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家事生活展
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

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

  • 定價:430
  • 優惠價:7301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情緒失控時,如何戰勝焦慮?
  當身處逆境時,如何提升復原力?
  當認知卡關時,如何打破慣性思考?
  上市後佳評如潮,銷售量突破14萬冊!

  ●「溫水煮青蛙」的假設為何是錯的?
  ●面對不利情況,什麼原因導致人們選擇放棄?
  ●越有錢的人真的會越快樂嗎?
  ●時間能撫平傷痛也會沖淡幸福感?
  ●如何運用「焦慮拆彈法」阻斷災難性思考?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你經常擔憂、猶豫不決,因為種種不確定性感到焦慮嗎?
 
  令我們焦慮的,往往來自內心失去掌控感,而不是外界的壓力。我們的大腦天生傾向關注負面情緒,容易陷入悲觀的自動導航模式,而「我必須完美」、「我必須討人喜歡」、「我必須負責」……其實都是自我操控的信念。
 
  知名心理學者張曉萌曾經接觸上千位企業家,在他們身上看到心理素質強大的特質,因而開設了「韌性的打造」課程。提升韌性不等於吃苦,而是科學地「尋樂」,系統性改變認知和行為。她融合腦科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前沿科學理論和團隊最新研究後提出了「韌性飛輪」模型,從自我認知出發,建立持續小贏的人生目標,發掘專注熱愛的潛能,並且提供可視化的工具幫助讀者在情緒管理、思考訓練、人際關係方面不斷進化,成就更好的自己!

強力推薦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 俞敏洪、得到APP聯合創始人 脫不花、帆書APP創始人 樊登、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黃揚名、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俊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曉萌
 
  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組織行為學及人力資源管理博士。曾擔任美利堅大學科歌德商學院管理學副教授,現任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管理學系組織行爲學副教授。她率先在領導力教學中引入「心理韌性」的概念,持續追蹤中國企業家韌性打造的研究項目,積累了超過500萬筆的研究資料,任教七年來獲得逾萬名企業家學員的高口碑評價,連續三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曹理達
 
  長江商學院領導力與行爲心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資深財經媒體人。曾任《財富》中文版高級編輯,英語一級筆譯譯者。 
 

目錄

引言 逆光中的掃帚
第一部分 飛輪中心:韌性
第 一 章 何為韌性,何以堅韌
另一場心理疫情
韌性的定義
「韌性飛輪」模型
 
第 二 章 提升韌性的阻力和原力
溫水煮青蛙
人們為什麼會選擇放棄
有關「掌控感」的經典研究
持續小贏
 
第二部分 韌性飛輪之覺察
第 三 章 後設認知——對認知的認知
打開你的俄羅斯娃娃
解碼焦慮:進化的遺産
驚喜背後的祕密
多巴胺的迷思
 
第四章 你為何經歷這一切
歸因模式
思維重塑
記錄的力量
 
第 五 章 在正念冥想中重新遇見
走出至暗時刻
專注當下的力量
意識與覺察
承諾的自由
釋放與全然接受
此時此刻
 
第三部分 韌性飛輪之意義
第 六章 專注的熱愛
意義源自熱愛——找尋自己的 π
啟動正向體驗
深化與植入
 
第七章 意義樹:連貫目標體系
熱愛四象限
意義樹
「反思彈窗」與「意義體檢」
 
第四部分 韌性飛輪之連結
第 八 章 在關係中提升韌性
人的社會性
信任並非感覺
溝通中的正向回應
自利並利他
 
第九章 韌性:從個人到組織
組織韌性的核心
打造人才韌性的五大痛點
組織韌性的打造
 
第 十章  寫在最後:「覺察—意義—連結」的統合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39389
  •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歸因模式
 
歸因模式是指當事情發生時一個人習慣性的思維和解釋方式。這種思維和解釋方式通常是在童年時期或青少年時期形成的。人們的歸因模式反映出這個人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歸因模式包括永久性、普遍性和個人化三個維度。當一件好事或者壞事發生的時候,永久性代表的是你會覺得這件事的發生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普遍性代表的是你會認為它將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還是僅僅是單獨的事件;個人化則代表了你是否會將其歸因於個人因素。
 
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如表4—1所示,當好事發生的時候, 樂觀主義者的思維模式是這樣的:他們會認為好事時常會發生(永久性),同時會發生在工作和生活的不同領域(普遍性),但好事並非天上掉餡餅,好事的發生與自己的能力等個人特質有關(個人化)。因此,好事的發生在不斷加強樂觀主義者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信心。與之相反,當好事發生的時候,悲觀主義者會認為好事是暫時的,不會再發生(非永久性),好事是特定情境的結果,不會在其他領域發生(非普遍性),同時好事的發生與自身沒有關係,都是他人和環境造成的(非個人化)。
 
反之,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樂觀主義者通常認為導致挫折或者不利事件的原因是暫時的、可變的、局部的,他們不會輕易感到無助,也不會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問題和不愉快帶回家。但悲觀主義者會認為導致挫折或者不利事件的原因是永久的、不能改變的、全盤性的,因此非常容易陷入無助的境地。壞事可大可小,小到因為忘記繳費而被停機這樣的生活瑣事,大到任何災難性事件,包括重大意外、嚴重侵害、自然災害,以及疫情或重大疾病等。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6/25
韌性來自於豐富的生活經歷,人擁有的控制力愈多就愈能感受到幸福。對困境、逆境的反彈能力、適應與調整的彈性。或把雞蛋墊在報紙上,減少硬碰硬兩敗俱傷,要想太極借力使力。
勇於各種狀況,並且了解核心意義,經過千錘百煉,韌性十足!
在VUCA的世代,打造韌性飛輪,用作者提出的意義樹、反思彈窗反、意義思考,不斷地覺察-意義-連結,才成為有能力面對不確定時代的人,蠻實用易行的法則,值得嘗試。

❝我不是在閱讀的書頁裡;就是在寫作的筆尖❝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0/26
劇透警告

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在逆境中堅持並存活下來,甚至在最後得到了莫大的成功,我們會說這個人很有「韌性」,因為他能克服困難而不被摧毀其意志,想必面對負面情緒的時候擁有很強大的調節能力。

然而,擁有「韌性」是天生性格使然,還是能透過後天的鍛鍊與培養呢?在《韌性:不確定時代的精進法則》這本書中便告訴我們從挫敗中重新振作的能力是可以靠後天習得的,而且最好能從小時候開始培養起「掌控感」,作者表示掌控行為和感受是形成學齡前兒童樂觀心態的重要心理資源。這樣的說法也恰巧與教養中必須給予孩子「預告」的概念不謀而合,當我們對尚未發生之事掌握越多資訊的時候,自然會增加心中的安全感,也同時能降低心中的焦慮,即便事情的結果不如預期,也比較能接受現實,並且恢復到平和的心理狀態。

書中也提到一個人的「歸因模式」也與是否擁有韌性息息相關,所謂的歸因模式即是當事情發生時一個人習慣性的思維和解釋方式。比如不同的兩個人遇到同一件事,悲觀主義者不僅容易怪罪他人,也會把這次感受不佳的經驗無限放大,於是容易因為失敗而產生放棄的念頭;樂觀主義者則是相反,認為壞事只是暫時的,而生活的各方面總是能找到好事,所以相較樂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更容易在各方面感到沮喪,因為對於種種的無力感無限蔓延,自然也難提升心理韌性,至於一個人的歸因模式並非遺傳,而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尤其在七歲以前會形成,之後逐步定型,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若是父母一味地發怒生氣,或是馬上就心情沮喪而落淚,而非告訴孩子下次避免犯錯的方法,就很容易直接影響孩子的歸因模式。

我覺得很值得深思的是作者表示提升韌性並不是一件個人的事情,而是必須在關係連結中共同精進,而且提升韌性不等於習慣養成,而是系統地改變認知和行為。如果我們只是在某幾件事改變認知是沒有用的,而是要仰賴許多微小事物上的改變形成合力,而具體的方法除了培養掌控感之外,也要累積許多微小的認知勝利、製造生活的幸福感、尋找人生意義等,在這本書中都有很詳盡的解說,非常推薦給容易心理受挫的讀者們閱讀,尤其育有孩子的父母們,若是希望培養小孩成為一個具有心理韌性的人,更需要先了解這些知識,進而覺察自省之後帶領孩子一同成長迎向樂觀的未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選書
  • 瑞昇全書系
  • 年度考試書展