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與古人對話:人類開始吃鹽、出土最古老胸罩、性器官崇拜、雞狗豬牛地位變化……從古代飲食文化到飾品審美、祭祀習俗的全圖解!

與古人對話:人類開始吃鹽、出土最古老胸罩、性器官崇拜、雞狗豬牛地位變化……從古代飲食文化到飾品審美、祭祀習俗的全圖解!

  • 定價:375
  • 優惠價:7929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古人熱衷於拔牙這件事?八千多年前就有人在鑲金牙!
文獻著述中少見對女性乳房的描寫,那古代的胸罩長什麼樣?
民間嫁娶會使用各種大紅色,東方人為何對紅色情有獨鍾?

大量出土的考古文物、不知名大人物的墓葬棺材……
誰說死人不會說話?古人透過文物可以告訴你超多事!

  【從頭到腳大揭祕,原來這些器官在古代是這樣用的!】
  現在獵頭的工作是尋覓人才,但是古代的獵頭卻是真的要把別人的頭砍下來,不開玩笑!
  堂堂周文王都已經貴為君主,頭竟然也被砍下來當作祭祀的貢品?
  還有還有,被砍頭直接死翹翹就算了,但你聽說過被砍鼻子的嗎?這樣要怎麼打噴嚏?
  而且古代這項砍掉鼻子的刑罰,沒了鼻子的人會躲進山裡不敢見人,
  結果竟然被土著們模仿,反而引領了時尚潮流?

  【這些習俗和生活習慣,竟然是這麼來的?】
  你有想過,為什麼吃東西要加鹽巴來調味嗎?難道只是為了讓食物變好吃?
  慈禧太后吃過山珍海味,連她都認證鹽是最有味道的調味料!
  在古時候,雞和狗竟然也被當成門神?
  門神擺好看還是真的有要防誰?為什麼西方世界就沒有門神呢?
  從地底挖掘出來的古文物,帶你探究這些流傳千年的習俗祕辛!

  【快看,你一定不知道的古代動物世界!】
  古代皇帝坐龍椅、穿龍袍,你就自然而然會覺得「龍」是雄性動物才對,
  但所謂「龍生九子」,那不就是母的才能生孩子嗎?
  那「龍鳳呈祥」又是怎麼回事?這裡又好像是龍為雄性,鳳為雌性?沒可能龍的性別可以隨時切換吧!
  再來,明明禽鳥類百百種,為什麼偏偏只有雞被選進十二生肖?
  這些貓貓狗狗小雞小鳥既然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那就跟著考古學家來看考古版Discovery,一起窺探一下牠們在古代的樣子!

本書特色

  本書談論了作者實地考古挖掘的經驗,以出土文物與歷史文獻的對照,考究出每個古墓深埋在地下的故事。包括民間習俗和古代生活習慣的考證、審美與信仰文化的演變、龍鳳和饕餮等上古神獸的形象探討。透過文物所傳達的訊息來進行一場跨越歷史的對話、了解古人的智慧,正是考古學的迷人之處,更能帶領讀者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大路


  著名考古工作者。曾參與興隆窪聚落遺址、前掌大商代遺址、南宋官窯等重要遺址的挖掘。並參與江西海昏侯墓葬、四川張獻忠江口沉銀、新疆天山道等大型遺址的全程即時報導,也在社會雜誌開設生活考古等專欄與讀者分享考古之趣。
 

目錄


 
耳飾比耳朵大,要的就是這種氣勢
 
鼻子,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標準器官
 
八千多年前的牙齒美容
 
獵頭,早在上古時期就有的「職業」
 
臀的「親密夥伴」
 
古人怎樣上廁所?
 
一千八百年前的胸罩
 
古人為什麼對「且」感興趣?
 
「鹽」才是最有味的調味料
 
「中華特色」—行酒令
 
饕餮怎麼就變成「盛宴」了?
 
祖神性別知多少?
 
古代戰車之祕
 
謎一樣的瓦當,謎一般的九原
 
規矩與方圓
 
「姓」和「氏」不是一回事
 
為什麼喜歡紅?
 
古代人為什麼要敬月亮?
 
中華民族為什麼自稱「炎黃子孫」?
 
門神防的是誰?
 
商人怎麼就變得厲害了?
 
鍾馗怎麼變成抓鬼的鬼了?
 
盤古是一個什麼樣的神?
 
巫是人還是神?
 
古人爭天下為什麼在意誰殺死鹿?
 
為什麼離不開雞?
 
龍也有性別之分
 
狗,忠誠卻命不好
 
豬,神壇上的主角
 
鳳真的不一定是「女的」
 
至尊「牛」
 
鬼長什麼樣?
 
後記
 



  本書書名定為《與古人對話》,而要為「對話」作序,我頓生感悟。我當時正「窩」在甘肅滴水成冰的深山裡,遙望四際素裹銀裝,待在四面透風的帳篷裡,守著總是沒有用的煤爐,奇冷難耐,艱辛難當。而對話古人這種事,實際上,自從我進駐山裡就開始了。

  通常所說的對話,對話雙方或者多方至少應該具備能使對方聽得懂的表述能力,不過,有些時候,對話的一方僅做特徵的表述,比如早已逝去的先輩,比如古墓。

  九月底的某天上午,修整土地的工人突然丟下挖掘機,跑去見隊長。工人氣喘吁吁:「挖到了一個大黑洞,洞裡有個大黑箱子。」聞聽此言,隊長跑到黑洞前,往下看,倒吸了一口氣,大黑箱子分明是一口大棺材呀!眼前有可能是一個古墓!隊長撥通了博物館的電話。文物無小事,很快,我們考古隊進駐當地——開始了與古人的對話。

  對話的第一個話題:大墓的修建年代?

  一條墓道,墓門前放著封門磚。搬走封門磚,墓道接近墓門處,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壁龕,東邊的壁龕有四十三件彩繪俑,西邊的壁龕有二十七件彩繪俑。其中的人俑身上的衣袍顯現著典型的唐朝特徵——對話古人,我們考古人「聽到」的回答是:大墓屬於唐代。

  對話的第二個話題:墓主人是誰?

  甬道置有墓誌,誌文為「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大周」是武則天篡權唐朝時的國號,則墓主人下葬的時間是在武則天時期;「慕容」是曾經飲馬甘青的吐谷渾王族的漢姓。墓誌告知我們考古隊:墓主人是吐谷渾的王族。那麼墓主人會是王族的哪位成員呢?揭開墓誌,下面一層書寫分明,但我們並沒有馬上揭開墓誌,因為兩層墓誌中間夾著絲綢,發掘現場不具備開啟的條件,如果貿然開啟,恐會傷及中間的絲綢。我們決定將墓誌先取出來,帶回恆溫、恆溼、恆定的考古實驗室再開啟——很多情況下,謎底就在眼前,卻只能止步,對話古人,最忌急功。將墓誌打包運回實驗室以後,揭開上層墓誌,墓主人身分之謎真相大白,葬在大墓裡的人是吐谷渾拔勤豆可汗慕容諾曷缽的第三個兒子慕容智。以墓誌看,慕容智在吐谷渾王朝有著很高的地位,然而,史料中卻沒有慕容智的記載——對話大墓,考古隊填補了吐谷渾王族譜系的遺缺。

  對話古人的第三個話題:隨葬器物隱含著怎樣的文化訊息?

  墓棺緊貼著西壁,棺上蓋著絲綢。——唐代,甘青地區無絲織業,絲綢來自內地,對話的結果:唐代,至少在武則天時期,絲綢之路是通暢的。

  棺頭部位,嵌著蓮花瓣金飾和寶石的皮質腰帶。墓棺旁邊,棺床上,鐵質的鎧甲、鑲金的馬鞍做工精細——墓主人是一個位高權重的武將。

  發掘大墓,對話古人,有一些有趣的情節,比如,墓室的漆盤裡現身了一個斷腿缺頭的木雕蛇纏著龜的玄武。玄武是中原地區遠古先民信奉的四瑞之一,竟然變成甘青遊牧民族崇拜的神了;再比如,墓室裡驚現胡床,也就是馬扎——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馬扎實物;還有,當地的氣溫驟降,對隨葬器物極為不利,需要抓緊時間,考古隊幾乎天天都要忙到深夜。

  話說到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其一,普通人沒有機會接觸古墓、古遺址,怎麼對話古人?其二,當下的考古,與古人聊天通常都會借助高科技。

  先說第一個,文物無小事,如果允許不懂考古發掘的人進入考古工地,對文物、遺跡來說是不安全的。通常考古工地是不會讓外人進入的,進不去考古工地,並不是說考古行業之外的人就沒有機會和古人聊天了,這麼說吧,藉由家裡的任何一件東西,小到鈕扣,大到房子,都能和古人聊起來,比如,桌椅板凳,可以聊的話題:桌椅的由來、沒有桌椅的時候人怎麼坐?龍椅——椅子的等級標註、坐便器與椅子的關係等等。即便是「非物質」的,也可以盡情地聊,比如,娶妻與休妻、結婚證書的由來、門當戶對「科學性」探索等等。

  關於借助家當和古人聊天,本書多有涉及。和古人聊天,樂趣是無限的,哪怕有人跟你約會遲到、飛機晚點等令你心煩意亂時,靜下心來,掃視眼前,找個能聊的東西,和古人聊聊天,就好了。

  舉個例子,三十年前,我受邀參加一位村民的婚禮,見到新娘子時,我被驚呆了足有三十秒,新娘子重彩濃妝,大臉慘白,顴骨血紅,與她那原裝的黑脖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此,人云己云,跟著大家一起狂誇新娘子漂亮,可我心裡呢?思考起了美顏的由來這個話題。

  再說第二個,高科技參與對話古人。當下的與古人對話,因為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聊的話題越來越多了,而且,聊得更細、更科學。比如,採集遺骨,根據碳十四的殘餘量可以得出古人的死亡時間;氮十三能夠知曉死者的族屬、死因和食物構成;鍶同位素可測出死者的出生地等等。關於鍶同位素檢測參與考古,我來講個實例。甲骨文中多有將羌人當作祭祀犧牲的記載,考古人員在發掘過程中,借助鍶同位素,證實了殷墟的祭祀坑裡,遭肢解的人牲的確有很多是來自甘青一帶的羌人;體質人類學介入考古,我們可以直觀地判斷古人的健康狀況、是勞心者還是勞力者、骨頭上有著怎樣的病理變化、喪葬儀俗等等;再比如,對出土的金屬器物做「金相學」探查,便可得知各類金屬器物的鑄造方式、合金形式等,有專家曾到江西考古工地探查金餅的含金量,得出的結論是:99.99%——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竟然冶煉出了純度如此高的金器。

  有朋友曾問我:對話古人,古人(遺物、遺址、遺跡)不會說話,對話簡直就是現代人的自言自語嘛。的確,對話古人,從形式上看,僅是現代人的發問,聽不到對話中的「我問你答」,對此,我不想做直接的解釋。問個問題:醫生問診失去意識的危重病人時,他的救治方法主要根據病情,醫生對話的對象就是病情。對話古人,可以說也是對「症狀」的問話,當然了,如同醫生,考古人的判斷力亦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跟醫生一樣。醫生問診,如果問錯了,病人就有可能一命嗚呼,考古人呢?要是問錯了,歷史就會被誤解。我們說歷史是一面鏡子,有指導當今、端正思維的作用,如果鏡子歪了,以古為鑑,心理上就會亂了分寸。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4366
  • 規格:平裝 / 284頁 / 17 x 23 x 1.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耳飾比耳朵大,要的就是這種氣勢

《三國演義》裡說,劉備雙手過膝、大耳垂肩,一派帝王相。這垂肩的大耳朵,難免讓人聯想到小吃店裡賣的豬耳朵。

古時(在還沒有出現種族和宗教信仰時),豬被尊為帝王之星,所以,長了大耳朵的人與帝王、福氣這些好詞的關聯就是這麼來的。

關於「耳」,《說文解字》的註解是:「耳,主聽也。象形。」像的是怎樣的形?看看下圖。

關於「取」,《說文解字》說:「取,捕取也。」《周禮》說:「獲者取左耳。」「取」就是殺敵割掉其左耳朵以邀戰功。「取」字在甲骨文中很常見,由此推斷,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割耳是十分平常的。想要割掉敵人的耳朵,就要付諸武力,因此,「取」被衍生出了強奪之意。古時,「娶」常作「取」,從這個字可以窺測到上古時期娶妻是要搶奪的習俗,對此,《易・屯》說:「屯如邅如,乘馬斑如,匪寇,婚媾。」娶妻是要全副武裝強奪。對犯人的懲治亦有割耳朵的刑罰,這種刑罰叫作「刵」,《說文解字》認定:「刵,斷耳也。」被割掉了耳朵,是見不得人的,令受刑者蒙羞的事,所以,羞恥的「恥」字也有「耳」。還有,「聯」這個字也和割耳有關,《說文解字》說:「聯,連也。從耳,耳連於頰也;從絲,絲連不絕也。」我不禁想到古人在戰場上殺敵割耳,割太多了,怎麼拿?用繩子串起來提著。

還是聊點美好的事情吧。八千年前的興隆窪人已經懂得了穿耳洞戴玉玦,這樣的風俗,後來擴展開來,成了很多地方人們的審美取向。

說到興隆窪出土的玉玦,這種世界上最早的耳飾,我還想再說點親身感受。第一件,在對興隆窪遺址發掘的過程中,玉玦的出土都是成雙成對置於死者頭部兩側的,唯有一次,在對一個七八歲女孩遺骸的發掘過程中僅發現了一枚玉玦。有人認為,或許是老鼠打洞,搬挪了另一枚玉玦,大家也都沒有太在意。後來女孩的頭顱被拿回遺址旁邊的臨時工棚,大家吃過晚飯以後,一名考古人員清理頭顱上的泥土,其他人有的寫發掘紀錄,有的整理挖掘器材,忽然,清理頭顱的考古人員像是掉到了井裡似地驚叫了起來,眾人忙圍攏過去——女孩的右眼眶裡露出了一枚玉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