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我曾造訪過本書介紹的許多市場,可惜還沒有機會探索臺灣,但我一直都想拜訪這個美麗的國家。這次與臺灣出版社的合作機會,我研究了許多關於臺灣美食的資料,更加希望有一天能夢想成真!在夢想達成之前,這本書就代替作者本人提前一步踏上臺灣吧!希望讀者們能熱情的歡迎它。
作者 瑪麗亞‧巴哈雷娃(Maria Bakhareva)
繪者的話
雖然我從未踏足臺灣,但在繪製這些插圖時,彷彿實際遨遊於這美麗的國度之中。我期待有一天能造訪臺灣,屆時一定要去臺南旺成牛肉攤,品嘗遠近馳名的美味牛肉湯!
繪者 安娜‧德斯尼茨卡婭(Anna Desnitskaya)
前言
你去過傳統市場或農夫市集嗎?
自從人們開始買賣商品,市場就誕生了。在古老的中國、埃及、希臘和巴比倫時代,農夫們都會聚在一起販售自己生產的新鮮農產品。到了中世紀,市場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直到今日。
在100至150年前,人們唯一能買到食物的地方就是傳統市場。雖然現在,在某些國家,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上過傳統市場;但在另外一些國家,傳統市場的存在仍然別具意義。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要帶你環遊世界12個國家的24個傳統市場,一起看看不同國家的傳統市場樣貌:什麼人會到這裡買東西?他們會買些什麼回家?人們如何以當地的農產品烹煮和料理食物?一定要嘗試看看的商品或小吃又是什麼呢?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
譯後記
琳琅滿目又充滿魔力的異國市場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我從小陪著母親上市場。
在那個還沒有超市的年代,傳統市場是採買食材的唯一去處。小時候當跟班提物,偶爾看見喜歡的東西,還可以乘機撒嬌圖利自己。長大後陪她上市場,常常看她如何挑魚揀肉,一邊買一邊思考菜色搭配,還有和攤商討價還價的方法,不僅把母親採買和料理食材的本事全學了去,對傳統市場還產生了特別的情感。直到現在,儘管家裡人口少了,日常採購的需求不多,加上附近超市和量販店林立,老太太總還是常拉著我上傳統市場,往往沒有特別目的,「只是想去逛一逛」——她這麼說。
相對於空間沁涼、層架櫛比鱗次、商品羅列齊備,且顧客都推著車靜靜選購的超市和量販店,傳統市場似乎更散發著一種奇特的魔力:熙來攘往、摩肩擦踵的熱絡;放聲叫賣、喧囂擾嚷的熱情;最特別的是,遊走在熟悉「老攤位」之間,那種即使不購買也彼此寒暄問候的獨特溫暖。
有一回,老太太腳傷無法出門,卻心心念念著市場一個賣白斬雞的攤位。我才剛走到攤子前,老闆興奮的問:「怎麼好久沒有看到你媽媽了?」聽我說明後,他馬上剁了半隻雞,不只打折賣給我,還特別包了袋雞湯要我帶回去給老太太燉湯補一補。
這就是傳統市場的魅力。因此,只要有機會出國,我一定會抽空到當地傳統市場逛逛,像是:東京「築地市場」、京都「錦市場」、新加坡「濕巴剎」和「牛車水市集」,以及香港「廟街」、「赤柱」和「鴨寮街」等市集,吉隆坡「中央市場」、英國倫敦「波羅市場」和諾丁丘「波多貝羅市場」(跳蚤市場),阿姆斯特丹「阿克馬乳酪市場」,還有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鹿特丹「拱廊市場」……這些地方全都令我流連忘返。
只要一走進這些國家的傳統市場或市集,便能隨即接上地氣,觀察到當地人日常飲食的各種食材和調味料,以及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的特色小吃和點心。我尤其喜歡點一份小吃,一邊品嘗陌生的異國風味,一邊靜靜的看著市場裡的人際互動,然後自動在腦中編撰一齣「我也是當地人」的戲碼……
閱讀和翻譯這本結集市場旅遊指南和特色食譜的書,對我這個「市場控」來說,是非常過癮的一段歷程。隨著書頁,走訪12個國家的24個傳統市場,不但可以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與物產,還能學習道地的料理方法。同時,對於各國的傳統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市場因時、地和文化風俗的演變,發展成為令人讚歎的百變風貌。各地的市場不只掌控了當地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也在看似代代綿延的傳統中,不斷翻新樣貌。
難怪,印度億萬商業大亨拉克什‧金君瓦拉(Rakesh Jhunjhunwala)說:「市場就像女人一樣,永遠那麼威風凜凜、變幻莫測,神祕且難以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