脾氣。他用臺語唸叨我,說他不懂我為什麼那麼愛爬山。他最恨爬山了,以前為了討生活他得去集集大山上砍柴砍竹子,還要背香蕉,那個香蕉好重,把他肩膀都壓扁了。所以,他以後才去大城市闖,就是不想過苦日子。現在我吃好睡好,不愁吃穿,居然還一直往山裡跑,吃飽太閒。接著,他也唸叨起我的科系,說森林系沒前途。質問我以後畢了業要幹嘛?
 
  「你還要一直爬山嗎?」
  「森林系博士念了可以賺錢嗎?」
 
  幸好,父親剛好經過,趕緊介入並替我圓場。那時我並沒有生阿公的氣,但我知道阿公的話說到了我心坎裡,他指出了我刻意不去眺望的未來。因為我的確不明白爬山對於自己的意義是什麼,對於身旁關係密切的人們意義又是什麼。
 
  在山脊的休息
 
  曾經沉迷過爬山的人應該都會同意,爬山初期常有一種心境:山爬得愈多,就愈不明白為什麼喜歡爬山。雙腳雖然一直往山裡走,但心裡卻總愈來愈不懂什麼是山。而我,大概是在爬山的第三年進入這種狀態,並一直持續到讀博士班後的三年。這段日子裡,我厭倦山。就像在萬大南溪溪谷的回憶,我不明白我究竟是來爬山,還是來採植物?我感覺都不是,我兩者都做不好。研究所念了一陣子,我對山產生新的反感。並不是我不愛山了,而是我有些厭惡起自己。當漸漸具備關於山林的知識後,我隱隱約約感覺著臺灣的高山似乎有許多祕密,但我每次上山,都像路過。聽到老師或學長對我說:「啊!那座山有XX植物呢!你怎麼沒看到?」或是調侃我:「你真的很可愛欸,入寶山而空手回!」我的心裡就有些沮喪,有時也會感到自責或些許絕望。但我從沒想到,那時當我思想深陷漩窩,備感無助之際,將我拉出深淵的居然是一起登山的夥伴。
 
  我一直都明白,打從一開始,登山吸引我的就不全然是自然,更有爬山的人。在山裡,我習慣為沉默山景中注入有情的想像。我喜歡在山施捨的平靜中,感受人跟人之間的親暱。因為天性保守,我在山裡不太做計畫之外的事,臣服於山,照規矩走,我原以為我會跟山就這樣一直相處下去。但上山採植物這件事打碎了我的以為。找不到植物時,我怨著山,因為隊員因素錯過植物時,我在心裡怨著隊員。為了找植物,我有時會走偏路線、推遲進度。我得安排那些我討厭的崎嶇路線,要背水的路線,有斷崖的路線,沒有美麗風景可看的路線。我得走上我討厭的林道,或是在我討厭的下雨天上山。然而,也是這段日子,我察覺到一件奇怪的事。不論我心裡對於上山如何倦怠、厭煩,不論我多麽顯眼地表現出我是為植物而上山,我的身邊卻總還是有人陪著一起上山。我和他們之間,不知何時起培養出了無語的默契。
 
  每當我採了一株小檗,我會直接遞給後面的夥伴。他會二話不說接走植物,迅速拉開我的背包套把植物塞進去。在他放手之前,我總會感覺到大背包有點微微被往後拉,這是因為夥伴正細心地想把小檗推入背包套的深處,因為若沒塞好,植物可能會在半途掉出來。而他知道,當我晚上發現植物不見時會很難過。我發現他們喜歡把「小檗」叫成「小屁(與辟同音)」。當我有時懶惰,故意「錯過」身旁的小檗時,走在後面的夥伴會叫住我:「喂!這裡有小屁你不採嗎!?」當我在營地耍廢沒有和隊友去單攻。回來時,我往往會看到他們人手一枝小檗,一臉輕鬆地對我說:「這是在哪裡哪裡看到的小屁,順便幫你採了。」在出發前的打包時刻,當我一臉哀怨地提起裝著乾燥劑的沉重袋子,學姐會突然就蹦蹦跳跳地來到我身旁:「我幫你背這個吧,是要採小屁的吧。」當我在山下的咖啡店寫文章,通訊軟體偶然會突然跳出幾張植物圖像,那是在山裡的夥伴丟來的訊息。他們問說:「這是小屁嗎?要採嗎?怎麼採?要標本嗎?」這一切,讓我漸漸感覺到上山採小檗不只是我在意的事情,也是他們在意的事情。甚而,他們也開始問問題。
 
  「我這次採的這個好像葉子比較捲耶。」
  「上次在XX山看到的小屁,為什麼刺特別長啊?」
  「為什麼太魯閣小屁只有太魯閣有?」
  「這個果子為什麼是黑色的啊?什麼東西會吃它?」
 
  不是念森林系,也不懂植物的他們,是何時開始對「小屁」產生興趣的?我竟沒發覺。但讓我更訝異的是,他們的好奇心不知道何時感染了我。當我不再只是關注自己在山上的喜怒哀樂,而是試圖開始回答他們的問題後,我也開始對「小屁」產生了好奇。我漸漸開始相信,山與研究植物之間原來可以沒有衝突。我是願意上山的,我也是願意的上山採植物的。關於小檗(小屁)的一切,我不再只是自己想知道,我也想讓那些想知道的人知道。(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36352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7 x 23 x 2.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展活動

 

內容連載

傾靡歐美的喜馬拉雅杜鵑花
 

 
如果你問我,臺灣的高山是什麼顏色?我的直覺首先會告訴我──綠色。不論身在何處,每當我想起山,腦海裡最先浮現的就是中央山脈上柔美的箭竹綠地。但若你問,難道山上就沒有其他明豔一點的色彩嗎?有的,我馬上想到的是山地杜鵑花,想到它們在山脊線上大規模綻放著或粉或白的花朵,如此令人心醉。如同平地,山地杜鵑花的花期也在春季,但通常是在比平地杜鵑花晚一些的梅雨季。彼時,當山下眾人深陷於細雨醞釀的春睏,準備上山的人卻精神奕奕。他們無懼陰雨,帶著企盼的眼神,走進高山,迎接愛山人專屬的視覺饗宴。
 
綿延的臺灣山地,由分類學者界定的原生杜鵑花已有十七種。它們形態多變,姿態與花色並不遜於園藝品種,在觀賞上饒富趣味。這之中,一群被稱為喜馬拉雅杜鵑花的山地杜鵑花最引人注目。這個譜系雖然在臺灣只有五種,但自日治時期起,多少博物學者、登山者與研究人員都鍾情於它。每年春天在合歡山締造賞花人潮的玉山杜鵑,正是一種喜馬拉雅杜鵑花。這些山地杜鵑花為何以喜馬拉雅為名?它們是否和遠方的喜馬拉雅山有關聯?深入這些問題,你將不期然地揭開臺灣與世界最高山脈之間的獨特連結,以及一段與杜鵑花有關的國際交流祕史。過去一百多年來,冠以喜馬拉雅之名的山地杜鵑花對人類的誘惑超越了國界與文化藩籬,在園藝史上締造一股歷久彌新的風潮。
 
之一 橫斷山的寶石之花
 
我和一般人一樣,對喜馬拉雅山有著強烈的憧憬,期待著將來有一天能夠前往那裡踏查,……那裡有著高逾一萬三千尺的山綿延,有豐富的生物也有多采多姿的番人生活點綴其間,從熱帶低地通過溼潤的原生林,爬到寬闊的針葉林帶,再到光是山地杜鵑花就有數十種,種類居世界之冠的灌木帶,然後進入草原帶,綜覽各種山地寒生植物盛開的迷人世界,其有冰河高懸於岩雪峰之下,映照出崇高的銀色光輝。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0
|
2024/09/18
劇透警告

專業用心介紹

因緣際會認識接觸這本書,本來想透過高山植物來認識臺灣山地環境,意外發現且學習了部分臺灣史的概略研究及大航海時代、冰原時期的調查分析,厲害的一本專業生態研究書籍。
user-img
Lv.7
5.0
|
2024/01/08

知識量豐富,附圖很美。真希望有更多植物也能以這種方式介紹,譬如常見的平地植物,這樣一來平時看見身邊的植物就更有感。

也很好奇植物與菌根菌的共生演化,會不會是這整幅拼圖中的一塊?

有張圖表標示喜馬拉雅山的年均溫,圖上顯示二十幾度到三十幾度,應該是漏標了負號。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遠流暢銷電子書展|單本79折、兩本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社科春季暢銷大展
  • 年末電影展
  • 台灣東販動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