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

心理健康:歸屬與勇氣之旅

  • 定價:270
  • 優惠價:924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心理健康的配方在於個體需要感到歸屬和平等,並能夠關懷他人。

  ◎讓孩子覺得有歸屬感,他們會感到安全、安心和友善。
  ◎孩子看到自己進步,會充滿活力,而且準備做得更多。
  ◎感到自己有價值和被重視,孩子會知道什麼事情需要去做。
  ◎受到鼓勵,孩子會準備好迎接每個新的一天,並能夠以有益於他人的方式處理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並實現他們的創造力。

  ●阿德勒的理論提供每個人實現心理健康所需的四個基本要素:

  1.要擁有內在的歸屬感:能感受到與父母、兄弟姐妹、大家庭、老師和朋友的連結,並且知道自己處於一個可被接受且友善的位置。

  2.孩子是社會的一員:尋找歸屬感是他們最強烈的渴望,而這取決於他們是否可以感受到自己對家庭或與對其他群體的歸屬感。

  3.要擁有能夠持續成長、進步和學習的意識:就如嬰兒為了達到下一階段目標的各種努力是充滿如此多的掙扎,但因為目標太重要了,他不能放棄,也不會放棄。

  4.要看看如何才能擁有某種價值感:意義感的需求。每個人都在努力超越自己與生俱來的依賴性,在過程中因為發現自己的能力而感到愉快、滿足或欣慰,於是逐漸邁向獨立。

  ●阿德勒的理論概念多是以某種形式出現在當今每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中,是心理學領域中被借鑑最多,卻也同時最不為人所知的先驅。他始終不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鼓勵。即使有時會感到害怕,仍然需要每天持續建立前進所需的勇氣。

重量推薦

  別忘記時刻要能鼓勵孩子,要讓孩子從內心發展出歸屬感,在追求生命意義的同時更要兼顧社會和諧。──蕭文|暨南大學榮譽教授

  每天面對不斷追尋內在歸屬感的犯罪少年,此書提供了我用更有系統的理論與實際的方法、技巧,來思考和面對與孩子們的互動。──鄭麗文|明陽中學學務主任

  閱讀過程會讓家長感受到力量和鼓勵感,彷彿找到了富含勇氣且有用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以及重新跟孩子好好相處。──徐君楓|芯耕圓心理諮商所所長

  本書中的六塊拼圖也是成人在家庭,婚姻,職場和社會關係建設與經營的六個策略。──楊瑞珠|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Betty Lou Bettner


  美國賓州專業諮商心理師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Diplomate)
  中國上海Wise Edu Plus的創辦人和主培訓師
  擔任歐洲阿德勒國際暑期訓練指導委員(ICASSI)

  Betty Lou Bettner博士多年來以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論模式為基礎,以四個關鍵能力在世界各地教導各項人際互動之策略:Connect(連結)、Capable(能力)、Count(意義與價値)和Courage(勇氣),簡稱「四C」。

 
 

目錄

引言
來自阿德勒心理學實現心理健康的指南
 
歸屬感─建立和維持關係
人格發展─了解人格是如何發展的
勇氣─鼓勵內在價值
行為目的─發現和重新定向無用的行為目的
解決問題─採用符合社會平等的邏輯概念進行培訓
責任─透過團體互動的歷程學習分擔責任
 
文獻參考
阿德勒生平
德雷克斯生平
阿德勒的著作
德雷克斯的著作
阿德勒語錄
德雷克斯語錄
心理學家們所描述的阿德勒
平等/不平等
作為教育者的醫師
成就伴侶關係
親密關係的任務
芬蘭的教育體系
德雷克斯教養孩子的訣竅
引用來源
 
 

推薦序

蕭文


  管教孩子的教養哲學,坊間有各式各樣的專書,有關親職教育的講座或論壇總是吸引許多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前來取經。有的強調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有的也強調鼓勵孩子多元探索與學習,更有的會鼓勵父母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從陪伴與支持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光與亮。這些說法都具有相當的建設性,可是總覺得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應該不只這些,也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似的。

  我自己是學諮商的,還記得1978年在密蘇里大學念諮商時,我的指導教授問我的諮商理論取向時,其實那時候我對諮商才剛入門,可是我的腦海裡浮現了兩個人,一位就是阿德勒(另一位是羅吉斯,Rogers),我的指導教授聽了我的回應後笑了一下然後回應我說:「希望你以後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別忘記時刻要能鼓勵孩子,要讓孩子從內心發展出歸屬感。」還有,她繼續說:「要記得讓你的孩子對生活要有參與的勇氣…。」我當時還是單身,指導教授突然跟我說了這一段話,雖然沒什麼感覺,但我卻把它牢牢記住了。

  最近,本書的譯者,張倪綸博士寄送了這本書,希望我能寫些勉勵的話,當我閱讀完這本譯著後,40餘年前我的指導教授提醒我的一段話竟然就是本書的內容。多年來,在我講授諮商理論這門課時,我在阿德勒這一塊總會多停留一下;我會跟學生一同去感受阿德勒的人文關懷,也提醒學生在未來追求生命意義的同時更要兼顧社會和諧。

  倪綸博士在她論文撰寫與我的互動過程中,我會感受到她對自己和對論文的勇氣,我覺得她和我是一同在創作她的論文。「合作」不也就是阿德勒的精神嗎?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更多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家有一個新的視野。

  (序文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榮譽教授,數十年來不遺餘力地為臺灣諮商輔導界領航前行)

鄭麗文

  從事少年矯正工作20多年,每天面對的,是不斷追尋內在歸屬感的犯罪少年。前陣子倪綸邀請我閱讀此書,對於每天都困在為少年們處理生活難題的我,阿德勒與德雷克斯的理論與策略,提供了我用更有系統的理論與實際的方法、技巧,來思考和面對與孩子們的互動。

  「歸屬是心理健康的必要需求,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式去獲得,即使是處在幫派、極端教義團體……」。每天和我一起工作的這些少年即是如此。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他們被幫派利用,但偏偏就是執迷不悟,苦勸不聽,越陷越深啊!

  我們常常搞不清楚少年們到底發生什麼事?阿德勒心理學充分說明了,這些少年怎麼了。他們並非「好人?壞人?傻傻分不清楚?」只是,在家庭關係、校園互動受挫的窘境中,少年們急著尋求歸屬感,幫派、極端教義團體成為他們心靈的依靠。作者在書中提醒父母或是和少年一起工作者「要與他們發展出親密、信任與尊重的關係,否則很難對孩子或青少年產生影響」。唯有建立好的關係,也才能從幫派、極端教義團體手中搶回孩子。

  知道這些少年的行為模式是為了尋求歸屬感,其實並不夠。許多與少年矯正工作的同仁們會說:他父母也很關心他啊!阿我們也很關心他啊!這樣還不算有歸屬感嗎?不要幫他的錯誤行為找藉口!

  其實,這些少年的行為是源自於他們在找尋歸屬感的過程中,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但這些別人看來錯誤的行為可能為他們帶來了某些好處而持續維持著,最後導致接受法律的制裁而失去自由。我們的任務是訓練孩子,學習以正確的行為與方法達成目的。

  矯正學校在民國88年設立,目的是協助犯罪少年在離開矯正單位後,能真正適應社會生活,所以矯正學校的工作人員似乎代替了父母的任務,既要和少年們建立關係,也要讓少年為獨立生活做準備。所有的孩子都一樣,必須克服某些困難才能獲得成就感,也要累積勇氣去面對未來,而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的就是給予鼓勵。

  本書作者貝蒂露博士指出鼓勵包括指出孩子的優勢、建立孩子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培養自尊,並點出任何方面的進步。對於這些已被社會視為「壞孩子」的少年,大眾很難讚美他們,但作者指出讚美和鼓勵的不同,這確實提供和孩子們每天朝夕相處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有更清楚的概念可以去強調他們的努力與進步。少年犯罪後,已在人生的谷底,看出他們試圖努力與緩慢的進步,才能找到鼓勵他們改變的契機。

  孩子在尋求歸屬感的過程中,受到挫折是正常的過程,選擇放棄是孩子面對極度沮喪的一種解決方案,和孩子一起工作時,首要任務是學習如何提供勇氣,把握每一個給予勇氣的機會,表達「你真的很努力」,也讓孩子分擔家務來做出貢獻,提供挫折孩子提升勇氣的機會。

  閱讀這本書時,我腦海不斷湧現好幾個在矯正學校待過的孩子,他們在校期間被賦予任務,也受到期待和肯定,心性的穩定性確實變高。對了!近半年有一個常常違規的孩子,在我們交付他任務讓他正向的發揮長才後,確實就不再動不動發脾氣和違規,孩子真的有進步。

  阿德勒認為人類有四種基本需求,包含:歸屬感、成就感、意義感和被鼓勵。作者與同事將這些需求整理成更容易理解的四個關鍵C:連結(Connect)、能力(Capable)、價值(Count)、勇氣(Courage),而透過本書揉合來自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論與方法、技巧,協助孩子們在團體中獲得養分,成為情緒與心理健康的成人。對於每天和犯罪少年一起工作的我,在閱讀中可同樣接收了養分,繼續保有情緒與心理健康的為孩子們貢獻與付出。

  (序文作者為明陽中學學生事務處主任、前輔導主任暨資深輔導教師、師鐸獎得主,投入矯正學校工作逾二十年)

徐君楓

  臺灣近幾年吹起一陣阿德勒的風潮。市面上好幾本在談阿德勒心理學、談人的內在轉變的書籍,甚至也有知名的Youtuber錄製介紹阿德勒和其心理學說的影片。然後我們開始看到開始出現阿德勒學派怎樣教養孩子的相關文章和知識,這本書就是其中一本;在我看來,它是說明如何應運阿德勒當中重要的四C概念來教養孩子很清楚的一本書籍。

  身為具有18年臨床經驗的資深心理諮商工作者,雖然阿德勒學派不是我個人主要應用在工作上的學派,但在閱讀本書初稿的過程中,還是對其很多正向、具體且積極的教養概念和說明感到很受用。整本書的寫作及翻譯方式,每個段落間都可以讀出「四C:鼓勵、意義、能力和歸屬」的味道;這不僅是一本教家長怎樣用四C教養孩子的書,同時也是一本用四C概念和方法寫作的書,閱讀過程也會讓家長感受到力量和鼓勵感,彷彿找到了富含勇氣且有用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以及重新跟孩子好好相處。

  心理學有趣的地方就是,看似百家爭鳴,很多不同學派學說,但我認為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是一種很多學者、有經驗之人、專家,用不同的方式與角度在說明同樣一件事情,就是「人,是怎麼一回事」、「經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改變是怎樣產生的」、「做什麼可以讓改變產生」。以依附理論為主要工作概念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的樂趣是阿德勒的很多概念也跟我們談用依附概念教養孩子有很多類似之處。這讓我相信,經驗是可以互通的,而本書的核心理論阿德勒學派,我認為它所提供的角度很適合想要賦予孩子勇氣的家長學習,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連家長自己也會感覺備受鼓舞。真心覺得值得一讀。

  (序文作者為資深諮商心理師、伴侶與家族治療師及高雄芯耕圓心理諮商所所長;芯耕圓為高雄第一家合法立案的諮商所)

審閱序

楊瑞珠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個生活哲學……阿德勒相信心理健康的配方在於每一個體一定要感到自己是有歸屬、平等的存在,並能進而關懷他人。── Bettner(2014, p.6)

  阿德勒心理學透過《自卑與超越》(原書名文為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譯本引進臺灣後陸續有不少譯自英文、德文和日文翻譯之相關書籍,但能把阿德勒龐大知識體系化為具體可行助人策略的書真的少之又少。

  當代阿德勒心理學者貝蒂露博士(Dr. Betty Lou Bettner)從1989年開始根據阿德勒所認為人類有歸屬感、長進、意義和鼓勵的心理需求提出家長和教師可運用在孩子成長的四個關鍵C(簡稱四C:Connect連結,Capable能力,Count 價值和Courage勇氣),如今已多方應用在教養、兒童的遊戲治療、青少年的輔導、創傷治療、家長及教師的諮詢、教師專業社群、組織成員的態度檢核和公共衛生等,無論應用之處為何,四C不但可用來估評協助個人及社群團體的關係效能,也可用來作為促進改變的目標和策略。

  筆者備感榮幸地能介紹貝蒂露博士認識臺灣,更感動譯者群付出心力自費出版五本「四C人生:阿德勒心理健康雕塑手冊」。本書是此翻譯系列之第二冊。

  本書譯者張倪綸博士/諮商心理師鑽研阿德勒心理學已十來年,對少年矯正學校收容少年多有實務和研究的投入和心得,已在世界、北美和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多方發表,是臺灣第一位以四C概念開發實徵性量表者。在社會貢獻上,我看見倪綸以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和課程召集人角色,在疫情期間不辭辛勞,不計較代價地為臺灣夥伴開設認證課程,即時地為2021年臺灣花蓮太魯閣號事故後辦理線上創傷壓力緩衝團體及一年後的追蹤服務。本書內文和附件內容非常豐富,由倪綸來翻譯真是再好不過!

  本書的靈感主要來自魯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所著《孩子的挑戰》一書。德雷克斯博士把阿德勒在維也納創設孩子諮商中心的模式帶到美國芝加哥,也共創了眾所週知的阿德勒大學。貝蒂露博士根據阿德勒所洞悉的人類需求和德雷克斯談孩子行為目的之理論,在本書提供讀者六個息息相關的實際應用的方法和技巧,以讓孩子產生四個關鍵能力。

  這六個技巧分別為協助孩子建立和維護各種關係,了解孩子的性格發展,鼓勵孩子擁有內在價值,發現和重新定向孩子無用的行為目的,採用不會引發自卑感且符合社會平等的孩子教養原則,和讓孩子透過團體互動的過程學習分擔責任。

  阿德勒心理十分強調人境互動,在社會不斷變動下,人的心理調適其實並無止境。本書中的六塊拼圖也是成人在家庭、婚姻、職場和社會關係建設與經營的六個策略。

  因此,筆者邀請各位讀者不只以為這是本有關孩子教養的書,也能廣義地運用本書六塊拼圖為整體的心理健康指南,作為自己和他人心理成長和照護的最佳依據。

  (序文作者為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丹佛阿德勒心理生活學院及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辦人,戮力推動阿德勒精神予全球華人;代表著作為《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

譯者序

張倪綸


  心理健康是大家口中常說,但確切如何落實與照護仍眾說紛紜且不易聚焦的大議題,此書內容雖然看似是談論如何教養孩子,但亦在談論我們能夠如何於透過培養勇氣以尋獲歸屬的歷程之中,塑造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個體。在這個歷程裡,四C是個清晰有力的指引。

  我在少年矯正學校工作的這些日子裡,透過阿德勒的觀點看懂了許多學生行為背後的原因,其實皆來自於無法感到隸屬而採取了錯誤目的。若能理解他們對四C的渴望有何不足,回饋以相對應的鼓勵支持,學生因而產生的改變,有時快速得令人無法置信。

  四C概念是當代阿德勒心理學者,也是本書作者貝蒂露博士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容易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所精煉的重要產出。致力推廣阿德勒精神的瑞珠老師,很早期便將四C概念應用在許多不同的領域當中,深知四C不僅可視為是目標,更是落實行動的策略,因而鼓勵我們將貝蒂露博士的四C系列書籍譯為中文,讓臺灣對阿德勒心理學有興趣的夥伴能夠與世界阿德勒心理學發展接軌,了解阿德勒心理學遠不止於教養技巧的培訓,更重視個體孕育心理健康的勇氣養成與人際歸屬之社會建構。

  瑞珠老師長年在臺灣、北美及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耕耘,與許多當代阿德勒心理學大師皆有合作互動,雖早已獲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的代言人身分(至今仍為全亞洲唯一一人),肯定了老師對阿德勒精神的掌握,然至今仍持續不斷地鑽研阿德勒心理學與身心靈健康的關聯,不斷思索著「如果是阿德勒會怎麼做?」把阿德勒心理學的精神深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跟隨著瑞珠老師學習阿德勒心理學許久,每每在瑞珠老師的訓練和引導之下,讓我有機會可以不斷學習及更新世界阿德勒心理學的發展趨勢和脈絡,也能不斷鼓勵自己生活得更像一個阿德勒人(Adlerian)。

  此次接下翻譯的任務,除了是因為老師的鼓勵總有股魔力,能輕易地贏得我們的心,也是因為身為一個阿德勒人,遇有社會貢獻機會時皆應勇於把握。雖然在翻譯的過程中同時也面臨了生活上諸多挑戰,但書中文字卻也時常很立即地給我回饋及鼓勵。

  譯書的工作已告一段落,期待此時正翻閱本書的讀者,也可和我一樣因感受到書中傳遞出的阿德勒精神而備受鼓舞,在獲得更多勇氣之後,亦能一起將此份感動再傳遞出去,讓改變從我們開始,讓彼此的生命能因為不斷累積的合作貢獻而變得更美好。

  (序文作者為明陽中學諮商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投入阿德勒的學習逾十年,以阿德勒觀點探究犯罪少年們的生命故事,並據此獲得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第八屆傑出犯罪防治研究博士論文獎特優)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53700
  • 規格:平裝 / 152頁 / 14.8 x 21 x 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歸屬感─建立和維持關係
 
第一片拼圖:歸屬感
 
為了幫助孩子擁有歸屬感,父母不僅需要與孩子們建立關係,也需要持續經營這份關係。在《孩子的挑戰》一書中,德雷克斯和舒茲提供了經營關係所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提示。
 
傾聽。想要強化與孩子間的關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練習傾聽。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時間:花時間去傾聽他們。若我們能安排一次只和一個孩子來共處一段小時光,這對深化彼此的關係會更加有效。
 
語調。當我們說話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的語調,因為這是我們在溝通交流時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友善的語調說話,等於是一種保持溝通順暢的邀請。
 
玩。「父母往往容易因為太過關心如何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照顧,以至於忽略和孩子相處的重要性。」跟孩子一起遊戲有助於增進團體凝聚力,並顯現家庭的平等與和諧,同時也是陪伴孩子時,最放鬆和享受的方式之一。
 
尊重。當大人在引導或與孩子互動時,需要有能力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因此,討論是很重要的。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能有多種解決方法,而擅用鼓勵可使孩子在思考過程中充滿創造性的能量。「大人自己必須願意承認每件事可以有許多不同切入的角度,而我們自己的想法只是其中的一種觀點而已。」
 
上述內容,既不是與孩子爭權,也不是要求孩子屈服,而是分享想法與感受,共同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合作方式。「合作是要竭力爭取的,不能強求。而竭力爭取合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都能暢所欲言,共同探討更好的相處方式。」
 
想要和兒童,特別是青少年發展出這樣的溝通方式,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嘗試。民主的生活型態是建立在彼此能夠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只有一個人受到尊重,那麼平等就不存在。
 
阿德勒強調歸屬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生存首要的需求。我們會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定位自己的存在。也因此,當我們稱呼自己為父母、祖父母、配偶、鄰居、女兒、兒子、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的同時,也等同於給了自己一個相對應於這些角色的自我認同。
 
為了和諧地生活,我們需要能夠感受自己是與他人平等的,需要擁有一個能夠感受到歸屬的位置。當我們能夠感受到平等的歸屬感,我們更能覺得自己是團體、家庭、課堂和夥伴關係的一部分。我們感到被關心,我們才能關心他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